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死后成了bug处理器(快穿) > 第18章 为后(17)

我死后成了bug处理器(快穿) 第18章 为后(17)

作者:默河里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17:37:53 来源:文学城

自腊月以来,兵部就加班加点批量赶制新式兵器,正月过后便是紧锣密鼓地将新式兵器秘密送往大同、蓟辽两处。拿到兵器并接到太后密旨的两位总兵迅速安排将士适应新式兵器,并调整作战方式。及至仲夏,两位总兵麾下已有相当数量的将士熟练掌握新式兵器并且能够组织起有效的攻防。

李秋实看过二人密折后,大喜过望,遣人召兵部尚书进宫。待兵部尚书踏入乾清宫后,看到李秋实聚精会神地注视着绘有大梁边境与鞑靼、女真的舆图。

“臣拜见太后娘娘。”兵部尚书恭敬地向李秋实行了一个端端正正的礼。

“起来吧,”李秋实将两位总兵的密折拿给兵部尚书,“你先好好看看镇北侯和蓟辽总兵的密折。”

兵部尚书接过密折,细细阅读,良久后才双手捧着折子将它们递回。

“娘娘,臣已看完了。”

李秋实接过密折,扔在桌案上,说出来的话让兵部尚书猛然抬头。

“吾不愿任由大梁将士继续被动防御北方外族,欲令之率先向北进攻,不知爱卿以为如何?”

当天晚上,乾清宫的灯火亮了一整夜,李秋实又召来兵部左右侍郎,四人就战事安排探讨至天蒙蒙亮,方走出乾清宫。兵部尚书及两位侍郎直接去太和殿上早朝,李秋实去找临时送到坤宁宫住宿一晚的小皇帝,随后带着小皇帝去太和殿上早朝。

这个早朝注定要被记载于史册之上——早朝一开始,李秋实就宣布将派兵攻打鞑靼。早就通好气的兵部尚书、兵部左侍郎、兵部右侍郎一齐走出官员队列,躬身行礼,高喊“太后娘娘圣明”。犹如一枚炸弹被投入到深水之中,官员队伍里也被激起一片言论的水花。

“贸然开战不可取,娘娘三思啊——”

“太后娘娘,臣欲请战!”

“臣附议!”

“娘娘尽管下令,臣必全力执行!”

……

一声尖利高亢的“肃静——”打断了朝臣们的声音,被打断的大家骤然安静下来,齐齐看向凤座上的李秋实。

“各位不必再有争论,”李秋实站起身,甩了甩袖子,“吾意已决,传令,命大同总兵孟瑾年派兵进攻鞑靼,蓟辽总兵镇守对女真边境,防止其趁机南下,八百里加急。户部负责筹措军需粮草,筹措完毕后交于兵部。对鞑靼宣战檄文由翰林院负责撰写。各位爱卿可有异议?”

朝堂上鸦雀无声。

“看来诸位并无异议,那就希望各位能够勠力同心,共抗外族,解我大梁之忧。此战关乎江山社稷,若吾发现有危害战局之人,必严惩不贷。”

“臣遵旨。”大臣们乌压压地跪倒一片,都向太后表明忠心。

见再无旁事,李秋实带着小皇帝离开,殿前大太监用尖利的声音高喊:“退朝——”

早朝结束后,李秋实召来了前年恩科的状元,宋启明。宋启明本就是明益钧生前钦点的状元,明益钧驾崩后成了李秋实的心腹。今春春闱后新科一甲及二甲中传胪到第十名进入翰林院,先前恩科进士及第的前十人便提前授官或调职,宋启明便因此升任为翰林院侍讲。

李秋实打量着宋启明。年轻的前科状元身着鹭鸶补官服,头戴乌纱帽,行过礼后就笔直地站着。

“陛下已经四岁,需要开蒙习字了。吾欲为其择伴读,并延请爱卿为陛下开蒙。”

“臣领旨。”

第二日上午,圣旨下发,择镇北侯世子、户部尚书长孙、兵部尚书长孙为天子伴读,命翰林院侍讲宋启明为天子开蒙,三位伴读接旨后当天下午即进宫,居皇子所,旬日中有一日可归家。三个小朋友当天下午在乾清宫拜见太后,而后被宫人领入皇子所。

当天晚上,李秋实由秋白为她按摩头部。

“秋白,我没记错的话,你当年在镇北侯亲卫中各项都是最优吧?”

秋白的手顿了顿。

“回娘娘,是这样的。”

“秋白,你去大同吧,回到亲卫队里。”

话音落下,秋白惶然无措地跪倒在地。

“可是奴婢有什么事情做错了,让娘娘不快?娘娘不要赶奴婢走!”

李秋实温柔地将秋白扶起来,说出的话却不容置疑。

“吾想让你奔赴大同战场,由孟瑾年驱使。护卫也好,斥候也罢,暗杀亦可,现在的大同镇北侯府比本宫更需要你。”

秋白眼泪从脸庞滚下,但终究接下命令,第二天便悄然离宫。

再一次早朝后,讨鞑靼檄文由皇宫传遍京城,飞向大梁的每一寸国土,一时间,就是布衣百姓也能背出几句檄文。

“鞑靼恶邻,居塞北之邦,地处寒微,鲜仁寡义,暴戾不仁。昔以贫瘠之地,夺丰饶之土,烧杀淫掠,无恶不作,黎民困苦,泪尽胡尘。

太/祖皇帝不忍黎民苦厄,挥师北上,驱逐鞑虏,收复河山。鞑靼畏我大梁之威,国君亲至,袒背负荆,自陈其罪,愿为臣属,以求宽恕。太祖仁德,见其战战栗栗,貌悔愧不已,方未追究鞑靼之罪,收为臣属,令其身免。然过四十载,故态复萌,侵扰吾边,掠夺吾民,令我军民伤亡重也。

尔蛮夷之地,畏威而不怀德,谋我国土,害我臣民,擢发难数,罄竹难书,人神共嫉,天地不容。今令王师北上,以清恶邻。南连安南,北尽长城;铁骑成群,玉轴相接。凡大梁子民,当同仇敌忾,上下一心,共讨外敌。以此制敌,无敌不摧!以此图功,无功不克!”

两位传令官跑死好几匹马,终于以最快的速度将诏书送到两位总兵的手上。二人接旨后,以最快的速度做好战斗准备。

夏末傍晚,大同总兵府外,孟瑾年看着即将出征的军队。每个士兵都身背长筒火铳,腰佩长刀,甲胄覆身盖面。战马或背负骑兵将士,或身负炮筒炮架,或驮负子弹炮弹。待一声令下后,军队趁着昏暗的天色出发,一路疾行于隐蔽小路,逐渐隐没在夜色之中,悄无声息。

快至鞑靼驻地,兵士皆尽下马,解除战马负重,装好弹药,二人抬一架火炮,悄然摸到营帐附近。众人架好火炮,收到号令后,炮筒中的弹药对着鞑靼的大营倾泻而下。

“敌袭——”睡梦中的鞑靼人有人被炮火声惊醒,慌忙高声呐喊,但火药威力巨大,很多营帐虽未被炮火击中,但也被蔓延的大火点燃,里面的人纵使惊醒也难以逃出,更遑论更多的人直接在睡梦中吸入浓烟而死。

待夜尽天明,朝阳升起,映照在晨曦下的只有鞑靼营地的一片废墟。

鞑靼王帐内,收到被梁军袭击消息的鞑靼可汗愤怒地拔刀杀死了身边一个侍奴。

“混账!已经有五处军营遇袭,你们居然连梁军的影子都没看到!”他狠狠喝了一大口奶茶,才勉强将怒火控制住。“告诉女真,让他们南下,派东边部族和女真一同南下!我就不信梁军都是这等实力!”

大同总兵府内,接到战报的孟瑾年派兵前去管控住五处营帐。先头部队已经暂时驻扎等待补给,被营救的大梁人和被俘虏的鞑靼人也都被送进大同等待安置。孟瑾年一边安顿大梁百姓,一边派人将鞑靼俘虏押送至京城,由刑部审查是否曾残害梁人,残害过的论罪处理,未曾残害的再由户部安排新的住处,遣送至新住处后与大梁百姓混居,让其逐步与梁人同化。

不久之后,先头部队等来了后续部队,加固营地并补充补给后,先头部队再次开始奇袭。

这厢镇北军一路高歌猛进,那边蓟辽军却要面对女真鞑靼联军的出击。蓟辽总兵亲临战场,站在城楼上,看着联军的大旗在夕阳下逐渐清晰,马蹄下飞扬的尘土也越来越清楚。已是正四品武官的裴殊带领部下静待在城门外,对女真和鞑靼的骑兵进行第一波阻击。

到了射程范围内,随着一阵战鼓声,早已调试好的炮车内,炮弹飞出炮筒,砸向两国联军。炮火所及之处,人仰马翻,血肉横飞,但很快,女真也拿出了从罗斯帝国购置的火炮。

女真的将领得意洋洋地看着梁军,耳畔响起自家可汗的话——“这些火炮如果是在开阔地带作战,一定不够用,但是如果只是攻城,就绝对够用了。”

不要以为只有你大梁有火器,我们可不是不长脑子的鞑靼,火炮我们有,铳枪我们也有。可汗英明,提前向罗斯皇帝购入火器,现在果然用上了!

一时间,战事陷入焦灼。炮弹耗尽后,联军骑兵立刻策马前冲,梁军虽还有炮弹,但根本没有补给的时间。两军都有火铳,炮弹交锋演变为枪战,好在梁军士兵配备的子弹更为充足,女真士兵弹尽后还能继续开枪,击毙了相当数量的敌军。但最终还是发展为了冷兵器对战,大梁的骑兵与步兵对战联军的骑兵。

待联军败退时,梁军幸存者也所剩不多。裴殊浑身浴血地回到兵营内,见从总兵到参将,均是面色凝重。加入战局讨论后才得知,据密探上报,先前对阵的只是联军先头部队——鞑靼可汗把东边部族全部兵力压上,誓要同女真从辽北突破大梁的国门。

果然,之后多日,蓟辽军多次遭到联军的袭击,人数远超先前的部队,装配的罗斯火器也更多更精良,蓟辽军尽管退敌也都是惨胜,城门之下尽是两军将士的尸体,直到又一日两军对垒时,不知为何,同样所剩不多的联军突然慌忙离开,做鸟兽散。

甲胄破损的蓟辽总兵看着身边少了近一半的将领,长舒一口气的同时也悲从中来。但来不及悲伤,首先要做的是收敛同袍遗体,并将战报和缴获的罗斯火器送至京城。

战争相关的好难写……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为后(17)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