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霜雪尘埃 > 第64章 第六十四章 台风天谈秧歌

霜雪尘埃 第64章 第六十四章 台风天谈秧歌

作者:李千重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22 11:21:57 来源:文学城

第六十四章 台风天谈秧歌

从春至夏,梅思痛读鲁迅,转眼间便到了七月。

正是盛夏时节,又是在香港,“七月流火”,很可以用它的字面含义,这个时候,梅思实在再难继续读那充满战斗热情的文章,然而,即使是诗词,闷热的夜晚,倚靠在床头,那些“青草池塘蛙声”也是读不进去。

梅思抹一把头上的汗,简直好像蒸笼,健莲姐蒸的酱肉包子,那样硕大,白白胖胖,只一看便给人一种慰藉感,然而自己身在蒸笼之中,半点不觉得幸福。

其实这种感觉倒是并不陌生,从前住铁皮屋的时候,每当盛夏也是这样的酷热,已经不觉得稀奇,只是梅思抬眼望了一下那悬挂半空、轻轻颤动的帘子,微微叹气,然而,如今却又有不同,这样的季节,自己想要遁入那一片清凉世界已不可得了。

尤其又是这样的嘈杂,三个孩子吵闹的声音充满整个空间,书中的文字浮在眼前,“如雷般的掌声震动了天地,狂呼的口号使全宇宙的空气都革命化了”,那也是弥天漫地的,却是激烈振奋的,令人充满期待的氛围,如今,自己的耳孔填满了声音,却都是这样滞重的,拖泥带水的,毫无超越的希望,其实就是张爱玲小说中的世界,那样的小说,自己读起来很有味道,然而,真的身在其中,便有一种透不过气来的郁闷焦躁,只觉得不是爆发,就是死亡了。

好容易到七月中旬,来了一场台风,大暴雨落了下来,天气顿然凉爽,虽然只是短暂的时间,却也给人喘息之机,在这天地之间的火宅,可以有片时的放松。

这一天夜晚,外面雨仍不息,房间里开着窗,凉风送来雨水的湿气和泥土的腥气,梅思懒懒地坐在床头读书。

忽然间,帘子挑开,苏凤香六岁的儿子宝庆跑了过来,随后是那两个大一点的女孩子,招娣和来娣追过来,抓住弟弟,拖着他赶快回去,宝庆便大叫大闹起来,坐倒在了地上。

苏凤香无法,只得自己过来拎起小儿子:“你个混世魔王,自家那一片地方还待不下你,到处乱撞!”

梅思抬起头来,含笑道:“没关系,让他在这里玩吧。”

苏凤香把头一摇:“他总得懂些规矩。”

抓着宝庆的胳膊把他拖出了房:“到外面玩去!”

连招娣来娣也撵出去,“砰”地关上房门,屋子里总算稍稍清静。

梅思暗暗松一口气,到这时,她读书也有些倦了,便放下书卷,趁着这晚凉天气,想与同住的人说说话,虽然两家在同一个房檐下已经半年有余,然而各自早出晚归,苏凤香时常夜班,就回来了也是操持家务,竟没有机会多说几句话,很是有些生疏隔阂,便走过去掀起帘子,与苏凤香闲聊起来。

“工厂里这一阵忙吗?”

苏凤香正在灯下做针线,闻言抬起头来道:“从今年便忙起来,这一阵格外赶工,老板接许多单,总有许多塑胶盆、塑胶桶要做。报馆里面忙吗?”

梅思笑道:“一直都是那个样子。”

聊了几句各自的行当,苏凤香忽然便问:“梅小姐,上楼之前,侬是住哪里的?”

“女青年会。”

“那里怎样?”

“不过那样罢了。”

一个小小的房间,好像女学生的宿舍。

苏凤香微微侧转了头,听梅思约略讲述,然后叹道:“梅小姐,侬真的是天生该过好日子的,那样的地方,侬还嫌不好,如今住这种屋子,侬以为很好么?”

虽然没有去住过,不过若是按梅思的言语,居然是个好地方,清清静静的,关起门来便可以安闲地过自己的小日子,苏凤香晓得自己是不成的了,带了三个孩子,无论去到哪种地方,都不得省心,不过梅小姐是可以的,倘若自己是她,绝不肯住这种地方,哪怕是没有结婚,没有小孩子的,也依然不得安闲,给几个孩子吵闹得,脑仁都要裂开来,虽然梅小姐不肯说,然而自己看得出来,她很感觉疲乏厌倦。

苏凤香接着又说:“况且又热,看看这里,七楼,上面什么也没有,白花花的日头就那么当头照下来,把人要烤成烧饼,一个个都成蟹壳黄。整栋楼顶数阿拉这一层最热,到冬天又是最冷,从前住铁皮房,是这样,好容易盼着上楼了,阿拉还想,这下好了,水泥楼,不会那样热,哪知分到七楼,还是一样,还不如阿拉从前住的亭子间哦!”

梅思抿嘴一笑:“这两天倒是好,爽快得很。”

苏凤香“哼”了一声:“不过凉快这几天罢了,等台风过去,侬再看,更热哦,所以侬到底为什么不肯去住女青年会?是嫌贵么?”

梅思掠了一下鬓边的发丝,慢慢说道:“是比这里要贵一点,不过更要紧的是,在那边,总觉得是寄居,不是自己的地方,这里虽然窄小了些,但可以长久住下去,心里安稳一些。”

是烧了原本的房屋之后的徙置大厦,哪怕是要付租金,毕竟也可以算作是自己的地方吧,女青年会虽然好,总感觉仿佛是住旅馆。

对于选择徙置楼的缘故,梅思倒是细细解说的,苏凤香也认真地听,到最后依然晃了晃头:“反正阿拉倘若有办法,定然不住这样的地方。阿拉当年在上海……”

梅思望着苏凤香,俨然竟像是看到了白明珠,虽然两个人的身份差距悬殊。

说了一阵,苏凤香将手里的衫子放下,拿过一条裤子来继续缝补,趁此转换了话题:“梅小姐,侬整天看书,那书里有什么好看的故事么?”

梅思当即便想要讲阿Q,又或者是祥林嫂,然而她脑筋一转,改口道:“是爱玲女士的一篇小说,叫做《秧歌》,是说上海——周边的乡村,土改之后。”

苏凤香本来一听她说“上海”,两只耳朵便竖了起来,然而马上便听到了“乡村土改”,登时便有些嗒然,“唔唔”了几声,算作应答。

梅思继续说着:“凤香,你在那边,看到了土改么?分田分地之后,是怎么样的?在我的家乡,虽然因为抗美援朝,日子紧一些,大家却也还过得下去,像是小说里那样残酷的事,或许其她地方有吧,但我家乡没有,也就难怪爱玲女士的这一篇小说,如此给人责备。”

是同着鲁迅先生的文集一起买来的,前些天刚刚读完,纵然是现在的自己,掩卷之后也深有感怀,很想要找人谈一谈。

梅思又说了几句,忽然发现苏凤香只是“唔唔嗯嗯”,梅思如今很会察言观色的了,见她不很感兴趣的样子,便停了口,笑道:“凤香一直是在城市里的么?”

苏凤香点点头:“是啊,阿拉在乡下,没有什么亲戚。”

“我从前有一个朋友,是上海人,总是夸说上海的电影,上海的百货公司……”

听她讲起上海的风情,苏凤香陡地抬头,眼神一亮:“阿拉上海啊,是天上地下第一等的好地方,人家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哪里及得上阿拉上海?城隍庙热闹哦,蟹黄汤包哦,拉洋车哦,跑得飞快哦,石库门大洋房哦,亭子间哦,还是双亭子间,柳桉木的壁炉架,阿拉只恨没有福分去住哦!”

侃侃而谈当年在上海当女佣的往事。

与陈露云一样,苏凤香也是地道的上海人,从小到大都没有离开过上海,作女佣维持生活,因为她年轻漂亮,手脚麻利,能言善道,又是本地人,人头熟,颇有几个有力的亲戚给荐到了富裕人家,只她的遭遇却不同于咸亨酒店里的小伙计,“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她可是如鱼得水,先后换了两家主人,都滋润得很,如今在这香港石硖尾的徙置楼,忆念起往昔在上海的日子,很以为风光:

“那个时节好啊,五月初五有粽子,八月十五分月饼,到过年的时候,东家派红包,里面有半块洋钱,除夕夜主人家开宴席,我们在厨房里也喝酒,吃猪头肉,只是自从打起仗来,日子便越来越不行了,解放军刚进了上海城,主人家不多久就走掉了。”

梅思细细思量着《秧歌》里面的文字,月香的雇主解放后依然留在上海,日子愈发窘迫了,天天要来厨房查米和煤球,因此月香炒冷饭给她的男人吃,便愈发傲然,颇有一点狷狂。

听梅思讲了小说里的故事,苏凤香点了点头:“啊呀,竟然是这样的么?幸亏阿拉主人走得早,也幸好阿拉走了,不然佣工都没得做,弄到那样小气,好没意思的哦。”

虽然从前也不是过的大小姐的日子,总比这样强些,苏凤香是五零年便随着东家的脚步走了的,那时东家太太和她说:“凤香啊,不是我吓你,你做佣工这么几年,又是我们这样的家庭,手里也是有几个钱的,你可要小心,不要给他们算到‘资产阶级’里面去了。”

那时节她的男人在工厂里,当个小头目,每个月到手也有几十块钱,凤香听了太太的话,心里慌,回家来和她男人商量:“太太是如此说,她与先生都是读过书的人,说的总不会错,倘若**真的要抄了我们的家,可怎样办?又或者把我们抓到牢里面去呢?现在倒还是慈眉善目的,谁知后面会怎样?主人已经决心要走了呢!”

她男人也不安:“不如我们也走了吧,虽然太太没有说去香港要带着你,但凭我的本事,你也能干,到那里总有一碗饭吃。”

于是两个人便变卖了家产,带了银元,全家到香港来了。

来到香港不多久,男人便因为工伤死去了,从此只有苏凤香独个带着孩子,靠着在工厂里做事,养活全家。

如今苏凤香的境遇,可是与从前不同了,极其紧迫,日子过得总是好像在打仗,当年无论是日本人进租界,还是解放军进上海,都不曾像这样紧张焦灼,分外疲惫。

在这样漫无尽头的劳苦之中,苏凤香全靠着回忆让自己快活一些,昔日在上海当女佣的那段时光,如今再想起来,俨然便是人生中的辉煌,如同早晨的阳光照在大地,晨光下一切事物都染上了玫瑰色,还带了金粉的色泽,居然有一点堪称富丽浪漫了,这样的回忆,便如同一支兴奋剂,让她能够有力气撑下去。

连她自己也不愿承认,如今是落魄了,有时候她情不自禁便要想,倘若当初留在上海,会不会有所不同?**打倒资产阶级,但自己只是帮佣,男人也不过是在工厂里作一个小小的管事人,怎么样也说不到“资产阶级”上面吧?或者当初竟然是给太太骗了,太太和先生恨**,便要自己也恨**,离开**掌权的地方,到这人生地不熟的香港来,过这样的苦日子,每当想到这个,苏凤香便如同有一只毒蜂蜇自己的心,火辣辣的疼。

然而今日终于听到梅思说,后来的上海,过得也不好,她登时便如同喝了一碗酸梅汤,从喉咙到小腹那么的清凉爽快,自己当然是不同于月香,月香是因为家在乡下,才给太太瞒哄了,以为分了田地,日子过得很好,便辞工回乡下来,自己本就是上海人,太太纵然要想方设法辞自己,用这样的借口是不成的,那么东家是要用怎样的花招来哄骗自己主动辞工呢?一时却是想不到了,只是那样变穷了的主人家,待着也实在没意思。

两个人谈谈说说,一直到深夜十点多,梅思感觉困倦,便提了水盆,去往淋浴间,中间经过取水处,十几个男人支起几张桌子,坐在那里叉麻雀,“稀里哗啦”响亮的洗牌声震荡耳鼓,虽然今日天气凉爽,也仍然有人手里猛力摇着扇子。

一个人吸着烟哈哈大笑:“不如来我们这边,虽然开初只是□□笼、四九仔,但只要你肯干,将来便做到红棍也不奇怪。”

梅思微微转头瞥了一眼,男人卷起衬衣袖子,裸露的手臂上刺了一条青龙。

对面的人苦笑一下:“我哪里有德龙哥那样的魄力霸气。”

打出一张八万。

往前走几步,果然不出意外,公共淋浴间前排了七八个人,梅思叹一口气,倘若自己能熬夜,真想半夜过来洗凉,那时总该没人在这里,不过趁此机会,倒是可以先去一下洗手间,她把盆放在地上,和前面的邻居说了,占个位置,便转去了厕所。

厕所那里也是有人排队,这原是一定的,一层楼三百多个人,一共只有六个厕位,男厕三个,女厕也是三个,倘若按照时下流行的“平等”主张,可以说是相当平等了,可是女厕总是比男厕紧张,所以便利的办法,便是准备一个尿壶,到这里来倾倒,很是快捷的。

到十一点,梅思终于进了淋浴间,很快脱掉衣服,站在莲蓬头下,哗啦哗啦冲着水,用毛巾快速擦着身上,外面还有人等着要洗。

洗过了澡,梅思端着面盆快步出来,看到隔壁邻居的女儿,二十一二岁的鄂林鹃正拿了个盆子,到取水处洗小青菜,便笑问:“林鹃,这时候还烧饭?”

鄂林鹃回头含笑道:“啊,是梅小姐,薛叔叔来和爸爸下棋谈天,这么晚了还在谈,妈要弄宵夜给他们吃,我来洗菜。”

梅思又问:“明天是早班还是晚班?”

“早班,所以很快便要去睡了。”

梅思笑道:“你们纱厂这一阵也忙啊!”

鄂林鹃手指刮去菜梗上的泥土,笑着说:“倒是忙些的好,加班多发一些薪水,买小菜、买报纸都宽松些。”

如雷般的掌声震动了天地,狂呼的口号使全宇宙的空气都革命化了——谢冰莹《从军日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4章 第六十四章 台风天谈秧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