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太守宴也 > 第16章 第 16 章

太守宴也 第16章 第 16 章

作者:蕉夏客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16 14:51:19 来源:文学城

此刻,寒山寺内,原本计划提前返回滁州的一行人,由于苏舜钦的恳切请求,又多停留了两日。他还特地邀请陆郁雾赴他的居住地游玩一整日。

陆郁雾凭借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广博的历史知识,不仅赢得了苏舜钦的极高赞誉,两人更是结为忘年交。此外,她还成功融入苏舜钦夫人杜氏的社交圈,成为其挚友。

杜氏出身显赫,其父乃是当朝宰相杜衍,她自身亦展现出大家闺秀的气质与教养,令人一见倾心。

陆郁雾从杜氏口中得知一个趣闻,原来苏舜钦自结识她以来,便时常在给欧阳修、梅尧臣的书信中提及这位博学多才的小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她的深切关爱与呵护。

陆郁雾虽久居滁州,心中曾有过隐居之念,但此次姑苏之行却让她深刻领悟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深远意义。更意识到唯有将书本知识和实践经历相结合,才能真正拓宽视野、丰富内心。

午后,陆郁雾惬意地躺在智性为她精心制作的摇椅上,将从智仙那里得到的《金刚经》轻轻盖在脸上,闭目养神。此刻,她的内心一片宁静,仿佛与世隔绝。

“郁雾小友,此举似有不敬佛祖之嫌。”一道轻声的话语打破了这份宁静。

陆郁雾睁开眼,只见智仙站在她的面前,面带微笑地看着她。

他身着僧衣,站在阳光下,那双眼睛宛如星辰璀璨,令人陶醉。

寺内的小和尚们常言,智仙师兄清冷如神祇,然而在陆郁雾眼中,他却是一位慈悲为怀、平等对待众生的高僧。

在开化禅寺时,他即便知晓容颜引人瞩目,却也时常站在解签处,为香客们亲自解签,用他的智慧和慈悲为众生指点迷津。

开化禅寺还因此吸引了一大批想要求得姻缘的小女娘,就连住在他们家附近的小女娘,也整日都在说着关于智仙禅师的事。

陆郁雾思绪飘回现实,她故作气恼地回应智仙道,“若非我之妙计,寒山寺这几日岂能香火鼎盛?长生牌不断,斋饭香客亦络绎不绝。你这般说,岂非辜负了我的一番心意?你们素来讲究善缘之深厚,倘若我一日不敬佛祖,岂非就意味着这善缘便轻易断绝?”

然而,陆郁雾并未得到智仙的直接回应。她感受到的是他轻轻放在她发顶的手掌,那一瞬的触感如同微风拂过湖面,带着他温和的话语,“缘来缘去,皆是天数。即便是善缘暂断,贫僧也会竭尽全力为你弥补。”

智仙的话语平淡而自然,然而对陆郁雾而言,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她不由得垂首,悄然遮掩面上难以抑制的波动。

稍许过后,她重新抬起眼眸,望向智仙,面上情绪已然恢复如常,甚至带着几分灿烂的笑容,“你当然要帮我补回来,我对开化禅寺的贡献有目共睹,你身为住持,怎能不庇佑我?”

智仙注视着面前的陆郁雾,今日的她身着粉色褙子,裙摆上的莲花图案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摇曳,宛如盛开的莲花。

他的心中忽然再次涌起莫名的情愫,那种感觉如同初春的微风,轻轻拂过心田。

他尝试着用拨弄持珠的动作来平复内心的波澜,然而,陆郁雾的一颦一笑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他无法抗拒这种感觉,也无法压制心中的情绪。

“住持。”陆郁雾的声音打断了智仙的思绪。

他回过神来,看向她。

她似乎有些急切地想要说什么,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安,“你这个时候来找我,不会是因为苏公又来了吧?”

智仙微微一笑,安抚她的情绪,“苏公来访,乃是佛门之幸。不过你若是不想见,贫僧自会为你回绝。”

陆郁雾闻言松了口气,摆摆手,“不见不见。你不知道,前日苏公酒吃多了,言谈间提及了欧公、梅公等人,还提到了新政失利的旧事。”

说到此处,她轻叹一声,继续道,“我以往觉得为官为政者风光无限,如今却为苏公的境遇感到惋惜,也算是领悟到了其中的一些道理。”

智仙闻言,心中顿时起了兴致。他知道陆郁雾每每有见解时,总能带来新的思考。于是,他追问道,“你所说的道理是?”

陆郁雾微微一笑,“太白有诗云①‘古来圣贤皆死尽,惟有饮者留其名。’清正廉明的官员虽能为百姓谋福利,但古往今来,谁又能免俗于权势与名利的诱惑呢?谁又能真正地做到以史为鉴、时刻保持清醒与坚定呢?”

智仙听了她的话,心中暗暗点头。

他深知陆郁雾虽身为女娇娥,但却有着不输于男儿郎的见识与智慧。她的这番话,不仅道出官场中的无奈与悲凉,更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他看着她那双明亮而坚定的眼睛,心中涌起一股敬意与欣赏之情。

陆郁雾与智仙并肩而立,二人位于寒山寺之巅,瞭望台上视野开阔,远处的景致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范公力推新政,无惧艰险,意在造福百姓,实现海晏河清之愿。其志向高洁,何错之有?"陆郁雾轻声感慨,目光转向身边的智仙,“红尘纷扰,若能超脱其中,岂非幸事?”

智仙闻言,沉吟片刻,缓缓道,“贫僧观郁雾小友亦心怀天下,敢为人先。若能如此,定能流芳百世,为后世所铭记。”

智仙的话引得陆郁雾轻笑出声,“我岂敢自比敢为人先者?百年之后,世人自会铭记范公、苏公、欧公之名,又有谁还能记得我陆郁雾呢?”

她转身依靠在身后的石阶上,望向智仙,脸上洋溢着明媚的笑容,“不过,能来到这个世界,结识众多志同道合之士,与住持成为知己,已是不枉此生。”

话音刚落,陆郁雾便感觉到智仙的手轻轻落在她的发顶,温和地拍了拍,“贫僧亦深感庆幸与郁雾小友结为知己,因你之故,贫僧对许多事情也有了新的领悟。虽红尘多纷扰,但有郁雾小友相伴,实乃幸事一桩。”

陆郁雾目光转向智仙,问道,“主持之志,莫非在于普度众生,引领世人脱离苦海。就像玄奘法师一般。”

智仙笑道,“正如玄奘法师那般,贫僧亦期望能尽己所能,弘扬佛法,助世人解脱。玄奘法师乃是吾辈楷模,他将天竺佛法带至中土,又宣扬中土文化于天竺,功德无量。”

说罢,智仙又与陆郁雾分享了许多关于玄奘法师的传奇故事,以及自己曾读过的《大唐西域记》中的精彩内容。

两人相谈甚欢,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这份宁静与和谐之中。

“住持,我想你日后必将会成为如同玄奘法师般伟大的人物。”陆郁雾毫不犹豫地发表看法,然而内心却带着一丝不确定。

在历史的长河中,鸠摩罗什、玄奘法师、辩机和尚等名字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关于智仙禅师的记载却寥寥无几。

他存在仿佛被历史的长河所淹没。

唯一留下的痕迹便是《醉翁亭记》中的那句:“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唯一能了解到的,仅仅是他在庆历年间曾担任过开化禅寺的主持,至于他的去向和其他事迹,皆已无从考证。

“那么,郁雾小友,你的志向又在何处?”智仙禅师微笑着问道。

陆郁雾笑了笑,回答道,“我的理想,简而言之,就是希望将琅琊食肆开到这里的每一个角落,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志向,毕竟,世间唯有美食不可辜负。”

二人站在禅房的台阶上寒暄着,陆郁雾这才想起智仙为何找他。

不是苏公要找她,那大概就是他们要启程回滁了。

“我们要回滁州了吗?”陆郁雾眉眼含笑地看着他,“真的是太好了,姑苏这地方虽然好,可终究不是滁州。”

智仙听着她的话点点头,“是,师傅说下午启程回滁,正好王施主他们一家也跟着我们一起。”

“说起王郎君他们家,我始终觉得心中有愧。”陆郁雾叹口气,“如果不是因为我,他们的船也不会被毁。我想,回去后和爹娘商量一下,资助他们再购置一艘新船。”

她的话音刚落,智仙禅师便轻轻拍了拍她的头,“郁雾小友,你无须过于自责。王施主一家并未将此事归咎于你。世间万物,皆有定数。”

“正所谓‘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她丧气地低着头,“若非我,他们又岂能遭遇这飞来横祸,而且主持也差点因我……”

“此中事端,并非郁雾小友之过。”智仙出声宽慰,声音平和而深沉,“若真要论及责任,贫僧亦难辞其咎。”

“更何况,若非郁雾小友相救,贫僧早已命丧黄泉,又怎能在此与你叙话?”

陆郁雾闻言,看了一眼智仙,只见那双深邃的眼眸中满是关切与呵护,却无半分异样情愫。

“住持所言极是。我这便去收拾行囊,以便午后启程。”说罢,她转身离去,身影迅速消失在智仙的视线之中。

智仙目送着陆郁雾的背影渐行渐远,直至消失不见,才缓缓收回目光,又不由自主地拨了拨手中的持珠。

随后,陆郁雾将即将返回滁州的消息告知王郎君一家。令她意外的是,他们已提前得知此消息,原来是子业提前通知了他们。

此时,王家的行装也已经收拾差不多,陆郁雾的细软虽不多,但买回的一些特产却细心分装,以便携带。

陆郁雾的脑海中想着智仙那张脸,准备小憩片刻时,门外突然传来小和尚的声音,“陆娘子,苏公来访,请你过去一趟。”

陆郁雾本欲装作未闻,但苏舜钦的声音随即响起,“郁雾小友,在下知你未曾安寝,这些日子与你相谈甚欢,我与圣俞、永叔皆是挚友,这般奇遇自当与他们分享。”

陆郁雾闻言,推门而出,只见苏舜钦坐在门口的石凳上,眉宇间流露出对她的关爱与欣赏。

她走上前去,坐在苏舜钦对面,轻笑道,“苏公真是童心未泯,连这等小事也要拿来炫耀。”

苏舜钦哈哈一笑,道,“此去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会。但愿他日重逢之时,我们仍能如今日这般畅谈。”

苏舜钦虽遭受贬谪,闲居姑苏,但他却显得豁达而超然。他笑谈间似乎并不在意眼下境遇。

陆郁雾听闻此言,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苏舜钦的事,她以恳切的语气叮嘱道,“苏公,身体乃革命之本,饮酒当适度。即便此刻身处姑苏,亦难料未来是否有重返庙堂之日。为了那一天的到来,苏公务必保重身体。至少,也要等到与欧公再度相见的那一天。”

苏舜钦闻言,眉宇间流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小友所言极是,我会谨记于心。少饮酒,多修身。日后或可常来寒山寺参禅悟道,说不定有朝一日,我们能在京城重逢,共叙旧情。”

陆郁雾望着苏舜钦,脸上绽放出温暖的笑容,“定会有那一天的,届时我们再举杯畅饮,共话桑麻。”

言罢,苏舜钦递上手中的礼盒,“这是我家娘子特地为小友准备的礼物,还望笑纳。娘子与小友一见如故,她曾言若有机会定要去滁州拜访。”

陆郁雾接过礼盒,感激地说道,“请苏公代为向夫人转达我的谢意。郁雾在滁州恭候夫人大驾,届时定将盛情款待,共享佳肴。”

苏舜钦闻言,哈哈大笑,“小友如此盛情,娘子若知定会欢喜不已。”

两人寒暄过后,苏舜钦便告辞离去,去找主持。

望着她渐行渐远的背影,陆郁雾陷入沉思,或许她应该回去问问母亲和长姐,看看能不能为这位遭逢坎坷又英年早逝的友人尽一份绵薄之力。

①出自李白的《将进酒》,这里是敦煌版本的,女主身处北宋,我觉得应该是敦煌版本,故引用此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第16章:相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