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挑灯看槊 > 第61章 大棘城.61

挑灯看槊 第61章 大棘城.61

作者:洛河神翼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10 16:09:30 来源:文学城

内监从使臣手中接过国书递予太皇太后。

宇文婷看过,放下,缓声道:“哀家与你父王相识多年,他从不是个大方的人,看来秦国东扩给了仇池很大压力。”

陆畅一愣,想宇文婷一个晋人孤身在鲜卑皇室站稳脚跟自然不是蠢人,否则父王又何必让他前来觐见。

陆畅轻咳一声谈起氐族秦国野心极大欲壑难填,若不趁早压制,终成后患。

宇文婷并不接他话茬而是道:“仇池王是个聪明人,世子看着也算机敏,不过有时聪明太过就会过犹不及。有句话烦世子转告你父王,好马不鞴双鞍,忠臣不事二主。”

陆畅如何听不出宇文婷话中所指,但目前能左右鲜卑朝局的可不只摄政王一派,局势尚不明朗,仇池不会选边站。

他笑了笑,继续发挥他那三寸不烂之舌,“太皇太后想是误会了什么,外臣表明忠心,利害得失太皇太后自然明了,仇池对鲜卑的这份诚心日月可表。”

宇文婷轻哼出声撇了撇嘴角,此子颇得其父真传,搅混水的本领青出于蓝,如果说秦国是远患,萧氏则是近忧。连一个外臣都开始押双注时,是否说明萧氏已强大到不能放任的地方,可摄政王是看不到还是故意忽略,为何一直没有动作?

“氐族骑兵固然强悍,但并非不能战胜,只要鲜卑能出兵助力仇池,外臣保证能将氐族人赶回草原。”

听到这宇文婷不禁笑了起来,以往总是她向别人画饼,如今听别人向她画饼倒是新鲜。

陆畅以为太皇太后听进了他的话,“秦国王室并非铁板一块,秦王符强与将军符鹏明里暗里不知斗了多少……”

听人画饼固然新鲜,只是新鲜不能长久,宇文婷听他那套有些乏了,将话挑明,“世子不必说太远的事,也不必揣着明白装糊涂,你知道哀家同你说的意思,你来大棘城后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哀家都看的明白听的清楚。仇池若想拜摄政王这座山头就别再去景阳侯处烧香,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首鼠两端没什么好下场。”

陆畅还想分辩,宇文婷摆了摆手,“世子多说无益,回去与你父王再商议商议,想与鲜卑结盟,三都赋、平复帖,世子不觉得太轻了吗?!”

陆畅提醒道:“太皇太后,还有武威县,仇池愿意归还。”

宇文婷叱笑,“武威县方圆不过二十里,人口不足百人,你觉得能与幽州相提并论吗?”

幽州原乃晋国边锤重镇,后被秦国攻陷,没想到对方狮子大开口,这个投名状可不好交,别说仇池打不过,仇池未得好处先惹恼秦国,这笔买卖不划算,一向巧言令色的陆畅怔在当场。

宇文婷:“哀家的话世子回去想想,想清楚了再来。”端起了茶盏,紧接着内侍高声唱诺,“外臣跪安!”

陆畅只得行礼退出,宇文婷想让仇池为鲜卑火中取栗,以为他傻吗!大棘城眼下局势不明,父王也不敢全部押注在慕容恪一边,再者说起来萧太后才是皇帝生母,萧氏一族羽翼渐丰,两头下注才符合仇池的利益最大化。

他因善顺势而为方得到今天位置,环顾仇池周边,强邻环伺,每一步都需权衡得失,玩转平衡方能获利。投靠宇文婷既然成本极大,需将重心往萧太后那边倾斜才是,他日皇帝亲政,慕容恪又算老几。

陆畅一边思量着一边跟在内监身后往宫外走,途中那领路的内监被人突然叫到路边喁喁低语了一会。他内力不俗,虽隔得有些距离亦能听个大概,原来景阳侯萧琰已回到大棘城。

回来得好快,金陵的飞鸽传书才传来消息,晋军与鲜卑军前线停战,双方下一步恐会议和。

可惜萧琰不是慕容恪,他要真有本事,趁桓源率大军南下之机,不可能只攻下几座城池,若换作自己,现在彩幄翠帱烟柳繁华的金陵早被他踏于马下。无奈世事不公,他虽贵为仇池储君却国弱人微。但世事纷扰如棋局,他努力了这么久,仇池隐忍了这么些年,眼看天下将变,他不甘心被命运裹挟只能是棋子,棋手也该换一换了,怎么轮也该轮到他这个善于推波助澜的棋手上场。

陆畅没见过景阳侯,凭前线与晋国的这场战事,萧琰取得胜绩不过适逢晋国内乱的好运气。可惜他的观点与晋国大司马桓源的看法相左,桓源甚至认为,萧琰是继慕容恪之后鲜卑又一个厉害人物。

别看萧琰年纪不大,不过二十四岁,首次出征,且面对的是晋国大司马——名将桓源丝毫不怵,兵行大胆,利用鲜卑骑兵骁勇采取奇兵突袭,几次接触下来晋军损失惨重。

仓促北上的桓源来不及修整,便与萧琰统领的鲜卑军在峄城展开争夺战,峄城几度易主,战况胶着激烈,战场上桓源不幸被流箭射中,鲜卑军士气大盛,北府军大乱,桓源不得已下令晋军退守邳州。

鲜卑第一次夺得晋国边境重镇峄城、台庄,战果远超预期,鲜卑军趁胜追击北府军于邳州城下。邳州东近黄海,西连中原,北倚鲁地,南瞻江淮,乃鲜卑南下取晋国的交通咽喉要道,夺下邳州则整个江东地区再无险可守。

退守邳州的桓源依据邳州城城墙坚固抵御鲜卑军,已退无可退的北府军将士战斗情绪高涨必须御敌于城门之外。

紧随而来的萧琰久攻不下邳州,则命人挖断入城的水源切断粮路企图困死整座城。

城内桓源箭伤不断反复,几度昏迷,北府军苦于消息出不了城,无法及时求得援军。

清醒时的桓源曾感叹天意,若非他亲率大军南下金陵平叛,怎会给鲜卑机会,被萧琰以逸待劳杀得节节败退。只是天意弄人,当初若不南下,那庚辛老儿不会放过他桓氏一百三十七口,他交出兵权之日便是他命丧黄泉之时,他若怕了便不是统领二十万北府军的桓大司马。

当日桓源的北府军还未跨过黄河,远在金陵的太宰庚辛便已慌了手脚,他又不傻自然明白桓源这番气势汹汹地南下金陵是为谁而来!

千牛卫统领曹达虽由桓源一路提拔,明面上是大司马的人,实际早投入庚氏门下。此次庚辛联合外部势力逼宫,若成他外孙便是当仁不让的太子,以后的晋国便是庚氏天下,若败嫁祸给桓氏,拉下桓妃,他外孙一样是太子。不想曹达这个银样镴枪头将事情搞砸,双方既刺刀见红便只能凭实力说话。

庚辛深知打仗非桓源对手,若让大司马回到金陵,庚氏大厦将倾。

他一边宣告桓源无诏回京致鲜卑破城屠戳晋**民,桓源此举上对不起皇帝,下对不起百姓,实乃大逆不道之徒,一边纠集官员联名请奏,让晋帝免去桓源大司马,禠夺征北大将军之职。

南下的桓源得到桓妃被软禁在冷宫的消息后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向晋帝上表称此次危局虽由曹达之流引起,但太宰庚辛疏于监管危及天子,理应革职下狱。

双方互相拉扯,桓、庚两族分属晋国世家大族,国内门阀或主动或被动又迎来一波站队和洗牌。

面对步步逼近的北府军,庚辛自不会引颈就戳,然原先交好的各地士族多作壁上观,致使北府军很快跨过两淮。庚辛在府内痛斥一帮老狐狸,他日外孙登基,这些人休想分得半杯羹。可远水解不了近火,北府军日夜逼近金陵,庚氏多番试探晋帝问罪桓源未果,不得不率先发难,他自忖非曹孟德、司马懿之辈干不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天下为敌之事,权衡再三下令毒杀桓妃之子。此子若死,桓氏即使赢了又能如何。

只是慌乱间桓妃之子却让上次的漏网之鱼桓烃遣人救了出去。

庚太宰的举动彻底激怒了桓源,他一刀宰了庚辛派去的门客,北府军南下的脚步加快。退无可退的庚太宰出手再不容情,大肆弹压异已,积极备战与桓源抗衡。

山雨欲来风满楼,眼见一场大战避无可避。

领了虎符接管新军的谢戡一路风尘仆仆马跑人不歇,终于先北府军抵达金陵。彼时金陵城防早换成庚氏心腹,庚辛并不全然信任谢、王二族,愿意分权无非是想拖二族下水共同御敌,但在全城抓捕桓氏族人时,谢氏竟包庇桓源之女桓慧儿,将其藏在府内拒绝交出,让庚辛心生不满,只是此时不欲另树强敌。若说谢氏全部倒向桓氏却又不像,王、崔派人劝诫桓源未果,谢氏父子联名上表晋帝痛斥桓源,言明北府军无召南下不啻谋反,北府军的刀口应该对外而不是朝内,奉劝桓源不想做晋国的罪人便应速速退兵。

庚氏一时看不清,但生死关头他不敢将军权外放,遂收回虎符,将谢戡、王勉打发去修葺城墙。

谢戡虽不满但清楚非常时期,修墙运粮也需有人去做。

可王勉听后却一蹦三丈高,“老子不干了,老子当的是将军又不是泥瓦匠,天天修的什么墙!长随,你倒是说句话,庚辛分明在戏耍我们,你就甘心?”

连日的奔波劳累让谢戡满脸疲惫,他从牛车上搬起半人高的大石,举起垒在豁口的城垣上,瞧了眼不远处垒墙的邱迪,“寒门子弟能修墙,你士族出身不行?”

王勉:“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不甘心被庚辛老儿戏耍。”

说话的工夫谢戡从牛车上又卸下块大石,“你是军人,你应该考虑如何应对桓源,针对北府军迅猛的战斗力,高筑墙广集粮并没错。”

王勉的怒火犹如打在棉花堆上,站在那想了半晌,虽心有不甘还是起身将袍角掖在腰间扛起块大石,一用力将大石举起,啐了口痰,“他娘的真憋屈!”

身后谢戡却不由勾起嘴角,他太了解这个兄弟了,嘴硬心软却极有责任感和荣誉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