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携明月照冰雪 > 第6章 第 6 章

我携明月照冰雪 第6章 第 6 章

作者:沈慢慢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08 10:01:04 来源:文学城

崔岚与崔颢归家已是子夜,玉京宵禁,被巡城的禁军撞见。

正是沈毅卿当值。

崔岚熬了一天一夜,冠发有些歪,额前乱了两根须发,疲惫又难堪地拱手道:“沈参军容诉,我们父子二人在陈书楼抄书没注意时辰,这才晚了。”

陈书楼是凤凰街上一家书铺,官员薪俸低者常常去那里抄书赚些家用,久而久之聚集了一派清流。有些人不为抄书赚钱,也会去那里混个面熟。

“我怎么记得崔侍郎明月清风,不爱钻营啊?怎么也往陈书楼里跑?”沈毅卿讪笑,似是不经意说破他的谎话,“这么晚了陈书楼还开着?”

崔岚擦擦额上的细汗,闭口不言。

崔颢倒是端正,扶着他爹说道:“沈参军一问便知,何苦为难我们。”他双目明净,身形如竹,望一眼便让人心生敬重,又道,“我父亲疲累,还望沈参军放我们早些回家。”

问?问谁去?

沈毅卿瞧他们来的方向,似有所觉。

“这是攀上高枝了啊!”他拱手一礼,“崔侍郎崔翰林平步青云指日可待,恭喜恭喜。”

看在裴阁老的情面上,他便指了两个小兵跟他们回去。

崔岚崔颢有口难辩,不欲与他多言。

还未待崔岚崔颢走远,他忽然又高声问道:“阿颜可好?”

父子二人顿足,崔颢转身道:“很好。”

沈毅卿摆摆手:“那你们走吧。”

那时崔老夫人实在没熬住睡了过去,一早又不安稳地醒来,崔岚与崔颢早在门外等着给她请安了。

崔老夫人年纪大了,性子却还如年轻时一般急躁:“我儿归来,为何不早些叫醒我?”不待黄花儿答话,她又急着道,“儿孙皆被囚,我这是造的什么孽。”

黄花儿为她梳好妆,拿着镜子与她看过,才扶她出去,见着人全须全尾地站在她面前,还是激动地哭了:“让为娘提心吊胆了一夜啊!还好是回来了,怎么样,受苦没有?”

崔颢跪下磕头:“孙儿不孝,没有顾好父亲。好在裴氏顾及儒生气节,未伤及父亲与我,请祖母宽心。”

崔老夫人看重崔颢,哪儿还舍得说什么,叫人把他扶起来,一同用了早膳。

一早崔岚就让小斯去给他们父子二人告了假,从老夫人的登高堂出来,立时叫人去将崔颐带至书房。

等崔颐来了,甫一跨入门槛,不待他坐下,就叫人关了门,张口便问他:“你怎么看血衣之事?”

二夫人卢氏对血衣之事始终惴惴不安,思前想后不敢隐瞒崔岚,前后始末都一一告知了。崔岚怎会不知崔颐当时所说,推断一二便知他的意图,现在还问他,又摆足了架势,显然是不赞同他的。

崔颐有所动摇,心虚道:“祖母决意要做,我……我和母亲都拦不住。”

崔岚瞧他推诿的样子就不高兴,抬起的茶盏又放了下去,磕得直响,语气也更着重了些:“那你说,这事儿为何不该做?”

崔颐不敢看他,讷讷道:“事关大妹妹名节。污污人污人名节,有违君子之道。”他又觉自己没错,仰头辩白道,“可是,爹!您真的认同崔颜与太子的婚事吗?您不怕她势大欺人,与您和大哥过不去?”

“放肆!”崔岚到底没忍住拍了桌子,“我们都姓崔,是血脉相连的亲人,理应相扶相持,你怎会生出这等蠢念?”

崔颐浑身一颤,仿佛连他喘气都是错的。

他爹以前习武,半路从文,他实在是很怕他武夫的莽劲上来了,捶废了他。

“父亲息怒,二弟稚拙,还需慢慢教导。”崔颢适时起身,代父问道,“二弟可知那是谁的血衣?”

“大哥何必多此一问,当然是刺客的。”崔颐撇着脸,也不想直视崔颢。

“刺客刺杀户部侍郎林子悦与禁军统领祝玉,又是受谁人指使?他还想杀裴阁老与小阁老。”崔颢不疾不徐,却字字敲打在他身上,“说此人有谋逆之心都不为过。”

崔颐头皮发麻,双眼赤红,更不敢吭声了。

崔颢不顾他已害怕,还道:“若是天子真为一件血衣降罪,是降罪于大妹妹一人还是降罪于崔氏全族?”

“都是大房惹祸,跟我们二房有什么关系?”崔颐奋而仰面狡赖,但又追悔莫及埋头蹲下。

崔颢不依不饶,问他:“真有那么一件血衣吗?”

一切祸端源头皆始于歹念,崔颐垂首心惊胆寒,忽而起身三步跨至他大哥身前,抓住他的袖子央告:“那怎么办?大哥,崔氏获罪,我这辈子都没机会考功名了啊!”

书房内众人都息了声,何止是他不能考功名了,崔颢也将被逐出翰林院,崔岚或被撸成庶人再不复用,他们全族都将泯然众人。

这还是最好的结局。

老管家不知是不是听到书房内的争执,抓准了时机敲门,说道:“老爷,天后宫中的姑姑来传话,人已至前厅了。”

书房内父子三人面面相觑,崔颐又抱着头蹲了下去,哭道:“完了完了完了。”

崔岚上前踹了他一脚,让他稳重些,向外问道:“通知东院了吗?”

管家对答如流:“正要派人去。”

少顷,崔老夫人为首,带崔氏女眷列为一队,崔岚带男丁列为一队,恭迎宫中女官至内堂,已摆好香案听旨。

天后宫中掌事姑姑红绡未多寒暄,当场宣读了天后懿旨,要接大夫人杨赟与二小姐崔颖三小姐崔濒入宫叙话。

大夫人小杨氏出身乡野,从未入过宫,更未见过宫中贵人,难免心慌胆怯,不知如何是好。

还是崔颖应对道:“还请姑姑在府内饮茶,容我母女三人收拾妥帖,以免失仪。”

红绡面容亲和,却并未首肯:“入宫后自有宫人引导,夫人与小姐莫要担忧。”错眼瞧着小杨氏身后的一道丽影,问道,“这位就是大小姐吧?”她有美名,不难辨认。

崔颜上前垂眸行礼应了是。

红绡道:“天后听闻崔大小姐染病,特请陈太医相随为您诊治。”

“多谢天后挂念,臣女已无大碍。”崔颜再次施礼,红绡本欲压她一压,崔颜却又道,“只是长者赐不敢辞,还请陈太医到东院吃茶。”

红绡让陈太医离去后,便道:“奴婢还得尽早回宫复命,还请夫人小姐体恤。”

她们哪敢不体恤,崔老夫人一纪飞眼白过去,小杨氏噤若寒蝉,临出门前回首看着崔颜欲言又止。

小杨氏母女三人被红绡带入偏殿,巍峨大殿,其盖高悬九丈,殿中供奉一尊红坯罗汉,獠牙森森,双目圆瞪。面目狰狞凶暴地俯首注视众生,似要用法器击打她们,使她们原形毕露。

崔濒紧贴小杨氏的腰眼泪直掉,深感自身渺小无力反抗,待崔颖要问,红绡已叫人将殿门关了,窗下门口都有宫人看守。

“这是何意?”小杨氏也贴着崔濒,抖抖索索的,也不敢高声问门外的宫人,“是不是红绡姑姑弄错了?”

崔颖在殿中转了一圈,此中无座,无烛火,无茶水,更无点心,殿宇高大,夜间寒凉,她们恐怕要难挨了。

“这就是天后的意思。”崔颖将妹妹与母亲安置在供桌之下,“一时半会儿恐怕不会让我们出去,且安心等一等吧。”

天后裴氏敏嘉,是裴阁老裴皓如的女儿,长兄乃兵部尚书裴令羡,其子为太子。前朝后宫一衣带水,她是整个襄国最有权势的女人。

此时,她很不满,不满天子即将为太子定下的婚事。

“人都带来了?”她站在天喜楼上,睥睨玉京繁华,“那丫头你见着了,有何过人之处?”

红绡躬身答道:“按照娘娘吩咐,人都关在罗汉殿,未掌灯烛。崔家大小姐虽有病容却丰姿冶丽。”

天后移开目光,疑惑问她:“只是漂亮?”

红绡道:“奴婢与其交谈二句,不似传闻那般不知孝悌,不闻礼乐。”

天后又问:“比之重华如何?”

“美名在外的女子多张狂无德,怎么能与咱们家大小姐相提并论。”红绡扶天后入内。

天后自是不将崔颜放在眼中,冷哼道:“傅云昭居然说那刺客死了,本宫自是不信,陛下想来也不信,明日便会下旨停他的职,罚他的奉。”

她在一把圈椅上坐下,高处风大,她的手有些凉了,红绡立时送上一盏热茶:“真是便宜他了。”

天后道:“可不是吗?一件血衣足以证明崔山与那贼子脱不了干系,陛下竟为此女保下崔山和那贼子。”她将茶盏推至身侧的小几,不悦道,“吩咐下去,不许与她们说一个字,本宫倒要看看崔山家的野丫头该如何是好。”

宫中将小杨氏母女三人接走后,崔岚便随崔颜走了一段道,好问她几句话:“阿颜,你跟二叔交个底,到底有没有见过那刺客?”

崔颜淡笑道:“二叔过虑了,阿颜从未见过什么刺客。”

“那为何天后要带走你继母与妹妹?”崔岚以为崔氏已在风雨飘摇之际,一家人该坦诚才是,“兄长将你们母女四人交给我,我自问护你们周全,如今发生这些事,你让我如何交待?”

“二叔在说什么,阿颜为何听不明白?”崔颜蹙眉冷道,“天后只是接她们去叙话,又不是接她们入诏狱,为何要跟我父亲交待?”

话落,又恐怕对崔岚语气过重:“二叔是男子不知也不怪,天后时常设宴邀约各命妇入宫。”她瞥了一眼走远了的崔老夫人,“我母亲因入玉京后深居简出,鲜少结交权贵,以往从未被青睐。今时不同往日,二叔以后就习惯了。”

若是寻常邀约,天后又为何不下帖忽然遣人来访,连梳妆换衣都不让?

崔颜不待与他再多说什么,全府上下都知道他们大房比偏房还不如,这府邸虽叫将军府,却早已改弦更张,这叫什么周全?

若是真能护她们周全,缁衣卫夤夜搜查东院,欺辱她们母女时,他又为何避而不出?行了礼道:“陈太医还在竹院相候,阿颜先拜辞了。”

崔岚也不好多留,就让她去了。

她刚携壁宿入得竹院的门,遥见陈太医在前堂饮茶,长弓就从里头迎了出来,悄声道:“姜公子跑了!”

崔颜抬眸,颇为震惊:“跑了?”

“我方才去给陈太医倒茶端点心,离了寝房,等再回去人已经不见了。”长弓声音不大,许嬷嬷不知何时从何地钻出来,藜杖遥遥一指墙头,道:“从那里跑的,我亲眼所见。”

长弓忙捂住许嬷嬷的嘴,将她请回屋。

这姜公子也是怪人,后门不走非跳墙头做什么?定是许嬷嬷又糊涂了。

壁宿道:“你怎么这时候犯浑了,花点银子让那太医离开就是,还真招待起来,这下坏了事。”

长弓道:“姑奶奶,我们哪来的银子?小姐连皂豆都要往前院去借。”

“大将军在边郡驻守,劳苦功高,每年朝廷都有赏赐,全被西院夺了去!”壁宿气得跺了一脚石阶。

“姑奶奶矮声些吧,怕别人听不见吗?”长弓又要去捂她的嘴,壁宿躲过去呸她,白了长弓一眼,转身道:“你真是迂腐,我去打发那太医走。”

“他定是混入天后仪仗入宫去了!”崔颜落在她们后头,迁思回虑后说道。

长弓忙绕至崔颜身侧,不解道:“他是吴王世子,又是领大将军命回京述职的校尉,条条都是正道他不走,为何非得用这宵小伎俩混入宫中?”

崔颜道:“为了弑君。”

“啊?”长弓与她一道停在竹影之下,“他不要命了?”

崔颜直视她,长弓立时想到,以他的身份,弑君即是为了活命,想到这层,她又问:“那我们将军也……”她实在不敢说。

崔颜道:“这事难办了。”

她疾步进屋,只是淡淡扫了一圈,便觉不对,走去刀架,问长弓:“刀呢?”

那把未开刃的宝刀不见了。

长弓也不知。

她们很少去碰它,早将它当做寻常,真丢了才觉少了些什么。

崔颜:“去将我那个旧盒子拿出来。”

长弓知道她说的是从敦煌带回来的那只,开了箱笼,撬开最底下的箱板,露出那只旧黄花梨的盒子,崔颜等不及她摆好,自己将它抱了出来,开了盖子,捡出一块玉来,看了好几遍。

那玉系有明黄宫绦,是蟠龙玉,口衔明珠,尾上有一行小字:承安继治,任贤使能。[1]

姜孟禾,字承安。

“杀千刀的,他是要拖崔氏下水!”

她是真后悔!

真后悔没杀了他!

【1】出自《尚书·舜典》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第 6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