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总归是天气转凉了,皇上坐在案边从政也时不时的咳嗽,深知自己快不行了,今日在逐步将事务安排好。
眼看奏折批的差不多了,便拿出长幅来,写下:
自笑平生不识愁,只今已过少年头。
身如病鹤无双翼,心似寒泉有九流。
老去光阴浑是梦,闲来风月更观秋。
从教白首空惆怅,悔杀当年旧钓舟。
一诗作罢,皇帝靠在自己的龙椅上,他知这自己做了二十来年的皇位要传给自己的儿子了。
想自己老当益壮,奈何自己儿子操之过急,不解他的良苦用心。遣退了养心殿中的宫人,自己孤零零望着空荡荡的殿堂发呆。
那年他们兄弟四人在他还是皇储时一同学习。
想起兄弟四人不论尊卑一同学习尚书,课余一同讨论着等靖登基封他们什么官儿。
那时候无忧无虑,满是手足兄弟情。
为君为臣,当“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从其所行。上好是物,下必有甚者矣。故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
“上好仁,则下为之人争先人,故长民者章志、贞教、尊仁,以子爱百姓;民致行己以说其上矣。”
这一切历历在目。
兄弟四人中就靖学的慢,当时华岱时刻陪伴着靖,不想,最后是他下达命令,至他于死地。
四人死了一个还剩三个。
一个当了皇帝,一个远走幽州,一个陪着他在朝中,做起了宰相。
这些年脏活全让房濡山干。
那时新皇登基,朝中腐朽势力根深蒂固,又有别邦送来的美女,内外夹击着皇帝。
一个一个后妃都被捧杀而死。先是王婕妤,后来是黄贵妃,且将她们家族势力连根拔起。
王婕妤是太后的外甥女。靖帝并不是太后所生。所谓母子不连心,反而偏心,太后便召外甥女进宫侍奉皇上。让她在自己宫里住着,一日太后叫靖帝去喝酒,管事公公到了养心殿时房濡山正在。一听只觉太后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只怕另有所图,叫靖多心一些。
巧了,靖一闻那酒就觉酒里有药,那又有何?也得喝。
不消片刻,他便头晕目眩,小腿发麻,瘫倒在桌上。
太后命人将他安置在自己宫中。
……
宫里传的是,皇帝酒后乱性误把王姑娘当成了黄贵妃。
后来就把王婕妤招进后宫,她刚进宫一连几日皇帝都在她宫里宿着,不日便有喜了。
这让黄贵妃好生有气,跟皇帝又哭又闹。
皇帝先是安慰,也在她宫里夜宿,这一下连续两个月都在贵妃宫里,这黄贵妃也是有喜了。
这就好玩了。
王婕妤一时气不过便去找了太后,太后劝她稍安勿躁她听了一些,奈不住黄贵妃整日满皇宫炫耀,月份一大王婕妤一动胎气,小产了,连带自己的性命也没保住。
太后也没沉住气,经此一遭也不敢多折腾,不久也过世了。
房濡山大喜,又给皇帝出了一招,除掉黄贵妃只有捧杀了。
黄贵妃出于武将之家,刚愎自用,实乃武夫之女。他爹手上有兵权,自己女儿在后宫也是深居高位,故黄家很是骄纵。这皇帝一日跟她提了提要收黄大将军兵权,黄贵妃又是一哭二闹三上吊,当时皇帝已经忍不了了,奈何还有下一步计划,好生安抚了黄贵妃。这让黄贵妃日后更加娇纵了。她也不是没有心眼的主儿。别宫送来的补品她一概不吃,自己也勤加运动。不久足月的公主产下。只是不是皇子,她还有些厌恶,这让她孕期的努力都白费了,奈何是自己的骨肉,也不能下狠手,还是好生养护起来。
可是到了春猎时期,皇帝说带着她们母女去围猎。黄贵妃大喜,各种行头都戴上了,抱着孩子就去了。
可是新生儿总是那么脆弱,进了围猎场就不对劲儿,总是哭闹。皇帝见状把孩子抱过来哄了哄。遣退了黄贵妃自己在帐中将那孩子溺死了。
春寒料峭,水格外刺骨,那是他自己的公主……
黄贵妃进帐时眼里含着泪,这次她没哭没闹,只是不知为何。
靖帝假惺惺的抱着她说这事迫不得已,朝中那些老不死的逼他这么做,他们说自己独宠黄家女儿,让他做出些明堂来,不然自己成了昏君。还哄她说他们彼此还年轻,以后会有好多皇子和公主。
此时黄贵妃人已经傻了,对他的话没有任何回应。
回宫之后皇帝又纳了好多妃子,这时她真沉不住气了,走着走着将那新人的宫女推倒在地,拔出头上簪子插向那人脖颈,血花溅在她脸上,她的眼仁儿充血,这时她像个疯子。
黄贵妃刺死宫中新人之事很快传遍。
皇帝赐了她死罪,留全尸,白绫和鸩酒是靖亲自端来的。临别时说:你父意图谋反,朕也不得已。
黄氏大惊:“你说我父意图谋反?你的皇位是他祝你得到的。”
“我的女儿你亲手杀死了她,她还在襁褓中。”
“你可知我们年少相识,你说过娶我为妻,如今那个后位不是我,我从来没有因此找你哭闹。”
“今日我杀的是个婢女你就赐死我,我黄家的娘子从来不怕死,那条贱命你欲刺死我,要怪就要怪我看错了人,爱了你。”
皇帝要开口,却直接被打断。
“休住,望恩义者终被弃。”说完饮下鸩酒。
黄氏的眼睛死了也没合上,就那么盯着他,但他似乎不觉得发麻,只是回想起了与她种种过往。
也是个可怜的娘子,被父亲送于太子身边接近,最后进入后宫,自己在宫里对外面的事全然不知,靖对于她全是利用罢了。
黄贵妃死后,先帝亲封的威远大将军果然起兵,联合了南域各部落。
那一仗两方死伤都很惨重。苗疆竟给下起了蛊。
后来不知道华岱从哪弄了方子解了这些蛊。
再往后就是华岱死了。
这些房濡山通通知道,靖帝也知道,只是不愿多说罢了,后来他们觉得那书有没有已经无意义了。
这时候靖帝以为自己无忧患了,便开始想怎么亲民了。对于皇帝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让百姓过得富足。
对于少年皇帝来说,有这觉悟就了不得。
自小与朋友在一起读书时就听说有一本奇书,名叫 《华夏万卷》 ,上面记载世间万物,就连山海经中各神兽奇珍的位置它都有所记录,君王得而创千秋。那时兄弟四人答应只要谁找到这书便将它先给靖,没想到最后还真让华岱找到了。
只是那时的他确突然反了悔。
靖帝念在他往日情分,一直将他关在家中,不允他上朝。
皇帝也派人暗中调查,结果查出来他华岱通敌意图谋反之罪。
这种种的一切激起了他的杀心。
派了皇家暗卫屠了他全族,最后被那些苗疆蛮人背了锅。
攸地,回忆破碎。
恨生在帝王之家,皇宫的红漆是数万人血染成的。每届登基的皇帝背后不知道有多少脏事,终是有人替他们背锅。
帝王何须忏悔,留给他们的不过是对阶下囚的怜悯罢了,到头来还给皇帝戴上了心系苍生的好帽子,这比他的龙冠要华贵多了。帽子戴久了压的他直不起腰,自己的儿子和自己如出一辙,感叹不愧是自己生的,骄傲时,殊不知亲儿子给自己下死手。
皇位从来不属于一个人。
每届皇储登基时踏着的是自己手足的鲜血和自己父亲的白骨。
自己那把帝王之剑已经是血淋淋的了,刃已钝留给帝王的是冷血。
欲知后情,请看下一章。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0章 静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