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卧榻之侧 > 第143章 第一四二章 军饷案(一)

卧榻之侧 第143章 第一四二章 军饷案(一)

作者:卧长松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5 02:36:11 来源:文学城

刑部尚书郭唯空和巡案御史刘君清,带着人去查那些疑犯的藏身之处了。

这些屋舍内的用具置办的十分齐全,一看就是个久居之处,人刚走了两三天,桌椅上并没有什么灰尘,郭唯空环视四周,没发现什么异常的地方。

一群人搜查了好一会儿,却一无所获,刘君清见郭唯空眉头紧锁,便上前宽慰他:“郭大人不必忧心,如你所言,他们离开的仓促,肯定会留下什么破绽。”

郭唯空面色难看的点了点头:“嗯,继续找吧。”

两人正翻动宅院中其它物品的时候,忽听得有差役在一旁窃窃私语。

“这……好像就是军中的样式。”

“你没认错吧?”

郭唯空回头望去,见不远处有人拿着什么东西在讨论,便上前问道:“怎么了?”

“大人,”那差役对郭唯空抱拳行礼:“属下发现了一支箭头,看着它像是军中的样式。”

“箭头?”郭唯空问:“在哪发现的?”

对方伸手一指:“就斜插在这墙上,想来这上面原本是挂着什么东西的。”

郭唯空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又看了一圈四周,正巧这院中有一棵小树与它相距不远,若是悬一根绳子在二者之间,晒几件衣物倒也方便。

郭唯空接过这箭头细细端详了一番,沉声道:“这确实是军中的样式。”

刘君清早就走到他侧旁,看见那箭头后不禁大惊,讶然道:“这……这不是……”

两人对视一眼,眸光中皆有几分不敢置信。

因为这箭头所属的军队,是南重阙麾下的仁武军。

难道这些疑犯……是南将军的人?

将军府。

林怀故从外面回了府,径直去找南重阙:“将军,刑部的人已经留意到末将留下的那枚箭头了。”

南重阙正在练拳,闻言连停也没停的问道:“你这证据留的自然么?可别让刑部的人起疑了。”

林怀故在外头跑了一趟,嗓子干渴的厉害,他从屋内抱了一壶茶出来,仰起头直接往嘴里灌,直到一壶茶喝干净了,才觉得缓解了些许:“您放心,我特意找了个旧的箭头,一看便是插在那墙上好多年了,不会有破绽的。”

南重阙“嗯”了一声,用劲使出一拳,他每日要练武一个时辰,这么多年了,一日也不曾懒怠。

此时虽然已经临近傍晚,可外头还是热的人身上黏糊糊的,林怀故看了看院中被汗浸透了衣衫的南重阙,又想到一身懒骨头的兰松野,不禁在心中纳闷儿:都说外甥肖舅,这大皇子,到底哪一点跟南将军相像了?

不光如此,大皇子那心眼儿多的好似蜂窝似的,而他们这大将军,实在的就像是一块砖,得用钉子使劲凿才能凿出几个洞,说他二人是舅甥,谁信呢?

南重阙收势,走到林怀故身边,见他正出神,便夺过他手中的茶壶:“发什么愣呢!”

“啊?噢……”林怀故回神:“我在想,过两日您就得受点委屈了。”

“嗐,大丈夫受点儿委屈怎么了。”他拎起茶壶去喝那茶水,然而倒了半天也不见壶中有一滴水流出来,便迈开步子往屋里走:“若是我受点儿委屈,能换来他娘俩往后的好日子,就算是值了。”

功高震主这个道理,南重阙一直都明白,因为自己的缘故,昭帝总担心皇后的外戚势力渐渐坐大,因此这些年一直对南烟袅母子二人处处掣肘。

而南重阙为了让昭帝相信他们南氏一族的忠心,年轻时便决意此生不会娶妻生子,只要仁武军没有少将军,那他们就始终是昭国的士兵,而不是他南家世袭罔替的倚仗,昭帝对他们的戒备之心便能少几分。

只可惜这昭帝越是上了年纪,疑心就越重,即便南重阙膝下并无子嗣,但昭帝还是对其放心不下,近一两年,甚至将其从边关召回。

一个武将不在边关驻守,却要因着皇帝的猜忌,日日在他眼皮子底下“享清闲”,若说南重阙心中不失望,不悲凉,那是假的。

林怀故想到了什么,于是叹了口气,没说话。南重阙还当他在担忧自己,便无所谓的说道:“别出这些伤春悲秋的动静,听着晦气,兰松野和那睿王都计划好了,受委屈不过是暂时的,我都不愁,你愁什么。”

林怀故闷声道:“我也不是为您愁啊。”我是为您这屋里的红木桌子愁。

他说的声音小,跟蚊子哼哼似的,南重阙没听清:“什么?”

林怀故笑了笑:“没什么,您饿了没有?我让铛头师傅准备晚膳去。”

南重阙想了想:“行,再去拿两壶酒,咱爷俩今晚好好喝一顿!”

林怀故没耽搁,转身就去了厨房拿了两壶酒回来。

他两人一直喝到夜里,南重阙酒量好,独自喝了一壶也不过是走路有几分打晃而已,林怀故晚上还得守夜,因此喝的不多,他扶着南重阙上床休息,临走时再三思忖,还是决定把他屋里那张红木桌搬出去了。

不然隔两日又得一掌拍裂。

次日一早,南重阙醒来,见自己屋里那张桌子没了,还以为昨夜府上遭了贼,他喊道:“林怀故!”

林怀故就在外头,听见动静就进来了:“将军,您醒了啊。”

南重阙又惊又怒:“昨晚府里进贼了,你知不知道?”

看来以后不能喝酒,自己竟然一点儿动静也没听见!实在是误事!

林怀故干笑了两声:“噢,您说这桌子啊,没有,是我给搬走了。”

南重阙不解:“好端端的你搬它干什么?再说你搬出去了,我用什么?”

林怀故没敢说他是为了让桌子免遭毒手才这么做的,因此随意找了个借口敷衍道:“我这不是怕您起夜磕着么。那个……早膳已经准备好了,我去给您端来,吃过了就该上朝了。”说罢也不待南重阙反应,急匆匆的便走了。

南重阙莫名其妙:“我能磕在桌子上?”

吃过早膳,换上官服,昭国百官又在东方既白之时,往待漏院赶去。

今日早朝,昭帝丝毫没有提过关于那二十万两欠银的事情,仿佛就这么置之脑后了。既然天子不提,那其他的官员自然也不会主动提起此事,因此今日朝会上商议的,都是各地方呈送入京的一些奏表。

有臣子便说,兴水县、宇明县和春凤县三地的驻军守将,这几日送了奏章入京,请求朝廷拨付军饷。

昭国边境的军饷通常是每季拨付一次,送到军中后,则按月发放给士兵。算起来距离上次拨付军饷已经过去三个月了,确实又到了需要朝廷拨款的时候了。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将士在外厮杀,保国安民,若是连军饷都不能按时发放,恐会让士兵们寒心,因此昭帝“嗯”了一声,问道:“这三县此次需要多少军饷?”

户部尚书站出来应道:“启禀陛下,加上赶制夏衣、秋衣以及购粮所需,此次这三县驻军的军饷,共计二十万两银子。”

又是二十万两,昭帝听见这个数字眼皮一跳,不禁又想起自己那混账儿子造下的孽。他揉了揉额头,疲惫道:“此事就由你户部去办吧,别耽搁了。”

户部尚书应了声“是”,重新站回班位中了。

事关边境军饷,户部不敢轻慢,只两三日便走完了所有章程,随后就派了一队人马,押着装有军饷的马车出京了。

然而这军饷刚出城不过两日,便出了事。

——足足二十万两的军饷,竟然路遇剪径,硬生生被劫走了。

军饷丢失的消息传回京中,昭帝勃然大怒,当即降罪于负责押送的禁军。

朝堂之上,不禁有臣子揣度:“此事……会不会是那晟国的睿王干的?”

毕竟兰松野欠下的二十万两赌债还没有还,而边境三县一季的军饷又刚好二十万两,有人这么猜测,也无可厚非。

此言一出,便有人提出了质疑:“那梅擎霜看起来不像这般明目张胆之人,我朝丢失二十万两军饷,难免会有人怀疑是他所为,他会做这种引火烧身的事么?”

“难说,”又有臣子分析道:“毕竟是二十万两银子,他此次来我昭京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追索欠银,若是这银子要不回去,他返朝之后将如何与晟帝交代?所以,倒不是没有可能铤而走险。”

话是这么说,但还是有人觉得这个猜测不太合理。

兰鹤诗站在百官首位,竟破天荒的为梅擎霜说好话:“孤倒觉得,此事未必是那睿王所为,先不说他那些随行之人能不能与押送军饷的禁军相抗,单单这二十万两银子就不是个小数目,他若派人劫走,这笔银子,能藏到哪儿去?”

兰鹤诗这话分析的有道理,这么大一笔银钱,靠马车运回晟国是不可能的,只能存入钱庄,可若是存入钱庄,那么必会留下交易痕迹,一查就能查到,如此相当于玩火**,但凡是个有脑子的人都不会这么干。

故而此事,到底是不是梅擎霜所为,还有待查证。

昭帝听他们议论了半晌也没商讨出个结果,便烦躁的呵止:“好了!”

朝堂之上登时安静下来。

昭帝面色不悦的看着朝臣:“刑部何在?”

郭唯空站出来:“陛下,臣在。”

“朕给你十日,克期查清此案。”

郭唯空这几日正因行刺一案头疼不已,不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好在昭帝没有问行刺案的情况,想来也是被这军饷丢失案气昏了头脑,一时顾不得行刺案了。

他诚惶诚恐的接旨道:“臣,遵旨。”

散朝后,巡案御史刘君清和郭唯空走在一处,刘君清见郭唯空面色凝重,便问道:“郭大人可是在为军饷丢失一案忧愁?”

郭唯空直觉这两桩案子太过于蹊跷,那睿王前脚刚拿着大皇子欠银的契据入京,后脚朝廷便丢了二十万两的军饷。

若说这不是巧合,实在难以解释,可正如太子所言,梅擎霜若真的劫走那二十万两的军饷,根本无处可藏,故而若非要说此事是他指使人做的,倒也十分勉强。

郭唯空满腹愁绪,对刘君清道:“刘大人,本官总觉得这两桩案子,有某种联系。”

刘君清讶然:“郭大人也这么觉得?”

郭唯空停下脚步:“怎么,刘大人也……”

刘君清看了看四周,压低了声音道:“实不相瞒,下官觉得,这两桩案子,或许就是同一伙人所为!”

“大人细想,大皇子在晟京欠下二十万的赌债,然他刚回京,朝中就丢失二十万两的军饷,这军饷丢的不早不晚,偏偏就在这个时候,若不是有人想借用这二十万两银子来填补这欠银,如何能解释这般巧合之事?”

郭唯空在朝为官多年,有些事,不必旁人提醒他也能猜得一二,而如今听见刘君清这样说,先前他心中升起的那个最不愿去相信的念头,便再一次蹦了出来:“刘大人是说,这军饷丢失一案,或许是……”

后面的他没说出来,而是做了个口型——南将军。

大皇子禁足在府,而皇后又身在后宫,若说谁有机会能谋划这么大的一桩劫案并行动,便只剩下南重阙了。

刘君清眸色复杂:“下官也这么猜测。”

散朝的官员还没有走干净,周遭不断有人从他们附近走过,郭唯空沉声道:“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回刑部再议吧。”

刘君清点了点头,两人遂往刑部去了。

到了刑部的值房后,郭唯空关上门,与刘君清在屋里分析起方才的话。

南重阙的为人,朝中清流都有目共睹,早些年他在战场立下赫赫战功,虽说昭帝一直忌惮他会拥兵自重,可这么些年了,从未见南将军有一丝僭越之举,这就是昭帝为什么不黜落他的缘故,因为南重阙这些年持盈保泰,不管是在魏阙之上,还是在军中,都不曾犯过错误。

一个人小心谨慎了这么长时间,会突然因为这二十万两银子,舍弃过往所有军功和荣耀,让“南将军”这三个字蒙羞么?

郭唯空叹气道:“不瞒刘大人,本官……本官实是……”

“下官明白。”刘君清语重心长道:“郭大人不愿相信此事是南将军所为,下官又何曾愿意相信,这只不过是你我二人的推论而已,案情真相到底如何,还需大人费心查明。若不是南将军所为,便将他身上的嫌疑洗轻,若真的是……”他顿了顿,而后语带叹惋的说道:“国有国法,依法论处便是了。”

郭唯空只觉得心中沉闷,他道:“刘大人说的对,真相到底如何,还需你我二人联手查明,不如这样,本官查军饷丢失案,至于行刺一案,便交由刘大人费心了,若是查到什么线索,你我二人及时互通有无便是。”

刘君点了点头:“好,就依郭大人所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