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时隙之间 > 第56章 归去(十)

时隙之间 第56章 归去(十)

作者:古跃鱼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01 09:51:45 来源:文学城

说是尽头不大准确,只是路到此处,显然无法再往上攀登,但要是再往前方走,就会一路绕往地势平坦、墟人聚集的前山。

而到那里,显然不会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

谢昭回脚步一缓,在原地站定了,沈焉也随之驻步,正好奇对方打算如何行动之际,却见谢昭回手腕一动,向着侧旁的山崖指去。

山崖凌空高悬,笔直陡峭,一眼望上去,犹如一把劈斧的厚刃,将天幕凭空削成两半。

谢昭回在虚空中点了几点,手腕上却如牵了丝线,只抬手间,便有一名机关偃人开始了行动。

那偃人攀山缘崖而上,来到约莫五米开外的一块巨石旁,而后似乎是触动了什么机关,山崖间陡然打开一道裂隙,一道蜿蜒的栈道自石壁当中弹出,堪堪悬挂在崖壁之上,看起来险要至极。

沈焉颇觉有趣地在旁看着,墟地中处处都可能隐藏机关密道,谢昭回此举,倒称不上让他惊讶。

但眼前的这般景象,却有些像是在复刻他们小时候在谢墟里,在大宅和山中四处奔走,寻觅各种机关暗门的光景了。

谢昭回再一抬手,剩下一尊机关偃人和两尊侍役偃人便随他和沈焉一同步上栈道,直到抵达巨石挡住的另一片山壁面前。

出乎意料,尽头的山壁间竟有一扇暗门,被嶙峋的怪石掩住,顺着栈道绕到背面才能看到。

谢昭回轻而易举打开暗门的机关,和两名偃人一同进入,里头便是一条狭小的甬道。

甬道不长,左右壁面都嵌有壁灯以作照明,两人只不过十几步便走到了底。

尽头却是一架木制的升降厢,前有拉门,打开后是个四四方方的密闭空间,一旁的木柱上还镶有标示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按钮。

轿厢上方置有锁链,这锁链却是由青铜铸成,事实上,木厢所在的山壁通道间遍布青铜齿轮和机械部件,也是因此,这升降厢方能正常运作,在谢墟山中四通八达的甬道中来去自如。

这梯名为“升云梯”,有时又叫“登云梯”,是为谢墟中最常见的一种通行方式。

谢墟当中山崖崎岖,少有平地,墟人时常需要攀登出行,又不可能骑马或是坐车,故而升云梯的存在,倒是为墟人带来了不少便利。

尤其是需要在谢墟三峰之间穿行的时候,长时间的攀爬往往会太过耗费时间,倒不如直接乘坐连通三峰的登云梯来得高效。

如此设施,竟和墟外的电梯和缆索通道差不了多少,让人不得不感叹从前的墟人智慧之高深、设计之精妙。

沈焉憋了一路,及至到了眼下,到底还是没忍住,饶有兴致地发言:“新发现的暗道?”

他四下打量一番,“我以为我们当时在谢墟里,已经把这些类似的暗道找了个差不多了。”

谢昭回抬起未被束缚的左手,视线微垂,落在自己的拇指上方一寸,然而他眼中却又是空荡荡的,像是在隔着手指看什么虚无缥缈、并不存在的事物:“那只是以前的诨话而已。”

他很快又收回目光,若无其事地道,“有了玉韘,才知道谢墟远比从前想得要大,大很多才是。”

他话中言辞隐晦,似有未尽之意。然而很快,却又被他悉数掩去。

沈焉在旁看着他的动作,心中似乎隐隐觉察到什么,却忽然留意到,整个升降梯不是在往下移动,而是在往上方升去。

他心中略微一动,忽然意识到刚才他们所行的栈道,似乎正是绕过山壁,一路向着谢墟中那直入云霄、翠**滴的金玉峰峰顶前去。

这座大名鼎鼎的金玉峰,正是谢墟中海拔最高,山势也最为险峻的一座高峰。

或许是因为地势险要、并不适宜墟人居住,加之峰内遍布各式金玉矿脉,金玉峰从前只有山腰及以下会有墟人活动,而更高处,往往除了偃人之外无人踏足。

而他和谢昭回,虽说从前曾经踏遍了谢墟中那些不为人知的暗道和宫殿,但向来也只是在墟中山势平缓处活动,从不曾抵达金玉峰的高处,不知道这里的情况也是理所当然。

思绪当中,巨大的青铜齿轮转动,铰链运作之间,发出低沉的嗡鸣声。

如果有外人进到谢墟,面对墟中无处不在的青铜甬道和其间精密运作的机械齿轮,很难不对之感到一种强烈的震撼。

无人知晓这些青铜通道最初是由何人打造,然而即便是对无神论坚信不疑的墟外人,见到这般景象,也很难不在心中涌现出“这是神迹”的猜测。

过了许久,升云梯终于缓速停下,谢昭回拉开拉门,两人三偃复又走过冗长的一段山间甬道,前方终于出现了一处洞口。

些许光亮从洞外穿透而入,想来此处便是洞穴通道的出口。

出了洞窟,便是天光笼罩下的石阶道。

或许是因为此前曾有落雪,且金玉峰高处人迹罕至,气温又比山下更低,洞窟外的积雪倒是要更厚一些。

洁白的积雪覆盖在石阶梯上,被这两人一踩,登时留下一连串的雪上足迹。

石阶一侧有林立石灯,积雪底下隐约透出几缕青苔的脉络,想是长年无人照看之故,石灯内部的空腔里不见墟玉痕迹,反而布满了蛛丝和尘埃。

另一侧则能看见高耸山壁,险峻非常,一眼望不到顶端。

梯道两旁均有乔木丛生,似是有千百年的树龄,均高达数十米,直摩云霄。

此刻的墟外早该是日暮之时,但墟地里却仍旧明光烁亮。然而与墟外的天空不同,墟地里的天穹却并不见太阳。

头顶密集树冠间倾泻下的天光,显现出一种近似于雨后云破的天青色泽,一如清晨时初醒的天色。

在这般澄净的天光下,两人复又行了数十步,期间途经了一条蜿蜒溪流,溪边伸出一块巨石,巨石上亦覆有积雪,此刻已差不多融化,积成一道细长的水流,汩汩地淌入溪涧当中。

而巨石隐入草木的一侧,亦有清泉泻出,不知从何处起,奔流直泻入溪涧,竟是在此处形成了一座不大不小的山涧悬帘。

瀑水飞溅而下,扑落在溪上石桥间,发出珠玉溅地似的清脆声响。

沈焉一时看得出奇,不由心说这金玉峰之上,风景倒是不输山下任何一处景色。

但不知为何,墟人从前却不曾踏足此地?

何况看眼前这条石道,想来眼前此地,以前应当有人来往过的足迹才是。

但至少在他进入墟地的这十年来,都不曾听闻过有人进入过金玉峰山顶的消息。

即便是他和谢昭回,以前也从未曾发现过通往金玉峰山顶的暗道。

或许正如对方所说,有了玉韘之后,方才得知墟中还有道路通向此地?

正当他思索之际,却见谢昭回向着两块山石之间一转。

他便又快步跟上,却见山石当中夹有一处漆木牌楼,许是因为荒废已久,檐顶上已然蔓生青苔,下方牌匾上的漆字也已褪色,看不出原来写的该是什么。

沈焉微微扬眉,本在想这牌楼里头会是如何景色,不料随后所见,却是让他微微一怔。

熟悉的模样映入眼中,这却是一间不大的庭院,四周的陈设太过相似,几乎要让他以为,这便是他从九岁以来生活长大的地方——

曾经谢在予和他们二人一同居住的无名别院。

眼前的庭院并不算大,布局也并不算复杂,一眼便可以直接望到底。

庭院正对面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两层小楼,左右则为廊庑式厢房,漆黑的瓦檐和朱红的立柱,配衬着洁白如雪片的墙壁,雄浑肃穆,大气雍容。

院中有一方石制桌凳,左右均是郁郁芊芊的花木,其中最为夺目的,却是一棵枝叶扶疏的枇杷树。

这株枇杷树几乎与小楼同高,浓荫遮蔽住将近一半的庭院,枝繁叶茂,亭亭如盖,枝叶间结着成簇的青涩幼果,犹如在此地生长了数十年之久。

然而最重要的,却不是院中布置如何。

庭院四面皆有高耸的山壁,犹如一座鸟笼,要将这方别院笼罩在其中;然而庭院看似拘囿,却又有回廊沿山而建,一路通向看不见的山崖外方。

这悉数光景,尽管不过寥寥数笔便能勾勒,却是和当年他们在本家大宅中的居处,相似到了六七分的程度。

也是因此,沈焉刚一踏入院中,却是不由感到一种不知今夕是何夕似的恍惚。

他一时禁不住在心中揣测,难道说谢昭回在家变之后不想再回“伤心地”居住,便干脆大兴土木,在这最高的金玉峰中,又建了座一模一样的山中别院?

然而很快,他又在心中摇头失笑——以对方的个性,显然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举动。

唯一的可能,就是这方庭院当真就是这般模样,而庭院中的草木,倒有可能是谢昭回后来才手植的。

和卫墟坐落在山坳当中、布局尤为规整的大宅不同,谢墟本就是建在群山之间,墟地起伏而并不平坦,因而谢墟本家人所居住的宅邸也是依山而建,其格局并不服从寻常的制式,没有几进院落的布置,却又更添古意,随心所欲,凭山而动。

倘若遇到了一处上坡,那便顺势往山上修建,如有山泉,便引泉作潭,如有竹林,便围竹成院,如此一来,院中景即山景,当中景致,堪称五墟一绝。

话说回来,当年以沈焉的身份,本来不该在大宅中居住才是。

但追溯到零二年,他和谢昭回都是被谢在予从墟外拎回来的,两个人都还没满十岁,又都没有直系亲属在世,无奈之下,年方二七的单身汉谢在予只得承担起带两个小孩儿的重任。

因而沈焉虽是他姓,却也白捡了个大便宜,跟着两人就住进了谢墟本家的大宅中。

而谢昭回,本来该是住在宅邸最中心的宫室,也即谢墟的主殿“金玉台”中,然而谢在予却觉得那处殿居实在太大,他在墟外呆久了,已经不习惯有侍仆和随从服侍的生活。

再来,让沈焉一个外姓人和他们一同住在金玉台也说不过去,实在是有助长那些流言蜚语的嫌疑。

一来二去,谢在予便干脆挑了个主殿旁的别院,让三人在同一个院子里住下,庭院中有一栋正房和左右两栋厢房,住三个人倒是恰好合适。

这处别院正在金玉台的侧下方,因为地处狭小逼仄,又恰好逼近山壁,地势并不平坦,故而连名字都没有,谢在予挑中它后,干脆就以“无名别院”称之。

其布局相较于其他院落尽管稍嫌局促,但四面却有回廊肆意地穿山而行,不拘泥于山崖桎梏之间,自有一番豪气自在的风流。

如此布局,恰好正中了谢在予“不以物扰”的心意,因而等他见到此处,几乎是拍板就定了下来。

谢在予住在这么一个偏僻的地方,倒也乐得自在,除去平时的膳食有专人料理,别的琐事要么交给偃人,要么就亲自上阵,过得实在是没有一位“代家主”的风范。

连带着少时的谢昭回,也不再习惯有墟人随侍左右,过上了和七岁之前截然不同的生活。

一直到零六年谢在予成婚之前,沈焉和谢昭回两人的生活,便都是在那处金玉台下方的无名别院中度过的。

沈焉正陷在回忆当中,却听谢昭回忽道:“这个院落是你的。”

他说着,几步走进院中,直到手腕上所缚的锁链几近绷直,方才停下脚步,同沈焉之间隔了足有两米的距离。

谢昭回转过身,而后却是伸出手,从宽袖中掏了一枚钥匙出来。

他解开自己手上的镣铐,方又说道:“我不会铐住你,你可以自由活动,这里该有的都有,你也应该记得这里的布局,不必我再多介绍了。”

沈焉眼中瞧着他的动作,耳中听着他说的话,看似专心一意分外入神,心中却在寻思对方的衣袖,是不是哆啦A梦的口袋,怎么什么都能从里面掏出来?

他因为自己的想象而险些流露出不当的笑意,勉强扯了扯嘴角,他让自己的面容尽可能显得整肃而岸然,以免破坏了谢昭回此刻尽心营造的气氛。

“这两个侍役偃人,我会留在这里,你有什么需求,让他们来取就是。”

谢昭回说着,却是又从袖中掏出一块玉佩,连钥匙一同向着沈焉抛来,“这是能操控偃人的玉佩,我赐予了它一定的权力,该怎么用,你应该也知道。”

玉韘可以将自身拥有的权力赐予到雕琢特定纹饰的墟玉玉佩上,这也是为什么除墟主之外的本家人虽并未持有玉韘,却也同样能够司掌墟地事务的缘由。

“还有,”谢昭回又道,“刚才我们走过的通道,没有玉韘,是打不开的。”

他面色平静,“如果你闲不住,可以往上或是往周围走,但不要尝试下山的路。如果你非要找,的确也有路可以通往山下,但终点是在议事堂近前,你也知道那附近的情况是什么样。”

沈焉本还在手里掂量这枚玉佩的重量,闻言却是笑道:“所以只要我往下山的方向走,就会来到墟人的聚集地?”

想来谢昭回也是十分清楚,尽管沈焉有着时停的能力,但这个能力其实并不如他平时表现的那样游刃有余,而是存在着一定的限制。

比方说,他不可能一路使用着能力,从别院下到山下,再前往谢墟通向外界的契阵中。

整个行程至少也需要数十分钟,故而在此期间,他肯定会有解除能力、暂作潜藏的时刻。

这样一来,时停倒是不如周墟的幻术来得好用,毕竟幻术只要施上,持续数个小时乃至数天都不成问题。

再来,回想他在濠港赌场地下碰上的情况,说不定谢昭回也在墟地内设下了能够克制时停的某种阵法,足够在他使用时停的某刻,直接破获他的潜伏了。

“是,”谢昭回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意思,“如果不想在墟里激起惊涛骇浪,就不要轻易尝试从这里下山的打算。”

“我怎么敢?”

沈焉半真半假地调谑道,他拿到了钥匙,却也没解开手上的镣铐,一路拖着锁链走进院中,索性直接在枇杷树下方的石凳上坐下了。

“我看这里很好,”他煞有介事地道,“你要我在这儿无期徒刑,我也是心甘情愿的。”

他这厢言笑晏晏,谢昭回却丝毫不为所动,径直说道:“至于衣食住行,都和以前时一样,你应当还记得,就不必我再多说了。”

沈焉却像是要借机搅局一样,又连珠炮似的发问:“我要是当真记得也没什么,可这都过了七年了,要是我忘了怎么办,难不成活活在这儿饿死?”

谢昭回并不打算同他多说,只简单回应道:“如果有什么想不起来的,写信交给偃人,会有人帮你处理的。”

沈焉扬了扬眉:“所以这几尊偃人,不是来陪我一起坐牢的,而是想走就走,随便就能离开了?”

谢昭回没有即刻回答,但在对方的沉默中,沈焉忽然隐隐察觉了一丝异样。

他模糊产生了一种预感,或许对方要他暂且待在这里,是有一些不同于囚居的其他目的。

眼下谢昭回又一次陷入了沉默,沈焉也没有急着追问,索性转开目光,不着痕迹地打量起院子内部的陈设。

他的视线从对方身上挪开,落到旁边的石桌上,却忽然产生了一丝意料之外的诧异。

他本以为这地方平时应当没人居住才是,谢昭回带他来这儿,是把这座庭院当成了囚牢来用,毕竟这院子坐落在金玉峰高处,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用来关人正好是物尽其用、地尽其利。

然而现在,他只不过是随意一瞧,竟发现身旁这张白玉似的桌子上,却是摆了一盘下到一半的围棋。

小沈蓄力预备中.jpg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6章 归去(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