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桃溪浅处不胜舟 > 第34章 第 34 章

桃溪浅处不胜舟 第34章 第 34 章

作者:月背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04 23:31:05 来源:文学城

“可是府里没有箭矢,也没有靶子。”晏临溪觉得有些可惜。

“弓我都给你送来了,箭矢和靶子算什么?”楼悠舟转头吩咐侍从,不消一盏茶的时间,箭靶都已就位。

世子殿下丝毫没有察觉,自己这一举动有违先前所说的“忍痛割爱”。

晏临溪在心里轻笑了一声。

楼悠舟递上箭矢,晏临溪伸手接过。

牛筋弦被弹动,声音清脆且悠长,晏临溪轻轻眯起眼,持弓拉弦,感受着弓弦在指尖寸寸拉伸的微弱绷紧声。

校准靶子,松手。

破空的箭矢排开气流,“嗖”的一声钉入木靶正中,从穿心之处四散开裂纹。

之后晏临溪又换了几副弓试了几箭,每一次拉弓射箭,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这出自名匠之手的武器的独特之处,较平时所用弓箭的手感完全不同,力量的传递更加顺畅,准度也似乎更容易掌控。

试到最后,晏临溪的手臂微微发热,他将弓缓缓收起来,抬步去找楼悠舟。

世子殿下已经将酒酿圆子吃完了,汤盅随意搁在手边,瞥眼见晏临溪长身鹤立,缓缓走来,脊背如同苍劲的松柏,他翘起一边嘴角,夸赞道:“角楼上的那一箭射得不错。”

晏临溪脚步一顿,掩面走近,试图装傻充楞:“什么角楼?”

楼世子可不吃他这一套,脸上带着一丝狡黠的笑意,“你既然不在王府练箭,那在何处精益射术?”

晏临溪见瞒不过,索性坦然道:“射术不比剑术,后者一招一式,都需兼顾攻防与身法协调,大开大合。而拉弓射箭,更重力量、精准与身姿协调,三者都是基础,所以即使练习之地不甚开阔,亦无大碍。”

他说着说着倒是奇怪了,“不过……说到力量、准度和协调,你究竟是哪样比不过我?不然你的射术怎会如此之……哎?怎么还打人呢?”

楼悠舟夺过下人手里的箭矢就要抽他,晏临溪眼下身法了得,竟能躲过世子殿下三个回合,笑着合掌告饶。

就在这时,一个侍从前来禀报:“王爷、殿下,禁军手持令牌,奉命搜查,此刻已在府门外等候。”

杜回打量着大门边的青铜鼎,问身边的部下:“嘉宁王府……这是哪位?”

“回禀大人,嘉宁王正是六皇子。”

杜回颔首,他对六皇子并无印象。

王府侍从很快就将人请来了,见到来人,杜回先是一怔,随后豁然勾唇一笑,作揖称:“世子殿下。”

楼悠舟记得他,昔日孔雀洲厢房里的一面,只不过这一面对他的印象不大好,故而略有些敷衍地回礼。

晏临溪站在楼悠舟身后,将两人的动作看了个完全。他盯着杜回的面孔,下意识地皱眉,上前两步,挡住杜回落在楼悠舟身上的视线,直截了当地问:“持令所为何事?”

部下侧首提醒:“这位就是。”

杜回冲他补了一礼,“殿下,近日有歹人藏匿于京都城中,某奉令,搜查全城。”

楼悠舟闻言,上前半步,“歹人?什么歹人需要禁军出马?”

杜回朝世子微微倾身,“军机不可外露。”

楼悠舟与晏临溪对视一眼,看到了彼此眼中相同的猜测。

晏临溪侧身让路,“请吧。”

禁军听候指示,鱼贯而入。

楼悠舟借机靠近杜回,“杜指挥使,能否让我也加入追捕刺客之列?我曾与其中一人打斗过,或许能凭借近的身法,揪出余党。”

杜回的笑意僵在嘴角,听完楼悠舟的一番话,他的神情有些纳闷,“刺客?”杜回转而和颜劝道:“世子殿下若遇刺客,理当去京都府报案,至于某所执行之命,乃圣上亲谕,其中细则与规制,还望殿下勿涉。”

嘉宁王府果如晏临溪所言,在一众亲王府邸里占地最为狭小,加之屋内陈设寥寥,禁军入内搜查,不过短短一盏茶的工夫便已结束。

“今日多有叨扰,二位殿下,杜某就此别过。”说罢,杜回转身离去。

阿才很顺时地取剑归来,晏临溪看见,微微错愕,问楼悠舟:“你要去做什么?”

楼悠舟接过“敛长空”,冲他一笑,保证道:“我就在远处观望,绝不耽误禁军公务。”

晏临溪上前握住楼悠舟的小臂,唇线紧绷。

禁军奉皇命行事,旁人贸然插手,乃是大忌,先前楼悠舟已有干预京都府公务之嫌,他可不希望世子殿下再进一次宗人府。

二人对视片刻,晏临溪最终撇开眼,只说:“那你万事小心。”便松了手。

“唔……好。”

楼悠舟未曾料到晏临溪竟未阻拦,不禁微微一愣,随即又保证了一句:“我必定万分小心。”

话音刚落,便施展轻功,如飞燕掠水般轻盈地飞掠上了屋檐,只听头顶传来一阵细微的瓦片碰撞之声。

晏临溪见楼悠舟离开,也转身出府,朝着与楼悠舟截然相反的方向走去。

他此番前往的,是一家离王府不算远的书纸铺。进得屋内,顺手轻轻带上了门。

这书纸铺本就狭小,店内除了一个掌柜,还有三个帮手,此时屋内一共五个人,愈发显得局促拥挤。

正在专心记账的掌柜,抬眼瞧见晏临溪进来,忙不迭放下手中笔墨,恭恭敬敬地唤道:“主子。”其余三人见状,也立刻齐刷刷地跪地行礼。

这间书纸铺是郁离手下的产业之一。

原本那些在暗处护卫晏临溪的暗从,都分散在王府四周。如今楼悠舟住在嘉宁王府,他本就耳聪目明,若是有人整日在王府周围晃悠,难免会被他察觉。故而晏临溪才让他们暂且在此处躲避。

今日赶集之前,晏临溪已经来过书纸铺一次。掌柜以为他要过问刺杀案的进度,却见自家主子神色凝重。

晏临溪问:“可知禁军此番在追查何人?”

禁军在京都范围内大肆排查,坊间不可能没有风声,孔雀洲暗从也不可能不查。

那掌柜拱手道:“据西御道的兄弟传来消息,禁军昨夜进了驻使臣府,不过短短一刻钟便匆匆离开了。”

晏临溪呼吸猛地一滞,“使臣府?莫不是……乙宛使臣府?”

掌柜点头以示肯定。

晏临溪只觉心中仿若掀起惊涛骇浪,暗自思忖,此事为何发生得如此突然?

禁军昨夜秘密探查乙宛使臣府,不多时便出来了,再加上今日禁军全城搜捕,稍加推断,杜回口中的“歹人”极有可能是乙宛使臣,乙宛使臣极有可能是失踪了,亦或是……逃跑了。

照此情形看来,禁军行动必是遵照皇帝的意志,如此一来,陛下想必早已知晓此事。

再联想到今日早朝,皇帝将三省、枢密院、御史台的一众大员都留了下来……

难道,父皇这是要……开战吗?

晏临溪伸手按住额头边的青筋,有些痛苦地俯下身子。

屋里四人不知道主子是怎么了,纷纷无措,晏临溪只是短促地说了一句:“无碍。”

可是为何?

昨夜,昨夜……乐康公主遇刺,而李文阙曾经担任过遣乙宛使!

难道刺杀一事与乙宛有关系?!

但细细想来,晏临溪又觉不应如此。

李文阙多次往返于两国之间,就算乙宛与他有深仇大恨,也不该拖到京都,更不该选在大婚之日动手,况且被一刀毙命的还是晏缙良。

那帮刺客若是为乙宛办事,未免太可疑……

上一世,大虞与乙宛开战,乃是因为西北连年大旱,大虞自身又无余力救助,再加上北面的宿戎王从中挑拨,致使边陲百姓之间的摩擦不断,最终演变为不可挽回的战局。

这一切,怎么也要等到宝庚一十三年,距今还有五年之久。

晏临溪虽对乙宛一战早有准备,可如今看来,这场战事的开端,恐怕比他想象的要早得多。

彼时彼刻,御书房内,就“开战”一事,还没有个论断。

“不可!”

门下侍郎,冯寿,苍老的声音撞击在庄重的横梁木上,振聋发聩。

“乙宛国虽有嫌疑,但大理寺尚未有定论。此时轻启战端,若真相并非如此,我大虞岂不是沦为笑柄?”

被他反驳的柳江只是施然一笑,“冯大人,真相已然清晰。乐康公主遇刺,现场遗留的碎衣布,还有逃窜的乙宛使臣,桩桩件件都指向乙宛国。这是对我大虞国威的公然践踏,若不反击,四方蛮夷定会觉得我大虞软弱可欺,边疆从此再无安宁之日。”

礼部尚书陈高旻附和道:“柳相所言极是!”他向皇帝恭敬施礼,“陛下,礼部与乙宛国往来交涉,深知其狼子野心,此事绝不能姑息,唯有一战!”

户部尚书卢弘辞面色阴沉,冷哼一声,“柳相、陈大人,你们只看到了眼前的刺杀一事,却忽略了国家的整体局势。此时开战,我大虞的粮草、兵员、财政,哪一项能支撑得起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同知枢密院事王培道:“不错,我大虞近年来虽国力强盛,但连年征战也已让百姓疲惫不堪。一旦与乙宛开战,百姓将不堪重负。且乙宛国地形复杂,我军远征,胜算几何?”

“究竟是打不了还是不想打?”柳江嘴角挂着一抹似有若无的笑,目光冷冷扫过这些朝廷要员,语气温和,话里却透着寒意,“诸位世家大人,若是拿出盈余家财的一半,用以军事用度,何至于此?”

“你!”王培怒目圆睁,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他猛地双膝跪地,言辞恳切,“陛下,臣等一心为社稷安危考量。王家世代忠良,家财皆是正道所得,绝无半点私藏。如今国库空虚,实在不是臣等的过错。臣所忧虑的,是国家的长远大计,绝非一己之私!”

冯寿也连忙接话道:“陛下,我等世家为国效力多年,绝非袖手旁观。战争并非儿戏,一旦开启,便是生灵涂炭。臣等只是希望陛下三思而后行。”

柳江冷笑一声,目光如刀般扫过众人:“诸位大人,你们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国家社稷,可在我看来,分明是在担忧自身利益。乐康公主遇刺,这是对我大虞皇室的极大侮辱。乙宛国的刺客就在京都城内行凶,证据确凿,你们却还在为他们开脱。难道在你们心中,世家的利益就比大虞的尊严更重要?”

同为支持开战的陈高旻闻言都不由一愣,心中感叹:“陛下向来忌惮世家权势过重,此番‘颠倒黑白’,顾左右而言他,把这种事摆在明面上讲,世家官员皆噤声,简直是要了命了!柳相不愧是柳相……”

他回过神,紧跟着说:“陛下,我大虞从未受过如此奇耻大辱。乙宛国使者仓皇逃窜,这不是做贼心虚又是什么?”

皇帝坐在龙椅上,面色阴沉,目光在众人之间来回扫视,似乎在权衡着各方的利弊。

参政知事付绥闻见势态焦灼,赶忙出来打圆场:“诸位大人莫要争吵,此事确实重大。大理寺既还未结案,不如先等一等,再从长计议。”

态度中立的官员纷纷点头。

皇帝沉吟半晌,开口问:“李卿,你怎么看?”

李兰英早就料到,经此一事,陛下定会询问自己的看法。

儿媳刚过门便惨遭刺杀,他心中悲愤难平。至于开战所需“粮草、兵员、财政”,他身在知枢密院事一职上,领实权,知道陛下在西北的军备部署,若要开战,胜算很大。

他也知战争残酷,但若乙宛真有异贼之心,此战不打,往后的事端恐怕更加难以预料。

李兰英神情疲惫,声音尚且沉稳,“诸位,我与乐康公主虽无血缘,却也是亲家,公主之死,李某痛心疾首。但李某深知,国家的稳定和百姓的安危才是重中之重。陛下,臣建议,先让大理寺加快调查,要是真有铁证指向乙宛国,再开战也不迟。”

皇帝的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缓缓开口:“此事关系重大,确实不能草率行事。等大理寺查明真相,再做决断。不过……要是乙宛国真有不轨之心,朕定当立即下旨出兵!”

御书房回归安静。

臣子心中都有了定论:看来与乙宛一战,只是时间问题。

众人闻言,即便是不情愿也得纷纷跪地,参差不齐道:“臣等遵旨!”

呼~总算。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4章 第 34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