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隋唐吃瓜演义 > 第63章 二龙山(七)

隋唐吃瓜演义 第63章 二龙山(七)

作者:佳期十二红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12-23 05:26:27 来源:文学城

李世民已经向门边迈出了几步,听到这话又收住了脚。石胜本想自己处置了逃兵,见李世民停下脚步,想必是要亲自过问,便下令:“押上来!”

李信被反绑着双手押入帐中,连头都不敢抬一下,扑通一声瘫倒在石胜的靴尖前面,浑身抖得像筛糠一样。

“田舍奴!”石胜看他这副窝窝囊囊的样子就来气,一脚把他踹翻了,“我们待你哪一点不好?为什么遇到一点困难你就跑了?军法森严,我非宰了你不可!”

“饶命!饶命!”李信躺在地上,双手被缚,爬不起来,“我……我只是想回家看看……看看老母亲怎么样了……我怕再也见不到她……”

一句话触动了李世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他镇静了一下,走到李信面前,弯下腰去,将他腕上的绳索解开了。李信瑟缩了一下,不解其意,只是战战兢兢低着头,等候发落。石胜站在旁边,从李世民手上接过了绳索,也十分疑惑。

“你叫什么?”

“李……李信。”

“多大了?”

“二十二岁。”

“以前没打过仗?”

“从来……没有……”

“怕死吗?”

李信听到这话,一下子就崩溃了,泪如雨下。

“怕……怕极了!我还没娶妻……一辈子也没吃过几回白面……还有老母亲……我不想死啊!”

“怕死——就不能逃走!”李世民抓住他的手腕,一把将他拉了起来,“乱世之中,哪有安全的地方?逃到哪里不会有人要杀你?你在这里,手里有兵器,身边有伙伴,有人要杀你,你可以赶走他,甚至可以反杀他。孤身一人逃回家去,手里没了兵器,身边没了伙伴,再有人要杀你,你怎么办?”

李信一怔,虽然仍在抽噎,却没有眼泪流出来了。李世民放开了他的手,他到底是站住了,没有再瘫下去。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李世民背着手,错开了目光,往他身后走了几步,“你无非是觉得,道路泥泞,无法前进,宋老生在霍邑阻路,军中的粮草也一天比一天少,甚至还听到传闻,突厥与刘武周要合兵共同进攻晋阳——你以为,进关中已是不可能,与其跟着大军退回晋阳,倒不如回到自己家去,好歹保住自己的亲人——你就是这么想的吧?”

“二郎,我……”李信想替自己解释几句,嗫嚅了一下,终是没能成句。

“你这么想并没有错,人之常情罢了。但我今天要告诉你——”李世民突然转过身来,双目迸发出寒星一般的光芒,“你有常情,我非常人!宋老生有勇无谋,我必能擒之;关中群龙无首,我必能下之——到那时,田会有的,家会有的,太平也会有的!”

不唯李信,就连石胜都觉得,自己的整个心志都被李世民攫住了,这个人——只要一看到他坚毅的目光,你就会不由自主地觉得,他说得出,就一定做得到。

正在这时,风雨声又送来了外面的一声呼喊:“二郎在这里吗?”

李世民听得出来,这是父亲的一名亲随。

“我在——什么事?”

“奉了大将军之命,前来传令……”

李世民立刻打断了他:“传什么令?进来讲!”

传令人低头进了门,抹了抹脸上的雨水:“二郎,这黑更半夜的,你不在自己帐中,在义士们中间到处乱跑,可真教我好找啊!——快准备准备,回军晋阳吧!左军都已经在拔营了!”

说着,他就要取出兵符和将令,却听李世民大喝一声:“石胜听令——拿下他!”

传令人一下子懵了,抬起头来:“拿下谁?”

他这里还懵懂着,石胜早已如饿虎扑食一般冲上来,一把揪住领子,掀翻在地——刚刚从李信腕上解下的绳索,这下又绑住了传令人的双手。[1]

“嗳,这是怎么回事?怎么把我给绑了?”传令人满口乱嚷起来,“二郎,你要干什么?我是奉了大将军之命来的!兵符和将令都在我怀里——你不信自己看啊!”

李世民并不理会,只是吩咐石胜:“我现在就去见大将军,就是拚着性命,也要让他收回成命。有三桩事你要记住——第一,已经逃走的不要再追了,让那些老兵都回来;第二,好生照看这位传令之使,不得有误,无论是谁问起,就说是我的主张,有什么罪责我承担;第三,严加约束众义士,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动——重复一遍。”

石胜依言复述,李世民点了点头,示意可以了。随后,他大步走到门前,凄冷的秋雨潲进来,洒在他脸上。

传令人仍在叫唤:“反了,真是反了!逃兵抓回来你们不绑,倒绑了我这奉命传令的遣兵之使!”

李世民回过头来,笑了一声,带着三分寒意。

“——不绑你,岂不是全军都成了逃兵?”

他这话颇为诙谐,石胜笑了两声,却忽然意识到除了他之外谁也没有笑,忙收了笑脸。而那传令人一看见李世民的目光,激灵灵打了个冷战,不敢再嚷了,只是在嘴里咕哝着:“我奉命行事,又没做错什么……”

李世民抬起头,望了望昏黑的天色,提袍出门,冲进了潇潇风雨、茫茫夜色中。

石胜狠狠地瞪了李信一眼,把他吓了一哆嗦。

“再有下次——饶不了你!”

“石兄!石兄——你干了什么?你真把传令使抓了?”

曾荣等不及通报,匆匆进帐,满面惶急。

“那可不抓了吗?——二郎的主意,我干嘛不听?”

“唉!他年轻,仗着受宠胡闹,你也糊涂了!人家是亲父子,闹得不像话,恼了当父亲的,当儿子的也就是撒个娇的事——你是什么人?你别忘了龙门县……”

“你倒是提起龙门县了?”石胜打断了他,“我问你,龙门县在哪里?”

“在西南。”

“着啊——你可知道他传的是什么令?是要我们北还晋阳!——这一撤,可就离龙门县越来越远了!”

“这……越来越远,又怎样呢?”

“咳,还是二郎说得对——士气低落,临汾郡的新兵都跑了,此时下令撤退,人心一散,往后逃走的人会更多。因为离太原更近了,就会有更多的本地人,又是没有前程,又是想回家,又是熟悉道路——哪还有不跑的呢?用不着敌人打,我们自己就散架了,万一敌人再在后面追击一下,就是神仙也救不了了!”

曾荣闻言不由得悚然一惊,低头思忖,越想越觉得脊背发紧。

“那二郎现在去哪儿了?”

“去见大将军了——他说,他就是拚着性命,也要让大将军收回成命!”

帐外秋风飒飒,寒雨潇潇,金柝的敲击声也闷闷的——已是二更天了。

“能行吗?”曾荣喃喃地说着,“左军已经拔营启程了……天到这般时候,大将军也早已睡下了吧?二郎他……能行吗?”

“他那条舌头——我信得过他!”

曾荣心中仍是不安,在帐中徘徊着。忽听外面有些响动,他只疑是有了消息,急忙冒雨出门。到外面一看,才发现原来是站岗的义士实在累得狠了,顶着风,冒着雨,竟然还能迷迷糊糊睡着倒下了,这会儿坐在地上,扶着脑袋,还是懵懵懂懂的。曾荣叹了一声,将他拉起来。昏黑间认不清人,他也不知这是曾司马,囫囵道了声谢。

风雨中金柝声声送听,数一数应是三更已过。出去抓逃兵的老兵们陆陆续续都回来了。

——他怎么去了这么久,一点儿消息也没有呢?莫不是大将军不肯见他,他还在风雨中苦苦哀求?莫不是大将军不愿收回成命,他还在软磨硬泡使劲浑身解数?莫不是……

曾荣想了又想,突然脸色一白。

“石兄!有些事情,你不能只从自身想!——我问你,如果你的部下不遵将令,反而把你的传令兵绑了,还夤夜闯来要你收回成命——你会怎样?”

“我……”石胜愕然,“倘若是他无理,自然该军法从事;倘若是他有理……可二郎他就是有理啊!不这样又如何呢?难道眼睁睁看着义军散架吗?况且——他们毕竟是亲父子啊!总不能因为这个就把儿子问成死罪吧?”

“他们是亲父子,你是谁?大将军固然不会处置二郎,但他会不会觉得是你带坏了他的好儿子呢?”曾荣又开始胡思乱想,“就算大将军不多心,也难保别人没有话说——现在就敢抓大将军的传令官,将来会干什么?是不是大将军本人也说抓就抓?”

“嗳!曾郎,你想的也太多了吧!今日不能说服大将军收回成命,哪里还会有什么将来?”石胜一把抓住了曾荣的手腕,“我明白了——你就是在这儿等的,越等越着急,所以胡思乱想。干脆,你什么也别想了,你我二人现在就去求见大将军,跟二郎一起苦谏,这总行了吧?”

“石兄,你说话也太荒唐了!”曾荣抽出自己的手。

“我倒荒唐了?——你要么就自己去做,既然不做,就别想这想那,想也没用……”

两人正在拉拉扯扯,忽然又听外面有人通报:

“石校尉,曾司马——唐参军来了!”

唐俭唐茂约?

石胜与曾荣对视一眼,心不约而同地悬了起来。他们两人并肩冲到门前,曾荣忽然脚下一顿,而石胜一刻也等不得了,掀起帘子出了帐外,顺手一抓就把曾荣也带出去了。

两人匆匆与唐俭见过了礼。

“唐参军?你来了?你从大将军那里过来,可曾见过二郎?”

“他已经去追左军了——大郎也去了。”

“真的?”

石胜与曾荣都是大喜过望。

“这么说——大将军已经收回成命了?”

“正是。”唐俭点了点头,“把那人放了吧!”

“好好好——这就放!”石胜喜之不尽,转身而去,正要下令放人,忽然又刹住了脚步,“你有将令吗?撤回上一道命令的将令——不看着此事妥当了,我是断乎不能有违二郎所托!”

——他的话说得太快了,曾荣想拉都来不及。

曾荣心中犹在惴惴,却忽然听到一阵朗朗的笑声。

是唐俭。

“哈哈,真看不出来,你倒是个仔细的人啊!——撤回前令,右军不发,原地驻扎待命,这么大的事,我岂能没有将令?好端端的命令,说改就改,连个字据都没有,就靠一个人轻飘飘说句话,体统何在?”

寒雨把一切杂音都涤尽了,单单剩下不冷不热的一句话,在曾荣耳边飘飘荡荡。

——好端端的命令,说改就改,连个字据都没有,就靠一个人轻飘飘说句话,体统何在?

轻飘飘一句话就改了命令,连个字据都没有的,不是别人,正是二郎啊!

雨水从领口滑进去,曾荣不由得打了个冷战。

这一关算是过去了,可是——他蓦然想到——这是会埋下祸端的啊!

今日李家父子有了分歧,我们只管听二郎的,拿下大将军的传令官,扣押了一夜,抗命不发右军。而结果却是二郎说服了大将军,当真收回了成命。从命北还的左军,反倒白辛苦了一场。那么下次他们再有了分歧——我们该听谁的?

不过,看起来唐国公对他这二儿子是真喜爱啊,只要是他说的,件件照准,怎么闹也不生气——唉!但愿是我想多了,他们是父子情好,万事都无妨吧!

TBC

[1] 霍邑哭谏追师之前,李世民抓了李渊的传令兵,这是《册府元龟·帝王部·功业》的记载:“初遣兵之使,世民并执於堡外矣。所领右军,严而未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3章 二龙山(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