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未完无续 > 第21章 把柄

未完无续 第21章 把柄

作者:瑨玉温吞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6-21 00:44:55 来源:文学城

几个月后。

天气热了许多,除了当差外,魏九安实在是不想在外头待着。

他这几天似乎很忙,当完差就立刻回偏殿,甚至不经常去陪白羽尘了。即使易溟过来,也都是白羽尘在边批折子边哄他。

今晚,魏九安倒是少见地出了门,主动去找白羽尘。

此时的白羽尘还批着奏折,好不容易将地方述职的奏章都批阅完毕,却见安烬又带着几名小太监搬来一摞。

白羽尘一下午都低着头看折子,脖颈疼得厉害,刚抬头休息片刻,却又要低下头去办正事了。

正因如此,他甚至没关注到走进来的魏九安。

魏九安轻咳一声,道:“羽尘?”

白羽尘抬起头,疲惫地笑了笑,道:“子矜,可算想起我这个独守空房的可怜鬼了。”

魏九安走到他身后,给他捏着脖颈,道:“这几日忙得很,自然是无暇与你在一块儿,等忙过了这一阵,我每天都来找你。”

白羽尘一刻也耽误不得,又低下头去批奏折了,还不忘问道:“那你何时才能忙过这一阵啊?”

魏九安想了想,斟酌着开口,道:“倒不是时间的问题,若是能得你相助,相比也快一些。”

白羽尘道:“嗯?说来听听?”

魏九安道:“去年我说的,要在朝政上助你、辅佐你,想必你还没忘吧。”

白羽尘微微笑道:“你给的承诺,我自然一刻也不敢忘。”

魏九安道:“我如今有一份折子,要在上朝时呈给你。这份折子可能会有些分量,甚至于,朝中的人是否都可以是你我的爪牙。我毕竟是个侍卫,除了护驾以外,没什么出头的资格。所以,你能否给我一个机会,一个替你开口说话的机会。”

白羽尘点头,道:“自然可以,我还以为是什么难事,原来是这等小事。”

魏九安抵着他的额头,道:“羽尘,你怕不怕?”

白羽尘放下毛笔,抱住他,道:“怕什么?”

魏九安道:“若是我无能,将此事办砸,日后你我可就更为艰难了。”

白羽尘却笑了笑,道:“我一向不信什么顺其自然,若是一个人的成就与否,要靠是否得到天意眷顾来决定,那便是此人不配。若你我不放手一搏,那么就算我日后大权在握,也是我身为君王的耻辱。”

魏九安一怔,刚要开口,却听白羽尘道:“更何况,若是不经历些坎坷,当后世子孙再次面对此等困境之时,又以何为鉴呢?”

翌日,清晨。

白羽尘醒时,魏九安已经更衣了。

他今日精神很好,见白羽尘醒了,立即将那封奏折放进袖中,笑道:“羽尘,醒啦。”

白羽尘坐起来,披上中衣,笑道:“魏大人很有斗志啊。”

魏九安走过去,坐在他身边,道:“自古都是文官为天子竞争、为万民鸣不平,我一个武将,还真是第一桩了。”

白羽尘笑道:“那又何妨,第一桩最好,后世之表率,怎么不算是天下第一流。”

白羽尘洗漱好,穿好龙袍,戴好发冠,拉起魏九安的手,笑道:“走啊。”

经过长廊去往宣政殿时,魏九安手心出了不少汗。

白羽尘感受到了,于是将他的手牵得更紧了些。

魏九安道:“羽尘,这还是我第一次在群臣面前上奏,真是……”

白羽尘笑道:“没事,没事。你总能把事情做到最好,这次也一样,所以没什么可紧张焦虑的。慢慢来,先正视自己,再说服自己。”

魏九安“嗯”了一声,虽然没再说话,但手心还是出着汗,似乎额角也有汗珠淌下来。

宣政殿。

二人进了大殿后,只能暂时先保持距离。魏九安走向侍卫的队伍里,白羽尘也坐在了龙椅上。

片刻后,安烬高喝一声:“上朝——”

魏九安与文武百官一样,规矩地跪下行礼。白羽尘坐在龙椅上,默默看着他。

待众人平身,白羽尘道:“各位爱卿,今日可有本要奏?”

虽说方才紧张的不行,但眼下,魏九安没有丝毫迟疑,从侍卫的队伍里走出一步,跪下道:“皇上,臣有本要奏。”

却不想,他刚开口,文官队伍里便有一位大臣道:“皇上,据臣所知,魏大人是皇上的侍卫,若有何事,私下进言便可,朝会之上,一个小小的侍卫,还是履行本质比较好。”

此言一出,臣子们议论纷纷。

白羽尘提高音量,道:“肃静。虽然是侍卫,但以魏卿的官职,也可以比肩朝中武将。而且,侍卫也是官员,同为官员,尔还想堵住同僚的嘴吗?”

那位大臣脸色有些不好看,随后作揖道:“臣不敢。”

又朝魏九安施礼道:“多有冒犯,请魏大人恕罪。”

魏九安微微颔首,以示接受,随后对上座的白羽尘道:“皇上,臣有言,事关大梁。”

白羽尘道:“魏卿且讲,不必顾忌。”

魏九安拿出奏折,双手奉上,道:“臣虽是布衣出身,但忧国之心人皆有之,臣读了有关前朝动荡与大梁的书籍,臣认为,大梁之法可以压制京官,但不足以威慑四海,甚至说,连约束宗室也是艰难。”

言毕,却听一老者道:“皇上!臣反对魏氏此言!”

魏九安忍不住回头看去。

此人一身华服,就连发冠上点缀的玉石也是连皇家都少用的黄玉。虽然有锦衣华服点缀,但还是不难看出他的衰老之态,皱纹爬到了他的脸上,但即便苍老,也难遮他此时的愤怒。

魏九安拱手道:“不知这位大人如何称呼?”

男人这才看了眼跪在地上的魏九安,但表情自然是极为不屑,甚至不愿低下头,只敷衍地拱了手,道:“太祖之弟,宗亲睿王。”

怪不得。魏九安方才提到了约束宗室,睿王便这般跳脚,想必是为自己的权势地位着了急。

白羽尘严肃道:“睿王,宣政殿是有规矩的地方,你这般模样,算是上奏还是争吵?”

睿王当年不是没觊觎过皇位,但如今还是自己的侄子坐在了龙椅上,他自然不服,但为了保住自己来之不易的爵位,还是跪下,道:“臣知罪。”

白羽尘道:“先听人家把话说完,如此打断,成何体统。”

得了白羽尘示意,魏九安便继续道:“臣有一计。此逢新朝之岁,自当行新朝之法。太祖定天下、平边关,此等骁勇,臣民敬佩。只是臣认为,定天下需治天下,治天下方得以兴天下。”

安烬接过他手里的奏折,呈给白羽尘。

白羽尘看了一眼,微微蹙眉。

那奏折上写的不是别的,而是变法。

白羽尘抬眸,看向魏九安,道:“你确定?”

魏九安叩首,道:“皇上,臣自知才疏学浅,但既然得您宠信,便斗胆一言。臣死谏,大梁律法一直以来未曾得到完善,连臣这等刚熟读律法之人都能看出,不知御史台与六部的官员们任仕这样长的时间,为何不提?为何不禀明?”

朝堂中一阵鸦雀无声。如他所说,确实,自从大梁建国,太祖白珩的眼光一直在军事,到死也只是给白羽尘留下了一个文治未兴、军事尚存矛盾的国家。

只是,数十年来,大梁改革换代,一扫前朝与前朝遗留的小国,才子们生逢百废待兴的时代,却心照不宣地没有选择兴邦,而是独善其身,闭口不提大梁的矛盾。

直谏无罪,但只要革新,让宗亲们察觉到了危机,那便是官场上的罪过。

白羽尘只好示意魏九安说,魏九安抬头,挺直了腰板,正色道:“臣以为,大梁部分地区并没有发生大事,只需要派官员管理治安即可。灾情地区,可以下发赈灾粮。但是,部分粮款到不了百姓手上,这就要严查地方官员,如果发现贪污**现象,应立刻罢官。”

“至于军事方面,如今情形暂时不必过于担心,只需要重视武器和军队阵法和身体素质就好,以备不时之需。”

“再说地方官员。地方官不能掌兵权,这是绝对不行的。而且,臣建议,离京城较远的地方官员可以几个月或每月进京述职一次,说说地方发生的大事,或向皇上禀告百姓生活水平、税务收益等,总之,不能有刻意隐瞒的行为,以防后患。”

白羽尘眉间还有些淡淡的忧愁,但也是真心笑赞道:“魏卿想法不错。”

魏九安拱手,道:“皇上褒赞。”

底下白羽昼上前道:“臣附议。”

陆续有几位大臣纷纷表示同意魏九安的想法,魏九安继续道:“皇上,一国根本,在于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恕臣直言,您尚未真正对百姓施以恩泽,若天下变动,百姓也不一定会全力支持您。所以,要施恩。”

“盛世兴文,乱世重武。皇上可以推行变法,首先,先重视贫苦人家,可以开设免费学堂,供孩子们读书,聘请民间有才学的先生教学,不光要教诗词,还要重视品行和政治谋略,为朝廷培养人才。”

“另外,顺阳三年,也就是去年,河水猛涨,臣认为,可以将河水一份为二,一半引进田地浇灌庄稼,另一半则引进水库,用于调节河道水流。”

白羽尘笑笑,没再说话,心里也很是认同。

魏九安也笑,随即,叩首道:“皇上,臣说完了。”

白羽尘抿了抿唇,道:“不错,魏卿想法很好,只是后续修订,工程还很大,就由你与礼部和御史台共同协商,如何?”

魏九安道:“臣遵旨。”

睿王见魏九安此言还不算针对宗室,便也作罢,暂且闭了嘴。

白羽尘收好了奏折,道:“那今日这份奏章就算作草案,待会儿让人抄录出复板,送到御史台和礼部各一份,以便修改。日后若是你们协商有何不妥或争议,也可以禀明朕,朕来判定。”

魏九安再次叩首道:“皇上圣明。”

再起身时,魏九安似乎笑着,但反观白羽尘,就没那么高兴了。

自古革新者,不得独善其身,不得安然度日,不得安宁。

魏九安现在有了学识,与当初面对大梁泼天富贵时低下头自卑的侍卫不同了。如若变法,便是寓意着魏九安参政,但他还没经受过官场的黑暗,若是护不住自己,怎么办。

白羽尘一边想着,一边道:“魏卿现在的官职不便在朝中议事,不如这样,朕为魏卿加职,如何?”

魏九安叩首,道:“臣谢皇上隆恩。”

白羽尘沉思片刻,联想到方才想到的问题,心里有了决定。

半晌,道:“摄政王,好不好?”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朝中安静了一瞬,随后便是朝臣们的议论声交叠。

这时,宋楠上前一步,拱手道:“皇上,帝王康健,不立摄政王,如若真的要立,也是该立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来辅佐。魏大人年纪尚轻,如此高官授予了他,若是受了恩典,但差事办得不好,皇上可要三思。”

魏九安也诧异了一下,但还没说话。

白羽尘道:“摄政王一职便于行事,行走朝廷,有此官职傍身,想来对于变法的修订和推行也是有利。不过宋大人此言,朕也确实需要思量。”

白羽尘看向魏九安,道:“那就在变法正式修订完成之前,先让魏卿学着来做,等此事功成,朕再给出额外的奖赏,可好?”

随后,他便示意安烬将太祖朝时为日后的摄政王准备的册宝拿出来。

白珩自己是见过权臣篡位的,自然对高官之位有所忌惮。所以虽然没有过多完善大梁律法,但还是设置了御史台来分散摄政王的实权,若是没有皇帝的加持,摄政王也就等同于虚职。更何况,没有册宝的摄政王就是个摆设,不足为惧。

但是白羽尘偏偏决定将册宝赐给他,正了他的名位。

宋楠知道,这职位是朝中官员的毕生所向,所以偏不再进言。魏九安坐得了这个位置,便是得了君心,皇上的心意在此,他再多说,只会保不住自己的乌纱帽。

于是,宋楠跪下,带头道:“臣恭贺皇上得贤臣,愿此次变法能如魏大人所愿,一切顺遂。”

魏九安看着白羽尘,有些不敢置信。但安烬端着放置册宝的托盘走来时,他还是立刻回过神来,谢了恩。

册宝似乎有千斤重,他接下后,莫名觉得心里坠了块巨石。

但他似乎没察觉到,御前侍卫的队伍里,有一双眼睛有些仇视地看着他。

之后,白羽尘与进京的地方官商议了些地方的事,都是小事,很快就能商议出对策。

下朝后。

出宣政殿后,朝臣们两三一伙,商议着朝中局势。

俞衫和康泯自然是汇合,但思来想去,单凭一己之力,倒也没有个对策。

俞衫率先开口,道:“康大人,今日情形,你也看到了。御史台想来时制衡权臣,我怎么看皇上这意思,是要用那魏二来约束咱们。我观天色大变已久,岂料,这风雨,来得这般急啊。”

康泯也叹了一声,随后道:“俞大人未卜先知,下官敬佩,只是日后该当如何,还须思虑啊。”

俞衫突然拉住他,低声道:“王含,记得吗?”

康泯立即会意,道:“您这是有想法了?”

俞衫微微笑道:“康大人聪慧,自然知道魏九安对咱们的威胁。易云华死了,种子已经种下,要怎么生根发芽,全看康大人如何灌溉喽。”

康泯沉思一阵,随后道:“俞大人能提拔他到什么位置?”

俞衫无奈笑道:“康大人此举是多余了。若要他全心全意为咱们办事,自然要他亲眼看着自己昔日的好友升官发财、位极人臣,他才能有所妒忌。王含所需要的,哪里是真正的高官厚禄,而是一个把同他背道而驰之人拉下高位的机会。”

俞衫拍了拍他的肩,道:“我还有公务,这个人,你应对足够了。”

康泯抿了抿唇,随后施礼送别俞衫,也跟在后面出了宫。

翌日晚,松哲阁。

王含刚当完差,出宫歇息。走在飞鸿街,心里想着赴约。

飞鸿街很宽,左右两边情景截然不同。右侧,是达官显贵的府邸,每扇门前人头攒动,谈笑声引人侧目。左侧,是商贩们的宅子,宅子旁的小屋便是商铺,小贩们吆喝,有些权势的商贾们则站在宅前,受人恭维。

飞鸿街又长,青云桥上,一点赌桌上洒下来的金银,可抵几十两银元,可换不少灾民的性命。

王含越走越快,很快,到了明楼松哲阁。

松哲阁位于从京梁门进来后的第二座青云桥处,很是显赫,以至于任何人几乎都能一眼认出。

松哲阁共有三层。王含直奔三楼而去。

青云桥上,他果真看到了自己想见到的身影,也是邀自己前来的身影。

康泯坐在青云桥上的酒桌旁,看见了他,微微一笑,道:“王大人,请吧。”

王含登上青云桥,才看见坐在一旁的宋楠。

宋楠也笑道:“真是托康大人的福,要不然,我估计是到下辈子都无缘上青云桥喽。”

王含也陪笑道:“那是自然,康大人和俞大人都是皇上身边的红人,想来这种地方,自然是两句话的事喽。”

宋楠接过他的话头,道:“对啊,今儿怎么没见俞大人?俞大人想来喜欢人多热闹,怎么没过来与咱们同乐啊?”

康泯故作遗憾,叹气道:“没办法,俞大人下了朝就去办公务了,现在想必还没办完事呢,晚上估计也就吃些残羹冷饭,没法同咱们凑热闹,俞大人也十分遗憾呢。”

宋楠喝了口酒,笑道:“没事没事。那就让俞大人先以公务为重吧。再辛劳那么几日,过段日子就好了。”

王含不解,道:“宋大人此言何意?”

宋楠叹了口气,道:“后浪推前浪啊,咱们皇上已经立了大梁开国以来的第一位摄政王,这般看重,日后自然也该换一批人掌管政务了,我们岁数大,自然是慢慢成花瓶喽。”

王含似乎攥紧了拳头,喃喃道:“我就知道……”

此时,一位官员状似随意地道:“听闻王大人与摄政王是故交,他荣华高升,想必也不会忘了王大人,那咱们可就也提前盼着王大人的喜讯啦。”

王含嗤笑一声,道:“凭他?他都不能为他的姨母说话,再者说,我前几日才与他分道扬镳,他怎么肯帮衬我?就算帮了,也指不定是多么不入流的手段。”

康泯故作惋惜,叹气道:“我怎么就忘了这一茬。王大人与魏大人是故交,都如此评价,可见此人人品算不上十足高尚,这样的伪君子,不知日后如何行事呢……”

王含“切”了一声,虽没言语,但眼中嫌恶之色.溢出,他偏还无意掩盖,于是乎众人皆知。

那日在易云华伏诛时出现的康泯手下微微笑道:“王大人与咱们的心都是一样的,谁能任由奸佞当道不是?”

王含点头,丝毫不觉自己入了套,只道:“我明白,总要有个人说第一句话、做第一件事。”

手下忙道:“唉,您看,英雄所见略同啊。”

宋楠又喝了口酒,见他好诓,自然也不打算藏着掖着,直接道:“摄政王的位子不是谁都能坐的,也不是谁都能坐长久的,说句实在话,他和湘王身边的陆明泽,本质上也相同,拜高踩低,还瞧不上你,他俩一走近,谁说的准是好友还是同党呢。”

“……”

垂罗雾纱,风云渐起。

王含虽身在席中,但心里的线绕在一起,越来越紧。

有人身陷其中、绞尽脑汁,也有人天真纯粹、一概不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