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天假大秦三十年 > 第31章 东宫(15)

天假大秦三十年 第31章 东宫(15)

作者:榕下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23 08:39:50 来源:文学城

当脚下的开口在如瞳孔般散开之后又向中心聚合关闭,三名来者就被完全封在这地下大球的内部了。

尽管扶苏有信心用万能的玉枝从内侧打开圆门,但这球腔之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怪异,让他天生强大的内心也感到些许慌张:

这里的空气是那么的冰冷,在微光中也能明显看到哈气;

每一次呼吸,都能闻到一股说不上来的怪味儿,仔细品的话,像是血腥中夹杂着金属和其他什么东西的气味;

环境中静得出奇,让扶苏清楚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和喘息,但是整个身体则完全感受不到重量,如魂魄般幽幽地飘在空中。

但是最最奇怪的,还是中空大球所承载的内容。

那泛着淡蓝微光的辽阔凹面,映衬出林立的山丘般大的蚱蜢之形,尾部立在大球的内壁,六条节肢蜷曲,其头部则汇聚在这球形世界的中心。

“我们现在球形的‘母船’舱内,”始皇帝轻语道,吞吐着封存了足足八百年的冰冷空气。

“一旦母船重获动力,”父皇继续向太子透露着他不知从何处获知的秘辛,“它将携带这四千艘蚂蚱形的‘长舰’,翱翔于星汉之间。”

“要是刚才你力气大到能将玉枝右旋一整周,”嬴政看着扶苏的眼睛,“整个球体会完全伸展开来,变为一个六里宽的圆盘,显出其内全部的宝藏。”

“大球直径除以三,”他继续对扶苏吐露,“得到的就是一里之长。这是西周的建国者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定义了‘一里’的具体数值,又衍生出其他的长度单位。”

“然后,”嬴政接着说,“周人们将这招灾之物连同‘穹阁’和十二金像深埋地下,覆盖封土,希望大地能够隐藏一切不堪的往事。后来到了礼崩乐坏的东周之世,度量重新混乱起来。”

“朕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单位,”始皇帝得意道,“其实不过是在朕手里正本清源,回归了西周初年的数值罢了!”

后来,大秦三世皇帝为方便来到中原的外邦人,将三里合并为一“哩”——也就是说阿房宫的基座长一哩整,宽三分之一哩——而其他单位数值都不变,只是换成希腊名字。

长四百余步的虫形“长舰”,可以从六条中空的节肢登临;

但是六肢内壁都长满尖刺,刺上沾满了腐蚀性的黏液,极难通行。

帝国的工师们找到舰后的开口,进入蚱蜢膨大的腹部。

这里分为好几层。

每层的甲板上,小艇成排,整装待发:

有胡蜂状、马车大的“战乘”,有甲虫状、屋宅大的“兵乘”。

探索者手持黄石照具,将玉枝用作一柄万能.钥匙,扩散着一连串的圆门,沿着黏糊糊的狭长通道,从蚂蚱形长舰的大腹部飘向卵圆形的舰首。

途中,探索者们经过了长虫胸背部的扁圆形舱室,一个让嬴政和嬴扶苏永生难忘的地方。

许多年后,当大量客民来到大秦帝国居住,已经是三世皇帝的帕萨斯见识了一种叫做“贝果”的圆形面包。

第一眼,陛下就想到了长舰胸背部的扁圆形舱室。

甚至,贝果面包中部抠出来的圆洞,本来主要是为了烘烤时受热均匀,在三世皇帝眼中也像极了扁圆舱室中央那神奇之物。

长舰胸背部的扁圆舱室,底板上有四十多个台座,都呈多台阶的金字塔形状,全都围绕着一个较为高耸的中央尖柱。

而舱室四转圈儿的墙壁表面,爬满了皱纹般的纹路,让均匀分布墙面的一颗颗大圆看上去也如同紧闭的人眼皮。

“发射舱现在既没有装填,”嬴政冷不丁开腔,把儿子吓了一跳,“也因为长舰没有动力而无法启动,否则在发射时,那些大圆眼就会睁开来,煞是可怖!”

嬴扶苏听了父皇这番话,愈发困惑不解。

“什么叫‘发射舱’,”年纪轻轻的他心想,“说它没有像弩机那样装填弩失,难道是在那四十多个多级台座上装填什么战斗部吗?父皇说‘发射时大圆眼就会睁开’,就好像这扁圆形的舱室有生命一般!”

其实,始皇帝对于长舰胸背部的扁圆舱室是如此情有独钟,以至于选择它作为自己永恒的栖所。

利用能够随意锻铸的玉枝,一艘长舰的胸背部——包含了扁圆舱室和两条中足——被拆卸下来。

然后,在其周身所有能够穿绳的凸起和空隙上绑上粗大的麻绳,并且在无重力的环境下推到球形母船的球顶处。

到目前为止,并不十分费力。

接下来的步骤,才是工程的难点。

一位大力士将玉枝插入球顶,使出浑身力气将枝条转动将近十度,让球形母船开出来一个足够大的口。

与此同时,上万名役夫肩拉人扛,将这个底面积与太子东宫正殿一般大的盘状物,侧向地抬出地坑。

在阳光下,扁圆舱室的外表面泛着异样的光泽;底部滑着滚木,继续由劳动大军搬运到骊山北麓;最终,仰面置于覆斗形的竖穴内,充当秦始皇陵的“玄宫”。

也就是说,扁圆舱室的顶壁成为了玄宫的底面,祖龙的尸身和棺椁就停放其上。

而长舰中部两条长肢,便斜出了地面,在在墓坑被回填之后,充当了放入灵柩和祭品的东西通道。

通道中,厚厚的钢板被“锻焊”在了积满腐蚀性粘液的尖刺上:用烧红的木炭堆积在焊接点上,让钢板接触刺尖的地方红热软化,最终融为一体、实现焊接。

得知废太子活了下来,胡亥一伙护着始皇帝的灵柩,昼夜兼程,自九原下秦直道赶回咸阳。

然后,重兵封闭关中与河套的路卡。

在自己登基前,秦二世主持了祖龙的葬礼。

大工师司马钧,用手中的玉枝扩散着通道中的一圈圈圆形门;

让棺椁和祭品滑着一道道钢板,最终进入扁圆形的玄宫之中。

按程序,大工师最后应该将那把万能.钥匙投进墓室,然后在瞳孔门缩紧之前从通道退出来,然后就再也没有哪个凡人能够以任何方式打扰祖龙的长眠——

至少,“按程序”应该这样做……

始皇帝下葬后,外面传言,说其墓室“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至于具体的情形,则完全是好事者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了。

但事实上,当嬴政的尸骸静静躺在倒置的扁圆舱室的顶壁上时,现在充当天花板的原底面上,则是漫天的星星,闪闪亮晶晶。

这一奇观,是扶苏在第一次进入长舰背部的扁圆舱室时偶然开启的。

直径三里的球体内部空间,所有物件都失去了重力,在无固定的情况下就会悬浮起来。

当时,秦王领着太子和一众工匠从长舰布满粘液的管道中漂浮着,进入了位于中段顶部的扁圆形舱室。

在这里,数十个台座围绕着中央一根尖柱。

偶然地,扶苏用佩戴银镯的左手,抓住中央尖柱以借力向前漂移。

突然,一颗发蓝光的球体,从尖头闪现出来,然后就兀然在空气中缓缓自旋!

其实,当时扶苏用佩戴白虎盾的左手激发出了亮蓝色的球体,心里就很纳闷。

“整支长舰是没有动力的,”大秦太子分析道,“但是尖柱能够在空气中投射出发光蓝球,说明像那即时通讯的秦镜和勾玉一样,这中央立柱自带一个小型的能量源。”

不管如何,当这蓝色光球第一被扶苏一手激发出来,一行人便停在原地,仔细观察。

见这颗蓝色光球的表面,布满了海洋、岛屿和山峦起伏的大陆;后者上方,还漂浮着成片的云朵。

当时的中原人对于“海岸线”没有概念,但对于神州大地的山川形势,却是了然在胸。

在场的秦王、太子和一众工匠齐刷刷地看出来:蓝色光球表面最大的一块大陆,其最东面的区域,正是华夏九州的地貌。

黄河、长江,昆仑、太行,全都“具体而微”地尽收眼底。

许多年后,三世皇帝回忆起自己十几岁时第一次进入长舰背部时的所见,并且意识到中央尖柱所投射出来的那颗蓝光圆球,必定代表了希腊人所推测的、被我们踩在脚下的“地球”。

而且,那颗地球并非静止:长时间地仔细地观察就能看到,白云在飘荡,大洋在流动,山脉的影子在转移。

不仅山脉有影子,蓝色圆球有一半的表面积,都被一层淡淡的阴影所覆盖,但依然能看清表面特征。

考虑到众人进入长舰内部执行任务的时刻是在当天的上午,那么当时没有被阴影覆盖的神州大地,很有可能对应了白天的时刻;反之,覆盖了半个圆球的阴影,其实就代表了此时正处在黑夜的地球表面。

地球的实时投影,并不是扁圆舱室的中央立柱所能呈现的一切。

太子用戴银镯的左手按住柱尖,用意念尝试多次,然后就发现自己能将整个图景拉远:

蓝色光球变小了,显示出它附近更多的小球——

有皓白色的,有暗金色的,有火红色的,有纯蓝色的,还有本身就是五彩斑斓的。

继续拉远,当上面这些小球基本看不见时,便显现出了一团耀眼的大火球。

将图景继续拉出,当上述火球缩小成一颗亮点的时候,便能显示出越来越多的其他亮点。

最终,恒河沙数般的亮点组成了一片发光的漩涡,其中还夹杂着雾蒙蒙的尘埃。

这,就是躺在舱室顶壁的始皇帝永恒注视的风景。

……

离开扁圆舱室,沿着管状通道下行,进入蚂蚱形长舰胸部的中下部位;

在这里,可见成排的长方箱子,水晶为盖,大可纳牛,而内壁上厚厚一层血污。

“这些是‘斗虫’的再生舱,每台装下一头,”父亲对儿子这样说。

扶苏并不知何为斗虫,但它们肯定不是大小飞船的驾驶者。

无论长舰头部的船桥还是战乘、兵乘沾满粘液的座舱,都容不下较大尺寸的生物,不管这些远古异兽是何等畸形……

……

虽然各个舱室有着独立的能源储备,这些星舰都是用“无竭轮”推进的。

对于车舆大小的战乘,动力源是尾部的一只“单圆锥”,锥底连接喷嘴。

对于屋舍大小的兵乘,驱动器是一只小型的“双圆锥”——即一对底面相连的对称圆锥——位于大甲虫的头部。

对于体型庞大的长舰来说,能量源有二,分别是蚱蜢中部的若干中型双圆锥,以及船尾的四台大型圆锥。

后者的底径达四十步,后接可以罩住任何咸阳任何殿宇的喇叭形硕大喷嘴。

操作员将玉枝插入锥顶的手指状空槽、依照开锁的方式用力右旋,前三类无竭轮都可启动,旋转不竭;

而开动那数十槽孔的殿顶似的大型圆锥,则是艰如移山。

船已起锚,却难转舵。

一如扶苏扩散圆球母船的瞳孔门所感受到的,凡人手握玉枝插入中小型无竭轮的锥顶凹槽,满头大汗地用尽全力,可将后者推动起来,达到与所用力道相对应的一定转速;

可若要控制旋转的快慢,则感力不从心。

胡蜂形战乘的单锥无竭轮旋转时,空气或火焰会喷出尾部,产生升力和推力,但控制系统、武器系统都无反应。

至于推进方式不同的甲壳虫形状兵乘,其小型双锥无竭轮会在高速转动中发红发热,但大甲虫四足底面的喷口却无动于衷。

所有这些永动机都缺少一个关键组件:“天珠”,本应插入锥顶凹槽,在飞轮和船体之间传递能量和信号。

而母船里所有的长舰,长舰中所有的载具,正是因为其无竭轮上全都少了“天珠”这个关键部件,

所以现在没有主动力,只能静静地趴窝在三里直径的大圆球形母船里,而不是翱翔在浩瀚的星河之间。

战乘的尾部喷嘴连接在单锥无竭轮上,可以直接将产生的能量从喇叭形喷嘴喷出来,而控制系统、武器系统则因缺少天珠而无反应。

至于甲壳虫形状的兵乘,其头部的双锥无竭轮旋转时,就完全无法将能量传递给甲壳虫四足底面上的喷口了。

带着儿子进到大圆球母船内部的始皇帝,依旧激动万分。

“即便,”嬴政语气豪迈道,“各类型无竭轮无法驱动天外载具,但大秦只需要利用无竭轮转动时产生的动能和热能,就能够日行万里,超越时代!”

“然后,”秦始皇帝呼吸显然急促起来,“再配上豫大之业的强劲兵器,咱们嬴家就能传祚万世、一直赢下去了!

在随后的岁月里,这些人间所无的庞然之物,被廉价劳力从大圆球母船吊出,陈列于阿房宫地下的九层地宫之中:

“豫大之业”之外的另一项秘密工程, “丰亨之业”,就在此进行。

由大工师司马钧总领的十二支工艺团队,囊括了神州各地的顶级匠师,各自负责一个机型。

十二团队轮流用能够操控金属的玉枝,伸入星际合金铸成的锥顶空槽,然后凭意念、直觉和灵感,探究、雕琢出可由人控的机械接口,以代替天珠的控制功能。

灵枝不在手时,设计师们就打磨系统下游的曲轴齿轮、拉杆闸柄。

而舰桥和座舱里的勾玉、秦镜则立即投入使用,从时空上缩短了帝国的军政指挥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