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双钗 > 第9章 雁府风云

双钗 第9章 雁府风云

作者:潇潇湘水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12-05 04:37:32 来源:文学城

葇兮来到清蕖苑,抬眼一看,见正厅上的匾额书“清蕖苑”三字,依稀可辨冯乙的手笔。冯乙一向不喜文墨,能写成这样,可见下了功夫。仆妇们正在清理池中杂草,准备撒上碗莲种子。屋内陈设莫不精致。妆台上,列着金银珠翠,桌凳椅,俱是异木奇石。

听笑敏说,这女孩比红豆还要古怪,一饮一食清淡至极,连鸡蛋也不吃,只吃些水煮青菜。

见有生人来,清漪放下纸笔。连日来,她屡番碰壁,不少人对她哂笑指点,她全然不放在眼里。如今见又有人来,心中早做好了迎敌的架势。书上说先礼后兵,在未起冲突前,她笑脸相迎。

葇兮常有仆妇们说,除了谭娘子和老太太,清漪每见长辈,都以“婶娘”相称,每见平辈,必有片刻呆滞。今日细瞧,才知旁人所言非虚。“我是江葇兮。”

“原来是葇娘,我记得你的名字。”清漪想起有人说过,葇者,草木也,府中仆妇也多以草木为名,但一时却想不起来是何人所说。

葇兮见她秀眉微蹙,不禁吓了一跳,“你怎么了?”

“你别见怪,我天生目力不足,我只是在想,你与方才那位小娘子有何区别?”

葇兮心想,红豆与明笄约摸不会来,且她二人身量高挑,若清漪能将她们与自己混淆,那简直太离奇了。“她叫谭笑敏,是谭娘子的侄女。我们的区别大着呢,她的眉色、发色和肤色都很深,我的都很浅。”

葇兮心中暗暗叫屈,笑敏生得并不好看,这一点是共识,连她自己都供认不讳。而自己则多少有几分风流,怎么在清漪眼里,竟然难以分辨?再者,笑敏的肤色比仆妇们还要粗糙、黝黑,清漪怎么会认错呢?

清漪看看葇兮的眉发,再望向铜镜看自己的眉发,紧接着看看葇兮的肤色,再看自己的,隐约是有一些区别,但只有在两相比较的情况下才能看出来,达不到认人的目的。

葇兮问道:“你看出区别来了吗?”

“我想请教姊姊,人与人的不同,是在眼眉,还是在鼻唇,抑或在其它?”

葇兮掩唇轻笑,“你说的这些都包含在内,得合起来看。”

清漪试图将葇兮的五官在脑海中拼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葇兮于形貌颇为自卑,向来怕人细看。清漪如此看她,她不免面红耳赤。随即,她强自镇静下来,与清漪对视,见清漪生得通透无暇,浑如璞玉,很快又开始心慌。

葇兮知道,这三年来冯府的媒人前仆后继,连知府的亲信都来探过口风,冯乙兄一概不理。知州府的千金幼承庭训,是城内数一数二的才女,加之容貌昳丽,是妻室的上佳之选,没想到竟入不了冯乙兄的眼。

她初来雁州时,冯乙兄乍逢变故,当时还是意气风发的少年模样。三年之后,冯乙兄已然深邃沧桑,与当年判若两人。自清漪入府,冯乙兄又似乎恢复了一些少年气。她曾好奇,那个云大娘究竟是何等天人之姿,让冯乙兄沉沦三年之久。直到清漪来,笑敏说她与云大娘相比,形貌更胜一筹。

清漪看了葇兮许久,终于看出她有些异处。但是平常与人交往,需得一瞬之间辨出,匆匆一眼,她根本来不及找出对方的独特之处。

清漪心想,史书上有诸多言多必失之人,以史为鉴,为人处世应当谨言慎行,方不至招来祸端。她初来乍到,府中暗藏汹涌,目前形势不明,倘若乱说话,不定会有什么后果。只是葇兮与众各别,她耐心解释她和别人不同,间接点拨了自己怎么去认人,可见是个良善之辈。

“你有病?”

葇兮见她是个傻子,便知她另有所指,“略有些虚弱,不碍事。”

“气亏者唇无血色,毛发易折,并无医治之法,唯有节饮食,常起居,强体魄。”

葇兮见她说得有模有样,心下信了几分,默默咀嚼着“节饮食,常起居,强体魄”九字,若要细论,她确实没有做到这三点。

初来冯府,姨母告诉她,男子好窈窕婀娜者,因此一饮一食力求清淡,于是她一般只吃粗粮青菜,与从前在瑶碧湾几无二致。

至于常起居,她更是做不到。一想到阿娘在家肩挑千斤重担,为人子女,又怎会忍心尊长如此操劳?因为,她依如当年般,每日忙于机杼。

吃得清淡,每日又夙兴夜寐,如此一来,哪有余力去强体魄?

“饮食不节,将致面色蜡黄,肌肤哑暗,久之必累及五脏;起居不常,会使眼下浮肿,目力衰减;体魄不健,疾行便会喘息,久蹲必定目眩。虽都是些小毛病,但是病来如结茧,病去如抽丝[1]。”

虽然清漪说得在理,但她怎会明白自己的苦衷呢?转念想起笑敏的话,便问清漪,“说来,你的饮食更清淡,怎么你的肌肤这么莹润?”

清漪再次望向铜镜,又拿起手腕仔细查看,心想,确实奇怪,她从不沾荤腥,按理说肤色必定暗沉。

葇兮见她说不出个所以然,疑心她所学不精,心想,她此番必定恼我穷根究底,得岔开话题才是。她望向屋内的七弦琴,激动地两眼放光。每逢明笄抚琴,她总凝神倾听,但总也听不真切。她时常渴望有朝一日能玉指揉弦,以娱嘉宾。见岳山处镂着一幅尚未完工的山水图,便问:“是你自己刻的么?”

清漪点头。

葇兮道:“你这画虽好,但是比例不对,要么河流过宽,要么山峰过矮,雁山可是出了名的大岳。”

清漪道:“这不是雁州的山水,是我脑海里构思的山水。”

“我可以弹一下吗?”

清漪伸手道:“请便。”

葇兮指尖划过,立即响起一串钝闷的杂音,她脸一红,“可以弹给我听吗?”

清漪便伸手抚琴。

葇兮听着听着,瞳孔不自觉放大,这曲子似跟她有缘,她竟然能暗中和上节律。“天哪!”她不禁喜出望外。

“怎么了?”

“我……我能跟上你的节律。”说罢她轻哼了一段,双颊因为激动和害羞而泛起红晕,语调也变得急促。她忍不住去想,这是否意味着她天赋异禀,对音律无师自通。但是很快,她又想到此行的目的,莫非这是祁州一带的歌谣?

“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葇兮半是激动,半是不安,“你终于想起来啦?我来找你,其实是想跟你道歉。当年你把手环放在我那,后来,我遇到了很大的麻烦,逼不得已,就把手环当了。不过你放心,我每年都有续约,手环如今还在当铺,我会尽力凑够银子,给你赎回来。”

清漪如坠云雾,“手环?”

葇兮道:“对啊,三年前我们一起来雁州,你非要把手环扔了,我只好给你收着。但是没多久,我就……就走投无路了。”

“我跟你一起来雁州?”

“你不记得了吗?那你为什么说见过我?”葇兮将事情经过详细说了一遍。清漪每听一句,眉头皱紧一分。

这时,笑敏提着一个食盒走了进来。葇兮见状,迎也不是,躲也不是。只得硬着头皮与笑敏打了声招呼。

笑敏才不管葇兮尴尬不尴尬,她言笑晏晏,“此果形似人心,叫做人心果,以罗衾覆盖厚冰,一路遥遥两三千里,从安南府经由岭南西道运入湘南,娇嫩程度不输荔枝。冯乙兄得了两筐,分了我几个,我拿两个来给你尝尝。”

清漪连忙道谢。

笑敏走后,清漪邀请葇兮品尝,自己则坐到案前铺纸写字。

葇兮见那果子生得怪异,外皮覆毛,像猕猴桃,但形为卵圆。她撕开果皮,只觉异香袭人,甘甜绝顶。

“你现在看出来我们两个的区别了么?”

“放心,以后不会弄错了。”

葇兮好奇地走过去,看清漪写的什么,“江葇兮,祁州人氏,气血不足;谭笑敏,谭娘子之侄女,手生冻疮,伶牙俐齿。”

清漪本不欲给她看,毕竟纸上写的不是什么好话,但她既然强行要看,便不好遮掩。

葇兮猛然想起阿娘时时抱怨,说她幼时因为要浣洗冬衣,手脚生了冻疮,后来家里添了炭火,好不容易痊愈了,又因为爹爹犯事,再次犯了冻疮,天一转寒,便恨不得将手脚放进灶里烘烤。再者,她与笑敏相识三载,竟不知笑敏有冻疮。

“清漪,你说,生了冻疮要怎么办呢?笑敏毕竟才十二岁,总不能一辈子都治不好吧?”

“天冷之时,手足血流不畅,久之,血肉坏死。若能隔绝严寒,使血流畅通,便可自愈。”

葇兮见她略通医术,“可以去看看我姨母么?她久病未愈,又不肯延医请脉,每日只吃药。”说到这里,她仿佛闻到了那令人窒息的苦味,不禁皱起眉头。

“我哪里就懂医术呢?不过是书上看的,胡乱说几句,你可不要说与别人,免得她们笑我。”清漪说完,似乎想起有人说,府上有位小姨撞了邪祟,欲死不活,教她退避,想来此人便是葇兮的姨母。

葇兮心想,清漪也不完全是傻的,她至少知道别人都笑话她,“放心,我不会告诉别人的。”她才不是笑敏那种口舌生疮之人,除了姨母,她平常几乎不与别人交谈。

清漪便又低头看书。葇兮这才发现木架上堆着许多书卷,便问:“你这么喜欢看书吗?看书有什么用呢?”说完她猛然反应过来,“你是想当医女吗?”

“我看书是为了抵抗与生俱来的孤独。”

“与生俱来?你很孤独吗?”

“我想,大概是的。”

“你要是孤独的话,可以找我玩啊。”

“好。”

葇兮见清漪同意与她建立友谊,便小心翼翼问道:“我可以借几卷书看吗?两三天便还你。”许是生来一无所有,凡他人之物,无论好赖,她都想体味一番。

“当然可以,这些书都是你表兄的。”

“读书只有对抗孤独这么一个用处吗?”先后有十来个求学的后生前往瑶碧湾拜访过江奉宣。乡民们都说,这些后生大多十分呆滞,他们仿佛天生不善言谈,也不太能听懂人话。一次,江奉宣让葇兮将一个书生送到大路上,途中,一个老人吃力地挑着两个大箩筐,葇兮想到接下来要发生的事,不禁为老人感到高兴。可是,那书生竟跟瞎子一般不为所动。也就是从那之后,葇兮才相信,原来读书真的会读傻。葇兮刚记事时,印象中王嘉宾是个很机灵的少年,众人一边对他的恶行咬牙切齿,一边又十分羡慕他头脑活络。再后来,王嘉宾变得十分木讷。乡民纷纷推测,这是读书的缘故。

如果读书只能对抗孤独,那她势必要权衡一二。

清漪从书架上取出一卷书,翻到“山樵卖柴”,递给葇兮。

回到芍药居,葇兮问姨母可曾生过冻疮。

梅姨摊开雪白的手掌,在葇兮面前翻转过来,“我怎么可能生冻疮?我从来没生过。”

葇兮又问:“以前在瑶碧湾的时候,也没长过吗?”

“没有,”梅姨似乎想到了什么,“你阿娘倒是年年长。”

葇兮又将清漪通医术之事告知姨母。梅姨道:“毛都没长齐的丫头,会看病?笑掉我大牙!”

葇兮不欲与姨母多争辩,“今日我想偷个懒,去外面玩一遭,行么?”

“当然可以!我又不是你阿娘,天天拿根绳子捆着你。”

葇兮得了允准,连忙起身出府,一路上,她每见到仆妇,都会留意她们的手指,见她们几乎个个生了冻疮,一时百味杂陈,仿佛自己的手指上被虫蚁啃食了一般,一股痒意从脚底网上,钻到尾椎,再传至头部。

有人看出她的异样,笑问道:“葇娘,怎么了?”

葇兮便道:“你这冻疮还好吗?”

那人道:“哎呀,谁不长冻疮呢?人人都长呀,没办法!除非像梅姨一样,一到冬天就有炭火,自然就不长了。”

葇兮鼻子一酸,出了府往菱角街去。冯府有几十家小商铺,葇兮逛了一会,便见到一家冯记从食。她在门口观望许久,终于鼓起勇气走进去。堂倌见有来客,便上前招呼,“小娘子吃点什么?”

葇兮小脸一红,“我……有句话想说,倘若说得不对,还请你莫要责怪。”

“小娘子请说。”

“以前我在店里帮过工,如果问人家要不要鸡蛋,很多人都说不要;如果问客人要几个鸡蛋,有些人就会说,要一个。”

那堂倌听了觉得有趣,当下对进来的客人如法炮制,见果然凑效,便用荷叶包了几块糖油粑,“小娘子,多谢你了。”

软糯香甜的糯米团子外,裹着金黄浓稠的糖汁,葇兮嘴角一弯,假意推辞一番,幸好堂倌坚持递给她。她斯文接过,准备找个僻静处犒劳一下久不见荤腥的五脏庙。

不多时,葇兮又望见一处冯记茶坊,她喜出望外,这次她显然不满足于几个糖油粑,便特地站在店内赚掌柜的目光。

“谭大娘子曾说过,如果问人家要不要小鱼干,很多人都说不要;如果问客人要几碟小鱼干,有些人就会要。”

湘南遍地是河塘,水域多生小杂鱼,杂鱼刺多个小,通常裹上盐粒,用油炸了,做成下酒小菜。来茶坊的都是斯文人,嫌小鱼干是粗食,一整天也卖不了几碟,都是脚夫和杂役趁打烊时贱价买上一碟,用荷叶包了带回家。

那掌柜问道:“你是府上的什么人?”

“丫鬟。”

“你既是丫鬟,不在府里伺候,跑这里来作甚?”掌柜说完便走开了。

葇兮见有一行客人来,连忙上前,“客官,要吃‘银河香’吗?”

“银河香是什么?”

“油炸小鱼干。”

几个客人相视点头,“这名字妙。”说罢唤来堂倌,“五碟银河香。”

虽然来了生意,但掌柜依旧不愿意搭理一个小姑娘。葇兮便上前,“掌柜就是这么做生意的么?”

“小娘子你谁啊,去去去,不要打扰我开店。”

“我的话术不是有用么?”

“叫你走开不知道么!”掌柜吼了起来。

葇兮吓了一跳,连忙走开。出门后,见了一个琴馆,便进去转上一圈,悄悄试弹从清蕖苑看来的指法,每看一个标价,神情就黯一分,当看完最后一把琴,正欲离去,雅阁内忽然传来琴声。她循声望去,见竹篱帘内有个琴师,那人面覆纱巾,身着黛色粗衣。明明连影子都看不全,葇兮却觉得,那是人间绝色。乐声渐酣,葇兮面色渐凝,她轻和琴曲,渐入佳境。

“掌柜,敢问这是什么曲子?”

“小娘子若有雅兴,我去问问琴娘。”

葇兮摇摇头,“多谢掌柜,不必了,我只是听着耳熟。”

“听你口音,倒与琴娘有些相似,她可能在弹家乡小调。”

“琴娘也是祁州人?”

“对。”

葇兮心想,大抵是听爹爹吹奏过吧,那时她年岁尚小,虽没了记忆,但有些东西却刻在了脑海里。出了琴庄,她又陆续去了几家店,佯装看琴,实则偷师学艺。回去时,又从药店买了盒冻疮膏,送给之前遇到的仆妇。

笑敏与明笄来到清蕖苑。清漪起身相迎,她只能认出笑敏来,不便以名字称呼其中一人,便道:“两位好啊!”

笑敏笑向明笄:“我没的说错吧?”

明笄一脸不乐意,“我们几个差别难道不大?别的不说,我乃雁州第一美人,你能把我跟那些闲杂人混淆,就很离奇!”

清漪道:“是在下唐突了,请教姊姊姓名?”

明笄指着清漪笑得前合后仰,“在下?在下!哈哈哈哈哈!在下,笑死我了!”

笑敏道:“她叫冯明笄。秃眉的那个叫江葇兮,克夫相的那个是阳红豆。”

明笄疑惑地看向笑敏,“克夫?”

笑敏道:“她眉心有颗痣。”

“有颗痣?”明笄甚至怀疑她是不是认错人了,红豆的眉心哪来的痣?

笑敏无奈地摇了摇头,天哪,这些人长眼睛是干嘛用的?她向明笄使了个眼色,示意明笄去看清漪的鞋子。

葇兮回到内院时,见不少仆妇往清蕖苑跑去,便跟了过去。进了门,只见明笄捻着两双鞋,笑得前合后仰,围观之人也都忍俊不禁。

仔细一看,原来四只鞋都标记了左右。

明笄笑岔了气,“起初别人说你不辨左右,我还不信,现在不信也不行了。”

葇兮心想,此人惯会拜高踩低,遇冯乙恭顺如犬,见自己则粗鄙如虎。思及此,她抬眼看去,见清漪端坐于案前,一脸不明所以。可怜清漪身份尴尬,雁三娘才敢这般妄为,加之天生不足,被人这般戏弄也浑然不觉。

笑敏道:“清娘若没点缺陷,岂不太没天理了,总不能把所有优点都给她一个人吧。”

“毕竟读书人,说话比我们有水平,骂人跟夸人似的。”明笄转向清漪,“葇兮说你身上没有缺点,你说呢?”

清漪从容张口,“怎么会没有缺点,是人都有缺点呀。”

葇兮见此情景,急急望向人群,希望找个人去佩兰苑。

“你倒诚实,”明笄走至案前,缓缓坐上去,随手拿了一卷书把弄着,别有深意地看了眼葇兮,然后居高临下地看向清漪,轻佻道:“令尊又不是贡举,你在这装什么腔!这么多书,不怕把房子点着了?”

清漪云淡风轻,“外头没有生人来,你何以如此不安呢?”

明笄登时反应过来,见众人隐隐发笑,她直起身来,伸手一拂,将案上的书尽数扫落。

清漪慢悠悠道:“看来,你感知有人要来。”

话音刚落,巧樟挤进人群,众人作鸟兽散。“清娘,大娘子对你厚爱有加,她希望你搬去佩兰苑与她作伴,不知你意如何?”

清漪道:“我也十分仰慕大娘子,如此甚好。”

巧樟便命人收拾。

葇兮望向屋内的湘绣屏风。听笑敏说,屏风的边框由黄花梨木制成,其上绘以仕女采莲,一花一叶莫不用心,边上绣着梁元帝的《采莲赋》,也是冯乙的笔迹。她暗暗发愿,倘有一日腰缠万贯,也要绣一幅《采莲赋》放在房中。

清漪又道:“这些陈设太过奢华,若是搬来运去,极易磨损,不如就放在此处。只要寻常的几案桌椅便可。”

早在三月,冯乙便命工匠制作屏风,费了许多工夫,巧樟便问:“屏风也留在这里么?”

清漪心想,这屋里的东西,别的便罢了,头一件俗物便是这屏风,“这屏风精雕细刻,想来不是凡品,更不能随意挪动,如若有所损坏,岂不糟蹋了冯乙兄一番心意。”

笑敏帮着一起收拾,“清漪,你甚少出门,明笄如何得知你不辨左右?”

清漪见她阴阳怪气,也不知是何用意,“这我就不知道了。”

笑敏只得直言,“可你绣鞋的端倪,是谁告诉她的呢?最近有谁来过吗?”

葇兮暗叫不好,正想着如何应对。笑敏又道:“葇兮,你觉得会是谁呢?”

清漪道:“管她是谁呢,我从来不管别人的事。”

笑敏道:“这怎么会是别人的事呢?这是你自己的事呀。”

清漪见她没听懂,又道:“嘴是别人的,别人爱怎么说,是别人的事,与我无关。”

葇兮心想,她绝不能背这个锅,“三娘左一声贡举,右一声贡举,分明是在映射我,所以就算我知道这事,也不可能跟三娘说,或许是跟她相好的人说的吧。”

清漪嫌她们聒噪,“别争了,一点小事,不值得伤脑筋。”

葇兮心想,清漪果然信了笑敏的鬼话,“真的不是我。”

清漪道:“是你又能怎样呢?与我无关。”

葇兮又气又急,望向手中的糖油粑,她忍了一路,一边饱受味觉的冲击,一边担心糖油粑受外力挤压失去卖相,因此一路小心捧回来,两个手臂都酸了,就为了还清漪一个人情,没想到清漪这样污蔑她。

她忿忿离开,才刚走两步,又被理智刹住脚步,“清漪,这是糖油粑,味道很好,你尝尝。”

清漪略有迟疑,轻轻夹住一角,客气而疏离,“多谢了。”

这一路的小心翼翼,终究是错付了。清漪连最基本的礼节——佯装很喜欢糖油粑——都不给。

少许糖汁溢到了荷叶边上,清漪感觉到指尖的黏腻,连忙用帕子包了,丢到后院的马厩中。

回嗣音馆的路上,笑敏向丫鬟巧嫣打趣道:“我准备养两条狗,一条叫‘夫人’,一条叫‘在下’。”

芍药居内,葇兮暗自垂泪。

梅姨听了缘由,冷声道:“别人随便一句话,你就放心上,你这么脆弱,谁天天耐烦哄你,怪不得她们都不喜欢你。”

葇兮哭得撕心裂肺:“我有什么办法?我长在乡野间,我阿娘是何种心性,我隔壁香婶又是什么德行,红婶、秀婶又怎么待我?从小到大,有谁教我几句?我活下去已是不易,哪有功夫去跟人勾心斗角?哪有功夫去琢磨怎么讨人欢心?”

“我能保你一时,保不了你一时,倘若你还跟个炮仗一样,一点就炸,那你从哪儿来回哪儿去。”

葇兮见姨母发狠话,不敢再啼哭惹她心烦,擦了眼泪便去纺布。

话说,清漪自搬去佩兰苑后,谭氏将巧樟给了清漪。雁州樟树成林,谭氏给她取这个名字,早将她视为心腹。谭氏此举,众人实未料到。

这日,巧樟正领着清漪回房,不期碰上送菜的郑婆。

“樟娘,贵府从祁州来的亲戚,几次被我撞见在行善呐!”

巧樟不动声色地问道:“行的什么善?”

“她天天大早上从贵府拿着鸡蛋出门,送给桥下的流民吃。”

巧樟道:“原来如此,我知道了。”

待郑婆走后,巧樟朝她唾了一口。清漪问道:“姑姑,你为何如此?”

“这起子小人,心肠歹毒,瞎告状!”

“她不是在夸葇兮行善吗?”

“这不叫夸人。”

“怎么就不是了呢?”

“这个老虔婆说的是反话,她想向我告状,葇兮吃冯府的穿冯府的,还拿冯府的钱做善事。我也说不清楚,总之,你以后多多注意别人的话,不要听他说什么,要认真分析他为什么这么说。”

清漪牵过巧樟的手,捏了一捏,朝她露出一行牙齿。

巧樟问道:“娘子为何发笑?”

清漪道:“你对我真好,没有嫌我笨。”

“我待你好,因为我是大娘子的下人,待你好是我的职责。大娘子待你好,才是真心待你好!”

“我知道。我看冯府都是胸怀磊落、心地善良的人,我来了这里,心中高兴。”

“好端端的,有话为何不正着说?听话的人若是听岔了,可怎生是好?”

“含蓄,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既然能流传几千年,定有它的道理。”

“我也必需学会吗?可我学不会呀?”

“慢慢来,你一定能学会的。”

“若是学不会,会怎样?”

“会被世道不容。”

“那怎么办啊?我好害怕。”

“你别怕,别人或许学不会,你聪明绝顶,一定学得会,我巧樟跟你保证。”

清漪憨笑道:“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翌日清早,众人来到膳厅。

葇兮总疑心清漪在盯着她看,弄得她颇不自在。她心想,这傻丫头不会又被笑敏糊弄了吧,也不知道能不能解释清楚。

清漪吃完,拿了两个鸡蛋拢在袖间,众人见状,面面相觑。

她偷偷尾随葇兮来到楠竹街。角落里,蹲着一对母女,葇兮上前递过早点,“快趁热吃。”

那妇人千恩万谢,“小娘子真是大善人,日后必有天大的福气!”

孩子从母亲手里接过鸡蛋,轻轻一磕,小心剥开,递到妇人嘴边,“阿娘吃。”

“阿娘不爱吃鸡蛋,你吃。”

“你每次都这么说,不行,这次我们一人一半,不然我也不吃了。”

葇兮闻得此言,潸然泪目。

“你们不必推让了,我这里还有。”清漪走上前来。葇兮瞧着清漪,又是诧异,又是惊喜。

清漪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嘛!葇兮,你真是个好人。”

葇兮听罢,陷入了沉思。

清漪问道:“你怎么了?”

“没事,你刚刚念的诗……有些耳熟。”

“这是杜子美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秋风,广厦千万间,这些词通通涌上心头,带着葇兮穿梭回遥远的记忆。三年了,这些诗词已经这么陌生了吗?

“我可以借你的书吗?”

“当然可以!”

自此,葇兮每日都往清蕖苑跑,一边看书,一边向请教。

葇兮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怎么觉得没道理?我和姨母都不爱吃甜点,便将甜点分给别人吃,有何不妥?”

“‘己所不欲’,并非指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而是指不喜欢的行为,这就好比,我不喜欢被明笄刁难,所以我肯定不会去刁难明笄。”

“对了,怎么写诗呢?”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看得多了,才能信手拈来。要写诗,先立意,也就是你的诗要表达什么。然后,注意起承转合,平仄相对,虚实相应。若有妙句,不必拘泥平仄虚实。这样,你以鱼为题,随便说四句。”

葇兮有些紧张,“湘南千里是荷塘,水村山郭鱼米乡。鲤鲫鳅青草鲢鳙,煎炸蒸煮炖烧烘。”

清漪颔首道:“倒是还行。”

葇兮面似火烧,“你也来一首?”

“湘江之畔有红妆,临水照花世无双。恰似绿荷红菡萏……”

葇兮眼巴巴地等着最后一句,偏清漪卖了关子。

片刻后,清漪才道:“我卡壳了,最后一句你自己写。”

葇兮素来敏感多疑,如今见清漪也要调侃她,颇为不悦,“你这写的就不是我,你在夸你自己吧。”

清漪沉吟几瞬,“有了,嫁与天宫做娘娘!”

葇兮听罢,恹恹不乐回了芍药居,梅姨忙问何故。

“我待清漪也算尽心,三年前见她身处为难,仗义相助。自身难保时,不忘给她买饭。找到姨母后,又回去找她。之前明笄欺负她,我偷偷让樟姑姑去解围。可如今,清漪却要戏谑我。我自问对人对事,问心无愧,可她们却总忽略我的感受。”

梅姨道:“人家夸你长得好看,你倒好,怪人家羞辱你。”

葇兮闻言,脸上更红。

“大家都这么忙,你今天说这个揶揄你,明天说那个调笑你,人家闲得慌吗?”

葇兮既觉羞愧,又觉窘迫。

梅姨又道:“倘若你夸清漪好看,她当场翻脸,你又作何想?”

“那……怎么办?”葇兮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她想,世人大多卑鄙,倘若清漪真心待她,她一定以命相报。

“一言不合就翻脸,你以为你跟谁学的?你这样子,去哪里都不会有人喜欢!”

[1]改自清朝曹雪芹《红楼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冯府风云(清漪扔糖油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