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隋唐吃瓜演义 > 第34章 洺州梦(六)

隋唐吃瓜演义 第34章 洺州梦(六)

作者:佳期十二红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12-23 05:26:27 来源:文学城

“后来又传来消息,说这个陕东道大行台可了不得,官员品秩皆与长安朝中相同,只是数量有所差少,山东行台及总管府、诸州都归它管——当时范愿就说坏了,冤家对头就要来了,往后的日子难过了!”

“也是半年来打得太顺了,很有几个人得意忘形,说□□也算不得什么,在武牢关他只是运气好而已,刚好撞上我们在朝谒,要是那时我们机警些,被活捉的可就是他了!再说,十万人绵延二十里,那么大一片战场,唐军三千五百人撒上去,跟胡饼上的芝麻似的,就是站着不动让他找,他也未必能找着夏王,何况四面又没有墙,就算打不过,跑还跑不掉吗?夏王被擒本来就是碰巧罢了。当时只要夏王能逃回河北,重整大军,现在是个什么景况还未可知呢!”

王介甫听他说的越来越不像话,忍不住嗤笑了一声。

“怎么?你觉得匪夷所思?怎么会有人这样想?”王孟景苦笑道,“你可别笑,不管这话说出来自己信不信、信了几分——大敌当前,难道还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罗艺还是罗艺,程名振还是程名振,李世勣还是李世勣,只是因为领兵的是天策上将,唐军就好像一下子着了什么神仙术一样。当初是他们屡战屡败,这会儿成了我们焦头烂额。那时候我们弃了相州,退保洺州,唐军列营洺水之上,正在对峙时,忽然闻报幽州罗艺会同唐军齐来攻我。出兵拒罗艺,洺州告急;回师救洺州,北边就被罗艺大败在徐河;洺水降唐,引兵来攻,半途中又在列人被秦叔宝击破;接着邢州又丢了……”[1]

王介甫略一揣摩:“我虽不知兵,可是听您这样说——你们这不是让人家牵着鼻子走了吗?”

“可不就是这么回事!那时我才知道,天底下最做不得的事,就是当天策上将的敌人!”王孟景叹了一声,“连战皆北,左仆射范愿就想了个主意,以珍宝重贿突厥,让他们牵制罗艺,这样我们就能一门心思打唐军,不至于被人像烙饼一样翻来覆去地煎熬了!”

王介甫忍不住又笑了:“刚才是胡饼上的芝麻,这会儿又烙饼——你们河北人都很喜欢吃饼吗?”

“咳!你别见怪,夏王起自草莽,故将多是粗人,对他们说话不能那么雅致——人家不爱听呢!”王孟景端起杯来,呷一口酒,润了润咽喉,接着说,“你不知道,他们准备送往突厥的珍宝中,就有那些历代书画名作。”

王介甫大吃一惊:“那些不是都已经交给唐廷了吗?”

“交给唐廷?他们也得接得住才行啊!河北各地争杀唐官吏以应汉东王,郑善果被召回长安,以选举不平除名,后来李世勣又是孤身逃走的——谁也没顾得上把它们带走。”王孟景稍顿了顿,嗓音又转低沉,“其实……说不定这也算是一件好事,冥冥之中自有安排。隋炀帝的藏书和历代名作,还有不少留在东都,后来归了王世充。王世充投降之后,太府卿宋遵贵将它们运往长安,半途中船只倾覆,藏书尽没,名画所存十无一二——唉!又是一场浩劫!”[2]

王介甫听罢此言,心中十分难过,又一想,仍觉奇怪:“可是……嗳,还有一件事不对啊——突厥不过是蛮夷之邦,他们也懂得珍重这些名作?你们把这些送给他们有什么用呢?”

“当初处罗可汗遣使前来,迎萧后及隋炀帝之孙杨政道入胡,立为隋王,居于定襄城——那时候,他们就透露过这个意思了,不过夏王没给。”王孟景不觉叹道,“自雁门之围以来,突厥大盛,便有凭陵中国之志,难道会不知道我们有什么好东西?就算他们不知道——杨政道,萧后,义成公主,难道也不知道吗?”[3]

“这……”王介甫略一思索,想起自己那个时代的西北二寇,不由得打了个冷战,“突厥人竟然看重这些,莫非是要修文治、图强国吗?——要是真让他们学得了我们的文章制度,就更难对付了!”

在他的时代,虽然胡虏强盛,但好在国家还是统一的。而那时呢?沧海横流,烽烟四起,北方群雄多与突厥连结,一旦他们修政大成,举兵南下,后果将不堪设想——只怕是又要重演一次衣冠南渡!

“他们要是懂文章制度还好了呢!”

王孟景抬了抬眉毛,不以为然。

“将他们徙居内地,实指望充实中原户口,为我藩翰。谁知道他们未经教化,不识礼法,不习耕织,生性好勇斗狠,土人多以为不便,只好又把他们迁到河北——唉!”王孟景掐着手指,“大业初天下八百九十万户,到武德七年只剩下两百一十九万,整整少了四分之三。贞观以来,天下大治,人口蕃息,再加上中国人归国和四夷归附者,到现在还不足三百五十万户——我算过,如果将来能保持这个势头,还得五十年才能恢复到八百九十万户。要想如此,必须代有明君,励精图治,一旦出了一个杨广,滔天大祸八十年都未必能收拾完!”[4]

王介甫哭笑不得。

我怕胡人学了汉人的长处难对付,他却愁胡人学不到汉人的长处难辖制,一本正经地算起户口来了,一点也没拿人家当外人。

——莫非这就是所谓夷夏一家、四海共尊天可汗吗?

——唉!这般心胸气度,不愧是天可汗的臣子!

王介甫想到此处,敬服之余,心中又有些酸楚。他眨了眨眼睛,把心酸暂放一边,接着问道:

“前辈,您说下去啊——范愿欲重贿突厥,又怎样呢?”

“唉!别的珍宝也就罢了,可是这些历代法书、名画,实在是禁不起折腾了!兵荒马乱的,一旦遇上什么不测之变,前人的心血就全毁了。况且,自己的东西只有自己才会珍惜,突厥人不过把它们当个玩意儿,哪里会真真正正理解这翰墨间的文脉、珍爱这丹青里的画魂?那时我就劝范愿,不要把这些历代名作送与突厥人,可他不听我的。”

“那些历代名作,难道就真的送与胡寇不成?”

王孟景重重地叹息了一声。

“有一些,真的送给了突厥人——其中的一部分,至今还下落不明。”

“有一些真的送给了突厥人?那就是说,还有另一些留下了,是吗?”

“是我的女儿——”

王孟景说到这一句时,那老者脸色突变,用手紧紧抠着案沿,低着头,抿着唇。

“那一天,最后一批书画装了车,他们就要启程了——我知道,这个时候出了什么意外,他们急着上路,是不会深究的。”

“意外?什么意外?”

“那天……”那老者抬起头来,忽然开口了,他放开了案沿,捏起了拳头,像是下了什么决心一般,“那一天,天气如何?”

“那一天白天,天气晴和。可是到了黄昏时分,忽然彤云密布,开始刮起大风来,飞沙走石,而且越来越寒冷,人走在外面连眼睛都睁不开……”

“这样的天气,你们……还去了吗?”老者急切地追问道,忽然又似意识到了什么,忙解释道,“我是说,那些送珍宝的人……这样的天气,他们也未必会启程吧?”

“人马齐备,这最后一车书画都已经到了馆驿中,那天不去,也许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王孟景眼神坚定,竟与当年一模一样。

王介甫看他二人神色,觉得此事非同寻常,问道:“前辈,那天您到底做了什么?”

“我纵火焚馆驿,趁乱将那一车书画拉了出去,然后又回身,假装救火,实则望风。旁人只道纸与绢最怕火焚,也不阻拦我——”

王介甫有些明白了。

“既然您在望风,那一定还有接应的人吧?”

“我的女儿。”

王孟景瞥了那老者一眼,只见他面色青一阵白一阵的,牙关紧咬,战栗不止。

“——我让她将车赶到万春宫北面的树林内,又命一名家仆,早早备下一乘马车,等候在那里。是我对女儿言道,将书画搬到我们自己的车上,天亮之后赶着那车回转家门!”

那老者已是面如死灰。

泪水已模糊了王孟景的视线,可他却仍紧盯着那位拿出腊酒款待他们的热情老者。

“可是次日,我回到家中,却……”

“您的女儿——”老者嗓音喑哑,吐字十分吃力,短短一句问话,似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力气,“她、她叫什么名字?”

王孟景凝神看了那人一眼,然后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三个字——

“王素秋。”[5]

乍闻此名,老者一声嚎哭,软倒在地。他指着自己,欲待开口,偏偏气噎难言。外面众人听到动静,纷纷围拢过来。先前劈柴的青年一个箭步上前来,想要搀扶父亲,老妇人又吩咐儿妇去取饮子。

老者连连摇头,只用手推着儿子,好不容易喘匀了气,艰难地说道:“不……不必……快去把我卧房里……那、那件红色狐裘、还有风帽取来!”

王孟景听到“红色狐裘”“风帽”,心中一颤,险些落泪。

老者抬起头来,指着自己的脸,早已泪流满面。

“主人、主人您认认我——我就是您的家仆张恩!”[6]

[1] 《资治通鉴·唐纪六》:“秦王世民军至获嘉,刘黑闼弃相州,退保洺州。丙申,世民复取相州,进军肥乡,列营洺水之上以逼之。……幽州总管李艺将所部兵数万会秦王世民讨刘黑闼,黑闼闻之,留兵万人,使范愿守洺州,自将兵拒艺。夜,宿沙河,程名振载鼓六十具,于城西二里堤上急击之,城中地皆震动。范愿惊惧,驰告黑闼;黑闼遽还,遣其弟十善与行台张君立将兵一万击艺于鼓城。壬子,战于徐河,十善、君立大败,所失亡八千人。洺水人李去惑据城来降,秦王世民遣彭公王君廓将千五百骑赴之,入城共守。二月,刘黑闼引兵还攻洺水,癸亥,行至列人,秦王世民使秦叔宝邀击破之。……己巳,秦王世民复取邢州。辛未,并州人冯伯让以城来降。”

[2] 《新唐书·艺文志》记载:“王世充平,得隋旧书八千余卷,太府卿宋遵贵监运东都,浮舟溯河,西致京师,经砥柱舟覆,尽亡其书。”《历代名画记》记载:“圣唐武德五年,克平僣逆,擒二伪主,两都秘藏之迹、维扬扈从之珍,归我国家焉。乃命司农少卿宋遵贵载之,以船泝河西上,将致京师,行经砥柱,忽遭漂没,所存十亡一二。”

[3] 《旧唐书·突厥传》记载:“先是,隋炀帝萧后及齐王暕之子政道,陷于窦建德。三年二月,处罗迎之,至于牙所,立政道为隋王。隋末中国人在虏庭者,悉隶于政道,行隋正朔,置百官,居于定襄城,有徒一万。”

[4] 《旧唐书·突厥传》记载:“彦博既口给,引类百端,太宗遂用其计,于朔方之地,自幽州至灵州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又分颉利之地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以统其部众。……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以及不到三百五十万户是这样算出来的,贞观十三年是三百零四万户,贞观二十二年是三百六十万户,假定增长率基本恒定的话,贞观二十年就应该是304×(360÷304)^(7÷9)≈347。人口年增长率(360÷304)^(1÷9)-1≈0.01896。如果要增长到890万户,那就是log1.01896(890÷347)≈50年。

[5] “素秋”这个名字出自京剧《勘玉钏》,俞素秋让丫鬟鸾英把玉钏送给她的未婚夫张少莲,鸾英却错送给了韩臣,然后韩臣就假冒张少莲之名前往俞府骗奸了俞素秋,后面引发了一系列悲惨的事情。为什么用这出戏呢?当然是因为后面也有“错认”“错送”的情节呀。

[6] “张恩”这个名字出自京剧《春秋笔》,他是史官王韶之的仆人,带主人的儿子去看灯把小孩丢了,王韶之妻放他逃走,后来他又在馆驿偶遇遭人陷害的王韶之,替主而死。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4章 洺州梦(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