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侍女的品格 > 第12章 燕双飞(下)

侍女的品格 第12章 燕双飞(下)

作者:裴千羽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2-12-08 09:14:13 来源:文学城

一时梳妆完毕,张姨娘开口,吩咐丫鬟道:“红昭,去拿黄历来。”

那个穿红的丫鬟便走出暖阁,很快捧着一本黄历回来,并疑道:“前两日已经收了粮食,姨奶奶还看黄历作甚?”

张姨娘叹了一声,“说来也稀奇,昨儿夜里道勋梦见一个少年,十三四岁年纪,正在敕蓝河边放羊,一脚崴进冰河里,直冻得他耸肩缩手,又听见他絮絮叨叨骂皇天老子,说前日下雪把他整墙整盖的屋子都压塌了。”

“啊?”

一屋子丫鬟都听得懵圈,红玉撒开容姐儿,赶上来问:“这梦古怪,不若请个先生来看看,别应的是鸿哥儿罢?”

“他醒来叙说,我也这么想,后来盘算合计,什么人住整墙整盖的屋子?况且鸿哥儿又没放过羊,这梦里的该是老太爷!——许是前时那场雪把他老人家的坟压坏了,道勋说这两日就过去看看,我想着干脆寻个吉日给老爷子坟茔添添土,若上了冻,就不好修葺了。”

众人都道也是,张姨娘看了看黄历,圈了个就近能破土的吉日。

那个穿藕灰色夹袄的小丫头手里提着两个大食盒,一并放到熏笼旁矮几上,禀道:“姨奶奶,朝食送来了,太太打发冬青姐姐来说,今儿天寒,叫姐儿和姨奶奶不必过去晨省。”

张姨娘静默片刻,叹道:“也罢,我过去太太大不自在。对了腊梅,太太的食盒你看过了?”

腊梅回道:“奴婢亲自看过的,同您一样是一碗粳米稻粥,比您多一碟子菜菹,因太太不吃荤食,厨房上的便把驴肉炉饼换成焦酸陷,奴婢拿手探过碗碟,都热乎得很,您且放宽心,他们不敢糊弄咱们三房的事!”

张姨娘这才颔首,命摆饭,又让红玉陪着容姐儿同吃。

*

一时张姨娘用过了朝食,也用浓茶漱了口,张红玉瞧着眼下有片刻余暇,忙给角落里的晴秋递了个眼色。

晴秋走上前两步,躬身行礼道:“奴婢晴秋见过姨奶奶,姨奶奶万福。”

这便是前日红玉看中的那个小丫头,张姨娘心下了然,上下打量一番,见她只到腊梅肩膀高,却实在是瘦,下人房统一发的夹袄罩在她身上都晃荡,不免心里喟叹。

“好孩子,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儿,今年几岁?”

“回姨奶奶,奴婢名叫晴秋,十二岁了。”

“晴秋,倒是个好听的名儿,本名也是叫这个嚒?”

“回姨奶奶……”

“也罢了,别‘回回’的了,”张姨娘笑道:“又不是衙门里听差,你大点声也没妨碍,我又不是雪做的,难道还化了不成?”

满屋丫鬟听她这话,也都笑了。

晴秋也看过一早这屋里众人说话,心里稍稍落定,恭敬回道:“奴婢本名唤作秋容,本家姓沈,因犯了姐儿的讳,进府后嬷嬷就给改了名。”

这说的是崇元十三年正月十五,穆府三房姨奶奶张书染产女,取名穆宝容,因三爷着实钟爱,勒令府上所有带“宝”、“容”二字的仆人皆避讳,所以沈秋容一进府便被改了名。

张姨娘抚掌叹道:“原来是这样,那你跟容姐儿倒是有缘!也是正好,厨房给她送来两碗奶粥,剩了一碗在这里,我也不爱吃这甜兮兮的,就赏你了。可怜见的,脸都冻得通红。”

晴秋脸上更红了,她不敢说这是暖房闹的。

不过赏容姐儿的粥?这……晴秋忙不迭看向张红玉,不知道该收不收。

红玉尚且没说话,姨娘却从旁打趣笑道:“唷,这还没拜上师傅呢,就找到主心骨啦。”

晴秋白了脸,天可怜见,下人房的小丫头一年半载也难到主子跟前伺候一回,刘嬷嬷又是个寡言的,她登时不会应对,忙躬了躬身子,垂下头去。

却听红玉笑道:“大清早就吓唬小丫头,有什么趣儿?晴秋,我见你会瞧账本,是从前在家里念过书,识字?”

晴秋忙回道:“不曾,只是从前在家时常看弟弟写大字,也跟着认了几个字,进府后刘嬷嬷又教识数,如今只是略认得常在账目上的一二百个字。”

那也只是常看常记的缘故,晴秋有些忐忑地想着。

张姨娘在一旁点了点头。

张红玉继续问道:“算盘珠会打嚒?”

晴秋局促地挪了挪脚尖,摇头。

“那,斤求两总会罢?”

“会的,一退六二五,二一二五,三——”

“三泥(一)八七五,四呐(二)五!”一旁吃着奶粥的容姐儿争着道。[注①]

大家一哄儿都笑了,只有晴秋腾地一下涨红了脸,这回是羞的。

……

张红玉把那碗剩的奶粥端与晴秋,晴秋朝上福了一福。

出去时,红玉对晴秋道:“我头晌还有事,用不着你,你自己在院子里玩儿,只是别跑出去,巳时来内库房见我,我有事吩咐,别误了时辰。”

这是正经差使了,晴秋忙肃了肃神色,恭敬道是。

*

晴秋捧着一碗粥,真是一步不敢乱晃。

走到门下,正发愁不知燕双飞侍女窝铺在什么地方,旁边那个穿藕灰夹袄的侍女赶将上来,笑道:“你跟我来,我带你回下处。”

晴秋察言观色一早晨,知道她叫腊梅,忙不迭道谢,跟上。

下处便是西厢西耳房,靠近月亮门,整间屋子比下人房侍女窝铺的一半还小,但家具眼瞅着都更新、更结实些。

只有一张炕,设在西窗下,摆着四副铺盖,其中最角落的正是自己那一副。

晴秋连忙走到自己铺盖的地方,搁下粥碗,又摸了摸炕席,还有滚滚余温,比下人房暖和多了。

腊梅从妆奁匣子里拿出梳子,对着一块小镜子坐下便开始通头,也不管晴秋问不问话,直不楞登地说道:

“我叫腊梅,咱们燕双飞有八个丫鬟,四个是太太那边的,跟着太太住,没事也不爱出门,剩下四个除了我,还有一个家去了的,剩下两个就是红昭和绿袖——分衣裳就能看出来,整天穿红着绿的就是她俩!”

腊梅说话自带一股子上扬的腔调,听起来还挺热闹。

“她们是起小就跟着姨奶奶的,并不常在这屋里睡。如今你来了,正好和我作伴!嗳,对了,今年我十四岁,你可要叫我姐姐!”

晴秋忙回叫了她一声腊梅姐姐,“腊梅姐姐,你吃粥嚒?姨奶奶给的。”

“我不吃,”腊梅照了照镜子,站起来道:“我是给太太提食盒的,她早晨也赏了我半碗稻粥。”

“怎么太太的侍女不去提食盒呢?”

腊梅促狭地眨眨眼,没答言,一掀门帘出去了。

只留下晴秋一个人在屋里懊悔,叫你多嘴!

管住口齿,管住口齿啊。

*

却说那厢自晴秋走后,张书染颔首道:“没有正经念过书,竟还能识字,也是难得。”

红玉也道:“还老实,我从窗户缝里看过,那么冷的天儿,说不动就不动,愣是连个哈欠都没打。”

“正是这样心性沉稳的才好,只是辛苦你从头教了。”

“姨奶奶当初教我,也是这样的,哪里敢说辛苦。”

……

*

“…你不必称我‘师傅’,咱们不论这个,单叫我红玉就好。跟着我做事呢,规矩只有一条——耳清目明!我说的话,你要听仔细,有不明白的地方开口问,最忌糊涂行事;眼神也要机灵些,别只盯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回头我问起,蒙头蒙脑一问三不知!”

“至于手脚嚒,只要别误了我的事,就是慢些也无妨,我最不喜那些咋咋呼呼的急性子,做起事来丢三落四,不够我收拾殿后的。”

张红玉一面走,一面将跟着伺候的规矩说给晴秋听,晴秋在旁提心吊胆地应着,恨不得一股脑儿全塞进脑袋里。

“至于你的职分,眼下便是听我调遣,打支应。每日你卯时来姨奶奶门下静等,不出一刻钟功夫我也就出来了,有事我会说,没事你就自己去玩,但要记得——”

“不能出院子!”晴秋很麻利地添了一句,换来张红玉“孺子可教”的眼神。

“今儿就先啰嗦这么多,咱们先去内库房转转,下月府上要做冬衣,正好三爷从外头带回不少皮毛料子,今儿说不得须得理出来。”

……

内库房并不在燕双飞,而是后院单独开辟的一处排房,通有四五间屋子,门上两个婆子看守,外头还有两个大水缸,预备着走水使。

钥匙栓在张红玉腰上,她开了锁,晴秋张望着四周,循步跟着进了这座传说中存放了穆府诸多宝贝的地方。

*

一进门,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药香味扑鼻而来。但见一张大桌案,摆着文房;屋内纵横摆着数十排高柜矮几,按天干地支刻着档位,上头都堆放着大箱笼,签牌垂在外头。

晴秋拾起一张,见上面写着箱内物什的名目、存量、最近支取明细。

张红玉从桌案抽匣里拿出一摞账簿,见晴秋动作,随手一指,道:“东边全贮存的是绫罗丝绸,西边是皮毛草药珠宝,各有各的档位,只是归置得不清楚。”

晴秋心里纳罕,签牌上都登记得那般清楚了,还不“清楚”?

见她脸上生疑,张红玉因问道:“从前你在下人房,也给刘嬷嬷管库房?”

“嗯,不过我们的库房里多是些农用家什,不像这里货架子堆到房顶,我也只是按嬷嬷的吩咐,归置清楚罢了。”

张红玉便问她:“怎么算归置清楚?”

晴秋思忖,小心翼翼回道:“有名、有数、有档位,紧要的时候找得到。”

“话虽平实,却也是这个理。不过在咱们内库房只管‘数数儿记名’却是远远不够的——内库房每日都有进出,管账的须得心有成算。就拿眼下做冬衣来说,用度多少虽有旧例可循,但也要兼顾时宜。咱们不是那等吃饷的官宦人家,每年都有额定供奉,坐贾行商的,一时这处少了,那处多了,总要想法子掂对。”

晴秋听得一知半解。

红玉见她懵懵的,心知不可能一日参透,也未曾再细说,只打发她到某某档位去盘货。

这并不是一项轻省活计,晴秋抬着比人还高的梯子,奔走在偌大库房,打开那些沉重的木箱,让里头鲜亮的、柔软的、带着一点药香味道的织物得以窥见一丝天光。

……

注①:“一退六二五,二一二五……”斤求两口诀,摘自网络。所谓斤求两,古时1斤16两,是一种斤两换算口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燕双飞(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