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没几日就进了末伏,天早晚变得凉爽起来。孟含英想趁着学生还没开学,把小院规整规整。
原来的菜园被门头房占了三分之一的面积,不过好在小院南北比东西稍长,有十五米。盖了门头房以后东西只余十米,也有一百五十个平方。原本是盛不下这么多的,不过盖门头房之前,赵存粮去给管后勤的校长送了礼,这时也没啥产权不产权的,都是学校分的家属院,校长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这样,门头房东西宽四米,占了一侧一米宽十五米长足足十五个平方。
孟含英指挥着赵存良把小院一分为二,东侧沿墙留了一个一米宽的小花池,准备到来年春天插一些蔷薇和木香。隔壁栗老师家就有两架,孟含英见了羡慕得紧。栗老师已经答应来年春天帮着育些苗,现在把花池子备好,来年直接种上就可以了。
西边靠着南墙和门头房,留了一个长十米宽七米的小菜园。用红砖和石灰在北侧和东侧砌了一圈矮墙,北边留了出口。赵存良用剩下的木料做了一扇小门,主要是怕孩子们进去把菜给糟蹋了。
菜园子北边全铺了红砖和大门通向客厅门口的路连在一起,防止下雨时泥沾到鞋上弄脏了房间。卧室窗户西侧是一棵苹果树,树干有碗口那么粗,大概两米长,枝叶繁茂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子。据说这树也有十几年了,结的果子汁水丰盈,脆甜可口。
菜园里靠近南院墙有棵石榴树,如今也挂满了白里透红的小石榴。等到秋天,只这些苹果和石榴就能收获两大筐。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些水果储藏好了可够一家人吃好一阵子。
菜园里分了四畦,分别种了胡萝卜、生菜、菠菜和香菜。虽然地方不大,主打一个现吃现摘。老家的菜园他们已经种上了白菜和萝卜,还有春天时种下的丝瓜、豆角、茄子、南瓜、辣椒、葱……足够他们平时吃用,不但不用花钱买菜,还能有不少结余。
回家摘菜的活基本上是赵存良的,他骑上二八大杠自行车,后座上挂两个筐,有啥就摘回来,反正不会让菜烂到地里。有时,摘得多,也会分给左邻右舍。剩下的茄子、瓠瓜就被孟含英切成片,串成一串串地晾干,是冬天里调剂口味的宝贝。
老家的院子自从空下来,夫妻俩就商量着养一群鸡,平时里托付给三叔三婶照顾,一个月送给他们九十个鸡蛋。这群里现在有十九只母鸡,六只公鸡。孟含英同自家男人商量,打算来年开春再抱一窝小鸡,公鸡留两只,剩下的过年杀掉,给两边老人各送一只,三叔三婶一只,自家吃一只。
每周赵存良回老家摘菜时会带一些鸡蛋过来,剩下的就留给老两口。因为家里人口多,每人一天一个鸡蛋,一周就能吃掉近五十个鸡蛋。再加上平时做菜用掉的,一周也能存下十来个鸡蛋。
赵存良一周回去两次,除了摘菜也会把鸡食提前准备好,三叔三婶只需拿出来给鸡吃就可以。院子里随便种了些菜,鸡们随意啄着吃,天黑了就到树上宿窝,好养的很。
赵存良还找木匠做了一个围栏,放在小院里的空地上,特意定制了尺寸合适的苇席铺到里面。孟含英干活的时候就可以把俩小的放进去,让几个大的看着玩。
等所有的都准备妥当,也快开学了。孟含英让丈夫上街上割了肉,剁成肉馅,包了瓠瓜猪肉馅的饺子。一家人美美吃了一顿,还给校长家送了一碗,人家可没少提携自家男人,这点孟含英拎得清楚。
赵清扬吃的小嘴鼓鼓的,她一点一点地嚼,饺子太好吃了,她一点也不舍得吃太快。再有,她身体里可是个成熟的灵魂,从重新来到小时候的第一天起,她就决定把养生贯彻到底。孟含英看了,对丈夫说:“夭夭也不知像谁,沉稳得不像个孩子!”赵存良不当回事,对妻子说:“一个孩子一个秉性,咱夭夭沉稳点好。”
赵清扬听了心里一惊,决定以后还是要活泼点,像个小孩子的样子。于是开口:“妈妈,下次什么时候再包饺饺,我喜欢吃饺饺。”孟含英巴不得闺女多提要求,赶紧答应:“等到星期天,妈妈再给咱们改善伙食。”
其实,赵家的伙食可比记忆中要好得多,起码能保证一人一天一个鸡蛋。孟含英手巧,变着花样给孩子们做着吃:鸡蛋羹、鸡蛋饼、鸡蛋卷……清扬记得小时候吃鸡蛋的日子都屈指可数,她长大些还背着妹妹们自己在炉子上煎鸡蛋吃。
开学第一天,孟含英五点半就起了床,孩子们还在睡。赵存良听到动静也赶紧爬起来,他六点五十要去盯早读,早起会看看能帮妻子做点什么。
孟含英洗漱完,用被子挡在床边,就轻手轻脚地去了厨房。随后,赵存良也到了。孟含英拿盆接水,准备和面。看赵存良进来,就吩咐他:“你把炉子打开,把葱和香菜洗一洗,切成末。”
赵存良得了妻子的吩咐,先打开了炉门,炉火一会就上来了。他取来大锅,加满水放在炉子上煮,等下水开了要做咸沫。
葱是从老家拔回来的,为了保鲜,在菜园里浅浅把葱白埋进了土里。赵存良拔了五颗葱,又拿刀子割了一把香菜,摘好洗净很快切了一小盆葱花和香菜末。
这时,孟含英也和好了面糊,看了看表,才六点十分,时间还够赵存良取一趟油条果子。她一边取出来粉条用热水泡上,一边对丈夫说:“存良,你去南关把油条拿回来吧,她顾不上给咱送,要五十根吧!”
这边打发了赵存良去拿果子,炉子上的水也开了,孟含英赶紧把玉米面和上倒进锅里,又抓了两把花生洗了洗丢进锅里,让敞着盖煮着。趁这功夫,又去院子里割了几颗菠菜,洗净切碎,把泡好的粉条切了两刀,都下进锅里,再加上合适的盐,一锅咸沫就做好了。
等下学生吃饭的时候,两口子肯定就没功夫了。孟含英想着先烙两个煎饼吃,没想到赵存良除了油条,还买了三个荷包来。她笑丈夫:“真是不亏嘴的性子,这还没挣钱就开始花了。”说着给他盛了一碗咸沫,又盛了一碟盐的黄瓜咸菜,打发他吃完赶紧去盯早读。
“含英,你给我烙个煎饼!”赵存良说道。“不是买了荷包吗?还要吃煎饼?”孟含英有些诧异。赵存良解释道:“我吃半个,你吃一个,剩下一个半给仨孩子分了。”安排得很是妥帖。孟含英心里一暖,快速在饼上磕了一个鸡蛋,笑盈盈地说:“那好呀,我就承你的情,吃一个啦!”
“本来就是嘛,你最辛苦了,这有啥情可承。”赵存良不好意思了。在他刚吃完半个荷包,妻子把煎饼递到他手里。咬了一口,满足地眯了眯眼,说:“太好吃啦,你还给我放了鸡蛋!”“不放鸡蛋可没那么好吃。”孟含英打趣到,拿起荷包也吃了起来。
经过炸制,外面金黄的皮焦焦的,里面又是蓬松的面和嫩嫩的鸡蛋,口感真是不错。还别说,好久不吃,还真想这一口。赵存良见妻子喜欢吃,说道:“反正咱们要用油条,隔三差五地拿了鸡蛋去炸两个吃,也不值啥!”“一个月吃一回吧,隔三差五咱们可吃不起!再说吃多了会腻。”孟含英说到。“好,都听你的!”赵存良一边应着妻子,一边利落地把自己的碗筷刷了收拾好,打了声招呼,去盯早读了。
孟含英踏实地吃完饭,去看了下孩子们,一个个还睡得和小猪似的。也不喊他们,轻手轻脚地关门又去了厨房。昨天和大的三个都说好了,也不担心她们醒了看不见爸妈而哭闹。
离学生们下早自习还有二十分钟,孟含英拿出账本把今天的开支和数量一笔笔记清楚。做生意嘛,可不能稀里糊涂的。
小店不在学校的主道旁,但也有几间教室是靠着东边的路的。好奇心强的学生们打一开学时就发现了,一传十十传百的,倒也不用刻意宣传。
随着下课的铃声,几个孩子最先涌入小店。其实他们也不知道小店卖什么,无非是想来占个先机。孟含英原本在柜台后面坐着的,看到他们进来,马上起来招呼。
几个孩子愣了一下,有点不好意思起来。在他们有限地生活经验里,的确少见孟含英这样的美人,何况这个美人还有他们描述不出的气质。
其实,孟含英就穿了一件棉质白衬衫,一条樱桃红长裙,脚上穿了一双白色回力鞋。别说,孟含英的审美是好的。
在这个小镇,也有人赶时髦。年轻人烫起头发,穿得更是花里胡哨。时髦在这个贫困的小镇上,走了形变了样。但孟含英不赶这里的时髦,她有自己的审美。
小弟在上海上大学,孟含英托他订了时装杂志,闲暇时她就拿来看。她还会裁剪缝制,结婚时娘家陪送了一台缝纫机,一家人的衣服差不多都是出自她手。
因着做起了吃食生意,半长的头发在脑后扎了个丸子。眉毛如远山含黛,更趁得双眸如星辰。稍微摸了一点口红,淡淡地抿了一层,别的再无妆饰。这却更显得如出水芙蓉,天然去雕饰。
孟含英美却不自知,她还以为这几个孩子觉得小店简陋,赶紧招呼起来:“你们几个吃点啥?煎饼果子一块五一个,加鸡蛋和油条,咸沫三毛钱一碗。”
美人开口,孩子们才回过神来,七嘴八舌地说要什么。孟含英笑着对他们说:“别急,一个一个来。你们点好,先坐在桌前等着,我先给你们盛咸沫!”正说着,赵存良回来了。孟含英赶紧喊他盛,自己则麻利地烙起煎饼来。
只见她舀了一勺面糊倒在铛子上,拿出竹蜻蜓飞快地摊成薄薄的一层。很快面糊就凝固了,赶紧翻过面,打上一颗鸡蛋、摊平、撒芝麻、刷酱、撒葱花,卷起用油纸包起来递到等着的学生手里,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
煎饼果子这种小吃是第一次出现在小镇上,孟含英调的酱味道又好,果然很受学生欢迎,第一天准备的果子和面糊全部卖光。
等吃饭的学生散去,孟含英顾不上收拾,赶紧回卧室招呼几个孩子起来。只见大女儿芃芃已经自己穿上了衣服,正在帮老三灼灼穿裤子,夭夭刚把裤子提上,打算穿袜子。两个小的倒不用换衣服,他们还小,什么时候尿了拉了再换。
可能感觉到妈妈回来了,两个小的也醒了,咿咿呀呀闹着要吃奶。孟含英坐下来抱起一个喂上,吩咐女儿道:“芃芃,你带着妹妹们先洗手洗脸。”
三个大的去洗漱,孟含英抱上小女儿和儿子放在推车里,起身去给孩子们准备早饭。小店的桌子都擦干净了,孟含英直接端上来。一人一块荷包、一碗鸡蛋羹、一小碗咸沫,还有一盘烫的生菜。
孩子们都不挑食,赵清扬更是,这荷包可是她喜欢吃的,鸡蛋羹也是。但她并不着急,一口一口地细嚼慢咽,稳稳重重的。
前世,她不能安住在当下,吃着饭看手机看电视,从来没好好吃过一顿饭。就这样感受食物同口腔的接触,感受食物的味道,身心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