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天山下的小村庄 > 第146章 中秋(二)

天山下的小村庄 第146章 中秋(二)

作者:叆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3 03:27:58 来源:文学城

小姨说,魏子芳前几天拿着羊肚子去沟边的石板上洗,没站稳滑过去手腕撑地,骨折了,自己做不上饭。小姨早晨炒了羊肝,给端过去一盘,就看到魏子芳单手剁菜,女婿娃子屁股撅上爬到灶火边吹火的呢。正说着,魏子芳端着一盘盘锅盔来送。

小黑猫跟着猫妈妈爬到了三四米高的草棚上去,大白在慢悠悠走,它跟在后边跳,跟一只黑喜鹊似的。大白卧下来,在金黄的干草丛里懒洋洋地晒太阳,小黑猫依旧跳来跳去,追着大榆树上的麻雀跑。大白胖些了,悠闲自在的。它是伟大的母亲。

姥爷拿个小板凳,坐在老院的大榆树下装蒜骨朵子,二十对一袋,蒜骨朵上沾了泥土的黑皮皮要剥掉,一个个白净的装。

老院里的草一半枯黄一半碧绿,雪白雪白的圆圆在阳光下亮闪闪的草地里和丢丢追逐、狂奔,追着追着,丢丢将圆圆扑倒了,两个唬起来。

院里的葫芦叶子都已枯萎,就剩粗壮蜿蜒的藤蔓还顽强活着。窝葫芦越来越大,比饭盆还大。姥姥骄傲地说,“墙头上一个大葫芦,我揪哈来带到哈密,你妈卖咧十九块钱嗫。”

姥姥拿叉扒拉晾晒在地上脱了籽儿的褐葵花头。

“这个留哈干啥?”

“冬天喂羊么,不能捂掉咧。”

姥爷将床架上的窝葫芦一个个翻身,拎来两根木板横摆在床的周边,拓展了床板的宽度。“摆开些,它就不容易坏。”

秋天的天空,白云是一丝儿一丝儿的,散乱却又美丽。空气干燥、爽利,这个时候最能体会秋高气爽。

“尕黑猫娃咋又到院子里跑嘀嗫?钻到床底哈去咧。”

姥姥架火,热水洗锅。“那吃个饭去都害怕嘀,惊到这里,惊到那里,一老警惕嘀很。给个肉都叫不到跟前。别嘀猫娃一抓就抓住咧,那跑去歪嘀很,贼娃子一样。”

“小嘀节看去最蔫儿么。”

“小嘀节再嘀猫娃都抓掉,那一天到晚掉嘀妞妞上,又吃妞妞又吃饭,长嘀大咣咣子咧。”

去东湖,一路上不知谁家的鸡和兔子,在路边的草丛里跑得跑,睡得睡。这些鸡长得肥肥胖胖,羽毛有光泽,怪好看的。东湖没多少水了,湖底的植被也都裸露在空气中,其中水葱长得粗壮、森绿。东湖成了一片有水洼的低坑湖滩。

有个大伯开着拖拉机拉着一车斗的土,往门前拾掇好的空地上倒。老头、老太拿着锨慢慢铺土。这戈壁滩上,铺了厚土,来年也能种菜。

回去时姥爷正好迎面过来,说去村上看看医生来了没,每个礼拜一、礼拜四来。姥爷腿疼,走路愈发得跛了。

“谁家嘀鸡?那一窝窝绿绿嘀草里头蹲嘀嗫。”“朵家嘀么。”

只是在路上走着,炖鱼的香味就飘到鼻子里来了。村里家家户户过节的氛围还是很浓郁的,放下农活,扎扎实实做一顿好吃的。

还没到中午,李亚茹早早就渴了饿了,找出新买的芝麻糊,一个小碗里两勺,倒些白砂糖,打了一壶水烧上,给自己的碗里倒上油茶粉。等了一会子,没动静。“咋还莫烧好么?”走过去一看烧水壶,没插电,愣头愣脑的。濮上三碗,一人一碗。姥爷抓了些白砂糖,直接就往碗里撒,没控制好量,全撒进去了。

“甜嘀很咧咋办?要不然再加些水?”

姥姥腼腆地笑笑,“我就爱喝稠嘀么。”

“甜甜嘀也好喝嗫。”小时候缺衣少食,只有过年才能收到芝麻糊,更没有濮上浓稠一碗芝麻糊来喝的条件。小孩子都爱尝些味道,姥姥为了让亚茹子多吃些主食,把馒头泡在芝麻糊里,虽没有纯粹的好喝,但上学前,我总能把一碗泡馍馍都吃完。那时候想知道不加泡馍的芝麻糊是什么味道,懂事叫一个从来没有提出过自己想要什么的小孩无法启口。因为知道,姥姥、姥爷也没有,如果他们有,他们自己舍不得吃,也留给小孙女。现在有条件了,去广州旅游喝到了真正的南方黑芝麻糊,纯黑芝麻石磨打磨,惊艳了味蕾,这才叫生活,我们以前只能是为了生存。回来后去网上查纯黑芝麻糊,没查到,只买到了一罐芝麻含量较高的,喝起来也很不错,于是赶紧给姥爷家下单了,这不,早些天就送到了,中秋节就能喝上。姥姥、姥爷喝得可干净,碗底都刮得一点渣渣不留,刮不上的倒些开水涮上。

姥爷勤快地,“自己吃完嘀碗,自己洗掉。”

后来我和姥姥包了一个小时饺子,两蒸巴子白净、整齐的元宝饺呦!哎呀,一直坐着重复一个动作,可把人包的腰酸背痛了。

饺子出锅了,有外皮米黄的,还有外皮雪白的。“这个黄皮皮子是我们种嘀麦子磨哈嘀面,最后一点,和完咧。这个白皮皮是新买哈嘀面。”

李亚茹挑了一个黄皮吃,有种浓厚的麦香味,和韭菜、肉的香味融合在一起,入口是食物原本的味道。白皮的饺子精道,但没有什么香味。

中午姥姥不睡觉,去戈壁滩上找沙葱。

李亚茹一觉睡了三个半小时,困,上班期间休短假的这种困,无法摆脱。

睡醒只看到丢丢摊在东棚下的大床上,像一摊红土,圆溜溜的大脑袋格外滑稽,逗得李亚茹笑起来。既然在,就给它开个罐头吧。罐头环拉掉了也没打开,丢丢急得喵喵叫,吵闹。“住口!一边等着!”凶一顿,它好像听懂了,悄悄蹲着了。

姥姥没找见沙葱。李亚茹和姥姥上地,姥姥打理菜园,李亚茹搜罗了一根黄瓜。去找涝坝洗黄瓜,走一段路累得直喘气,还是要好好锻炼啊。小姨夫正开着拖拉机,开到地边,将苞米地里的黑色滴灌带装进车斗子里。

苞米杆变红,棒子变黄,叶子半绿半黄。地里除了秋草、菜,就只剩苞米杆了。一下午,姥姥给兔子拔了龙葵和曲曲菜,揪了一包包豆角,搜罗了一桶带虫眼的西红柿,“不打药就成个蛆壳髅咧。”

天空云少而高,轻薄而淡。

我们在菜地旁的高土堆上拉着沙枣树杆儿揪沙枣,一串串、一簇簇橙红橙红的沙枣,看着多鲜艳。高处的尤其好看,跳着够,够不着,能将中部的枝子拉下来揪,也很不错。高土堆另一边的沙枣更红,脚下没有支撑物,只是拿一根带弯钩的长枝干,如何也钩不到红沙枣。“奶,我们把红车车开过来,站到车上,把枝子钩下来揪。”姥姥还有些犹豫,小红车开过来,姥姥调整位置,李亚茹站着钩,果真成功了。这一枝子,能揪大半包,姥姥可高兴了。我们将沙枣一颗颗装好,总共收获了两大包。姥姥说前些天下了雨,冻了,沙枣甜得很。李亚茹吃一颗,甜涩甜涩的。

姥姥开小红车回家,李亚茹到处走走。路边的场上堆满了金灿灿的麦秆儿捆子、黄楞楞的苞米棒子,一派秋收景象,叫人的心里格外踏实。

路过一户门敞开着的老屋时,被院里红通通的果子吸引了进去。本想询问家里主人摘上几颗,可院里空无一人,只有树上掉落的苹果铺了满地。摘了几颗,听到人声,穿过院落出去,看到场上坐着俩位白发苍苍的正在剥苞米叶子的老人。他们坐在如夏花般灿烂的一大堆苞米叶子里,另一边是数不清的金色果实铺成的地毯。而坐着的人,在这样广阔的画面里,显得很小很单一。他们丝毫没有注意到来人,我于是静悄悄走远了。

夕阳西下,天上一串圆圆的云像金鱼吐出的泡泡似的。收割机还在“轰隆隆”地工作,牛羊悠闲地吃草。万物都沉浸在一片暖融融的金辉里,鸟儿们尤其闹腾。一轮白月出于东山之上,已接近圆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