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涑水记闻 > 第12章 真假御容案(二)

涑水记闻 第12章 真假御容案(二)

作者:双椒鸡捞面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7-07 16:35:10 来源:文学城

赵瞻已连续两夜没有吃好睡好,他花了巨大的精力才堪堪将城中四处流窜的谣言控制住,此时正坐在庐陵官府中小憩。

陈内官心疼太子,吩咐下去这个时间不见任何人,可屋外的动静还是将睡得不安稳的赵瞻吵醒。

“殿下,景灵宫奉安官卢显求见。”

赵瞻正好想见见这个卢显,便言:“宣。”

赵瞻更衣完便在公堂下坐着,陈内官端来提神醒脑的茶汤,他还未咽下第一口,卢显就“扑通”跪下,高喊请罪。

“下官景灵宫奉安官卢显前来请罪,身为奉安官却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让太祖御容被流言侵扰,以致陛下抱病在身,实属是大罪,求殿下责罚。”

卢显的额头完全贴合着地面,身体连带着声音都是抖的,语气中极其自责。

“卢相公先起来吧。”赵瞻语气温和,面上也毫无愠怒。

卢显识趣地爬起身,可背始终不敢伸直。

“卢相公一番言辞倒叫本宫有些无地自容了,此次奉安是本宫经手还出了这么大的事,且不说太祖御容是否为假,若为假,比你更有罪的不就是陛下和本宫了吗?”

尽管赵瞻说得缓和,但字字落入卢显的耳里后,后者早已汗流浃背,又再次“扑通”跪下,他清楚地看见额上的汗顺着面颊滴在地上。

“是下官失言,下官唯恐辜负了陛下的信任,日日惶恐,夜不能寐,是不敢再做这奉安官了。”

赵瞻并不着急接下对方的话茬,转而吹了吹茶盏里的茶汤,这盏咬得极好,汤面只是微微波动,未起涟漪。

“卢相公这是要辞官?”赵瞻面色渐冷下来。

“下官自知再无颜面忝居其位,还望殿下成全。”

“不急,本宫有几句话想要问你,奉安前有无其他人常来景灵宫参拜太祖御容。”赵瞻直指正题。

散播谣言者认定太祖御容像是假的,就说明他定是见过而且为之熟悉,得时常瞻仰才行,景灵宫的特殊也昭示着他的身份绝非简单,至少可以自由进出景灵宫。

但是卢显的回答除了赵氏宗室子弟常来再无他人,且自官家下令奉安以来,景灵宫便不再行参拜之便。

赵瞻顺意点点头,打起了别的算盘,对卢显开口:“卢相公不可太过自责,毕竟此事不再在你我预料之中,辞官就不必了,先回家休息一段时间,查清后再议吧。”

卢显拱手谢恩:“下官深谢太子体恤,下官告退。”

待卢显的身影消失在庐陵府,赵瞻的面色才显露出来,陈内官见他眼底怒气隐现,忍不住问:“殿下,这卢显也太不识好歹了。”

赵瞻冷哼一声:“你也觉得他这官辞得太着急了?”

“一切都还没水落石出,在此刻辞官,要么真是无颜做官,要么就是心虚了。”

“陈内官,找人盯着他。”

“是,殿下。”

赵瞻坐在位子上深思熟虑后,才将宗室子弟排除在外,只因他们无需大费周章闹出这般动静,只需上一封折子或者是亲自进宫说明就好。

同时他又把目光放在景灵宫的其他奉安官和宫人身上,若是有人与卢显有仇,不堪其扰想要加以陷害,又何必选这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害人害己的法子。

那么接下来要去见见当时寻回御容像的那两人了,也希望弟弟赵眄那查到了有用的线索。

徐遗和赵眄一番商议的引蛇出洞之法就是效仿,若没有同伙,那人见城中又飘散着“景灵宫太祖立身像为假”的流言定会出来一探究竟。

所以他们定下分次撒落,而且越多越好,这恐怕会将赵瞻好不容易维持下来的局面给打破。

但顾不得这么多了。

赵眄派人乔装改扮,扮成民间各色人群在各个高处守着,这些纸张一落下便引来成群的百姓围观,人群中也有人在切切私语。

“不是不让传这些东西吗,之前有人在茶坊中跟着私论太祖御容,后面就被带走看押起来,现在还没放出来呢!”

“咱们还是走吧,走吧。”

毕竟有前车之鉴,他们脸上多少畏惧些,赵眄站在较为隐蔽的地方观察着,但愿此法能起效果。

一次、两次、三次过后,就在赵眄快要放弃时,有人传话来称有个可疑的和尚最近常在附近出现。

和尚?

赵眄立即动身下楼,守株待兔这么些天,他早就将这附近的茶坊酒楼喝了个遍,上了马后还没骑出几丈远,身后就传来吴内官的叫喊:“殿下等会!”

他有些不耐,回道:“有什么事等我回来再说。”

吴内官一把薅住赵眄的缰绳,气喘吁吁:“等不了了殿下,官家宣您即刻进宫呢。”

即刻进宫?究竟有什么样的要紧事拖不得。

不过赵眄在策马进宫途中冷静下来,心中隐隐猜出几分。

赵眄风风火火地进了垂拱殿,不料想赵瞻也在殿中,并肩时互换了个眼神,对方提醒他今日父皇的心情很不好。

“儿臣请陛下安。”

赵琇慵懒地靠在塌上,听赵眄的声音响起,他连眼皮都没抬一下,随后发出一声闷哼:“哼,朕安得很,有你们替朕做决定,朕一身轻松怎会不安。”

赵琇说得平静无常,下一秒却突然咳嗽起来,赵瞻识趣地上前递茶服侍,他进宫后就看见赵琇面前放的一叠纸,瞬间就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

他温声道:“爹爹,先喝口茶缓缓,别再气着了。”

赵琇接过,不悦地瞥了他一眼,风口转而冲向赵眄:“本以为你在太学读了几年书能学好,改改你那心浮气躁爱惹祸的性子,从前你大哥还能帮你遮掩,现在这些荒唐的东西都递到朕的眼前来了,还要你大哥怎么帮你!”

发了一通气后赵琇又猛烈地咳了起来,赵眄低头跪下倒是干脆,认错道:“此事是儿臣一人所为,但一切是为了将嫌犯捉拿归案,以正法纪,才出此下策,陛下要打要罚儿臣都认了,只是不要怪罪于大哥。”

“嘭”茶盏被赵琇摔在地上,溅落下来的茶汤浸湿了赵眄的衣袍,很是显眼。

“陛下,此事是儿臣让老四这么做的,儿臣想过京中上百万人,每日出城进城的人不可计数,照原先的查法不知要查到什么时候,时间一长难免闹得人心惶惶。”

本应在一旁为赵琇顺气的赵瞻此时正跪在赵眄身边,字字顿挫有力,令赵琇不得不听几句。

“倒不如主动让对方现身,所以儿臣才决定和老四一面暗中排查一面引蛇出洞。”

赵琇这才略微舒缓了些,左手一抬:“太子起来吧。”

赵瞻迟迟不见后文,又道:“勉知行事是鲁莽了些,但他从未参与过朝政,乃是情有可原。”

赵琇对上太子的眼睛,眼里满是恳切,心渐渐软了下来。

“罢了,你起来吧,以后多听太子的,别再给他添乱。”

“儿臣知错,谢陛下隆恩。”

赵眄得以出了垂拱殿,第一时间去了东宫,这是他们哥俩一个坚持多年的小习惯。

从儿时起,每逢闯祸赵瞻替他在赵琇面前求情后,他都会去东宫自觉等着认罚。

这一次也不例外,是因事情紧急没来得及告知,害得大哥又费心费力替自己遮掩。

至于那个和尚,他进宫时交待得很清楚,由吴内官带人前去。

赵眄闷闷不乐地进了东宫,陈内官过来问安也随意回应,等赵瞻回来时,他的精神才算好一些。

“等很久了?”

赵瞻眉眼柔和,瞧着弟弟那扑在桌上等他的身影,恍惚间像是回到了小时候那样,走近时脚步不自觉越来越轻。

赵眄闻声,耸拉着的脑袋立刻抬起,身子“噌”地从椅子上起来规矩站好,乖乖地把手伸到赵瞻面前。

赵瞻明白的那一刹那忍不住笑出了声,故意问:“伸手作甚?”

“我错了。”赵眄忽略掉刚才的笑声,老实回答着。

赵瞻颇为欣慰地拍了拍弟弟的肩膀,感慨道:“你已成人,早已明白是非恩怨,做任何事都有了自己的规矩和考量,长大了,就不必事事都告诉我。”

鸟儿一旦学会如何飞翔,便任由它飞吧。

赵眄不是不懂,他只是习惯了,习惯有哥哥替他安排好的时候,只要在东宫,他就会心安。

他又道:“可我把你好不容易稳下来的局面给搞砸了,害得在陛下面前也跟着受骂。”

赵瞻安慰道:“并非如此。”人的嘴是管不住的,“你的这步险棋可有徐遗的手笔?”

“他帮了不少忙。”

“嗯,他确实是个可用之材,你们冒了这么大的风险,该有消息了吧?”

“已经派人盯着了,大哥那呢?”

赵瞻摇摇头,他要会的人可是窝在这京里多年的滑头,单从问话就套出点别的东西,得费些口舌。

二人交换完各自收集来的线索,赵眄便迅速离开东宫找吴内官汇合去了。

此案的切口最终落在了那个和尚身上。

陈内官等赵眄的身影彻底消失不见后才敢问自家殿下:“先前这四殿下怎么了,又受什么委屈了?”

赵瞻眼里涌出无奈与心疼,声音极轻:“他一直都是委屈的。”忽然又想起什么,再道,“去把东宫的玉牌拿给他,有这个在人前行走也方便些。”

“是,殿下。”

赵眄匆匆地赶到汇合的地点,得来的却是一句令在场的人都琢磨不透的话:

“你要的线索在大理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