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苏轼后宅美食手札[宋穿] > 第40章 剃度出家

苏轼后宅美食手札[宋穿] 第40章 剃度出家

作者:孟槐槐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22 11:19:40 来源:文学城

寒食节,禁烟火。

没了需要按时呆在厨房的枷锁,困于后宅方寸之地的娘子婆子们也纷纷得空出门踏青,杭州城难得热闹起来。

天竺寺在天竺山南麓,本就比宝云寺远。再加上今日出城祭拜的人居多,一个时辰的路程硬生生拖到了两个时辰。

“娘子,到天竺寺了。”手中缰绳收紧,刘大的声音在车帘外响起。

待季璋牵着苏迨再次踩上实地时,清晨的凉爽早已不复存在。只有临近正午的闷热与空气搅在一处,死皮赖脸地不肯离去,让人心里无端生出一抹烦躁。

个子矮小的苏迨仰头,竭力望着高耸入云的巍峨山门,不由得生出一股惧意,往季璋身后躲了躲,“娘亲,这门好高呀。”

“不过是石头堆砌的死物,迨哥儿不必如此害怕。”季璋反手摸上苏迨的头,轻拍安慰着。

与宝云寺黄墙红门的木头寺门相比,由冷冰冰的石头堆砌而成的天竺寺山门着实显得不近人情。

乘坐另一架马车的苏轼带着苏迈和朝云,朝母子二人走来,出声解释道:“这天竺寺分上下两寺,分居南北两侧。这山门并非寺门,自然修得威严了些。”

“孩儿知晓了。”苏迨鼓足勇气从季璋身后站了出来,好似已经打败了心中的畏惧。

“咱们今日要拜访的辩才法师是上天竺寺的住持,咱们得往南面去。”灵素与刘大在原地看守马车,其余一行人跟着苏轼浩浩荡荡往南走去。

与来时路上所遇去踏青祭拜的闲适行人不同,从天竺寺山门至上天竺寺院内,一路所遇之人不是欣喜若狂朝外跑去,便是悲痛欲绝甚至跌坐在地无力再走。

好似前方不是寺庙,而是一锤定生死的黄泉门。

面对如此诡异之象,二宝不禁问道:“娘子,怎么从庙中出来之人情绪波动都如此之大?”

季璋正欲让其噤声,不可在路上随意议论他人,与她并行的朝云却凑头过来悄声解释道:

“辩才法师除了是皇恩赐紫衣的得道高僧,还是妙手回春的郎中。来找他之人大多病入膏肓,患有各种疑难杂症。能治自然是大喜,药石罔治自然是大悲,只能等死。”

“这法师竟如此厉害。”二宝毫不排斥地接受了朝云的回答,并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

走在前面的季璋用余光将这迟来的和谐一幕尽收眼底,心中只觉五味杂陈。

一行人跨过上天竺寺的寺门后,路上之人蒸发般瞬间只剩下零星几人,就连金碧辉煌的正殿也只有稀稀拉拉几位香客。

不待季璋疑惑,待瞧见已经延伸到辩才住持院外的长队,她便已然解惑。

敢情这寺庙的香火和业绩,全靠这位妙手高僧啊。

金乌悬挂在正中,不留余地地散发着腾腾热气。队伍前面的人有所准备,都带着油纸伞或者斗笠,更有甚者还带了下雨时才会用到的蓑衣。

只有季璋一行人不知情况,憨憨地什么也没准备。苏迨尚且能躲在大人们短小的影子中乘凉,苏轼等人只能硬生生受着这大自然的馈赠。

片刻之后,提前去探路的朝云终于回来了,气喘吁吁地汇报道:

“郎君,院中的僧人说辩才住持特意为您留了间厢房,咱们不用排队等候。待住持忙完后,再派人来请您过去。”

“走罢。”话音未落,苏轼已经护着妻儿转弯进了旁边院子。

不知是不是苏轼的错觉,今年初夏的日头可比去年强多了。今日若是再这样站下去,中暑怕也只是时辰问题。

*

午时过后,日头稍稍偏斜,季璋就瞧见了这位传说中的“妙手高僧”。

禅房门大敞着,一进屋便瞧见一瘦削笔直的背影坐在窗边,高高瘦瘦好似鹳鹄鸟。

季璋却蓦然觉得他与那用石头堆砌的山门十分相似——皆是高高在上不可攀的冷冰冰模样。

“见过辩才法师。”苏迈与朝云和二宝被留在了厢房,仅一家三口带着食盒进了屋。

“又见面了,垂髫小儿。”辩才法师闻声转身略过苏轼,自顾自地与苏迨打着招呼,深邃眼凹中的碧色眼眸却落在季璋眼中。

这是,胡人?

高颧骨,高鼻梁,深眼凹,棱角分明的长相因年岁已高脸上无肉而更加锋利。

但那双直击人心的碧眼却格外温和,毫无杀伤力,让人不自觉也平静下来,忘记一切烦恼。

面对这位花白胡子的光头和尚,苏迨不知如何称呼,只得学着父亲的模样,拱手作揖道:“苏迨见过辩才法师。”

感受到季璋打量的视线,辩才法师视线上移,对上她震惊的眼神,仿佛看穿了她心中所想,出声道:“贫僧乃临安人,不是胡人,苏大娘子且安心。”

季璋闻言,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眼神过于冒昧,连忙收回。苏轼连忙找补,话中满是歉意,“辩才法师见谅,拙荆从未见过碧眼之人,故而失了态。”

“贫僧早已习以为常,苏大娘子切勿自责。”辩才起身离开窗边的矮桌,引着三人在八仙桌旁落座。

苏轼趁机将食盒打开,道明来意,“前些日子孤山上,小儿贪玩走失,幸而有辩才法师出手相救,这才免遭一难。这些是拙荆做的一些寒食节吃食,还望法师笑纳。”

至于香火钱这种谢礼,就不用特意在法师面前说了,他们自会知晓。

本来是送与他的,辩才却直接拿起一只青团放在了苏迨手中,也不管在场的季璋是否会多想,道:“贫僧只是见此小儿与我佛有缘,出面与那人理论了一番。”

季璋无暇多想,只觉这和尚格外古怪。自从他们一家三口进了这屋子,他的一言一行皆是围着苏迨,甚至连苏轼这个杭州二把手都没放在眼里。

“实乃我儿之幸。只是从那件事后,我儿性情大变,想是被吓到了还未回魂,还望辩才法师劳心诊治一番。”苏轼顺势道。

辩才并未搭脉,只是垂头用他那碧色的双眸在正在吃青团的苏迨身上扫视一圈,然后说道:“自从花朝节后,小公子可出现了食欲大增的情况?”

苏轼点点头,“法师真是火眼金睛。确有此事,不过月余,我儿已经涨了一圈了。”

季璋没有出声,只是内心揣摩道:这和尚月余之前看见过苏迨,今天一对比自然能推断出他的胃口大增。

光凭着一句话,看不出有什么本事。

辩才轻抚上苏迨的头,道:“小公子并非是失魂症,而是被一头头上长着独角的兕纠缠着,这才倏然性情大变。”

苏轼蹙眉,好似对这番说辞并不相信,却还是出声询问着解决办法,“敢问法师,这该如何医治?”

“落发摩顶,权寄缁褐。”剃度摩顶,暂居佛前。

辩才的话轻飘飘,季璋却如被点燃的炮仗“噌”地一下站起身来,严声质问道:“辩才法师这是何意?就因胃口好多吃了些,就要这么小的孩子剃度出家吗?”

这哪是什么高僧,庸医庸僧还差不多!

“闰之,先听听辩才住持的见解。”苏轼起身走到季璋,伸手搭上她的肩头。

季璋想摆脱,却感受到了肩上的重力,不得不坐下。苏轼不会信了这老秃驴的话,让自己三岁大的孩子出家吧?

辩才一本正经道:“兕乃上古神兽,不可消灭,只可镇压。若无寺内神佛协助,贫僧也拿其没任何办法。”

“待其自愿想离之时,便是令郎痊愈之际。届时只需买一道度牒,再同时让一人剃度,顶替令郎,令郎便可成功还俗。”

“就连您也不知结束期限?”此话一出,连苏轼也开始动摇。

辩才点点头。

屋内一时安静下来,一向能敏锐察觉到气氛不对的聪明苏迨此刻却毫不知情般继续吃着青团,仿佛在应证辩才的话。

他吃青团的咀嚼声被格外放大,一声一声敲击在他人心头,摧毁着他们的心理防线。

刚刚在隔壁才吃了不少,眼下又这般不知疲惫地吃。季璋害怕地上前,一把将苏迨手中的青团抢过,欲盖弥彰道:“迨哥儿,别吃了。”

她才承诺要好好照顾苏迨,眼下刚有起色,却又被拦腰斩断。她不信鬼神这套,但此刻苏迨如饿死鬼投胎般地吃,她也害怕了。

苏迨可怜巴巴地望向季璋,哀求道:“娘亲~孩儿还未吃饱。”

稚嫩的童声一出,苏轼的心理防线瞬间溃败,“辩才住持,若是不赶走这兕,我儿会这般一直吃下去吗?”

“嗯。不知疲倦,直至死去。”辩才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淡然,并未因口中谈及性命而有任何波动。

季璋心狠地别过眼,只当没瞧见苏迨的小狗眼,“若当真如住持所言,寺内神佛能镇压这兕,为何我儿到此后反而食欲大增?”

在家中,苏迨可从未如此吃过。

辩才言简意赅道:“困兽犹斗。感受到危险,自然活动起来了。”

季璋不死心道,企图从辩才的话中找出任何破绽,“这就是您之前所说的,我儿与佛有缘吗?若是有缘,为何还让这怪物伤害我儿?”

她不能拿苏迨的性命冒险,可也不甘愿就这样让苏迨遁入佛门,小小年纪便孤身一人住在寺庙。

“兕乃神兽,若非小公子与佛有缘,其也是瞧不上这具肉身的。”如此说来,被这怪物上身反倒是苏迨的荣幸了。

呵,还真是自成一个逻辑闭环了。

辩才补充道:“若贫僧没看错,这兕应是小公子在娘胎里便上身了,故而出生时为长头。只是不知是何缘故,现在竟将其唤醒了。”

季璋看向一脸震惊的苏轼,便知他前一句是说对了——苏迨出生时,确为长头。

那么后一句,?

1.本情节改编于苏轼的《赠上天竺寺辩才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0章 剃度出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