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太女 > 第12章 第十二章

太女 第12章 第十二章

作者:清淮晓色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9 18:25:34 来源:文学城

“裴令之,江宁裴氏家主裴奉章嫡子,族中排行第七。”

“南方年轻一代,名士领军人物共有四个:吴郡沈允,仪容清越、博学笃行;江宁裴七,风神秀彻、极擅词章;竟陵杨桢,出众风流、辩才无双;王氏三郎,气度高华、德高自持。”

“裴令之极少现身人前,自从胞姐出嫁后,长期在外游学,鲜少归家。南方名士最重清谈,偏偏裴令之不喜与人交游,几乎不参与谈玄论道,故而名次落在第三。”

承书女官合上手中册子:“裴令之不常见人,上一次现身人前还是去年夏日,他的姐夫杨桢力邀他前往永怜渡游玩,与会者皆为世家子弟,所以没弄到可靠的画像。”

穆嫔的神情十分警惕。

景昭道:“不见人的名士,有意思。”

穆嫔阴暗地进上谗言:“这人是否有些不可告人的秘密,例如他其实很拿不出手,那些词章都是旁人代写。”

“那倒不至于。”承书女官全然不懂穆嫔的心,认真解释,“江宁裴氏数百年门楣,文采风流冠绝南方,不缺才气纵横的子弟,裴令之更不是独子,他母亲顾氏过世多年了。如果裴令之无甚才华,强行养望只会适得其反,直接换个嫡脉子弟培养就是了。”

景昭淡声道:“他的资料不全倒也罢了,白身而已,记得再查查,还有么?”

承书女官道:“还有一件事,朝廷派往南方的官员中三年一轮替,今年又该重新换人。吏部那边透过风来,说程枫桥为官谨慎清正,考评在上等……”

“不用。”景昭断然道,“该怎么评怎么评,让他回来。”

自家人知自家事,这么多年来,南方九州阳奉阴违,朝廷派往南边的官吏全都只能当神坛上泥雕木塑的菩萨,顺南方世家者昌逆南方世家者亡。

三年前景昭把十八学士中年纪最大也最小心谨慎的程枫桥派过去,是想在南方安插一双自己的眼睛,没指望让他以卵击石。同时也是看程枫桥身为大儒名宿之孙,家中父祖清贫忠耿,给他个发财的机会。

——反正南方世家这笔钱花给谁都一样,与其让贪官吃饱,还不如便宜自己人。

程枫桥小心谨慎,又有景昭的吩咐在先,老老实实当了三年会喘气的活死人,拿个中庸的考评,趁着南方大乱前抽身回来,一切就很好。

承书女官应下。

穆嫔好奇道:“殿下怎么想起来研究南边了?是开始为九月南下做准备?”

景昭一笑,不置可否:“你随本宫去吗?”

穆嫔瞪大眼睛,喜悦道:“可以吗?妾自出生以来,还没有看过南方的景象风光。”

景昭本来只是随口一说,见穆嫔满脸喜悦期待,沉吟片刻,道:“你想岔了,路上不会舒服。”

穆嫔连忙道:“妾能吃苦头的,何况妾随行在侧,正好侍奉殿下起居,为殿下打理琐事。”

景昭道:“可能还有危险。”

穆嫔立刻焦急起来:“那妾就更要去了,殿下冒险南下,妾独自留在宫中,如何能安卧如常?还不如随从殿下同去,即使有些风险,至少可以心安。”

她央求地看着景昭,几乎要上手扯住景昭衣袖来回摇摆。

忽然只听殿外清淡足音快速靠近,侍从禀报道:“殿下,左庶子薛兰野求见。”

不但承书女官皱眉,就连穆嫔的脸上都露出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神情。

“赵玉山是救过她的命吗?”

承书女官不尴不尬地强笑一声,试图缓和气氛:“小薛大人性情纯直,顾念情分,哈,哈,哈。”

她不开口还好,一开口气氛更为僵硬。

穆嫔被承书女官的僵笑笑得汗毛倒竖,偷眼望向景昭。

只见皇太女注视着一旁那盆山茶娇艳欲滴的柔嫩花瓣,玉白面容毫无表情,下颏线条流畅优美,却又锋利冷淡,像一把开刃的绝世名剑。即使还在鞘中,那种足以吹毛断发的冷厉寒光,已经足以让任何人为之心悸。

承书女官讪讪闭上了嘴:“殿下别气,微臣去打发了她。”

“不必。”景昭平静说道,“本宫有什么可气的,本宫很高兴——这等蠢笨绝伦的人物,到现在只在东宫发现了这一个,可喜可贺。”

承书女官战战兢兢道:“小薛大人七岁入侍东宫,在一众伴读中年纪最小,殿下恩德似海,多加照拂,小薛大人心中亲近依赖殿下,视东宫属官为友,所以才……”

“她七岁进来,比本宫还小两个月,向来没什么心眼。薛令君送她进来,是向父皇表忠心,也是想给她找个前程,结果找着找着,找了十年还没有多半点城府,分不清轻重缓急、是非与否。”

穆嫔倒是一惊。

她入宫不过三两年,对旧事知之不深,见景昭迟迟未曾发作薛兰野,只以为是看着薛丞相的面子,想不到还有这样一层关系在。

“本宫怜惜薛兰野年幼,照顾出来一个蠢货;看在锦书生前的情面上,对赵玉山多加照拂,赵玉山打着东宫的旗号,连下面的案子都敢胡乱插手——刑部已经把赵玉山带走了?”

承书女官连忙道:“是,太后薨逝的前一日,李侍郎亲自递话进来,说证据确凿,不得不动手拿人。”

“还在审?”

承书女官稍微有点卡壳,稍一回想立刻道:“是,赵玉山插手的案子不但有京兆府的,还有京畿下辖县里的案子,需要抓人之后一一询问核实,花费的时间至少要半个月。”

“该怎么审怎么审,该怎么动刑就怎么动刑。”景昭平静道,“传话过去,不用顾忌本宫的面子。”

承书女官微一犹豫,还是轻声提醒:“殿下,赵玉山获罪惊动刑部,是因为她牵涉在粮草案中……可能是要命的。”

景昭转过头,眼睛乌黑幽冷:“该要命就要命。”

承书女官打了个寒噤,连忙俯身一礼:“微臣这就去打发她。”

粮草案是建元九年朝中影响最大的一件案子,几乎震动了整个朝廷。

谈国公奉命领军出征,运粮官押送粮草赶往前线。为了保证运到边境时粮草足够,一路上人吃马嚼消耗掉的粮食,都要在途经各地的常平仓中补充。

行至并州时,当地州牧支支吾吾百般拖延,但军情如火岂容怠慢,运粮官察觉不对密奏朝廷,却被当地州牧栽赃,说他加倍索粮,百般催逼,甚至强迫官眷。

皇帝震怒,彻查此事,最后查出并州州牧多年来吞没常平仓储粮,私下与当地粮商勾结,操纵粮价,从中牟利。

并州州牧满门抄斩,全家用人头抵押了欠朝廷的债。皇帝又连下旨意,命各地彻查常平仓。

查来查去,将东宫司直赵玉山卷了进去。

赵玉山其母,曾为文宣皇后侍从,忠心耿耿护卫在侧,大楚立国后被封为四品诰命。后来其母过世,恳求东宫照拂女儿,赵玉山遂入东宫为司直。

司直为正七品东宫属官,品级不高地位却不同。要知道,薛丞相贵为首辅,他的长女薛兰野也才位居从六品东宫左庶子,虽比赵玉山高上一级,却是清贵职位,哪比得上司直手握实权。

赵玉山涉入粮草案的风暴,虽只是边缘风波,以她的品级并不足以牵涉极深,但随之挖出她曾依仗东宫旗号,插手刑案。

如此一来,涉及东宫颜面,唯有两条途径——要么大事化小,太女将其抹平——但粮草案牵涉上下干系甚大,朝中所有人都盯着,太女插手平白落人话柄——要么抛出赵玉山,从严处置,挽回东宫颜面,还能落一个秉公的清名。

景昭却摇摇头:“你去。”

“我?”穆嫔茫然指着自己,“内外不相通。”

景昭道:“就是这个原因才让你去,我看看她还有没有脑子。她有没有脑子,决定了我接下来怎么对待她,要不要卖薛丞相面子。”

穆嫔一听,很是高兴,觉得自己作用奇大,忙不迭地提着裙摆往外走。

景昭叫住她:“等等,你问她一句话。”

薛兰野正在小厅中等候,脸上满是焦急忐忑的神情。

看见她的那一刻,穆嫔先愣了一下。

薛兰野今年十七,然而眼底还带着一点天真稚气,和穆嫔从前见过的柳知截然不同。

薛兰野慌慌张张站起身,手忙脚乱行礼,又连忙以衣袖掩面:“穆嫔娘娘。”

内外不相通的规矩摆在那里,后宫宫妃与前朝臣僚不得会面,并非只是因为维护皇家血脉清白。更重要的是,这是要禁绝内宫外朝互相勾结,从而蒙蔽圣听。

正因为此,即使后妃与臣僚都是女子,抑或都是男子,依然要遵守这条规矩。

薛兰野看着没什么心眼,规矩倒记得牢,她慌慌张张捂住脸,不像是看到了如花似玉的东宫储嫔,倒像是看见一个没穿衣服搔首弄姿的男人:“穆嫔娘娘,臣先回避。”

穆嫔敛去笑容,道:“小薛大人,殿下安歇了,特命我出来,请大人先回去吧。”

薛兰野茫茫然放下衣袖:“殿下……安歇了?”

穆嫔道:“小薛大人,殿下有一句话令我问你。”

薛兰野道:“娘娘请说。”

穆嫔肃容:“殿下听说,从前薛丞相研习典籍时,写出《东山笔录》这部书作为心得,天下闻名,世人推崇。《笔录》开篇,薛丞相援引了一段法家典籍,出自《韩非子·有度》,不知小薛大人还能背诵吗?”

薛兰野道:“臣一时不敢忘。”

穆嫔道:“既然如此,就请小薛大人回去仔细参详这篇典籍,再来求见吧。”

.

薛兰野满头雾水,回到家中。

她与赵玉山年纪相仿,相识多年,在东宫一众臣僚中走得最近。谈照微为首的勋贵子女天然便与她们不是一个圈子,以柳知为首的文臣子女中,大半极为刻苦,又与她们格格不入。

赵玉山察觉自己事发时,趁着还没被下狱,连忙拉着薛兰野求见太女试图挣扎。然而正逢太后病重,迟迟未能面见太女,而今赵玉山一朝下狱,薛兰野的惊恐忧急自然不必多言。

她满腹忧思,进了家门。

继母刘夫人站在园子里,身后簇拥着大批婢女,见薛兰野回来,立刻招呼:“大娘,老爷从宫里回来就找你,命你速速去书房见他。”

薛兰野心下一凛。

今晚出门,提前更新,明天恢复九点更新,鞠躬。

第一卷在收束了,很快开启第二卷的篇章下江南,男主即将正面出场,成为常驻人员。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第十二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