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全家成了亡国皇室 > 第6章 第006章

我全家成了亡国皇室 第6章 第006章

作者:崔惊鹊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9-21 09:07:02 来源:文学城

半日后,“道仙入梦”一事传遍衙署,并向坊市迅速蔓延。

齐王殿下突然开智,成了最具说服力的证据。

“皇室无德,天降灾厄”的谣言不攻自破。

有不屑鬼神之说者,也有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过“天降大雪”,到底令一些忧心国事的官员提心吊胆。

皇帝刚用完午膳,便有大臣求见。

“皇爷,昌阁老、户部袁尚书、兵部廖侍郎和都察院蒋御史在殿外等候召见。”吴山青隔着一扇门禀报。

谢长锋欲哭无泪,他只是个平平无奇的美术研究者啊,并不想跟这些大臣们玩心眼子。

“勺勺?”他满眼苦涩,望向谢明灼,要不是条件不允许,真想立刻禅位。

朝会时,谢明灼已对三品以上的官员有了初步的印象。

“叫昌蔚、袁观德进来。”

吴山青已经习惯荣安公主发号施令,只迟疑一息,未见皇爷开口,便领命而去。

谢明灼没让老爹在朝会上亲口解释“道仙入梦”,一是为了不让皇帝跌份儿,二是为了给自己腾出半天的整理时间。

朝臣们忙着打听秘密,谢明灼则和家人商议救灾计划,总不能面见这些精英时毫无头绪、脑袋空空。

商议计划的同时,还秘密调遣锦衣卫,一支前往河南暗查宗震,一支调查兵部官员。

昌蔚是个六十来岁的老头,身材中等,不胖不瘦,留着半长的山羊胡,看起来并不显眼。

但就是这个普普通通的小老头,现任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还有太子少师的荣衔加身,是大权在握的内阁首辅。

见到一家五口都在,他也不露讶色,恭恭敬敬行了礼。身后的袁观德修炼不到家,愣了几息,才跪地叩首。

“起来吧,赐座。”谢长锋吩咐完,就不打算再开口,将场面全都交给女儿。

谢明灼知道两人心中存疑,但不给他们反应的机会,直奔主题。

“袁尚书,国库如今的存粮,能否支撑陕西、山西、河南三省灾民的救济?”

袁观德微微瞪大眼睛:“公主的意思是,雪灾会降临在这三地?”

他说完望向谢长锋求证,毕竟“道仙入梦”的话是皇帝说的,皇帝最有发言权。

谢长锋:“荣安问你什么,你就答什么。”

“微臣方才失态,陛下恕罪。”袁观德面泛苦涩,“不瞒陛下,国库近几年越发空虚,去年赈灾河南,已经不堪重负,倘若道仙预警是真,国库将无力支撑三地灾情。”

“年前不是刚征了秋税?”谢明灼问。

“征是征了,但……”

“不要吞吞吐吐。”

“河南去年大旱,籽粒无收,国库还得拨粮救济;陕西、山西两地边镇多,卫所缺粮,时不时从官府抽调;湖广、江西、南直隶的税粮比前年少了近一半,其他地方也大多如此,国库是真的拿不出多余的钱粮赈灾了。”

这里面肯定有事儿,但现在不是追根究底的时候。

谢明灼单刀直入:“依你看,如今天下的钱粮,大多掌握在谁的手中?”

袁观德袖中的胖手瑟缩了一下,惭愧道:“微臣不知。”

几乎每个朝代到了末期,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土地兼并。

士族名下的田产不需要向朝廷缴税,地方上甚至出现过一个家族掌控半个县城土地的荒诞事迹。

地方收不上来税,国库自然就没钱。

宗室勋贵、豪强富绅的土地不断扩张,他们已经富得流油,国库却空空荡荡,无法支撑国家的财政运转。

袁观德不可能不知道,但他不敢说,甚至他也有可能是其中一员。

“公主是想借富商之粮?”昌蔚忽然望向谢明灼,眼角皱纹密布,双目却湛然有光。

谢明灼微讶,她只是问了一句,此人就能察觉出她的用意,不愧是宦海浮沉多年的首辅,确实敏锐练达。

被人猜到用意,她并不觉得冒犯,相反,手底下能用的人才越多越好,这能省她不少事。

“昌阁老认为此举可行?”

“无奸不商,殿下想要从他们钱袋里掏钱,只怕不易。”

谢明灼:“倘若依照贡献高低,特许他们数量不等的科举名额呢?”

本朝商户不得参加科举,一旦成了商户,不仅自己,就连子子孙孙都与仕途无缘,赚再多钱也得拿出大半讨好官老爷,一辈子仰人鼻息。

在这条通天路堵死的时候,突然有人告诉他们只要抓住机会就能攀登天梯,他们会做何选择?

当然是拼命抓住,且还要争着抢着。

“不可!”袁观德腾地站起,“商户不得参加科举,此乃祖宗定下的规矩,不能更改。”

“袁尚书,莫要激动。”昌蔚笑呵呵压了压手,待人重新坐下,才继续道,“公主此举并非不可,只是会引起文人士子的不满。”

士族牢牢把控着科举带来的利益,怎会轻易接纳满身铜臭的商人半路插队分一杯羹?

商人本就有了泼天富贵,却还来与他们争夺权力,岂有此理!

谢明灼漫不经心道:“若我是受灾三地的祖宗,我宁愿破了这祖宗之法,也要救下千千万万的子孙血脉。如果有人不满,就叫他们的祖宗与三地的祖宗在九泉之下先打一架,打完了告诉我结果。”

两人:“……”

“倘若二位以及天下士子,认为千万条人命比不上区区几个科举名额,就放心大胆地抗议弹劾,我会叫人印在小报上,发往受灾之地日夜宣读。”

两人:“……”

此举颇有些无赖,但对于要脸的士族来说,还真不一定能承受住三地灾民的唾沫星子。

谢明烁忍不住笑出声:“荣安,二哥也想出份力。”

“你想做什么?”

“做小报啊,我可喜欢做小报了。”

“行,小报就交给你,还要找精通三地口音的人才过去宣读。”

“哈哈哈哈,得令!”

兄妹俩一唱一和,袁观德在一旁如坐针毡。

昌蔚倒是沉得住气,竟笑道:“殿下此话虽促狭,却一针见血。不知多少钱粮换一个名额?”

这是同意了。

其实几个科举名额真没什么大不了,只不过文官集团嘛,听到什么不抗议几句生怕对不起自己的身份。

启朝这么大,偷摸转换户籍的不在少数,这次只不过是朝廷为了大义,亲自开个微不足道的口子罢了。

“这就看需要多少钱粮了。”

“三省灾民,所需数目不小。”袁观德小心翼翼道,“且雪灾之后,今年都将没有收成,若这一年都需要救济,富商捐粮也不过杯水车薪。”

谢明灼笑道:“不一定需要救济整年。”

“还请公主赐教。”

谢明灼取出写好的计划书,递给昌蔚,袁观德扭着身子一起看。

不过几行字入目,昌蔚就不禁点头:“确有可行之处,只是时间太匆忙了些。”

“能救多少是多少。”

“公主所言甚是,”昌蔚抚须感叹,“若事成,三地百姓不会骤然陷入绝境,赈灾压力也能缓解,只是……”

“昌阁老但说无妨。”

“只是此举于农户而言过于荒诞,阻力不小。更何况,河南本就情势不明。”

说实在的,朝中少有人相信这个预警,都认为是皇帝炼丹炼得疯魔,出现了幻觉。

但齐王又确实开了智,让人说不出反驳的理由。

昌蔚仔细观察过皇帝等人的神色,发现并无任何疯癫玩笑之意,且连计划都做得如此周全,不像是在玩闹。

加上近日气候确实有异,他也免不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可是说到底,“道仙预警”一事子虚乌有,农户会不会听从政令还很难说,就算听从了,最后却没有下雪,农户会不会对朝廷的荒诞行径彻底绝望?

若有人借此煽动百姓,恐生变故。

谢明灼:“这件事只能赌,若不赌,变故只会加剧。”

“公主言之有理。”昌蔚为官多年,几乎每一步都是在博弈,他对赌并不陌生,但这种豪赌,他还真没经历过。

他不知公主的底气从何而来,但能瞧得出,皇帝对公主殿下的信重之深。

“陕西、山西有重兵镇守,不会生出太大动荡,但河南不得不谨慎。”

谢明灼颔首,首辅不愧是首辅,洞察力着实敏锐,三个月后攻陷京城的起义军就是源自河南。

“朝廷会派遣新任监察御史,专司稽查宗震和落实赈灾计划。”

“公主可有中意的人选?”

“暂时没有。”谢明灼瞥向父母兄长,她倒是有几分想去,但被四票否决了。

四人避开眼神,不是不同意,而是河南太乱了,他们是真的不放心啊。

谢明烁狠了狠心,他是记者,经常在外跑新闻,说起来还是他最合适,便道:“不如我……”

“不可!”谢明灼立刻打断,不等他反应就问昌蔚,“你执掌吏部,可有发现合适的人选?”

昌蔚也不绕弯子,直言道:“威宁侯长子,陆敛。”

此话一出,瞬间打开谢明灼的思路。

她才穿来不到一天,原身虽有关于京城勋贵的记忆,但也只知道哪家有几口人,对勋贵子孙是否在朝中任职、当的什么官并不完全清楚。

陆敛这人她正好有点印象,只是记忆太过浅淡,她一时没能想到。

上一届春闱,陆敛考中二甲进士,选入庶吉士,后任翰林院检讨,秩从七品。

监察御史的职级是正七品,从检讨升迁为监察御史,没有丝毫不妥。

陆家与宗家是姻亲,陆敛得叫宗震一声姑父,派其他人过去,宗震或许不留情面,但对陆家人总归有几分面子情,不会太过抗拒。

陆敛出身武将世家,虽参加科举,进入文官集团,但本身有不错的武学功底,在局势复杂的河南有一定的自保之力。

陆家在叛军攻破京城时以身殉国,可见与叛军绝无勾连,足见其赤胆忠心,可以信任。

且陆敛前往河南,他的父母兄弟都留在京城,就算他生出异心,也会投鼠忌器。

总而言之,陆敛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

事不宜迟,皇帝当即下达政令,政令盖上玺印,从皇宫八百里加急,迅速发往河南、山西、陕西承宣布政使司。

还在殿外等候召见的廖海、蒋奎,已经被忘得一干二净。

吴山青趁着间隙提醒了一句,谢明灼一句“不见”就打发了他们。

翰林院,宋游正清点书籍,同僚结伴而入,见到他客气打了声招呼,眼中隐隐带着揶揄和审视。

今早应卯时,他就已经接受到各种异样的目光。

被公主掳入府中,将成为他一辈子都洗刷不了的污点。就算他再自证清白,也没人会相信他。

宋游压下心中苦闷,低头翻阅书册,忽听门外传来低呼:“来圣旨了!来圣旨了!”

同僚愣了一下,小声咬耳朵:“怎么突然来了圣旨?莫非是圣上要赐婚?!”

霎那间,所有人齐刷刷扭头看宋游。

宋游:“……”

怎么可能?

昨日离开公主府时,他明显感觉到公主看他的眼神非常冷淡,像是在看一个毫无关联的路人。

“陆敛陆检讨可在?”行人司官员手捧圣旨,“出来接旨。”

原来不是赐婚啊。

众人松了口气,还有点淡淡的失落。

等听清圣旨内容,失落烟消云散,转而生出极大的谈兴。

这种级别的调任,一般只需要吏部签发调令文书便可,但皇帝亲自下旨,其中缘由免不得要仔细琢磨一番。

消息传遍各大衙署,众官员议论纷纷,流入市井后,却没掀起多少浪花。

老百姓可不在乎这个,他们更在乎官府新鲜出炉的布告。

什么?商户也能考科举了?!

送100红包~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第006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