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我靠修仙攻略秦始皇 > 第17章 少生优生

我靠修仙攻略秦始皇 第17章 少生优生

作者:见千秋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11-30 16:31:50 来源:文学城

后面一段时间里,沈渺就住在了骊山附近,借用陶俑坊的窑洞,开始烧水泥。

工坊制造兵马俑时不时有破损的残次品出现,直接拿过来作为水泥的原材料,连黏土和瓦片都省了。

有墨者在,他并不需要操心太多,把材料以及大概的比例,和两个年轻墨者说了之后,完全可以当甩手掌柜了。两个年轻人,十分聪明,干起活来也比他麻利多了。

也不知道腹度给这俩年轻墨者说了什么,沈渺总感觉他们看自己的时候,眼睛里都在冒星星。那副模样,让他想起了九华山的弟子。

几日后,在两个墨者青年的操作下,兵马俑牌水泥粉就被造了出来。二人充分发挥了的主观能动性,调整了比例,弄出了多种比例水泥粉。

至于效果则还需要时间检验,最终才能确定哪个硬化效果最好。

造水泥的事情渐渐走上了正轨,沈渺就开始策划去印度这件事情,正在他纠结要不要告诉嬴政自己的想法,让他派个使团去印度时,陈竞忽然来了咸阳。

他一开口就是要去身毒国,而身毒国正是印度的古称。

原来陈竞回成都后,又随舅舅巴田去了滇国。

在滇国,他认识了一个肤色黝黑,眉目深邃的身毒国人。那人用磕磕绊绊的汉语,向陈竞描述他的国家有多么美丽和神奇,那里没有冬天,四季长青,有像云一样洁白的花,被做成衣服穿在身上。在身毒国什么都能吃,没有人会挨饿......总之美好得不像人间。

这一切,在陈竞听来都是极为新奇,是他从未曾听说过的故事和国度。陈竞心潮澎湃,生出来冲动的想法-他要去身毒国看看。

当然他也知道,母亲巴清夫人绝不会允许。于是他想了一个主意,假装来咸阳找沈渺,实际上准备折返从巴郡去滇国找那个身毒人,让其带自己去身毒。

沈渺有些不理解:“为何还要绕道咸阳再去巴郡,完全可以半路就转道去滇国,难不成巴清夫人一直派人跟着你?”

“不是这个原因。”陈竞纠结了半响说道:“此去身毒需要很多钱,但母亲怕我出门乱跑,所给的钱财......完全不够去身毒。”

意思也就不言而喻,陈竞希望沈渺能借钱给他。

从巴郡到印度,需要经过中南半岛、恒河三角洲最后才能到达印度半岛,高山峡谷、丛林瘴气、野兽蛇虫,危险系数极高,稍有不慎就将亡命异国。

虽然沈渺不太赞同陈竞的冲动,但也深深明白,每一个人都应该走自己的路。他也不喜欢指手画脚,替别人拿主意。

于是他毫不犹豫借钱给了陈竞,没有多说些什么。

陈竞出发的前一夜,沈渺问系统君道:“系统君,能不能给我开个金手指。”

“什么金手指,搞个阵法把他们传送过去?这么玄幻的事情,我做不到。”

“有系统君你在,难道不算玄幻吗?咱俩都合作这么久了,就不能帮我一次?给我一点应急药物。”沈渺试图打感情牌。

系统君沉默了一会儿说道:“五万气运积分兑换三粒急救丹。”

虽然很想骂系统君奸商,但还是眼睛都没眨一下就兑换了。

“一半的积分就这样没了,宿主真大方。”

“我这叫投资,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积分没了还可以赚,倘若陈竞真到了印度带回棉花,和其他作物,得到的积分岂止这点。况且,陈竞和巴清夫人母子,对我不薄。”

出发前,沈渺将兑换来的三粒急救丹递给了陈竞,“这三粒药丸,危机时可就你一命,记得收好。”

陈竞收下仔细放好,对沈渺郑重的说了声谢谢。

送走陈竞,沈渺回到骊山下的陶俑坊,做水泥有两个年轻技术工坐镇,沈渺很是悠闲,甚至还有机会爬骊山,赏风景。

骊山上种满了松柏,寒冬时节仍漫山苍翠欲滴。爬山的过程中,让人不免想起,在这座山上发生的各种传奇故事:上古女娲补天,西周烽火美人,盛唐赐浴华清......数不胜数。

走到山顶时,一切都刚刚好,正值夕阳落幕之际,远望四野,整个骊山披霞流丹,美不胜收。

这就是传说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名不虚传。

骊山秀色古今同,尽入诗人感慨中。①

从骊山下来回到陶俑工坊,匠人们刚结束一天的工作。明天是半月一次的休息日,他们的脸上都带着难得的欢快和轻松。

果然不管在那个时代空间,期待假期的到来,永远是快乐的事情之一。

门口,一群人正围着一个资历最老的匠人讲他做陶俑的故事,沈渺也凑了过去,想要听一听。

老匠人看着六七十了,面色黝黑,胡子花白,一双眼睛却很清亮敏锐。

老人提起自己为昭襄王、孝文王、庄王以及秦王政四代秦国君主做陶俑的事情,语气里带着十足的自豪。

老人的祖父是献公时人,是秦国第一代制俑工匠。

先秦时讲究“事死如生”,甚至普通百姓也深受影响,会将生前所用的物品一起埋葬,而王公贵族除了要带器具物品,还会把用得顺手的活人给一起带下去,这就是殉葬制度。

这种习俗在殷商时期尤为普遍。牧野之战,帝辛**,武王建立西周,更加文明的周礼创立,但殉葬依然流行。直到征伐不断的春秋到来,人口变成了重要的资源,于是逐渐兴起用陶俑来代替人陪葬。

其它国家都慢慢接受了这个,除了秦国。

不仅是因为秦国地处西陲,还因嬴秦王室先祖是殷商将军恶来的后代,相比周礼他们更喜欢故国的制度。

诗经中,“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②写的就是秦穆公下葬时,活埋秦国良臣子舆氏三人时,围观百姓发出的愤慨。

连战功赫赫的将领也要被殉葬,更别说普通人。这样一来谁还敢在秦国放开手脚,一不小心干得好,被君主惦记上,死也得带着你。

这或许就是导致秦国春秋几百年,一直被堵在关中,始终不得出的原因之一。

直到献公继位初年,改革朝政,这才废止了殉葬制度,使用人俑代替。

经过一百多年,四代陶俑匠人的改进,如今秦国的制俑技术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无出其二。

只可惜自秦后,秦制陶俑技术失传,虽说也有汉俑,但和秦俑相比终究差上一些,过于简陋。其原因,或许是汉代帝王为了休养生息,避免劳民伤财。

但究其原因还是出在秦二世胡亥身上,秦始皇下葬骊山地宫后。秦二世害怕皇陵的秘密暴露,将这些能工巧匠坑杀殆尽在地宫。

一提起秦二世胡亥,沈渺气就不打一处来。秦二世胡亥,最大的败家子,最垃圾的二世祖。

他很少讨厌具体的某个人,但这个胡亥,沈渺是真的不想让他出现。

还记得,胡亥是在嬴政二十八岁那年,诞生的第十八位公子。说起来也奇怪,嬴政历史上一共三十几个儿女,但几乎都是在他三十岁之前诞生的。

这样算来距离胡亥出生还有四年,要不要把他蝴蝶掉呢?

但是要从谁入手呢,胡亥的母亲吗?他只知道她是个胡姬,但什么时候到的秦宫,又怎么来的一概不知。再者说,胡亥的母亲也是无辜的,她怎么会知道自己生下的孩子,日后会变成不是个东西的东西。

看来从嬴政身上入手更加可行一些。

是真想贴一张宣传语在嬴政的寝殿里,上面就八个字:少生优生,幸福一生!

①-宋朱光庭《华清偶成》

②-《诗经 秦风 交交黄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少生优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