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探臣 > 第42章 黑手其二

探臣 第42章 黑手其二

作者:俱生我执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7 15:01:46 来源:文学城

他从桌案上堆得四处都是的书籍下抽出一张折了几番的薄纸,甩开摊在桌上。上面写了不过百字,但用意很明白,无非就一个意思:先王得位不正,不是天定之人,德行不够,却入主王宫,惹怒了上天,才会导致国祸不断,先是庆尚道连年干旱,再是王世子暴死,再继续下去,海东要完蛋啦!

得位不正。怎么个“不正”法?

不知是几个十年前,那时现在的国君甚至尚未出生。当时的世子已至而立之年,却突然因病身亡,英年早逝,是为孝献世子。孝献世子膝下并无子女,后继无人。巧了,王也就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其余儿子没有一个活过二十岁的,于是王和大臣们将目光投向了一众宗室。

众大臣们心想这是个振兴家门的好机会,只要自己支持的宗室子弟成了世子,当上了下一任国君,那他们也能飞上枝头了。于是纷纷拉帮结派,你有你支持的,我有我支持的,可惜王对这些宗室一个都不满意。终于有一天,时任的兵曹判书对王说,很久之前被流放的王的兄弟齐城君有个儿子,虽然才十几岁,德行却十分出众。恰好齐城君又在几年前早早在流放之地病死了,只要将齐城君的这个儿子过继过来,好好教育一番,必能成为圣君。于是王便给齐城君这位兄弟翻案,洗脱罪名,又将其子迎回宫,改名过继到自己名下,不久后更是封为了世子。后来这世子就成了文祖,也即是先王。

话又说回去,当年满朝除了提议的兵曹判书为首的一众人,没有一个臣子接受的了。宗室子弟多如牛毛,哪轮得到一个流放罪人的儿子被过继过来当世子?就算平反脱罪了,那也不成!于是纷纷上奏抗议,然而王不听不理不从,谁想再多说一句,得先考虑家里有没有那么多脑袋够砍。这种雷霆手段,那些自诩为国为民的清官和士林派官员都受不了,觉得王肯定是老了糊涂了昏庸了,于是纷纷自请降职到地方做官,甚至直接解绶辞官,趁脑袋还没被砍,先溜了。

先王在当了几年不怎么服众的世子后,终于艰难地上位了。一朝君王一朝臣,新王上位,朝廷一换血,当初拥护他做世子的兵判等一众年轻勋旧派一下子飞上枝头,原本是和士林派分庭抗礼的,加上士林派纷纷气得辞官,勋旧派这下终于扬眉吐气,可以毫无压力地把政敌士林派踩在脚下碾来碾去了!

刚继位那会,先王的宝座也是风雨飘摇的很,好在有兵判的扶持,加之孝献世子的妹妹德平翁主及其夫婿宁城尉力排众议,大力支持,这宝座慢慢的也就坐稳当了。而这些事,根本不是什么王室秘辛,宋景熙不仅知道,还知道不少,因为他就是德平翁主和宁城尉的孙子。

而当年扶持文祖上位的兵判和宁城尉,一个叫韩丙建,一个叫宋泰日。前者是韩明吉的祖父,后者是宋景熙的祖父。

在扶持文祖上位这件事上,韩丙建和宋泰日算是两个大功臣,而且都出身勋旧派,还是年轻一派,早年也曾被誉为文祖的左右臂,只不过后来两人因为分歧渐大,愈行愈远。到文祖晚年,更是因为废世子案而彻底分道扬镳,几成仇家。结果后来世子李珘还是被废掉了,并且新上位的世子是韩丙建一党所支持的崇信大君,也就是现在的国君。

崇信大君登位没几年,这两个曾经志同道合,后来却分道扬镳的旧朝大臣在三个月内先后死去。

如今废世子案都过了二十多年,孝献世子甚至都死了快五十年了,现在居然有人说,孝献世子死得冤枉,文祖得位是窃取而来的??

宋景熙都想笑,废世子案都还没解决,现在居然还来个孝献世子案,都过了五十年了,就算孝献世子死得真的冤,那当年的人都死得没剩了吧!怎么查?看来这贴反论的完全就是在捣乱!

不过,在他们眼里像是捣乱,在百官和百姓眼里就不这么简单了。

尤其是,文祖还未当上世子时,曾陷入过被怀疑毒杀孝献世子的风波之中。然而后来孝献世子之死被其父王亲自认定为病重过世,王甚至甩出了孝献世子生前在内医院的病案记录,证实了孝献世子早已罹患多种绝症,堵住了悠悠众口。

宋景熙举手道:“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想问。只敢向您问,只敢在这里问。”

李珘嘿道:“这个时候就毕恭毕敬起来了,问吧!”

宋景熙道:“世人皆知先王当上世子不仅是因为德才兼备品性出众,也是因为有着兵判和宁城尉两大功臣的协助。世人更皆知兵判和宁城尉之所以协助先王登位,是因为看中了先王的德行,这才决定推举先王。先王也曾说过,自己本无意王位,是两位功臣坚持认定他有王的气质。这是真的吗?”

李珘坦然地道:“你想问先王究竟是不是有意争夺世子之位?景熙啊,能问就是最好的,我就实话告诉你吧。先王他一生谨慎,从未表露过这些,我又怎知哪个是他的本意呢?不过要是问我的想法,我当然倾向于肯定的答案。过去已经证明,没有高尚的德行坐不上王位,没有登上王位的野心也坐不上王位,只拥有这两者之一的也坐不上王位,只有那些即拥有高尚的德行,又拥有对王位的野心之人才坐得上、坐得稳那个位置。兵判和宁城尉那样聪明一生的人,不会只是因为先王德才兼备而极尽所能地推举他。这样说,你明白了吗?”

宋景熙沉思片刻后,点头道:“我明白了。”

李珘又道:“因为有着野心,又不是直系血脉,所以先王对于任何质疑他的言论都过分谨慎,不过在位久后,质疑的声音也就渐渐销声匿迹了,如今突然死灰复燃,还是不得不重视起来。”

“主上对于有人在质疑先王乃至他的正统感到相当担忧,好在反论只在六曹街那些衙门外墙上有贴,而且没贴上多久就被发现并尽快撕除了,也就是说城中百姓暂且不知道反论之事。为了不打草惊蛇,主上命我在服丧期间暗中调查,我这才不得不先派时元留在汉阳,去蹲守留意贴示反论之人,见到有嫌疑的,立刻抓了!”

宋景熙道:“抓到了吗?”

韩时元摇头道:“暂时没有。并且在此期间,其它官署的外墙上竟然又被贴上了写有反论的文书,连字迹也一模一样。”

宋景熙哈哈一笑:“能让你束手无策的人也是很少了,不过这贴反论的有这么厉害吗?居然,居然没抓到?”

李珘抢答道:“能将六曹衙门外墙贴遍还不被发现的,当然难抓了!”

韩时元苦笑一声,道:“倒也不是连人影都没找到,前日有名密使在其负责蹲守的街坊里看到了可疑的身影,并立刻唤来附近的密使抓捕,但很可惜,此人身手非常,在我们赶到之前便逃脱了追捕。”

李珘拍桌道:“那家伙是在义潭洞附近消失的,也不知道他往哪个地方逃去了,现在密使又不太够用,搞得我们即便想挨家挨户地搜也力不从心,所以只能辛苦时元这几日一直带着人重点关注那块地界。既然景熙你现在回来了,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那你们就两个一起去蹲守。记得那家伙要是再出现,必须抓住。他要是再逃,就只能直接封城搜捕了,但封城会使反论的事情也暴露出去,所以能直接抓住是最好的,尽量不要封城,知道了吗?”

李珘好不容易严肃一回,宋景熙也很给力地重重点头,一副不辱使命的样子。李珘又道:“还有,对于贴反论之人,能在那么多密使眼皮子底下,尤其还是在官署墙上贴反论,所以我们怀疑有朝廷官员参与此事。主上和义禁府斟酌了几日,列出了一份嫌疑官员的名单给我,也让我派密使潜入这些官员宅中搜查证据,像笔墨证据啊什么的,不过结果并不如意,都没搜查出什么线索来。”

宋景熙拿过李珘递来的册子一看,顿时惊讶道:“领议政?”

往后翻,一共六页,一页一名官员,都是勋旧派的老臣,官都做得不小。

他怀疑地道:“这个名单真的没问题吗?”

李珘道:“这可是主上和义禁府商议出来的。”

按理作为勋旧派的领议政是和被他们推上王位的文祖绑在一起的,现在写反论来否认文祖的正统性,岂非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宋景熙还是不解地道:“怎么会是这些人?如若要查,怎么也是往士林派身上查吧。当初反对声浪最大的可是他们。”

李珘道:“你忘了?上次那逃跑的嫌犯正是在义潭洞消失的,这上面几个官员都是住在义潭洞的,所以我们才会在嫌犯消失的地方做做文章。我的意思是要是再遇见贴反论的家伙,最好当场就捉住他,就算捉不住让他再逃走了,千万要注意他往哪逃去了,又是在哪消失的,假使往这份嫌疑名单上的官员府上逃去了,说明这家官员有可能和嫌犯有勾结,必须重点关注。但也不能就此妄下结论,毕竟情况多变。”说着,看向韩时元,道:“时元你继续带头,届时看情况自行决定,明白了吗?”

两人一齐道:“明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