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微木浮于海 > 第12章 第 12 章

微木浮于海 第12章 第 12 章

作者:塔青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01 05:57:37 来源:文学城

楼珊瑚在粥棚帮忙施粥时,清楚地看着每日粥的变化,便明白其中的问题,城中恐怕是要缺量了。今日又听闻杨济召集粮商富户到县衙,便猜到是要商议粮食,于是匆忙赶了过来,在杨济进入议事厅前拦住了他。

时间紧迫,她来不及细说全部,只能告知杨济,一定要让粮商们涨价。

“那楼姑娘,现在可以细说了吗?”

“巡按大人,粮商涨价过高,会引来百姓的骂名不假,但同时也会吸引前来投机的商人。届时,大人才能有机会以低价收购他们的粮食。价格越高,那吸引过来的人也会越多……”

楼珊瑚声音清丽沉稳,胸有成竹,又极为谨慎,对于其中的商贾之道故意说错,或者等杨济纠正,一场解说下来并不轻松。

“不知,民女的设想,可与巡按大人的猜测一致?”

“楼姑娘真乃巾帼不让须眉也,杨某有幸听到如此高论,受教了。”

若说杨济真的相信她,楼珊瑚是不相信的。至于为何答应了她的提议,不过是杨济在堂上听粮商们争论时琢磨出她的想法,现下问她,不过是为了证实心中猜测而已。

“巡按大人过谦了,再说,帮您就是帮我自己。”

等等,这句话怎么有点不对。什么叫帮杨济就在帮自己?那换一种说法,不就是不分彼此,的,相好?

楼珊瑚脸上的笑比哭还难看,慢慢转头看向杨济。杨济脸上染上一层绯红,强装镇定,慌忙躲开即将与她视线相撞。

“那什么,大人,我有事先走了。”楼珊瑚慌不择路,逃也似的跑走了。

“主子,诶,楼姑娘这是怎么了?”陈泽进来时,只看见楼珊瑚逃走的背影。

杨济接过陈泽递上来的公文,快速浏览一遍,神色轻松不少,朝廷虽无粮调拨,但已允准他的提议,并赋予他向邻近州府借调粮食的权力。

杨济并不是冲动之人,这就是他的准备。他相信楼珊瑚,但也给自己留有余地。方才在议事厅的间隙,他就大约猜出楼珊瑚的计策,如今只是来验证心中所想。

“狐狸做了坏事,逃了。”杨济收起手中的文书,轻笑声中带着他不曾察觉的欢喜。

啊?

陈泽实在看不懂他家主子。

楼姑娘满心欢喜凑上来的时候,他家主子要躲,如今楼姑娘跑开了,他家主子却满心欢喜。

楼珊瑚一路跑出县衙,走在大街上,仍觉得脸上烧得慌。她只是想提醒他“苟富贵无相忘”,不成想竟弄巧成拙,变成她刻意提醒演技“相好之事”。

这下,声名尽毁。只盼,不要影响她的计划才是。

翌日,不出楼珊瑚和杨济的所料,粮价飞涨。

往日,一斗大米只要五文钱就能买到。前日,一斗大米涨到十文钱,百姓还能咬咬牙还能购得一些。今日一斗大米涨到十五文仍一粒难求。

城中百姓怨声载道,就差指着杨济的鼻子,骂他与商户们沆瀣一气。

同时,青石县米价翻了十倍的消息飞往江南各州县。

不出两日,青石河口就陆陆续续停满了数十条载满米粮的商船。

奇怪的是,杨济竟没有丝毫要买粮的打算,城中依旧每日施粥。被杨济约谈的粮商富户们,也不敢轻易动作,他们实在摸不准这未巡按的心思,只能隔岸观望。

秋日的阳光照耀在平静海平面上,随波碎成了一片片金色的鱼鳞。海面上的连天的商船,犹如一条条一跃而出的鲤鱼,一个个争相要越过龙门。

与杨济四平八稳的坐姿不同,张贵年的椅子上放的似乎是针垫,坐立难安。之前放出米价高涨的消息,不就是要吸引外地商户来青石县卖粮?怎么这会粮到了,大家反而都不着急了?

“杨巡按,城中米粮已经不足七日了,您看,是不是要……”

“不着急,再等等。”

张贵年每日给杨济报送城中余量,都要再提醒杨济一次,可每次杨济都给他一样的答案。

眼看城中的粮食不足七日,他终于坐不住了,冲到杨济的面前,语气生硬地质问:“杨巡按,下官今日来想再问个明白,是否有购粮的计划?七日一到,城中百姓该如何安置,杨巡按是否有认真考虑过?”

杨济注视着面前怒气十足的张贵年,回想起裴珏查到的卷宗。

五年前的那个冬日,在陛下面前死谏江南富商杭迁有罪的他,该是如此模样,不畏强权,据理力争。随着杭迁被斩,张贵年被晋王一党打压,从临安府贬官至青石县。

想是这些年心灰意冷,这些年甘心在青石县碌碌无为,故而吏部每年的考核均是平平无奇,无功无过。

“张县令,请。”

杨济朝张贵年做了个请的手势。

张贵年一路跟着杨济来到了城楼上,二人站在城楼,眺望远处连城一片的商船,心中慨叹万千。

“张县令,由此处看去,你看到了什么?”杨济指向海上的商船。

“百姓的血汗。”张贵年丢掉往日的伪装,仿佛感觉他回到了五年前。

“是啊,官府无粮可买,商户的船却满得都要溢出来。”杨济冷哼一声,掩饰不住的怒气,“真是可笑至极!”

谷贱则伤农,农不稳则国本难安。

张贵年最是明白这个道理,不然,五年前他不会在御前死谏,定要朝廷治杭迁的罪。若是放任杭迁之流大肆鼓吹商贾之道,那么江南万亩良田将被荒废。长此以往,必定动摇国本。

“再等三日,就三日,恳请张县令助我。”杨济双手交握在前,朝着张贵年郑重地鞠了一躬。

“杨巡按,不可,不可。”张贵年急忙去拉杨济不成,慌忙还礼,“好,那下官就听杨巡按调遣。”

楼珊瑚这几日格外忙碌,除了每日带着芸娘施粥和照顾病人,便是爬上高处,向城外望去。

“楼姑娘,你注意安全啊。”芸娘在楼珊瑚的开导下,人开朗不少,也愿意与人讲话了。

“芸娘,放心。”

若是她不主动说,芸娘从来不去打听她要作甚,是个有分寸的,因此她也愿意将她待在身边。

楼珊瑚爬上城中最高建筑的房顶,向城外张望。看着青石河和海上的水一天低过一天,心中的欢喜越一日胜过一日。

按照普通商船的尺寸,一艘粮船可装九千石大米,按照水灾前的市价,约合一千五百两银子。看旗号,每家都不止十艘船,那就是每天最低一万五千两银子,在海上趴着不动。按照最低利二分算,一天至少损失三千两银子。再加上工钱,不出三日……

“楼姑娘,又来了。”

楼珊瑚心底正盘算着这些商船每日的损失,只听得近处一人声突然响起,惊得她心跳都漏了一拍,顿时不敢再动,只轻轻转头寻找是何人。

终于在城墙处看到了罪魁祸首,杨济今日未穿官服,一袭宝蓝提花长衫衬得他贵气十足,正气定神闲地在城墙上漫步。

楼珊瑚轻咬唇珠上的红痣,心里翻了无数个白眼。一手牢牢抓着屋脊,一手仰起朝杨济打招呼。

在杨济的默许下,楼珊瑚未经阻拦,轻易地上到城楼处。

“巡按大人,若是明日城中的粮商不答应,又当如何?”

楼珊瑚与杨济并肩迎风而立,望向远处海上,海风送来淡淡的腥咸味,楼珊瑚嫌恶地虚遮了下口鼻。

“讨厌?”杨济问道。

“说不上,只是单纯地不喜欢,总让我想起不好的回忆。”楼珊瑚的记忆里与海水有关的,确实都不是什么美好的记忆。

“若明日他们不应,那便让他们听话就是。”杨济云淡风轻地说道,好像这是一件特别不值得花心思的事情。

楼珊瑚侧目望着杨济瘦削的侧脸,想起那日他利落地砍掉王海的手臂,她差点又犯同样的错误。

杨济是朝廷御史,而且是久经官场的监察御史,此时的他手握生杀大权一点都不为过。不能因为他这些日子的温和手段,而忘记他素有铁血御史的称号。

县衙的议事厅再一次聚集满了人。

“什么?一文钱一斗米?”下座的粮商们不敢相信他们听到的。

“巡按大人,县令大人,这,这不是等于白送吗?”

“是啊,前几日我们按照您的吩咐,抬高米价,我们也没卖出,这,让我们几乎赔本……”

“张县令,您怎么看?”杨济忽略掉下面的吵嚷声,直接问向张贵年。

张贵年看看台下,又看看杨济。杨济始终低着头,显然对与众人的看法并不在意。

“劳烦杨巡按主持大局。”张贵年识趣地把决定权又交回杨济手中。

杨济慵懒地靠着椅子一变,眼神冰冷而锋利地扫过每个人,冰凉的嗓音响起。

“今日请诸位过来,不是与尔商议,是必要如此做。”

厅内噤若寒蝉,没人愿意当出头鸟,可损失的是实实在在的银子。为首的两人暗中交换了眼神,眼睛一闭深吸一口气,再睁眼时,眼神不在畏惧。

“杨巡按,即便您身为监察御史,可也不能为了政绩,不顾百姓的死活。”身穿灰色镶金边外袍的中年男子道。

“百姓?”杨济从上座走下,来到黄员外身侧,用食指撩起他的一片衣袖,眼神一凛,“黄员外,你身上的这件袍子,都抵得上普通百姓一年的生计。”

杨济慢慢踱着步子,来到与黄员外暗通款曲的江掌柜身旁,上下打量一番,幽幽道:“江掌柜,听闻你府上十天的吃食花样,十日没有重复的,何时本官能有这个荣幸到贵府一观,嗯?”

杨济说话的尾音明显提高,又带着绵柔的转音,听不出喜怒。但与他相熟之人均了解,杨济真的生气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