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死后成了bug处理器(快穿) > 第17章 为后(16)

我死后成了bug处理器(快穿) 第17章 为后(16)

作者:默河里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17:37:53 来源:文学城

早朝之上,李秋实将鞑靼、女真两国将派使节于来年正旦大朝会觐见之事公布给朝臣们。大臣们知晓两国来者不善,也都面色凝重。但既然是使节到访,纵然再是敌对,也得以礼相待。

“鸿胪寺卿安排好使节到访一应事宜。兵部尚书退朝后留下。”

两位大臣出列行礼,表示领命。

下朝后,李秋实带着兵部尚书回到乾清宫。关上宫门,只留下心腹宫人,李秋实问兵部尚书:“四年前,先帝曾令兵部研发新式兵器,不知你们兵部研发得如何了?”

兵部尚书肃容敛眉,恭敬回答:“回禀娘娘,新式兵器的研发已进入尾声阶段,待试验完毕后即可批量生产,投入军中。”

李秋实颔首。

“尽快研发完毕,试验时吾会去观看。”

赶在腊月之前,兵部终于完成了兵器的研发,试验当日,李秋实赴训练场观看成果。此次研发的新式兵器共有三种,分别是短筒火铳、长筒火铳和火炮。试验中,火炮射程较之前更远,威力也有所加强,两种火铳射程增加,并且子弹发射间隔减短。李秋实拿起短筒火铳,对准枪靶,砰的一声,子弹从单筒□□出,一个骑马胡人模样的靶子应声而倒。

“不错,”李秋实对这次试验很满意,“今岁腊月和来年新年要辛苦兵部的诸位加班制作这些兵器了,吾给你们兵部所有加班的臣工发三倍的月俸。制作出来的兵器检查完毕后优先送往大同和蓟辽,此事要严格保密,不可让无关人士知晓,若是消息泄露至鞑靼和女真,吾就要你的项上人头。”

兵部尚书立刻做出保证:“臣定会严格约束下属,绝对不会泄密。”

鸿胪寺加班加点安排招待使节的一应事宜时,鞑靼和女真两国的使节也踏入大梁的领土。到腊月下旬,两国使节抵达京城,步入鸿胪寺的驿站后,首先就得了一个下马威。鸿胪寺的官员给他们每人配了一个盛满水的浴桶和一身大梁服饰,要求洗净全身并且穿上大梁服饰后才能走出驿馆,至于他们自己的服饰,都由鸿胪寺雇佣的工人浣洗干净,再交还给两国使团。

两国使节怒不可遏,两国使节毫无办法。系统看着他们骂骂咧咧的样子,向李秋实脑内输出了一大串“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浣洗完毕后,女真的使节首领找上鞑靼的使节首领,探讨之后的行动。唾骂了鸿胪寺一番后,两人讨论起大梁太后。交谈中,鞑靼使节对李秋实不屑一顾。

“不过一个女人罢了。他们南地的女人都像绵羊一样,就算被杀了也只会哀叫两声。”

女真的使节微微皱眉,稍作思考后还是没有说出反驳之语,任由鞑靼使节输出对大梁太后的偏见。

“这次我们可汗可是送了她来自罗斯帝国的珍品,我就不信她不会打开。只要她打开这个礼物,就必死无疑。”

遗憾的是,李秋实注定不会打开这个礼物了,因为她已经通过系统知道了他们的阴谋:送上产自泰西,包装精美,经由罗斯帝国传到鞑靼的脂粉,只要李秋实打开使用,就会沾染鞑靼人事先加在脂粉中的鼠疫传染源,届时不只是李秋实一人,只怕皇宫内甚至京城内都会掀起一波疫情。

接下来的日子里,也许是图谋甚大,两国使节在京城都规规矩矩,负责监视的锦衣卫并未发现任何作奸乱科之事,待正旦大朝会上,两国使节穿上早已浣洗干净的本国衣物,觐见大梁皇帝与太后。

这一年的正旦比往年要重要得多,作为新帝登极的第一个整年,这一年是要改元的,大朝会也比往年隆重。李秋实戴上了更华丽的六龙三凤燕居冠,身着大衫鞠衣,坐在小皇帝身边,看着鞑靼和女真的来使对着龙椅凤椅上的人行礼。

“鞑靼与贵国交战多年,两国都有很大的伤亡。如今可汗不愿与大梁再行兵戈,派臣携礼来此,望太后娘娘能允两国开放关口,允商人往来交易。”

使节说着递上国书,李秋实一看,上面居然只有鞑靼文字。好在鸿胪寺内有通晓鞑靼文字的官员,李秋实放下国书,看向鞑靼使节。

“是否与贵国往来,需与朝臣讨论后再做决定。今两国使节远道而来,我大梁自当尽地主之谊,好好招待,诸位游玩尽兴后再谈国事亦不晚。”

大朝会结束后,李秋实立刻派人请来通晓鞑靼语言文字的鸿胪寺官员。听着官员的翻译,李秋实气到直接扔了个茶杯。

“好啊,退守防线,单方面降低关税,鞑靼商人犯罪后不得由大梁官府审判,狗/屁的不愿再兴兵戈!”

“娘娘息怒。”鸿胪寺官员被震怒的李秋实吓到瑟瑟发抖,正欲请太后娘娘熄熄火,秋容的禀报就在这把火上浇了一盆滚油。

“娘娘,鞑靼的使节说他们的可汗给太后娘娘送来了礼物,说是希望娘娘能喜欢这些,在两国停战通商事宜上能予一些便利。”

“让他滚!”李秋实怒不可遏,“让他转告他们的可汗,我不会收一匹对我大梁虎视眈眈的豺狼的礼物!”

显而易见,鞑靼这次与其说是来停战的,倒不如说是来找一个名正言顺的开战理由的。几天之后,鞑靼使节就以大梁并无讲和之意为由请求离开。李秋实也毫不留情,直接下诏书公开鞑靼使节递交的国书,谴责其讲和是假,引战是真,将鞑靼使团驱逐。鞑靼使团离开后,女真使团才找上门来。

比起鞑靼,女真的姿态要低很多——他们等到新年结束,早朝开始后才递交国书,还是由使节将写着两国文字的国书恭敬地呈到早朝上,随后使节就离开,明言会呆在鸿胪寺驿馆内静待大梁的回复。

女真的国书也很有意思:开头先是明言,自己与鞑靼结盟实在是迫于鞑靼国力强盛,实际上自己很仰慕大梁的文化,想向大梁臣服;然后写自己国土微小,难以发展国力,又与鞑靼实在太近,容易被鞑靼胁迫甚至占领,想向大梁求得辽东地区为国土,又为了保证与大梁关系的稳定,请求大梁向女真出降公主,最好能是先帝的妹妹,即皇帝的姑姑;最后保证,如果大梁能满足女真的请求,女真愿做大梁属国,并向大梁进贡岁币与本地奇珍。

这份国书,有承诺,有要求,也有威胁,当真是聪明极了,立刻在朝臣中引发震荡。

有大臣当即就觉得可以答应:“太后娘娘容禀,臣以为,以少部分国土和一位公主殿下换取女真的臣服是值得的,能收为臣属就比让他们同鞑靼结盟要好。”

也有大臣认为不该割出领土:“禀娘娘,臣以为凡我大梁国土,纵为方寸之地,也不应割让外族。当与女真使节再行谈判,使其打消索土之念。”

一群大臣吵来吵去,很久后才发现太后娘娘一言不发,慢慢安静下来。

李秋实首先向最开始支持答应女真的大臣发难:“吴阁老,你提出应允女真诉求的时候可曾想过,若是真将领土送出,辽东百姓当如何生活?你是认为该让他们舍弃家财背井离乡,还是认为可以让他们从此在异族的统治下朝不保夕地生活?”

看着太后毫无表情的面容,吴阁老低下头,讷讷不敢言。

“吾没想到,居然真有人认为割让土地可以换来臣服”,李秋实缓缓扫视满朝文武,话语不阴不阳,“吾更没想到,庙堂之上,这么多饱读圣人书的大人,居然全都视拿女人的裙带换取和平为平常。”

李秋实的话如同一块巨石砸在狗群中,激起一波嚎叫。

“太后娘娘此言差矣,”立刻有大臣站出来反驳,却是连礼都不行了,“公主受天下人奉养,如今为天下和亲也是应当,娘娘在这等时候不应有妇人之仁。”

多么熟悉的论调啊,从古至今,从生前到死后,这种论调就从没停过。李秋实想起曾经的自己,握紧了凤椅的扶手,这一次,她还真就要反对到底。

“长在深宫时不能参与肉食者之谋,如今异族来了,倒是立刻能决定两国的战与和了,这可真是神奇。”她嗤笑着,“若公主和亲当真能够使两国和平,为何前朝会被鞑靼夺取关中燕云大片国土?怎么到了这时候,同样领着朝廷俸禄,受天下人供养的文武百官们就不能站出来遏止战争了?太平时当肉食者作威作福,危难时在女人裙下瑟瑟发抖,这便是我大梁的肱股之臣们吗?”

朝臣们被骂得面红耳赤,但碍于李秋实的太后身份,又不敢激烈反驳,可李秋实可不打算放过他们。

“李次辅,你在朝臣中尤为擅长历史,你来说说,本朝初期是怎么让鞑靼安稳四十载的吧。”

被点到名的李次辅无法反抗,只得站出来回太后的话。

“回禀娘娘,太/祖皇帝在立国初期双线同时作战,收回关中与燕云,并定都城于燕地的北平,即如今的京城,势要令代代天子镇守国门,不让分毫国土。”

“很好,李次辅记得挺准的,”李秋实不咸不淡地点评,“吾还以为如今立国百余载,诸位都已经彻底忘记太/祖皇帝遗志了呢。”

这下,高傲的朝臣中有不少都低下了头。

“吾希望诸位记住,只有强者才会得到尊重,弱者只会受到侵略和侮辱。若是国力衰微,便是送出了和亲公主也会落到被杀祭旗的下场。更别提女真还妄图我大梁国土,意图以鞑靼之势威胁我大梁君臣,这等狼子野心之辈又岂会真心臣服?”说罢,李秋实点出兵部尚书,“你们兵部即日起做好战争准备。”

兵部尚书拱手领命后,李秋实命令鸿胪寺卿:“告诉女真的使节,请他转告他们的大汗,大梁请女真和鞑靼守好自己的国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为后(16)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