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望春 > 第59章 群山既困我,那便改换新天。

望春 第59章 群山既困我,那便改换新天。

作者:飞光劝酒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07 22:13:17 来源:文学城

永熙十一年冬,蒙古十八部来犯西北边境,大齐出兵御敌,三战三败,一溃千里。

“满朝官员济济,竟无一帅才可用?”永熙帝盛怒之间,将奏折恨恨掷去,砸在了匍匐在地的官员身上。

“陛下,今年一场天灾大雪,蒙古牛羊尽死,蒙古十八部为活命故此南下夺粮,搏命之勇实在难以抗衡......”那官员颤着声回禀道,“至于帅才......倒是有一位,只是......”

“只是什么?!”永熙帝厉声。

那官员将身子伏得更低,几乎紧贴地面:“只是他如今流放岭南......”

“恕臣斗胆,罪臣上官溯乃是不世帅才,还望陛下予他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

“上官溯?”永熙帝的语气一僵,神情莫测,“他流放岭南七载之久,沙场之事怕是早已荒废。”

“昔日南宁侯上官贺镇守西北二十余年,蒙古十八部秋毫不敢进犯,上官溯亦随其父征战沙场,更有过其父之处。如今与蒙古十八部血战在即,将帅之位,非其莫属!”那官员自然知道此事忤逆永熙帝的心意,可战事危急,他不得不以命相谏。

永熙帝沉默不语,他凝神思索,就这样僵持了半晌,那官员冷汗已浸湿官服,永熙帝才开了恩典,摆了摆手让他先退了下去。

七年前的那个雨夜重新浮现在永熙帝的眼前,直到今天,他仍能记起那封自己亲手所写的、将上官氏尽数贬斥的诏书,那一字一句似乎都在指责着他忘恩负义——

可那又怎样?他是天子!

永熙帝眼中闪烁着莫名的光,他受天命,为天子,临人间至尊之位,生杀予夺不过他一念之间,上官氏权势遮天威胁皇权本就该杀,自己放其一条生路已是开恩!

可惜如今,又有人将这旧事重提。

也不止他一人,边疆战事屡屡不利,朝中早有议论纷纭,奏请复起上官溯。

既如此,他何不顺应众臣之心?

上官溯若能平边疆之乱,以身殉国最好,若不能,永熙帝自然也会帮上官溯,“埋骨疆场”。

卧榻之侧从不容他人酣睡,斩草遍要除根,否则来年春风复起,便再无除尽之机了。

......

岭南。

寒冬之中,青石楼前,一男子却**着满是伤痕的上身,扎着马步姿态端正无比,右臂背于身后,左臂前伸上坠石臼,可他却岿然不动,唯有蓬勃肌肉之下筋脉跳跃。

雄浑如群山,屹立而不倒,如此寒凉之中,他却自内而外地散发着热气,在空中凝结出若有若无的白雾。

“将军,将军!”来人跌跌撞撞,行色匆匆,呼声兴奋至极。

“我早已不是将军。”那男子,也就是昔日的龙虎将军,如今的流放庶民上官溯,语气平静,不见半分波澜。

“是、是将军!”那人气喘吁吁,眼神却灿若明星,“朝中有消息称,陛下要复起您起兵抗蒙古十八部!您瞧!这可是林侍郎的书信!”

林侍郎,此人昔日受上官氏之恩,与上官溯素有交集。

上官溯神色并无波动,可他额角的青筋暴起却暴露出了他心中的不平静。他姿态未动,可他臂上石臼却“砰”的一声骤然裂开一道缝隙!

“唰啦!”一阵细微之声响起,宛若裂帛之声,那石臼上的缝隙逐渐扩散——

“啪嗒!”一小块碎石自石臼上滚落而下,那石臼竟碎成块块顽石,纷纷掉落在地!

而上官溯五指紧握,牙关紧咬,他一字一字地、沉重地问着侍从:“我们在这里,呆了多久?”

“回将军,七年六个月零十三天。”侍从双目闪光,似是泪盈眼眶。

“七年......六个月......零十三天。”上官溯呢喃道,“七年六个月零十三天......”

“这七年间,我的父亲病死南宁,我的妹妹幽居坤宁宫,她的孩子被迫囚禁昌宁寺,母子分离生生不得相见,上官氏一族零落殆尽各自天涯,而我流放岭南,彼时我年少不知愁苦,而今我两鬓竟已生白发。”

“你说,我这一生,又有多少个这样的七年。”

“将军,苦尽甘来,您另有鸿途!”侍从不忍看到上官溯那样的落寞神色,可他错了,上官溯并非落寞,而是——

彻骨的恨。

“鸿途?鸿门宴倒还差不多。”上官溯冷笑一声,“七年前他将我上官氏一族贬斥无遗,七年后他又怎会任凭上官氏死灰复燃。”

“将军的意思是?”

上官溯的眼中再度燃起战意——那是被经年之恨所灼烧的战意:“他借我上官氏权势登临天下,却又在高枕无忧之后将我等弃如敝履,此等忘恩负义凉薄之人,不顾夫妻情谊也不念父子之伦,何来仁慈可言?!此次复起必有阴谋,我等性命皆悬于薄冰之上,错一步即堕万丈深渊!”

“他给了我们一条死路。”上官溯几近虔诚地捧起那七年来置于架上,已然落满灰尘的宝剑,那是往昔随他征战四方的兵戈与同袍,他的双目燃起熊熊烈焰,而那剑刃倏然出鞘,尘封已久却依然凛然如雪的锋刃迸射出耀眼的剑光,投射在他的面容之上——

“苟且七年之久,换不来一条生路,我们想要生,便只有一条路可走!”上官溯双目凛然,竟比剑刃更要锐利三分,“哪怕青史之上记你我大逆不道的千古骂名,哪怕天下人折我脊梁谓我窃国之贼,我们唯有这奋力一搏——”

“只因我们早已无路可走!”

“只可惜我看清得太迟,直到七年之后,我才知愚忠之心,已葬送了我这一生所有珍惜之人!”

一块昔日的将军令被掷于侍从的手中,上官溯望着升起的晨曦,握紧了手中的剑锋:“去寻我的旧部!”

“此一战,非死——即生!”

......

“娘娘,有信来......”上官月紧紧握着一封书信,她的手掌都在不住地颤抖,“是、是将军送来的......”

上官熹动作一滞,她手中的佛经骤然掉落在地:“你说什么?”

上官月泪盈于睫,珍而重之地将书信放在上官熹的手中:“娘娘,是您的兄长送来的书信。今日早朝,陛下复起将军,七年之久,您终于是等来了!”

上官熹眼睫轻颤,她指尖抽搐着,几乎端不住那轻飘飘的来信,似乎那只言片语几行笔墨,竟有千钧之重。

她胡乱却又小心地将外封拆开,从中捧出那张信笺,她如渴水之人终逢甘霖,可信首寥寥数字已叫她神魂不主——

“吾妹阿熹,展信欢颜,年岁匆匆,尚还安否?”

一滴眼泪晕染墨痕,晕开七年之间的别离思念,晕开京师与岭南八千里山山水水,千言万语最终只凝结为一句笑问,吾妹阿熹,尚还安否?

“天寒岁冷,京师多风雪,勿忘添衣,长记儿时汝贪凉拒衣,大病一场,今日回想吾心仍惴惴,幸阿母求佛庇佑,汝终康健如初。千万珍重,不必挂心为兄,岭南天暖,如三月矣,无风雪之忧,风寒之扰,此地甚好,以白玉京作换,尚不与神仙换矣......”

上官熹笑了一声,笑完了,却又是一道泠泠的泪痕。

从小就是这样,上官溯总是说那些傻话,不愿让她担心。昔日受了伤,流了血,他说这是隔壁王家女儿淘气,用朱砂在他衣衫上作画,练武练到身上没一处好皮肉,三伏酷暑,他却将脖颈也遮挡得严严实实,不露出半点伤痕,自称畏寒惧冷......

说什么岭南如三月,不与神仙换,眼泪浸润了干涸的唇角,上官熹抽动着嘴唇,半晌才轻斥了一声:“骗子......”

信中洋洋洒洒,皆是昔日旧景,上官熹触动心绪,泪流不已,可在看到其中一言时,蓦地怔住——

“倘战事顺利,来年夏日便可启程回京,奏捷于上,彼时当为汝携满箧岭南荔枝北上......”

荔枝,上官溯怎会不知道,上官熹从小最厌恶吃的便是荔枝。

他不可能记错。

上官熹眉头微皱,一丝游离的念头蓦地涌上心间。

灵光一现,上官熹双目一闪!

“阿月,取‘影水’来!”

上官月也是一凛,急忙擦去泪痕,很快便取了一瓶液体来。

透明而闪烁着波光的水被倒入银盆中,上官熹小心翼翼地将那封信笺浸入水中,墨迹隐去,真正被封存在纸业之下的字迹显露出来!

“阿熹,此次复起,暗藏阴谋。故我所为皆与你无关,切莫挂心,勿念,勿动。”

寥寥二十七字,却叫上官熹心魂震颤。

上官熹并非不知道,此次复起,背后波谲云诡,一步踏错便再无回天之力。

他让她勿念,勿动。

可他忘了,身负血海深仇滔天之恨的,并非只有他一人。

血脉与共,上官熹知道上官溯要如何做,因为他与她,他们的命运早已与上官氏一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同生同灭,同盛同衰。

信笺被掷在灯火中,火焰攀上信笺的一角,很快便将信笺吞没,化为零落的飞灰,上官熹面容之上泪痕早已干涸,她藏拙了七年之久的锐气终于重新显露出来。

凤目微沉,凛然如雪。

她缓缓起身,走至那柄赤羽长弓前。

罗袖轻轻拂去其上的灰尘,上官熹时隔多年,再次操持其那一副曾伴她纵马扬鞭的长弓。

弦绷如满月,上官熹作拉弓之态,目光紧紧凝视着远方的宫墙。

“咻!”明明无箭,可上官熹放手之手,却仿佛有什么东西破空而出。

那疾逝而去的,是她步履仓皇的七年,这一支穿透光阴的羽箭射倒了上官氏通天的危楼,射杀了青涩而天真的上官熹,它没有停下,因为它也将在恨意中乘风而行,射向这所有一切的罪魁祸首。

上官熹收弓而立,她看着那连绵不绝、如血般刺眼的朱红宫墙,她心中再无分毫迷惘:“十一年前,我与兄长领兵,助他成为这紫禁城的主人。”

“十一年后,虽人世浮沉,可长弓仍在——”阳光照耀在上官熹的身上,她耀眼无比,几可与天日比肩,“群山既困我,阿月,便助我将这山河——”

“改换新天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