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天假大秦三十年 > 第39章 大公国(7)

天假大秦三十年 第39章 大公国(7)

作者:榕下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3 08:21:01 来源:文学城

刘恒在稷下学宫了解到了更多历史秘辛。

楚、随两国止戈二百年后,随国自愿并入楚国。

因为曾随民众普遍用生前的个人兵器陪葬,所以楚文王的羽剑一度成为唯一存世的锋羽。

又过了两百多岁,游侠荆轲得到了这不畏强御的利刃,为它加上骨柄皮套,名曰 “寒兮剑”。

在一个寒意逼人的清晨,这位自称的燕国请降使者,将锐不可当的寒兮剑藏在地图卷轴之中,大摇大摆通过了秦宫的磁门。

门洞由高纯度的磁石垒砌而成,来者身上哪怕带了一个铁片,也会立即被吸引出来,被卫兵发现。

不过,无论是地图卷轴还是那削铁如泥的刺杀用具,都不含丝毫的铁质,也就不会出现异常了。

就这样,荆轲和副使秦舞阳,神闲气定地走过虎视眈眈的卫士,拾阶登上大朝正宫,将秦军攻打燕国所必须的督、亢地区地图,跪献给踌躇满志的秦王。

正当嬴政忘我于那徐徐延展的帝国图卷,荆轲猛然抽出羽刃,跃起刺向暴君。

一声锐响,偷袭被挡——在一旁的太子扶苏,早就发觉来使眼中有鬼。

当危险来袭,少年不自觉地猛举左手,腕上银镯扩展为无兵能破的白虎盾,救了父王一命!

下面登场的,是另外一件“禹兵”。

这时,在阴冷大殿内:秦王环柱疾走,刺客挥剑穷追;卫士远在阶下,侍臣魄散魂飞。

只见嬴政边跑边拔出长簪,解开衣带,将剑柄紧贴坦腹,把热量和意念传递给它……

然后,卷发一甩,遽然回头;

手执青紫神剑,拼力挥动一周;

削去荆轲左腿,斩断殿中铜柱!

前一刻还猛如虎的刺客,突然变成了一只温顺的猫咪。

因为荆轲亲眼见到了青龙剑的出鞘,也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大王啊!”身在血泊的他丢掉手中的凶器,“我眼瞎了,现在好了,终于看到天命所授。我求求陛下,用青龙剑带走我的魂灵!”

收回紫晶长刃,“建国者”转向殿门口气喘吁吁的陆克山,以及其他披坚执锐跑上九十九级台阶的侍卫们,吼道:“你们还在等什么?”

……

……

据说,青龙剑每杀一人,就会吸纳死者的魂灵,补充自己的损耗。

这柄以人命为补料的神剑,发掘自一座不同寻常的曾国墓葬,连同其怪异的剑架、四枚闪亮的随侯珠,都是差点统一中国的秦昭王征服南楚的战利品。

最初时,青龙化身一根长簪,卧藏于“高鼎”的立柱之内。

所谓的高鼎,是一件令人不寒而栗的上古器皿:一种不属于已知任何合金和五金的金属,铸就了一方三足底盘、盘中央尺半高的中空立柱、以及柱顶上的环形尊盘;所有部件的表面,都附着了精雕细刻的小蛇——足有上万条之多!

而沉睡中的青龙剑,以一根长簪的形式,就悬浮在立柱的空腔中。

任何凡人,无论用多大力气,都无法把它从尊盘口里提拔.出来——除了灵剑所认定的“建国者”。

知悉奥秘的昭襄王,将高鼎供奉于其父王惠文王的祭庙正殿。

然后,他与诸位王子轮流尝试拔剑,但没有一人当此殊荣,包括王上自己!

无疑,这给昭襄王的野心泼了一盆凉水。

数年后,大将白起击败魏军,完全控制河、汾之汇。

那时候,走完大几字弯而南下的黄河,在与它的第二长支流汾水交汇之前,要从一道无比高耸的悬崖倾泻而下——这就是在上古时代与其他名山大川齐名的“龙门瀑布”。

事实上,对于上升中的大秦来说,控制了这道有龙则灵的瀑布,比获得周边的土地更为重要。

为了庆祝武功,昭襄王特地在惠文王庙举行祭典,所有王子王孙都要出席。

之所以要祭祀秦惠文王,是因为历代秦君都是首要祭司自己的生父。

后来秦王嬴政的时代,吕相邦在秦庄襄王嬴异人的祭庙地下开凿大秦国库,也是延续了“首祭王父”的传统。

仪式上供奉的“三牢”,全牛、全羊、全猪,在祭祀结束后并不会被丢弃。

因为,先王在天之灵已然歆飨了三牢的精华;至于那些糟粕的皮肉,就用高汤煮熟,由孝子贤孙们消灭干净。

惠文王庙的院子里,摆起了一张张餐桌,热气腾腾的肉食被端了上来。

席间,那些年幼的王孙们对于玩闹的兴趣远远超过美食。

他们的父亲尝试喝止,但都被昭襄王笑盈盈了阻拦了。

“孩子小,慢慢教,”他告诫自己当父亲的儿子们,“不能一井挖个锹!”

忽然,司礼太监脸色大变,指着正殿中那只瘆人的“高鼎”,支支吾吾说不出话。

众人跟过去一瞧:发现地盘的中央立柱里,竟空空如也!刚才祭祀时还在里面的长簪,已然不知去向!

但转念一想:这肯定是有人将休眠中的青龙剑拔了出来,而这也说明,灵剑已经找到了它的主人,“建国者”!

祭庙的院子里,昭襄王、诸王子、太监们面面相觑,仿佛都在期盼对方承认是自己拔出了神剑之柄。

直到王太子惊呼一声,指向自己十岁大的儿子嬴易仁——就见王太孙的嫩手上,正攥着那把神圣的青簪!

年过半百的昭襄王大喜过望,立即封易仁为“未来天子”,似乎秦得天下,大势已定。

秦王命人打造一艘巨型龙船,时常带着天命所钟的孙儿泛舟于新降服的开阔河道上——

一种让这个内陆王国的君主感到新奇的娱乐方式。

一天,老少二主航行于龙门瀑布顶上。

春和日丽,风波不起;秦晋风光,尽收眼底。

突然,一只隐形的大手将龙船猛地倾斜。

昭王把怀里的孙子抛入船舱,自己却趔趄着跌入即将飞流直下的黄河。

乡语村言:“水龙落处,人龙死所。”

七百年前,周穆王也是崩于河、汾之汇……

那时,姬周势盛。穆天子西征大荒,凯旋镐京。

疏勒城进贡了一对石化巨蜥,高十丈,重上万斤,张牙舞爪的身体被坚硬的岩层包裹起来。

这样的重礼,从葱岭东麓运到万里之遥的镐京,唯一的办法就是尽量走水路:先沿着天山脚下的沙河运到蒲昌海,然后改用垫着滚木滑动的办法,通过绿洲串联起来的河西走廊。

那时候,月氏人还没有突然出现在河西走廊的西端,而游牧在绿洲上的西戎部族仍然是“烽火戏诸侯”之前的大周忠臣。

在河西走廊的中段,黄河便从祁连山北坡向北流去,这时候再次把巨像装上驳船,沿着黄河河道,走一条巨大的几字弯儿。

当黄河流向开始从东向南,水路运输的终点便是落差巨大的龙门瀑布。

在这里,万斤重的大礼要由滑轮绞绳吊下断崖,而周穆王亲自在下游监工。

没有任何征兆,一股洪流突然倾泻而下,将两尊巨像冲下瀑布,径直砸在国君头顶。

厉龙之尸,没能点缀王的宫殿,倒是填充了他的墓穴……

不同于周穆王,秦昭王没有溺亡,而是连忙被救上岸,又活了整整二十年。

但却性情大变,攻守势异:青龙剑柄插回高鼎,灭国战争都被叫停;赳赳武夫,让位给诺诺儒生;战神白起,赐死于不实罪名。

日渐凋零的昭王只对赵国发动过攻击;

因为,质押在赵都、以命担保秦国不会开战的,就是曾经的“未来天子”——

如今他已被祖父抛弃,改名“异人”。

复仇的赵人没能把嬴异人撕成碎片,因为攻不进邯郸首富的城堡:大商人吕不韦收留了这位乞丐王孙,认为他奇货可居。

在无边无际的苦闷中,青春萌动的少年眼里唯一的亮光来自吕公帐下一名红发舞女。

美女大他三岁,父为破产胡商,生在赵国陪都,祖籍为希腊的爱奥尼亚之地。

主公做媒,二人婚配,然后有了一个独子。

因为孩子是正月里出生,故而起名为“正”;后来,被这个注定命运多舛的男孩自己改成了“嬴政”。

在秦昭襄王的风烛残年,吕不韦乘机游说秦廷,为异人平反。

当烛火终于熄灭,王太子即位仅三天就也崩殂了。

秦孝文王唯一的举措就是从赵国召回儿子,继承国祚。

于是,被造化作弄二十载的赢易仁,终于戴上了秦王冕旒;

狠狠玩儿四年之后,也以“秦庄襄王”的名号埋在了骊山之麓。

从王孙,到人质,再到国君,命运多舛的庄襄王也许的确是位“建国者”:一个全新的大秦王朝因他建立。

在这个新国家,十三岁的嬴政是傀儡国王,一个粟特奴隶是他唯一的朋友;

赵姬荣升太后,肆意淫.乱;

丞相吕不韦独揽大权,也哗哗揽进了自己这场二十年豪赌的巨额所得。

吕氏政权因袭了昭王晚年的政策:六国既然无力犯秦,秦亦不必轻灭人国。

干戈不兴,诸夏和睦;先王掠夺,锁入府库。

唯独少年秦王的眼中见不到一丝安宁,迸射出他曾祖父曾有的昭昭伟光。

在他二十一岁生日的阴沉早上,嬴政由陆克山护送,前往庄襄王庙,依制祭奠亡父。

每一位秦王的陵寝和祭庙,都是在其即位之初就开始营建,在其统治结束时才宣告完工,投入使用。

至于像惠文王这样在位仅三天的君主,他的身体和灵魂只好迟一些获得归宿了。

而当嬴异人奉惠文王之命从邯郸回到咸阳登基时,新晋的大秦相邦吕不韦,变下令营建赢异人未来的祭庙,也就是后来的“庄襄王庙”。

而祭庙主殿的地下,则被挖出了一个地下室,作为大秦的国库,并将包括高鼎和青龙剑在内的全部珍宝转移到了地下国库之中。

在现任秦王将来的祭庙地下营建国库,这在华夏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当时就在秦国朝野以及各个诸侯国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有一种说法认为:吕不韦这样冒天下之大不韪,其实是在暗示自己决不是一般的丞相,更像是皇亲国戚式的摄政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