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时隙之间 > 第55章 归去(九)

时隙之间 第55章 归去(九)

作者:古跃鱼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01 09:51:45 来源:文学城

从山脚往上看,谢墟就像是一整条连绵起伏的山脉。

或者不如说,所有的建筑都依山而建,让整条山脉都成为了谢墟的一部分。

山势起伏陡转,从山下望去,那三座主峰相依相伴,左右两峰簇拥着最中央的摩云高峰,如双星伴月,又如托架和剑座一般,将其牢牢固定在其中。

这三座峰,各自又有名,从左到右依次为“青崖峰”、“金玉峰”和“白鹿峰”。

这名自是各有意喻,不过以墟人的起名习惯,这名听起来虽能称得上文雅,却也并不如外人所想那般有着别样的寓意。

相反,按照墟人的起名方式,甚至称得上简单粗暴了。

譬如青崖峰,就是那座森然矗立于水上的奇山。

“青崖”之名,即是喻指它那绝壁般陡峭嶙峋的山根,其上遍生青苔,呈现出青绿的色泽,因而青崖此名,倒也称得上形象直接。

而白鹿峰之名,则是源于山间栖居的白鹿,以及众多可供猎捕的鸟兽。

白鹿峰下有浅滩,适宜泊船,也是谢墟最大的渡口在地。

除去在墟地内穿行的行船,也有不少渔船停泊此处,而白鹿峰,也一向是谢墟人狩猎和捕鱼的区域。

至于位于正中的金玉峰,这名字来得就更直接了,便是因为峰中遍生金矿和玉脉,仿佛聚宝盆一般,数千年来都不曾采尽,这座主峰也正是墟人开采墟玉和金石的在地。

当然,抛开来源不说,光听这个名字,倒也能品会出谢墟有多富丽堂皇。

沈焉知道,在这三座山峰的内部,还藏着谢墟从千年以前代代相传下来的宗庙祠堂,祭祀的殿宇祭坛,以及无数座人迹罕至的宫殿。

整个谢墟宛如一个偌大的迷宫,其间的居住者远不到能填满整座墟地的程度,更多的地方则如废弃的殿宇,无声无息地沉睡在尘埃当中,静候着被人发现的一刻。

而在年纪尚幼时,这样的地方就是他和谢昭回完成功课后的天堂。

谢墟中遍布各种机关和暗道,甚至连以墟玉作源的升降梯都数不胜数,从一扇门到另一扇门,真正打开以前,永远不会知道这道门会通向哪个地方。

在那段日子里,谢昭回还一度凭着记忆,复原出了一份谢墟内部宫殿的地图。

用炭笔一部分一部分地绘制在空白的纸张上,统共九九八十一张,各自单独成画,却又能合在一起,拼出一份完整的地图。

那时候他不过才十岁出头,其间聪慧,已经崭露头角,令谢墟诸位成年人都不敢小觑。

而彼时的沈焉,由于那诡异而又强大的能力在墟地中备受成年人的猜疑和忌惮,同龄人大都对他既艳羡又恐惧,艳羡于他强悍的力量,却又恐惧于这鬼魂般的强悍。

或许正是因此,谢在予才会做下决定,让沈焉在满十五岁过后前往墟外的学校就读,去接触外面更宽容、更广阔的世界。

是什么时候同对方产生了隔阂,又是什么时候逐渐变质的呢?

或许就是从进入学校后开始的吧。

沈焉正出神之际,却见谢昭回复又走近了,将什么东西向他递来,道:“下船的时候,把这个穿上。”

沈焉伸手接过,却是对手中物感到了些许诧异。

他扬眉问道:“氅衣?”

这确实是一件墟中常见的短外氅,或者叫外衫,下摆只到腰际左右,上有蓝白相间的云纹,是谢墟武堂中常见的一类装束。

谢昭回又从船艇的木桌下方拿出一顶带纱帘的斗笠,递到他手中,简单解释了句:“你的衣服,在谢墟中太显眼了。要是有其他墟人经过,就算隔了些距离,也可以一眼看出是从墟外来的装束。”

沈焉不由得出言调笑:“看来我这次返乡,还得隐姓埋名,这件事有这么不可告人吗?”

谢昭回平静答:“我这次回墟,没有向其他人知会你的身份。我们这一路不会碰上别人,但一旦暴露,恐怕会在墟里引起轩然大波。”

说罢,他便再度抬了抬手腕上的锁链,示意沈焉该准备戴上斗笠、停船上岸了。

沈焉不以为意地笑笑,随便披上外氅,又戴上有帘幕遮挡的斗笠,来到船头上,再度向着前方望去,思考他们这一路会不会碰上几个不凑巧的谢墟人。

不过倘若谢昭回有心,要想避开所有的墟人,并非是件难事。

不单是因为谢墟实在太大,更是因为他手中掌握的玉韘,是足以掌控整座墟地的存在。

但凡墟人行舟进出,都需依凭墟玉为能源,而墟中的玉石皆与玉韘遥遥相连。

因而持玉韘者通晓一墟当中人和事的全数变化,几乎说得上“全知全能”,谢昭回作为一墟之主,自然拥有后台调用的特权。

如此一来,他要是想避开墟地里的一切人和物事,自然也是轻而易举就能办到了。

沈焉凭着记忆回想了番,意识到他们现在走的应当是谢墟西南方向的水道。

谢墟西南本就石山迭生,又有幽深竹林作掩,眼下又正值晚膳后的时辰,墟中众人大都懈怠非常,多半不会有人觉察到此处的异样。

在沿岸竹林的掩隐下,船舶缓慢靠岸,从斗笠前方遮挡的的幕帘遥遥看出去,沈焉却注意到前方不远处的河岸上,竟是站着几道人似的身型。

他只诧异了一瞬,很快就反应过来,这些人影应当是谢昭回提前布置好的偃人,正在此处等待他们归来。

这船艇靠了河岸,沈焉仔细一瞧,发现在场有六名偃人,其中有两名是机关偃人,剩下四名则是和正常人身型相差无几的侍役偃人。

这种侍役偃人在上三墟中随处可见,虽然不像看守偃人那样力大无比,也不像机关偃人那般行动灵巧,但胜在身型构造皆和常人无异,基本可以当作墟内的奴仆杂役来使用了。

谢昭回指示两名侍役偃人将渡船驶回渡口,剩下四名便作为随行的侍卫,跟随他们二人向着山中走去。

他们着陆的地方是在谢墟位于西南方的后山,待过了临水的沿岸,山势骤然变得陡峭无比。

虽然山间修筑有齐整的石阶,但大都是横穿巨石而过,不时还能看见峭壁上悬挂的险要栈道,其势陡峻,犹如穿行于蜀道之间。

这些山道不知是由何人打造,要想在陡峭石壁间凿出如此整齐的石阶,在没有大型机械设备的墟地内,实在让人难以想到“仙人”之外的第二种可能。

一行两人四偃行走在巨石间的石阶上,两旁有浓荫掩映,碧色如涛。

一线天光自头顶的狭缝中斜斜漏进,在石阶上投出狭长的一隙光束。

山道间空气清新如同新雨后,虽已是五月,但台阶两旁却覆着些积雪,晶莹剔透,洁白无瑕。

然而怪异的却是,墟地里的温度仍旧分外宜人,像是正值春盛或是秋初的季节。

分明已如此温暖,那些落雪却丝毫不见融化,仿佛与人并不处在同一个时节。

如果再仔细观察一番,会发现落雪覆盖着的那些草木,都郁郁葱葱,如正值盛夏时节,丝毫不见受冷凋零的迹象。

冬与夏有如时空交错般融合在一起,互不干扰,安详而静谧地出现在同一时间的同一片土地上。

沈焉端量一番,忽地问道:“墟里今天下了一场雪?”

“这几日都有雪。”

谢昭回说着,声音从前方传来,经由左右石壁回响,竟是显出几分仙人似的飘渺之意了。

沈焉有些许讶异:“这么频繁,是要到‘冬’季了?”

谢昭回话音一顿,片刻后才作答:“不是。现在还是在‘初春’的季节。”

沈焉若有所思地应了一声,心中倒没有太过惊讶。

他很清楚,和墟外的天气与时节总会保持一致不同,墟地当中,往往会出现诸如六月降雪或是枯木生花的异象。

五墟中没有固定的季节,或许冬天过后会是夏,也或许一月里便走过了外头一年的四季,凡事都无定数,因而卜卦一举才会格外兴盛。

这样颠倒无序的岁时已然成为五墟人一贯的认知,倘若他们来到墟外,反而会对一年里规律的岁时节气感到诧异无比。

正因如此,当初五墟人在学校中,还有专门的一门通识科学课程,用以教授现世中的各项常识。

这门课从天文到地理无所不包,甚至连一天有二十四小时,一小时有六十分钟都属于课程内容的一部分。

毕竟对于五墟人来说,“时间”本身就不是个恒常的概念,它像是一个任性的神明,随心所欲来去自如,而“时间的裂隙”,正是这一神明缺席时造就的产物。

在这片与世隔绝的土地上,不仅四季与外界截然不同,且每天的日升月落、昼夜长短也和墟外有着颇大的差异。

如果以常世中的时间来计算,墟地内的日照时间往往能达到十八个小时的时常,唯一的例外便是在所谓的“长冬”季节。

墟内的“冬”和“长冬”实则可以视为两种不同的季节,长冬短则数月,长则一至两年甚至更长,而在整个长冬弥漫的时节里,天光便如同河流里的金砂一样珍稀。

当长冬来临,昼夜的长短将会彻底颠倒,一日的绝大部分时间都会被夜晚笼罩。

在现世被视为一种“奇观”的极昼和极夜,在墟地中不过是家常便饭,当时近夏日,墟地里的夜晚几乎缩短于无,漫长的白昼将会绵延数日之久,仿佛无尽长昼永无止息。

正因如此,五墟内的窗扇大都配备了厚重的幕帘,以便在极致的永昼当中,人也依然能够维持一个正常的作息,晨兴夜寐,朝起晚息,而不被漫长的白昼扰乱生活的节律。

而极夜的情况,相较而言则会更少一些,一般只在长冬的季节里才会出现。

相较于极昼,极夜带给墟人的感受显然不同。

冗长的白昼尚还可以依靠窗幕遮挡,然而漫长的黑夜却会让人陷入难以言喻的积郁当中。

因此长冬一旦降临,便会被视为不祥的征兆,无尽的长夜与严寒将会随之而来,墟地内发生的灾难也会更为高频且严重。

在过往的五墟历史中,长冬一向被视为上天对墟主的统治有所不满,墟人需要举行盛大的祭礼仪式,或是推举更换新的墟主,以祈求上天赐佑,结束这漫长寒冷的季节。

而除去伴随着永昼或是永夜的夏冬,即是墟中最常见的春秋。

在这两个季节中,日照虽长,但不会长至极昼,而夜晚往往会持续四到八个小时不等,取决于时值春盛还是深秋。

也是在春秋两季中,短暂的夜幕降临之时,绚丽的极光将会成为墟里的殊景。

极光色泽瑰丽华美,颜色或赤红,或碧绿,或幽蓝,犹如在天幕上织成的锦缎,在整个穹顶上方铺陈而开。

在以往的五墟中,没有和“极光”一词对等的说法,对它的称呼会根据极光的颜色而变。

比方说,当极光呈现出如同焰火般的赤红颜色时,会被五墟人称为“烛龙”或是“烛阴”,是为墟中司掌岁时和昼夜的神明。

正如山海经中所云:“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烛龙。”*

这段话意思是说,烛龙人脸蛇身,浑身赤红,祂闭上眼睛便是黑夜,睁开眼睛便是白昼,祂不吃不喝不睡也不呼吸,能请来风雨,也能照亮幽渺之地。

又有说法,称:“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即是说烛龙吹气为冬,呼气则为夏,平素不呼吸,一旦呼吸便会引来狂风。

烛龙是五墟中极为重要的神明,墟地里还有专门供奉祂的神殿。长明灯中充作燃料的“烛龙涎”,即是从烛龙神殿中收集获得,意指凝固后的烛龙涎液。

而当天幕呈现出碧绿或是幽蓝,则会被认为是祖先的灵魂从幽冥中返回,自高高的天穹俯瞰自己的子孙后辈,回归墟地同生者团聚,也同样会为后人们带来上天的赐福和庇佑。

在这样的时候,五墟中也会有焚香祭祖的习俗。

在墟中溪流上点燃数盏河灯,用纸、布、绸缎做成乌篷船或是莲花的形状,再在其中以烛泪粘上一根约莫食指长的蜡烛,放进溪流中,便是一盏小巧玲珑的河灯。

溪流一路通往无底海,那些船形或是莲花形状的点点烛光便也顺流而下,从山涧溪泉一路流淌进无底海中,恰如地上的星河,与天际的极光交相辉映,是极为璀璨夺目的盛景。

一年当中,五墟还会根据时节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节日与祭礼,也即是所谓的“四时祭”。

而在四时祭中,尤以冬烝祭和夏礿祭最为重要。

五墟并非每一年都会出现冬天,因而冬烝礼和后来从墟外流传进入的新年合并,又称为“岁首”或“年节”,其风俗习惯也有不少受到墟外影响,如今已然和墟外的新年相差无几。

而所谓的“夏礿祭”,往往发生在一年过半、墟外现世中的盛夏之时,即是墟地中的夏日祭礼。

在五墟中,对于长冬与极夜的恐惧尤甚,因而虽然四季都有对应的祭祀礼仪,唯有夏日的礿祭格外受到重视,逐渐发展成了每年特定的节日,以“礿礼”为名,仪式繁复而盛大,以表达墟人对于夏季的尊崇与依恋,祈求漫长夏日永无止息。

岁首和礿礼,是为五墟中最为重要的两个节日,整个庆贺的仪式往往会持续两周乃至一个月之长,有时甚至连墟外人也会参与其中。

从九岁进入谢墟以来,沈焉在墟中满打满算度过了整十个春秋。

尽管十五到十八岁时他都在学校里读书,还是寄宿制,一年中绝大多数时间都待在墟外,但每年的寒暑假仍会回到谢墟中,因而每年的岁首和礿礼都未曾错过。

寒假时正值岁首,至于暑假返墟,就刚好是在礿礼前夕,正是墟人浩浩荡荡为礿礼做筹备、山上山下都熏沐在一片喜乐中的时节。

礿礼的时间不定,要根据卜卦测算,但一般都在六月末到八月初之间。

眼下正值五月,按照以往的常理来说,墟人应该分外忙碌,为即将到来的礿礼作准备才是。

然而此刻,眼下的谢墟看起来却是分外宁静,山林间只偶有一声鸟啼,似乎还沉浸在昨夜的睡梦里。

沈焉一边在心头思索,又把一只手搭在受锢的手腕上,百无聊赖地摩挲着合金镣铐的表面,视线隔着斗笠的幕帘,在四下里环顾观察着。

他跟在谢昭回身后,再往后则是四尊行动灵便的偃人。

机关偃人和侍役偃人构造类似,除去关节处以金石铸就,其他部位皆以柔性的楠木和皮革制成,故而落地轻盈,几近无声。

因而一片空旷当中,只能听见他和谢昭回两人的脚步声在石阶上响起,而后又在山林间徘徊响彻,空灵清幽,一如无人之境。

整座墟地相比于它所居住的人来说,实在是有些太过空旷了。

这一路下来,尽管是在本来就人迹罕至的后山,但几乎一个人影也没瞧见,还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也或许,沈焉忽然想到,这是谢昭回为免走漏风声,因而一早就颁布的命令——他是否早就在为这天做准备了?

这么想着,他于是加快脚步,来到谢昭回身后仅半步的位置。

锁链因他的动作来回碰撞,发出清脆尖锐的声响。

借由锁链的声音作掩,他把音量压低了,悠悠然地开口:“你知道的吧,如果我想走,这四个偃人,哪怕还有更多,都是拦不住我的。你确定只让他们随行?”

谢昭回头也没回,只有声音从前方传来:“你会走吗?”

沈焉想了想,然后笑了:“应该不会吧。”

他摇动手腕上的锁链,声音里隐约有种怀念或是自嘲的意味,“就像你说的,比起临阵脱逃,再当一次逃兵,我还是更想知道你要做什么。”

谢昭回脚步微微一顿,而后扭头向他看来,线条优美的侧脸刹时落入沈焉眼中。

他瞳仁黢黑,眼如杏核,睫毛纤长,本来是甚为端秀的相貌,这一眼斜睨过来,竟有一种无端而生的艳丽和妩媚。

他侧目向着沈焉睨来一眼,那声音沉静含蓄,却如宣战般道:“那就来看看吧,我到底要做什么。”

这话过后,沈焉便像被塞了猫条的大猫似的,一时之间乖巧了不少。他安安静静地跟在谢昭回身后,倒是一句话也不再说了。

寂静当中唯有脚步声兀自徘徊低响,他们又走了约莫一刻钟的时长,眼前的山路终于抵达了尽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