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霜雪尘埃 > 第78章 第七十八章 股市动荡

霜雪尘埃 第78章 第七十八章 股市动荡

作者:李千重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04 10:43:08 来源:文学城

第七十八章 股市动荡

经过四年前那一回银行危机,如今香港市民对于银行的动向已经很敏感了,苏凤香当日便要提款,丢下汤勺,立时就要穿了衣服出门,连头发都顾不得梳了。

梅思忙拦住她:“今天礼拜天。”

银行休息啊,这时候到哪里去提钱?

苏凤香连连跌脚:“这可怎么办!”

多延迟一天,意念之中自己的钱便要飞了!

梅思劝慰道:“不在这一天时间,明天再去也不迟的,她们可以同行拆借,廖创兴那一年不也是没事?你进屋喝杯水,我来煮粥。”

招娣已经听到动静:“梅姨,我来烧早饭。”

这一整天,苏凤香坐立不安,茶饭不思,梅思反复安慰了许多次,要她不必担忧。

苏凤香在屋子里团团转,隐约一股青烟从顶梁骨冒出来:“明天一早,我就去银行,说不得只好请假了,又要扣工钱。唉,这些银行,怎么总是这个出事那个出事?我们辛辛苦苦的血汗钱,交她们保管,就成这个样子。”

梅思虽然不说,心中也在焦灼,不知这一回廖创兴会怎样,自己的钱依然是放在那里,没有换银行。

到第二天,一月二十五号,苏凤香果然一大早就跑出去,赶去银行,梅思则是稳了稳心神,先去香港会,现在报纸上毕竟还没有廖创兴的消息,只是明德出事,此时自己纵然去了廖创兴,想来也问不出什么,还不如先去香港会,见见老相识,或许会有一些消息。

到那里看了股价,梅思便找尹宗翰,尹宗翰很是沉稳:“明德不过是个小银行,出事原不意外,放太多款子给地产了。”

又说:“倘若是存款,还是放大银行安心,比如恒生。廖创兴也是好的,这几年缓过来了。”

虽然听他这样说,梅思仍是不安,一方面担心存款,另一面担忧股市:“会不会影响股价?”

尹宗翰笑:“哪里那样容易?明德这样的小银行,一点风波怎么就会影响这样大?”

梅思摇头:“银行出事,不止这一次。”

大家便都如同惊弓之鸟,看苏凤香就知道,简直草木皆兵,一点点风吹草动,就很惊恐。

梅思又道:“华商的银行,仿佛都放许多款给地产?”

尹宗翰微微皱眉:“虽然如此,但香港的房产这几年有在恢复。”

梅思眨一眨眼:“那么便果真如此了?都在投资地产。”

尹宗翰一时无言,梅思往日多么明智,今天忽然如此执拗,怎样都说不通的。

“那么你要卖出么?”

梅思道:“再看一看。”

礼拜二,一月二十六号,梅思晚上回来对苏凤香道:“幸亏你昨日去提款,今天明德挤提了。”

二十三号那一张支票不能兑现之外,后面又是现金不足支付大客户,于是到二十六号,公众恐慌,纷纷涌去提款,现在香港会里面的经纪都在说:“明德这一次只怕撑不住了,比廖创兴当初危险得多。”

明德是小银行,要拆借很难,渣打汇丰这样的发钞行,等闲不会理她。

果然,到了一月三十号,明德宣布破产,申请破产保护。

苏凤香在家中手拍着胸:“阿弥陀佛,谢天谢地。”

自己的钱总算是保住了,分毫未损。

转头看了一眼日历:“那银行的老板,这个年可怎么过?”

还有一天就是除夕,虽然自己不当老板,但苏凤香当初在上海,也经历过经济萧条,尤其是四九年,物价涨到天上,许多商户倒闭,苏凤香看到街头关门的店铺,设想老板的苦境,也替人愁,当时是听说有店主上吊的。

梅思一笑:“那些提不出钱来的人,也不好过年。”

苏凤香的念头瞬间转回自身,万分庆幸:“是哦是哦,倘若我失掉了这一笔钱,岂止是过年,一家人的日子都不要过了。”

过年就只好吃咸菜吧,自己只怕是连咸菜都吃不下,都是自己的主张,把全家的钱存进了明德,倘若都没了,让自己怎么面对孩子们?

廖创兴虽然一时还平静,然而梅思这一个年却也过得并不安稳,除夕本来想要烧黄鳝,这时也无心安排,只是咸蛋炒青菜便罢了,之后直烦乱到初二。

到这时便轮到苏凤香来劝她:“要看看书么?”

梅思摇头:“读不进。”

“吃点心?”

“吃不下。”

“或者出去逛逛?”

“懒得逛。”

苏凤香宽慰道:“不是说只是明德一家?别家没说出事,你也别太担心了,哪里有那么多倒霉事。”

股票真不是好赚的,看看梅小姐,为了放进去的那一笔款子,急成什么样子?自己是把银行里的钱取出来,便再无忧虑,她那事情可是还没完呢。

梅思很是警惕地观望,到了二月六号,信托银行挤提,二月八号信托银行全线停业,当天下午,恒生、广安、道亨、永隆全受波及,梅思二月九号便卖出二百块的股票,之后陆陆续续,在三月底之前多数卖掉,只留两支股,三百元。

见她交易回来,尹宗翰便问:“怎么样?”

梅思吸一口气:“总算保住本金。”

终于安全了,到现在自己的心还怦怦乱跳。

尹宗翰摇头:“没想到这一回竟然闹得这样大。”

连澳门都受了牵连。

梅思问道:“你看恒生会怎样?”

别的银行暂时平息了,然而针对恒生,传闻源源不断,恒生是华资银行中的龙头,与外资银行相比,实力也不逊色,倘若她家有事,震动实在强烈。

尹宗翰皱眉:“不晓得。”

现在自己可不敢言之凿凿了,谁想到最初不过是小小的明德挤提,后面竟如同倒了骨牌,接二连三出事,信托银行也倒闭了,现在的恒生,便如同给放在火上烤,全都盯着她家。

梅思自然也猜不出恒生会怎样,不过她如今毕竟全身而退,稍稍可以松一口气,当晚回到住处,便抓起床头一本新书来看,是传芳姐姐从台湾寄来,《烟雨濛濛》,去年的新书,写书的人叫做琼瑶。

传芳姐姐信中说:“新近红起来的一个人,第一本书是《窗外》,我读过了,宝凝很是痴迷这个故事,我则看得寻常。倒是这一本小说,很觉得有味道。”

过年后收到的,只是那时自己一心关注股票,顾不得看这本书,连姐姐的信也都还没有回覆。

到这时终于有心情来读,梅思花了两天时间,把小说翻过了一遍,抛下书望向窗外,毕竟是故事,陆振华病死医院,众叛亲离,也算是天理循环,报应不爽,而黄老爷有归英曼照料,晚年堪称安泰,毫无痛苦,逝于家中,早前还从容处置家产,都留给了瑞安。

倘若要一一对应,自己或者可以类比依萍,都很倔强,对“父亲”只有仇恨,没有亲情,只是两个人的反抗之路不同,自己当年是以去延安作为背叛,依萍在台湾,没有那一个遥远的火炬可以照明,便只是用女子最古老的方法来报复,她是把感情当做了武器,倘若说自己奔赴延安之后,感到一种虚幻,依萍在仿佛复仇成功之后,终究也是空虚。

现实与小说的种种对比,相似与不同,梅思心头百味杂陈,只有一点她是怀疑的,陆振华真的会为如萍的死而痛惜么?倘若果真如此,他倒是还有一些真情,只是这件事在黄老爷身上,她却是不能设想,黄老爷对自己恨之入骨,假如死的是自己,他只怕拍手称快,而如果许桂珠有一个仿佛如萍一样的女儿呢?平庸善良,这样一个顺从的女儿,或者能让黄老爷感到一些慰藉,她若是自杀身亡,黄老爷会怎样大受刺激么?会为此而病倒么?

梅思摇摇头,只要儿子不死便好,黄老爷最为声气相投的,还是瑞安,父子两个前后承继,一脉相传,倘若黄老爷真的受打击而进医院,那最可能的是为了许桂珠另有所爱,而且谋夺家产,又或者是瑞安没了,失了继承。

至于说陆振华看到如萍自杀的那把枪,想到自己半生作军阀,杀人累累,心有忏悔,梅思便以为更加浪漫了,女儿一条命唤回他的良知,黄老爷到香港这么多年,都在痛恨**,诅咒佃户分田地。

心中这许多念头翻滚,梅思呼吸有些急促,她坐起身来,拖过一沓稿纸到面前,提起笔便写出题目:《读琼瑶》。

将近六点三十分,这一篇文堪堪写完,苏凤香推门进来:“啊哟,梅小姐,侬又在写小说?”

梅思转头一笑:“是读书的杂感。”

苏凤香马上便问:“能换钱么?”

梅思笑道:“不晓得,我投到报馆试一试吧。”

苏凤香一撇嘴:“阿拉就想不出,这种文章有什么好读,梅小姐,阿拉劝侬还是多写小说,那个才好赚钱。”

不然侬靠什么吃饭?股票多数都卖掉了,听侬说这一阵股票不是很好赚,跌得惨哦,放眼一望,数字总比前一天的挂牌低,就这样还每天去看,侬也是痴心得很了,还指望有一天“浪子回头”,那可真是“金不换”。

现在就靠一支笔杆子吃饭,连来娣都看了出来,悄悄同自己讲:“姆妈,梅姨这一阵,天天写厚厚一沓纸。”

当时自己回说:“你梅姨可是要多写,一个字一个字就在那纸上种庄稼哩!”

种得多就指望收得多,然而那收成却也不是全由自己做主,要看报馆肯不肯用,登出来才有稿费,否则便是盐碱田,白白耕作了,却没得颗粒进仓。

依着苏凤香,还是该多写小说,看小说的人多啊,比如自己,纵然有闲情读报,也不肯看什么读书的感怀,拿起小报,第一个先找小说,不管写得如何,总能看得下去,这才是赚钱的法子,不白干,像梅思现在写的这种,有几个人看呢?

梅思抿嘴乐着:“倘若可以,我也想的。”

自己也想当小说家,琼瑶在台湾,已经是声名鹊起了,就是香港这边,金庸、倪匡这些出名的人,也是多凭借小说。

只可惜自己实在是不能,小说一直在写,却因为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一直没能出头,多只是在小报上登载,能发表在大报上的,多是回忆旧事的杂散文,何尝不知道假若凭借小说走红,可以赚许多钱?奈何欠缺那样的才能。

谈了几句梅思的生计,苏凤香转身去倒水,触景生情:“如今无论如何,总算不担忧断水。”

今年二月末,从大陆那边引来了水,今后虽未必绝对不会缺水,但危险应该小得多了。

梅思也有同感:“这一把悬在头上的剑啊,到底移开了。”

上一次水荒,足足一年时间,让人焦灼得不行了,香港缺水不只是那一回,只是那次格外恐怖。

苏凤香又道:“那时候幸好有你,能弄来水,我们这家里总有喝的水,像是别人,更惨呢。”

梅思一笑:“你们也担回来许多水。”

只可惜自己能做的只有这么多,有一说一,那一次的水荒,自己并不是很苦,可以匆匆进入梅林擦身,喝的水更是不愁,自己所忧虑的,是难以拿出更多的水,就连这个屋子里,都不好存太多的水,否则哪里会那样紧张?

倘若是依着梅思的性子,她是真想推一辆茶水车到街上,路过的人免费喝水,一瞬间梅思便仿佛回到延安,一切都该共同分享,自己独享水源,深深感到惭愧,好像成了另一种特权者。

可是许多年来,梅思已经很能克制情绪,她知道那样做是不现实的,别人难免要问:“水从哪里来?”

这让自己怎样回答呢?

如果可以,自己是愿意放开水源,让那一条小溪源源不断给街坊供水,虽是涓涓流水,毕竟细水长流,更不要说远处还有一个湖,可梅思晓得,这样势必给人知晓那一座梅林,梅林对于自己,不仅仅是菜圃鱼塘那样简单,“危急之时的避难所”,确实可以形容它的重要,不过也不完全,梅思晓得,自己是把梅林当做一种精神上的归属,在那里,可以面对自我。

所以即使内心纠结痛苦,梅思依然选择如此,这让她感到内疚。

第二天,梅思把那一篇书评连同其它几篇稿子,一起投递到《商报》,几天之后,窦啸川告知她:“那几篇都可以登出,只有《烟雨濛濛》不行。”

梅思疑惑:“是哪里写得不好?”

窦啸川摇头:“文章是很好的,只是不合本报的风格。”

梅思写自己读书的感受,通篇都很好,窦啸川是文艺版的编辑,对这方面动向颇为关注,也晓得台湾有一个琼瑶,新近崭露头角,若以民国旧上海的文学派别来论,属于“鸳鸯蝴蝶派”,梅思肯读她的小说,是自己之前没有想到的,不过当窦啸川读过了这一篇书评,他感到自己可以找这一本书来瞧一瞧,竟不是寻常的风花雪月,爱恨情仇,琼瑶着力描写了军阀,这就是一篇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强权的檄文,梅思剖析得也相当好,用一种冷峻的态度,对小说中带有幻想色彩的情节提出质疑,不愧为一个曾经的革命者。

然而终究是“曾经革命”,梅思从依萍激烈的复仇,联想到她自己的延安之路,以为都带有虚幻的意味,最后难免失望,这就是失去信仰,这一段文字,主编不肯照发,让窦啸川来问:“假如可以删除,修改一下,还是可以发的。”

梅思想了一想,摇头道:“还是算了。”

窦啸川很有些过意不去:“真是抱歉。”

梅思一笑:“没什么的。”

这世上或许本就没有完全的自由,换一家去投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