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霜雪尘埃 > 第63章 第六十三章 书店是我们的避难所

霜雪尘埃 第63章 第六十三章 书店是我们的避难所

作者:李千重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21 09:41:52 来源:文学城

第六十三章 书店是我们的避难所

这一个晚上,梅思回来女青年会的住处,吃过晚饭之后,一边在溪边刷着锅碗,一边缭乱地思想着当天的事,经理说有人要请自己去采写一些正经的新闻,乍一听到这个消息,心陡然猛跳起来,不过片刻便平息了,以自己的学养,怎么能够写那样的大新闻?

来香港之后,梅思也看报纸,多是《大公报》,那上面对于时政的议论,是何等的深刻犀利呢,那样的学识,自己怎么能比得了呢?梅思晓得自身,在延安虽然读了两年书,但学问并不深厚,相当数目的课程是职业技术,即使是政治经济之类的科目,当时尽管以为打开了眼界,比从前截然不同,多年之后再看,其实相当单薄,只懂得一些教条,自己的知识修养,比人家正正经经几年大学读出来的,要薄弱得多。

更何况香港的报界,人才济济,什么东吴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都是响当当的招牌,泛着金光的,单单如此还不够,有人是从英国美国留学回来的,说起外国的哲学家,都是自己没听过的名字,施特劳斯,自己从前单知道他是作曲的,胡瑾很喜欢他的《南国玫瑰圆舞曲》,然而人家和自己说:“是列奥·施特劳斯,不是约翰·施特劳斯。”

这样的文化差距,让自己怎样去弥补呢?

自从离开女大,自己就没有怎样读过书,在梅思的记忆之中,过往的日子一直都是匆匆忙忙,不是忙着革命斗争,就是忙于谋生,少有空闲认真读一读书,倒不是说完全的不读,只是东一鳞西一爪,十分杂乱,不成个体系,不像人家正经做学问的人,有个要通读的书单,先读什么,再读什么。

比如说邹千里,和自己略谈一下经济学,便开出一个书目来:“这几本书倘若有兴趣,都找来读一读比较好。”

一环连着一环的,像是自己这样子读书,纵然读上三四十年,也顶多修成杂家,成不了专家。

所以倘若真的有人来找自己:“梅小姐,要到我们报馆来么?写一些社会新闻。”

只怕自己是不敢答应的。

更何况,到了如今,自己也实在不愿再去议论什么,哪怕是写市井民生,归到源头也仍然是政治,报界争端也激烈,比如《星岛日报》就与《大公报》针锋相对,梅思如今是一看到各种政治观点的交锋,就觉得脑壳疼,实在不愿搅进那样的旋涡,当年自己是爱读《左传》的,议论“残民以逞”,慷慨激昂,如今则常读《庄子》,“吾将曳尾于涂中”,人生短促,只希望能过平静的生活。

这两个原因在梅思而言,究竟哪一个更重要一些,其实难以分辨,只是第一个缘故不很方便对社长讲出,仿佛是贬低了报馆:“实在才疏学浅,只好写一写明星新闻。”

便只说了第二个。

这一年其余的时间,对于梅思有些难熬,一个月总有三次两次要去石硖尾,看一看安置灾民的楼房建得怎么样,到了年尾,终于建好,四处流离的人喜气洋洋,连廖长民都激动起来:“上楼!上楼!”

人们匆匆搬进了崭新的楼房,那几天热闹非凡,连女青年会都在此有活动,一群会员在这里协助管带孩子,照料老人,还煮了热茶给大家喝,如此寒冷的天气,有一碗热茶汤,很能温暖人的肠胃。

梅思提着自己的行李,来到H座,上了七楼,一共七层楼,自己给分到了顶层,来到房间门前,房门大开,已经有人在里面,梅思轻扣了两下门,里面吵闹一片,没人问一声,她便径直走了进去,门内,一个青年妇女正在埋头整理包裹,梅思招呼道:“我也住这里,你要用哪边?”

那个二十**岁的女人抬起头来,瞥她一眼,道:“我占这边,你用那边吧,回头我们中间挂一个帘子。”

便复又低头打开一只柳条箱,三个孩子在她腿边蹦跳喊叫着,顶大的看来也不过十岁。

梅思暗暗叹了一口气,到了那一边,将自己的物件摆在那里,一时有些无聊,便倚靠着墙壁,看着对方忙乱。

过了一阵,“噔噔噔”一阵脚步声,是高跟鞋踏着水泥楼梯的声音,不多时一个人闪了进来,目光四面一扫,定在了梅思身上:“啊呀梅小姐,已经搬进来了!我方才四处找你,只是不见,便想着是不是已经上了楼,果然便在!”

梅思认清了来人,忙笑道:“白太太,多谢费心想着,今天是与会中的姊妹一起来帮忙么?”

白明珠连连点头:“是啊是啊,做善事,心里畅快,可不要说,虽然天气冷,这样动一动,头上倒见了汗。”

梅思笑着说:“运动一下,可以活气血。”

倒是出来走走的好,比只是闷坐在家中强些,从前自己见了白明珠,便是听她说东又说西,无尽地追忆往昔,“那时节浮瓜沉李,赏心乐事,真是天堂一样的日子”,简直不像四十的人,而如同七十岁了,如今在女青年会有事情做,虽然说不上脱胎换骨,精神倒是振作了一些,不再仿佛那样提早衰老的暮气沉沉。

白明珠望向那一边,微微一蹙眉:“这是与你同住的人?”

“是啊,啊哟,还不晓得要怎样称呼?太太您尊姓?”

那女子头也不抬:“阿拉姓苏,苏凤香,侬是哪个?”

“我叫梅思。”

“梅花的梅么?”

“是的,思念的思。”

“阿拉现在忙着,回头再同侬说。”

见她头也不抬,白明珠的眉头便皱得更深,悄悄地对梅思说:“统共一百二十尺,要住两家人,你可怎么熬?”

按照熟悉的算法,不过十一个平方米,硬是塞了五个人进来,自己只在这里待了片刻,便脑仁疼。

梅思微微苦笑:“人多地方少,便只好这样。”

原本的石硖尾,挤住了许多人,一场大火把房屋都烧光,如今虽然盖了这么几幢楼房,然而若是每户一间,实在不够住,所以之前就已经知道,安排房屋的原则是,若是一家有五个人,或者五个以上,便给一间,倘若不够五个人,便要两户凑一起。

当时一听说这个,梅思便晓得,自己定是要与人合住了,像是自己这样一个人,肯定不能独占一间屋,那样太奢侈了。

白明珠的眉心拧成个川字:“照这样,你还不如去住女青年会。”

彼此心知肚明,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邹公馆不是梅思能够长久居住的地方,不过哪怕是住女青年会,也比这里要强。

梅思轻轻笑着:“没关系的,只当是住宿舍,更苦的时候我也过来了,况且往好处想,有人合住,彼此有个照应,倒是也好。”

白明珠目光向下一落,扫了一眼那几个孩子,低声道:“只怕到时是你照应别人,别人难照应你。”

转而便叹息:“唉,只可惜如今不是当年了,倘若还在桂林,这一点事情哪值得发愁呢?我家几幢房,借一间你住就是了,可是现在……”

自家地方狭小,难以长久招待客人,这就是人落魄了的难处,假如是富贵人家,这种事算什么呢?比如那荣国府,薛姨妈一家来了,划出一个空闲院子给亲戚住就是了,互相不会打扰,又省了在外面另找房子的钱,从前读这段,不觉得有什么,因为自家在桂林也有几处产业,如今再想起来,可是感慨非常。

见白明珠的架势,仿佛滔滔又要说起从前,梅思忙拦住:“今日刚搬进来,一切草率,过几天安顿好,请太太先生过来吃饭。”

白明珠登时便笑:“你这里还不比当初,独自一个的铁皮屋,这房檐下一家不是一家,两家不是两家,你的心意是好的,我们倘若真要过来,只怕邻居不便,反让你为难。唉,你这屋子里,床还没有呢,今晚睡哪里?桌椅板凳都没得,你怎么吃饭?”

梅思笑道:“前几天和木器行说了,今天下午送一张床,一个书桌进来,想来再过得一刻便能到了。”

正说着,门外男人声音叫喊:“梅小姐在这里么?你的东西!”

梅思快步出外,白明珠也跟出去,很快一只小小的方桌抬了进来,工友又将几块木板拼接起,不多时靠墙便立起一张窄窄的床,梅思将行李展开来,取出被褥铺在床上。

白明珠微微咧嘴:“啊呀梅小姐,这么细细一条铺啊,你夜间睡熟了翻身,不要落到地上来。”

梅思咯咯地乐:“那还不至于,我警醒着呢。”

她们两个这样聊着,那边苏凤香一边忙碌,一边飞快地抬眼瞄一眼这边,耐着性子等着,过了一阵,那个白白嫩嫩的太太终于告辞走了,她直起腰身便说:“梅小姐,有件事现在便要商量定,这屋子是按照人头分的,定要五个人一间,侬那边是一个人,阿拉这边四个人,所以阿拉便要多划一些地方出来,帘子阿拉买,就在这里挂……”

说着走过来,伸手便在房间三分之二处画了一道虚虚的分界线,她那边是二,梅思这边是一。

梅思略看一眼,点点头,道:“便这样吧,你家人多些,若是地方小了,不够用。”

见这“楚河汉界”如此轻易便划分定了,苏凤香暗暗地松了一口气,好在那个叫梅思还是什么的没有争执,这件事虽然以为是自家有理,只是要人家答应,难免费些周折,所以自己才耐心地等,直等到那个太太走了,才与她说,那太太别看说话热络,自己只一瞧,便瞧出乃是个有锋芒的,不容易说话,有她在,只怕要费一番唇舌,自己虽然不怕,只是不想找麻烦,如今果然正如同自己料想的,这个梅小姐斯斯文文,很好说话,一口便答应了,果然是读书人,不会与人争吵。

那边梅思正在从包裹里拿出几本书来,放在桌子上。

那一场火,自己的藏书烧去一些,别的都还罢了,有几本经济学的书也烧没了,很是可惜,重新去书店买了来,这一阵已经读完了,刚好搬进新楼,便可以再买一些书,再不怕搬家麻烦。

入住新居之后,没过几天,便是一九五五年的元旦,报馆放假一天,梅思大清早吃过了饭,出门先到三楼,给贺健莲一家道贺新年,这一回“上楼”,刚好两家在同一栋楼,坐着说了几句话,梅思便辞别了贺健莲,离开徙置楼,往熟识的书店而来。

是一家旧书铺,“去年红”,里面的书比新出版的便宜许多,倘若细细地淘,有时也能淘到□□成品相的书,俨然新书,梅思虽然爱看书,然而薪资有限,舍不得花许多钱在这上面,便专买旧书,今天日常看店的老板娘不在,新来一个店员,四十几岁的男子,脸上毛孔很大,眼神有些木然。

站在书架前,梅思格外放松,虽然住进七楼只是几天光景,却已经有了深深的体会,要把书店当做避世的地方了,很是清净。

梅思一排一排书名浏览着,心情越来越愉悦,到后来简直有了一种微醺的感觉,现实诚然是局促的,然而人的精神世界会有无穷的宽广,梅思觉得自己好像吸了轻度的鸦片,虽然平生从不碰这种东西,日常连香烟都不肯吃——蔡静怡可是有时候会吸上两支,说是“一支烟吸完,就能写出稿子,你要不要也来试试?”自己从来不试。

她将架子上的书一本本抽出来,翻上几页,又放回去,便这样消磨了一个上午,中间陆续有人进来,恍惚听到有人在说:“《我与红军》……龚楚……”

到了午间,梅思终于抱了一捧书,到柜台那边,男店员那蜡黄的脸瞬间活动起来,拨打着算盘,一本本加减着数目:“一五一十,一五二十……小姐,你买鲁迅的书啊!真的是很有学问,看这样深的书。这套书很好的,一九三八年版,只可惜明明是二十本,偏偏少了三本,如今只得十七本,便大大折了价钱,虽然如此,买这么多的书,也不少钱,小姐是爱读书的人啊!唔这里还有两本,一共十九本,小姐你自己拿回去吗?如果不急,您给我一个地址,我回头把书包好,给您送过去,自己背回去很沉的。你尽管放心,我们是二十年的老店,办事很稳妥的。”

梅思含笑:“帮我送去吧,多谢你。”

说着取出几张钞票。

回到七层大厦,苏凤香与三个孩子已经坐在桌边,饭菜吃了一半,看到她进门,苏凤香冲她点点头:“侬回来了,好该烧午饭了,再不吃饭要胃痛的。”

梅思点头笑道:“这就吃了。”

绕到床尾,从地上拿起一个口袋,用勺子舀了两勺面粉,和着葱花搅了一碗面糊,到门口点起风炉,摊了一张饼,配着酱菜,便是新年的午饭。

午餐之后,洗刷了锅碗,梅思便拿了扫把扫地,又擦拭床头和架子,正忙着,忽然外面有人叫:“梅小姐住这里吗?”

然后一个男人扛着一个硕大的牛皮纸包裹,呼呼地便走了进来。

梅思答应着走过去,请工友把包裹放在自己这边的地面,道谢后送他离开,转身便找剪刀,划开了外面的纸皮,苏凤香“刷”地将帘子掀起一块,笔直地站在那里望,一看到里面的物件,登时吸了一口冷气:“啊哟梅小姐,侬老有铜钿哦!”

买这种有要没紧的东西,书不便宜,还这么好大一包,难怪刚搬进来,锅灶都顾不得安,便找人钉了墙上的架子,一连钉了三层,和人一般长短。

当时还想着这么个大小姐,其实过日子蛮灵巧,她是一个人,不像自己这边,一大三小四个人,那上面就得加床,她不用,眼前钉这么三层板,那些衣服袜子啦,床单毛毯啦,就可以放在那上面,不必每次都到床下去拖箱子,还挺便利,哪知她竟然是用来放书,看样子非把这几层架子放满不可,那可得花多少钱?床头原本堆的那些书还不够看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