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挑灯看槊 > 第62章 大棘城.62

挑灯看槊 第62章 大棘城.62

作者:洛河神翼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10 16:09:30 来源:文学城

随着北府军越过两淮,先锋部队已出现在长江北岸,城内的士族终于坐不住了,加上庚辛的软硬兼施,几大家族相继派出大批门客前往北府军中游说,金陵城内叛乱已除,大司马再不退兵无异于谋反,而窃国大盗不容于世,必被天下群起攻之。

桓源深知如今朝局士族的势力庞杂,自己围困金陵名不正言不顺,于是就势向朝庭划下条件,罢黜太宰、废除皇后,释放族人,同时要求晋帝为他加赐九锡。九锡是古时天子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器用之物,乃最高礼遇的表示。

鉴于前朝王莽,曹操以及本朝文帝司马昭都受过九锡,于是“九锡”几乎成了篡逆的代名词。

晋帝气得一病不起,江东原先中立的士族对桓源颇多微词,而拥庚派则积极动员备战,金陵城内人心惶惶,物价飞涨,盗抢不断,每日有大量百姓拖家带口聚集在南下的各处城门,试图逃出金陵躲避即将到来的战乱。

可他们出不了城,庚太宰早下令封禁出入,违令者斩。关键时刻这一城人可作为他的筹码,与桓源做交换。

随着盗抢案件频发,谢戡、王勉的工作不止限于搬砖修墙,每日还得抽出半日在待头巡逻,负责维护城内治安。这日二人巡逻完衣服还没换,便被内监叫进了宫。

原来一直盘旋长江北岸的桓大司马得不到朝庭妥协,于日前派出先头部队渡过长江。庚氏出城狙击阻拦,不想被北府军横扫,出城拦截的新军及禁军编队折戟沉沙,领军的庚辛内侄庚澄负伤逃回金陵。

眼看北府军已踏上长江南岸,而庚太宰环顾四周才发现身边滥竽阿谀者众多,真材实学者难寻,城内不足四万的新军照这种打法实不够打的。于是他叫来一直搬砖的谢戡、王勉。

庚辛老调重弹,一边拨出三千兵马给谢戡、王勉领军出城狙击北府军,一边派出禁军将谢、王二府团团围住,美曰其名保护实则威胁。

王勉当下便火了,指着内监鼻子骂,“你再说一遍,三千兵马?三千兵马让我们去面对桓源的十万大军,这与送死何异!”

宣旨的内监乃庚后宫人,被他吓了一跳,尖着嗓子问:“汝……汝,汝要抗旨不遵吗?”

被倒打一耙的王勉与内监理论,“抗旨又如何?这是陛下的旨意,还是庚辛的算计,庚氏以为自己可以一手遮天?”

谢戡怕他真出手,十个内监也不够他打的,又担心他嘴上没个把门的说了不该说的话无法收场,上前阻在二人中间,“臣谢戡领旨谢恩。”

王勉理解不了他的举动,无语暴走,“谢长随你疯了吗,这是庚辛的阴谋,别说三千兵马不过白白送死,便是打赢了也只是给庚氏做嫁衣裳。”上去先一步从内监手里抢过圣旨扔在地上。

内监也不知是被吓的还是被气的,手指着他一直哆嗦,“汝……汝……敢抗旨……”

谢戡弯腰拾起地下的圣旨,将兀自抖个不停的内监半推半扶地请出了殿,转身见到王勉剑眉倒竖抱怨不迭,他掸了掸圣旨上的灰尘,“子润,你挨过饿吗?你知道食不果腹卖儿鬻女的感觉吗?你看见头上插着稻草等着售卖的孩童,匍匐在地爬行乞讨的老兵是什么感受吗?我告诉你,心里不是滋味!”

王勉瞪着他,皱眉,“这与今日我们要领兵送死有关系吗?”

“有关系!如果军人没有血性,如果军队贪生怕死,别国侵犯边境还有何顾忌。今日桓源南下无人阻挡,他日就会有人群起效仿,战乱频仍国将不国不会是你希望看到的。我江东士族不是软骨头,遇到危险不会缩头,这仗非为庚氏更无关司马氏,我们必须顶上,因为你我都是军人,保家卫国是我们的责任。”

王勉沉默了一会,“可我心有不甘。”

“把你的不苦用在战场上,杀他个片甲不留。”

王勉叹气,“长随你知道我王子润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可我们也要面对现实,三千兵马面对数倍于已的北府军不啻螳臂挡车,注定是炮灰。”

谢戡拍他肩,“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玉山剿匪我们不是配合得很默契,北府军又怎样,三头六臂不曾,说丧气话可不像你的风格。”顿了顿又道:“再者我们为何要用三千兵马对付整个北府军,北府军对我们不熟悉,可我们却熟悉北府军。田忌赛马听过吧,走,路上将我的想法说与你听。”

桓源了解晋帝软弱寡断易被人撺掇。此次南下一为清君侧二为定乾坤,只有除掉庚氏为代表的一众反对派,军政大权才能系于一身,日后北伐将再无阻碍。虽说要求进九锡乃心头气愤随口一说,但他桓大司马说出口的话便如出鞘的剑不达目怎能回头,唯今只有以武力迫使城内士族及晋帝妥协,尽快结束掉此次闹剧。

可桓源围困金陵后发现晋帝的态度强硬超出了他的预期,朝庭不仅不妥协还向天下发出讨贼檄文,号召诸侯共赴金陵勤王对付自己。

骑虎难下的桓源只得让先锋黄寅准备攻城。

轻车将军黄寅乃一员猛将,他打心底里瞧不上如今镇守金陵的所谓新军,更没将籍籍无名的谢戡、王勉等世家子弟放在眼里,他不介意多杀几个士族为自己的战绩簿上增添几笔功绩。

黄寅一路从燕子矶出发,遇见的新军果然一触即溃,黄寅杀得兴起,一因贪功二因轻敌,虽疑有诈但经不住诱惑,认为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是浮云,头脑一热率军跟着王勉马尾烟尘冲进了幕府山。

不出意料,他遇见了埋伏在此的邱迪。一通厮杀,邱迪见识了北府军的强悍战力,纵使新军占着环境优势打伏击,纵然黄寅轻骑兵只两千余众,其战斗力远非他们以前遇见过的山匪能比,北府军单兵作战能力之强,士兵间协调御敌之流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在谢戡还有后手,当北府军先锋退出山谷,谢戡又给了黄寅一计迎头痛击。

不得不说黄寅确实生猛,无论谢戡布置得多么周密,战场上还是让他抓到机会冲出包围。谢戡及时制止欲追杀而去的邱迪,喝道:“穷寇莫追。”

事后清点战场,新军伤亡不足百,而北府军死伤人数却接近新军的两倍,被俘者两百余众。此仗极大鼓舞了新军将士的士气,北府军并非不可战胜的神话。

新军的首战告捷让庚辛兴奋异常,认为桓源的能力被过份夸大。

面对首战失利及来自江东士族汹涌的淘淘民意,桓烃觉得不能只想攻城亦需考虑人心向背,他大笔一挥,写了篇“讨庚檄文”,将庚辛与晋帝进行切割,试图让北府军南下讨伐行动师出有名。

桓烃的文章文采飞扬,立论严正,先声夺人,将颍川庾氏勾结外敌,里应外合发动叛乱,对国家不义对君父不忠对百姓不利一一列举。檄文最后表示‘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号召江东士族共同起兵共反庚贼。

‘讨庚檄文’起到了很大的宣传鼓动作用,相当多的士族保持中立,两不相帮,而金陵城内对庚氏的微词从水下逐渐浮出水面。庚辛不能容忍舆论从一片大好到对已不利,他要掌握主动,然与桓烃并称金陵三杰的谢衡、郑渊却拒绝合作,一口回绝庚氏入幕的邀请。

敬酒不吃吃罚酒,庚辛找个理由将将郑渊下狱,将谢太簿及谢祭酒革职。若非要用谢戡,太宰对谢氏不会只是革职而已。

攻心战与攻城战交织进行,庚氏派来的监军日日催促谢戡应携胜利主动出击,进攻北府军,在舆论场上失去的正义要在战场上夺回来,桓源外强中干不值一惧。

庚氏不清醒,谢戡却清楚敌我力量悬殊,新军面对数倍于已的北府军,兵力要防守十余座城门明显不足。何况北府军将士久经沙场,单兵能力、御敌经验非新军军士所能比,是故他顶住压力一直按兵未动等待时机。

北府军那边,黄寅的失败让桓源恼怒之余愈加清醒,意识到这样下去假以时日,无论是晋国还是北府军便再无他桓源立锥之地。他决定给新军致命一击,打掉城内晋帝与士族的倚仗。于是一场大战在金陵城北上元门拉开序幕。

作为金陵城的北大门,上元门所处地段开阔便于大军进攻,因为攻击的路线越短效果越佳,桓源想到了上元门,他料谢戡自然也会想到,经过幕府山的伏击战,桓源明白谢戡不是傻瓜,这个年轻人有点东西,他认为上元门很可能已经有了准备,于是他派出一股队伍绕道西边攻打水西门。

桓源的打算是先探明虚实,如果上元门坚守难攻就改攻其他城门,如果有隙便率大军攻击。

绕道水西门的北府军将领姓武名大勇,乃桓源外甥,生性豪勇。他一路西行毫无阻碍,很快便在水西门附近见到了新军,只是这些军士装备不齐神色慌张,前去探路的骑兵一路跟踪,发现一路见到的新军都是这样,于是他们迅速回报武大勇。

武大勇听到这一情况立刻得出结论,新军没有做好准备,那谢戡未料到全是骑兵的北府军会攻击水西门,毕竟此门只有水路入城。武大勇当即亲率五千北府军进攻水西门。

水西门虽是水路入城,但每年4月底未到雨季河道并不算深,其时金陵已一个多月未曾下雨,水位较往时更浅。武大勇一马当先,身后手下驰骋争逐,呼喝声里箭矢密集射出。警告声,马蹄杂沓的溅水声被嘶喊声淹没。

城头王勉大叫一声,“来得好!放箭。”满天箭雨,城下水道里北府军惨叫着落马。

与此同时桓源指挥大军进攻上元门,大军过处一路烟尘四起。望着浩浩荡荡来势汹涌的北府军,城头胆小的新军被吓得不禁后退,被邱迪大声喝止,“全体都有,上前瞄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