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望春 > 第46章 就算往后年年千树万树浮冰坠雪

望春 第46章 就算往后年年千树万树浮冰坠雪

作者:飞光劝酒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5 21:59:21 来源:文学城

上官氏遭贬斥一月后,本为上官溯所统率、驻守西北边疆的一只军队发生哗变,幸得及时镇压,有言官上奏,称上官溯暗中指使,行谋逆之事。

上官溯下狱,性命垂危。

“陛下,皇后娘娘携皇长子求见。”永熙帝身边侍候的一个太监如是禀报,那太监约莫二三十来岁,身形肥胖,颇有福态,一双细小的眼睛甚是滑稽。

谁也未曾料到,这样一个人微言轻的年轻人,将在二十四年后成为宫中首屈一指的人物。

这太监,便是日后的刘福。

永熙帝沉默半晌,终于还是道:“请进来吧。”

“是。”

“嘎吱——”乾清宫威严的宫门被推开,上官熹一身素净青衣,不饰珠钗,怀中抱着大齐皇室的第一个孩子缓步而来。

她那张英气而明艳的面容之上,是深深的疲惫。

“朕记得你最喜欢夺目的颜色。”永熙帝居高临下地俯视着上官熹,他们二人之间所隔不过几道阶梯,可又像是如隔天堑,渐行渐远。

上官熹没有回答永熙帝的问题,她看着自己曾经的枕边人,曾经与自己举案齐眉、心意相通的夫君,一阵寒意涌上心头。

她怎会忘了,她的枕边人,乃是天子,乃是皇帝。

乃是这天下最凉薄之人。

“陛下还未给这孩子赐名。”上官熹垂下眼睛,看着自己怀中的孩子。

“他是大齐的嫡长子,朕自然要多费些心思斟酌。”永熙帝平静道,好似那将上官氏一族贬斥出京的人不是他,将上官溯押入诏狱的人也不是他。

“臣妾日思夜想,只觉得一字合适。”

“哦?却是何字?”

“谛。”上官熹道,“谛者,审也,慎也。”

“不错,谛乃明理之意。”永熙帝锐利的眼光落在上官熹的身上,“阿熹,你又明白了什么道理?”

“雷霆雨露,具是君恩。”上官熹跪了下来,永熙帝却是一怔。

上官熹此人,太过骄傲了,永熙帝曾特赐她免跪拜之权,以示荣宠。如今的她,却屈起双膝,对迫害自己族人的冷血之人下跪。

“谛者,也常为佛门之言。佛说四圣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此孩儿生时降百年难逢之大雨,恐生有灾祸相伴,臣妾愿将其寄寓佛门,保其平安。”

刚满月的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就此转折,他只是看着自己母亲的面容,在温暖的怀中咯咯地笑出了声,他伸出幼小的手想去触碰上官熹的头发、脸颊,上官熹几乎是狠心地偏过头去,扬起了下巴。

她只怕她一低头,看着那孩子的面容,便再也狠不下心了。

“你要将他寄寓佛门?”永熙帝神色莫名,“阿熹,你可想清楚了?”

上官熹当然不忍,可怜天下父母心,她的孩子不过满月,她怎舍得与其分离!?

可她知道,永熙帝心中最忧惧不安的,也无非是这个孩子。

上官氏权势遮天,他日这孩子立为太子,外戚势胜,怎能不叫永熙帝寝食难安。

故此次边地叛乱,上官溯入诏狱,恐怕也少不了永熙帝的手笔。

她当然想陪伴自己的孩子长大,那是她怀胎十月,沥干心血几乎在鬼门关走上一遭,才抱得的孩儿,她怎么忍心......可永熙帝多疑,上官溯此劫难逃,若非出此下策,上官氏一族怕是再无转圜余地。

于是她亲手将自己的孩子送入佛门,与自己的骨肉生而不得相见。

她的宿命很早便已有了定论,她是上官熹,她是上官一族的女儿,她永远不能为自己而活。

“你既心意已决,朕也不便多言,这孩子,便叫作李谛,五月后送往普渡山昌宁寺,由慧无禅师抚育,以驱其身侧邪崇。”永熙帝转过身去,他好像轻叹了一声,又好似没有,那声音太轻,连上官熹也听不分明。

“阿熹......你不要,怨恨朕......”

他的目光落在那辉煌的龙椅上,光影将他的面容照得忽明忽暗。

直到上官熹叩首拜别,走出乾清宫,他也未曾看自己的孩子一眼。

帝王家,何来父子,又何来父子之情。

......

“后来我寄寓昌宁寺,与慧无禅师诵经拜佛。”李谛的声音很轻,似乎下一刻就要被夜风吹散,“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那时,我或许当真信了那八万四千佛。”李谛哂笑一声,他笑自己,也笑这世事无常,“我整日跟在慧无禅师后头,敲木鱼,诵宝经,闲来无事便于弥勒佛前大睡一场,师父称我为殿下,可我却觉得,我只是师父身后的一个小沙弥。”

“直到我见到她,那年我六岁。“李谛叹了一声,“我不认识她,因为那是我第一次见她,六年,整整六年,我和她都未曾相见过一面......”

......

手指间传来一阵温热的痒意,时年六岁的李谛拿开遮阳的芭蕉叶,悠悠哉伸个懒腰,睡眼惺忪地瞧着正舔舐着自己手指的狸猫缘喜。

“缘喜,是师父叫你来喊我的吗?”李谛笑着揉了揉缘喜的脑袋。

太阳已近西山,普渡山头的余晖与云霞并起,几只飞鸟掠过,一声暮钟响起。

“原来都已近傍晚了,这一觉睡得太安心。”李谛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埃,转身对着面前笑呵呵的弥勒佛拜了一拜,“弟子谢弥勒菩萨赐好眠。”

到底是孩子,佛陀身前也会嬉笑怒骂。

李谛本打算走了,可他起身时,余光却瞥见了弥勒佛像旁的一个身影。

李谛有些好奇地看了过去,那站在弥勒佛像旁的女子一身青衣,约莫二十来岁,不饰珠钗,却无端一身贵气。

那女子一直在看着李谛。

那是上官熹。

李谛还以为是来敬香的香客,遂朝上官熹行个礼,道:“施主,时候不早,弥勒菩萨也要歇息了。”

上官熹笑了,夕阳的余晖映在她的脸上,将她鬓角的白发都照得熠熠生辉。

她才二十六岁,便已长出了白发。

上官熹看着李谛,她看着自己的孩子,她颤抖着伸出手,却又在半空中缩了回去,她想抱一抱他,可她又怕他会害怕。

她只能这样看着他,再多看他一眼。

一滴眼泪骤然滑过上官熹的眼角,她的笑是那样的苦,那样的牵强。

原来再漂亮的人,伤心的时候也是这般狼狈。

“你......你过得好吗?”上官熹轻轻地问着,她怕声音也惊扰了这个孩子。

李谛不知所以,但他觉得面前的人甚是亲切,于是他笑道:“我过的很好呀,师父对我很好,师兄们也对我很好,还有我最喜欢的缘喜......”

李谛咿咿呀呀地说着,年幼的孩子总是不知道疲累,他一会儿说缘喜温暖的皮毛,一会儿说天上的云,湖里的鱼,一会儿又说有滋有味的素斋,那样的自由畅快,在宫里是全然见不到的。

上官熹就静静地听着,李谛说到兴高采烈时,她便含笑点头,余晖照耀在他们的身上,那一刻,他们便好似一对寻常的母子,在夕阳下闲话谈天。

没有阴谋,没有权衡,没有无可奈何,上官熹就这样笑着听着,李谛便这样笑着说着。

要是时间停留于此刻,那该多好。

“殿下,殿下——”慧无禅师的声音传来,李谛蓦地回头,便看见了自己慈祥的师父。

李谛睁大了眼睛,冲慧无禅师招了招手:“师父,我在这里!”

“施主,师父叫我回去了。”李谛有些不舍地对着上官熹拜别,“你或许是我的、我的......有缘人!师父常说有缘人,我很喜欢你。”

夕阳下,李谛明亮如水的眸子看着上官熹:“你还会来看我吗?”

上官熹哽咽了声音,她不想在李谛面前落泪,可她在那一问之中,泪如雨下:“会的,会的......”

“阿母会来看你的......”这一句话太轻,李谛没有听见,“我的孩子......”

慧无禅师走到了李谛身边,他向上官熹行了一礼,神色有些复杂:“施主,天色不早,老衲便先带殿下回去了。”

上官熹胡乱抹去脸上的眼泪,在最后一刻,她伸手抱了抱李谛,抱了抱这个自己阔别六年的孩子。

当年在自己怀中幼小的孩子,竟也长得这般高了。

“阿谛,阿谛。”

“你要平平安安,长命百岁......”

李谛不知为何,他竟也落下一滴泪来,落在了上官熹的衣襟上。

他不禁问道:“施主,我们曾经见过吗?”

上官熹泣不成声,慧无禅师叹息一声,道:“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可人心终究非草木。”

“施主,若有缘,可常来昌宁寺敬香。”

“多谢,多谢。”上官熹哽咽道。

慧无禅师终于牵起李谛的手,走下山道。

夕阳渐散,夜色渐沉,借着微弱的灯火,李谛回头看了一眼。

上官熹还站在那里,灯火中对他回以一笑。

李谛怕黑,可这一刻,他却觉得黑暗也没什么可怕。

因为总有那样一个人站在他的身后,总有那样一双温柔的眼睛注视着他,好似不管他身处何处,都有人会为他默念平安。

心有所念,不惧鬼神。

......

“她说,她会再来见我,可她食言了。”李谛道,“那时我还不知道她便是我的母亲。”

“可当我知道的时候,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

永熙十一年,西北战事旋起,朝中竟无一良将可挡,情急之下,有臣子上奏启用上官溯,永熙帝初时责斥,后迫于无奈,竟也应允。

后上官溯平息西北之乱,亦葬身沙场,永熙帝复其爵位,封靖逆侯,以王公之礼下葬。

半年后,皇后上官熹伤心过度,竟也相继离世。

皇后仁慈,宫中多念其恩德,举国哀悼。

昌宁寺属皇家寺庙之一,逢皇后逝世,自然也要大兴法事,为其祈福相送。

李谛独坐山头,夕阳还是那般的夕阳,飞鸟仍是那般的飞鸟,年年岁岁晨钟暮鼓,只是那曾含笑凝望着他的女子,终究是不会再来了。

李谛看着那缭绕的香火烟雾,几乎在山岚间撕裂开一道缝隙,似要高飞远上,寄给长辞的故人。

他想,诵经拜佛的声音,她能听见吗?那自己心中的话,她又是否能够听见呢?

如果他再唤上一声“阿母”,她又是否能够回到自己的身边,再将自己揽入怀中?

一朵如雪般的白绢梨花在天云中飘荡,最终缓缓落至李谛的身前,李谛伸手接住了它。

永熙帝下旨道,皇后生前最喜欢的便是梨花,因此葬仪也用白绢梨花,以表哀思。

一朵雪花落于白绢梨花上,几乎与其融为一体,一样的洁白,一样的无瑕,却又一样的寒凉。因为李谛知道,他再也回不到阿母温暖的怀抱。

就算往后年年千树万树浮冰坠雪,也不会再有那样一个梨花盛大的春天。

一滴眼泪坠落在白绢梨花的花蕊之上。

这年李谛八岁,却已早早尝遍人间至苦,生离又死别。

......

两日后,昌宁寺来了位意料之外的客人。

那是位女子,她身上满是血痕泥污,头发因血垢而凝结在一起,几乎分辨不出面容。满身泥泞尘埃之中,只能看出那一对深沉的眸子,不时闪烁着憎恶与愤恨的仇光。

慧无禅师为人慈悲,见这女子受伤不轻,遂请她暂居寺庙,自己为其医治。慧无禅师刚将其安顿好,走出房门去取药材时,那女子却已跑了出去,不知所踪。

“南无阿弥多婆夜——”偏殿中,李谛跪于如来佛前,闭目念着《往生咒》,“哆他伽多夜——”

他已跪了两天两夜,这样小的孩子,眼里却尽是心身疲惫的血丝。

“砰!”偏殿的门被推开,寒风随之席卷而来,李谛因这寒意,不得已从咒文中分出神来,看向殿外。

那满身泥污的女子望着李谛,她有一瞬间的怔神,片刻过后,泪如雨下。

她向李谛跪了下来,她的眼中似有千言万语:“......殿下。”

李谛不认得她,他只哑着嗓子道:“我不是殿下。师父给我起了法名,我叫无着。”

佛家语,无着,无所羁绊,亦无所执着。

因此偌大天地间,心无拘束,来去自由。

“不、不!”那女子摇了摇头,她站起来上前几步,激动之下拉住了李谛的臂膀,“殿下,殿下,您不属于这里,也不会一辈子待在这里,殿下!”

“殿下要记住——”那女子闪烁着的眼睛,紧紧盯着李谛,“您是大齐的嫡长子,是皇后娘娘唯一的孩子——”

“您应当是东宫储君,当是这未来的天下之主!”

李谛后退了一步:“我不想做殿下,也不想做储君,更不想做天下之主......你究竟是谁?”

眼泪将泥泞冲刷而下,那女子伸手抹去面容上的血垢,露出一张白净的脸来,那分明是皇后上官熹的贴身侍女——上官月!

“殿下不认得奴婢,没有关系,奴婢是贴身侍奉皇后娘娘的人,不过一切都不重要,您只需要记住,奴婢是代娘娘伸冤而来!”上官月说到此处,几近咬牙切齿,李谛第一次见到如此触目惊心的恨意。

“你......你说什么?”

“殿下难道不想知道,为什么您从小便被送到昌宁寺,与娘娘生生分离数载之久?为什么您的父亲,大齐的皇帝从未关心过您只言片语?为什么娘娘贵为大齐皇后,却连见您一面都需小心翼翼?”

“为什么殿下您的母族上官氏煊赫一时而今门可罗雀?您的舅舅上官溯为什么战死沙场、娘娘这般刚强的人却又为何‘伤心’自尽!?”

一句又一句尖锐而饱含恨意的问题,仿若一下又一下振聋发聩的鸣钟,震颤徘徊于李谛青稚的心间。

“殿下,您还太小,可若此时不说,便来不及了......”上官月紧紧握住了李谛的手,“奴婢会告诉您所有的一切,所有......”

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一朝揭开,痂痕之下却仍是血肉淋漓的伤疤。原来伤痕从未痊愈,只是有人用脂粉粉饰,用锦衣遮掩,到头来已成了腐肉烂疮。

李谛愈听愈心惊,愈听愈悲凉,愈听愈愤怒,恨意在他的心中埋下了幼小的种子,那些恨意将以他的血肉为食,占据他的心灵,侵夺他的身躯,终有一日,那些恨意将破土而出,他也将沦为恨意的行尸走肉。

无着,无着,慧无大师早早料到,于是给他起名无着。他希望李谛能够放下,可终究是事与愿违。

正在此时,山下传来一阵异动嘈杂之声,上官月知道,那是前来捉拿自己的追兵。

“没有时间了。”上官月咬了咬牙,只能将最后的故事一言带过,“殿下,你要记住,娘娘之死,与湘妃、与那东厂提督阎如风都脱不了干系,而真正辜负娘娘的,便是高堂之上的那位陛下,他疑你、惧你、不过满月便将你弃之不顾!他不是你的父亲,而是与你不共戴天的仇敌!”

“你要记住他们,你要记住他们每一个人,无论是陛下,还是湘妃,还是阎如风,还是每一个落井下石作壁上观的同谋者,你都要记住他们的面容,记住他们的罪孽,你要记住每一个仇敌的名字,记住每一滴上官氏与娘娘所流的鲜血!”

“你要记住,你是娘娘的孩子,你才是天下共主!”

兵甲碰撞之声越来越近,几乎已近殿外,上官月知道自己死期将至,在她生命中的最后一刻,她从怀中拿出了一个干干净净的包裹。

她全身都是伤痕血污,唯独这个包裹干干净净。

上官月掀开包裹的锦帕,帕中放着的,乃是一只长命锁。

和田玉,莲花纹,五彩丝。

上刻八字——“无病无忧,平安顺遂”。

“这是娘娘自您出生那日起,便早早备下的长命锁,可惜娘娘一直未有机会给您。”上官月轻柔地抚摸着那只长命锁,她轻轻地牵起五彩丝,将其系于李谛的脖颈间。

“我所说的话,终究只是我的不甘。”上官月望着李谛,她伸手抚了抚李谛的面容,露出一个温和的笑来,有一瞬间,李谛几乎从她身上看见了上官熹的影子,“娘娘从没说过这些,娘娘想念您的时候,只时常念着一句话——”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娘娘去了,我也要随娘娘去了,我们都不能陪伴殿下了。往后的路太长,太寂寞,但您终究是得一个人走。但愿有同心戮力者能与您相伴,但愿您也能寻到心心相印之人——”

上官月松了口气,她似乎要把心中的郁结、不甘,把那折磨得她几乎不成人形的恨意全部吐散出来,遗留在这污浊的人间。

“殿下,您要长命百岁。”

“砰!”殿门被冲撞开来,甲胄之士持刀提剑,在佛前贸然行凶。

一阵巨大的无力感与惶然包裹着李谛,他紧紧拉住上官月的手,不住地摇着头:“不要、不要......”

上官月笑着,她笑得温柔,却毅然决然挣脱了李谛的手。

下一刻,她从袖中拿出匕首,转眼之间寒刃出鞘,匕首已抵在她的脖颈之间。

上官月看着那些将自己紧紧包围的兵胄,看着那些森寒的刀剑,她却并不觉得害怕。

外头的日头极好,是冬日里难得的晴天,许多年前的某一日,也有那样好的阳光,那时的上官月还没有名字,她就如同现在一样,满身赃污地蜷缩在街边,忍受着饥饿与寒冷的折磨。

大雪落了下来,她以为自己命不久矣,可下一秒,一件温暖的皮裘披在了她的身上。

她惊诧地抬头,却见一个女孩撑着伞,对自己伸出了手。

那时的上官熹背后是万丈阳光,她笑着对自己说:“天太冷了,你跟我回家吧。”

回家,回家,从此一个满身污浊、无依无靠的乞儿,就这样有了家,有了名字,从此世上便多了一个上官月。

时隔多年,上官月看着那样好的阳光,她似乎又看见了上官熹的身影,她似乎正像从前那样对自己伸出手来,笑着说道:“阿月,我们回家吧。”

上官月笑了,她笑得开心,笑得开怀,像是要把一切烦恼与忧愁都忘却。

她对着那天光万丈,轻轻地点了点头。

下一刻刀刃划过脖颈,生命逐渐流逝,她似乎听见耳畔李谛的一声哀吼,可她的眼前逐渐模糊,万事万物都逐渐消散。

闭上双眼前的最后一刻,温暖的阳光包裹了她,上官月含笑心道:

等一等我,阿姐,我们......回家......

......

“如来佛前,她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李谛的眼睛被如水的月色照得晶莹,像是些微泪光,可很快又消失不见,又或许只是小春看错了,“我从此再也念不下去那些佛经,再也无法安心去拜那漫天神佛。”

“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盛,人生八苦,只需尝得一样,便再也不得安宁。我才知道,这世上最锋利、最足以致人死地的武器不是利刃长剑,而是恨。”

“生恨则造业,毁灭他人,亦毁灭自己。有时候我也会觉得,自己是不是疯魔了。”

“自八岁起,我心中便有了恨。直至我十四岁回宫,其间、其后多少阴谋机关算尽,多少背叛忘恩负义,我见过太多的人心,最后只觉得恶心。”

李谛拿起神道碑前的那枝梨花,在手中端详了片刻:“我可以容忍很多的罪孽,但是小春,你知道我最讨厌的是什么吗?”

一瞬间,一股寒意自小春脊背窜起。

他的直觉没有错,因为下一秒李谛便从那悲伤而惘然的情感中脱身而出,梨花被他踩在脚下,匕首从袖中出鞘,森寒的刀尖狠狠抵上了小春的心脏,皮肉渗出的血顺着刀尖坠落在地。

那方才还如水般沉静的眼睛,转瞬之间却满是癫狂。

黑夜之中,李谛的唇珠却越发殷红,他唇角一弯,便蓦地流露出些许诡秘来:“我最讨厌别人骗我。”

“小春,你又是为什么,要来骗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6章 就算往后年年千树万树浮冰坠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