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侍女的品格 > 第13章 新上值(上)

侍女的品格 第13章 新上值(上)

作者:裴千羽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2-12-08 09:14:13 来源:文学城

总费了一个多时辰,晴秋才将几个档位上的货清点盘完,并拿了个红绫布包袱过来,道:“红玉姐姐,我都点好了,全和签牌上数目一致。你说的那两卷皮子我也找了出来,就放在大红遍地金缎子的箱子里!”

而所谓“大红遍地金缎子”也是她看着签牌才认识的,那料子亮闪闪的,摸起来滑不丢手,闪着稀碎的金芒,她心里印象很深。

张红玉正坐在凳子上看账册,闻言转过身,接过晴秋递来的布包袱,打开里头果然卷着两卷紫貂皮子,蹙眉看了两眼,便放到一旁。

她见晴秋鼻尖冒汗,气喘吁吁,也未多说什么,只是把手边看得一摞账册推过来,道:“你查查上年做冬衣时,从老太太起,各房老爷太太,哥儿姐儿的皮料、绸缎、丝绵等各项用度是多少……认得全嚒?”

晴秋深吸一口气,翻着账册,一目十行看过,竟有一大半不认识的字!

头嗡地大了,脸上窘得通红。

张红玉看得分明,因说道:“这和下人房那点儿三瓜俩枣可不一样,不过没大碍,这里统共只有咱们俩,我也不笑你。碰见不认识的字你张嘴问我,我教你两遍,再记不住就自己想办法,行嚒?”

“行!”晴秋重重点头。

张红玉倒是被她这副郑重其事的模样弄笑了,从抽匣里拿出一把算盘,轻快地拨了拨,道:“开始罢,仔细着些。”

晴秋找到上年今时做冬衣的档案,这一看,也不免咋舌。

府上各人做衣裳,身份不一样自然讲究不一样。就拿往年做冬衣来说,下人房的仆妇小厮们至多做两身供洗换的窄袖圆领长棉袍,再往上那些二等一等的丫鬟,不过各人多一件棉褙子,一顶毡帽而已。

主子们则不同了,光是做卧兔、暖耳、围脖、手套、兜罗袜等这种细巧玩意,就不知用了多少丝绵皮料,更不消说还有大件的皮袄、斗篷、氅衣,哪一件不是价若数十贯。

晴秋一条一条念出,遇上不识的字,便请教张红玉;张红玉则用纸笔在一页新纸上写画,不时拨个算盘珠儿,盘问两句。

当中还遇上张姨娘遣红昭绿袖过来支取东西,忙碌个不停。

晴秋只在一旁留心看着。

……

大约半个时辰,总算把主子们的各项冬衣用度都翻遍了,晴秋暗中吁了口气。

她这样小心翼翼,自然也引得张红玉侧目——她也是打小丫头做过来的,知道这样的人通常都是谨慎细致的,不觉缓了缓神色。

其实这些事搁她自己,一个时辰也就忙完了,不过既然要教人,自然少不得不厌其烦、事无巨细地讲解一番:

“咱们家绫罗绸缎是用不尽的,柜上有的是,这条循旧例;皮毛也够使,还多了两卷紫貂皮,这是禁用之物,等会儿问姨奶奶拿主意;上年丝绵拢共用了六百二十四两,但眼下库房里只有丝绵五百两,木棉花倒是存下不少,不知道姨奶奶允不允许两边一掂对,等会儿一齐儿问她。对了,前儿二太太跟我说下月宁姐儿生辰,整十五岁,是个大日子,要另裁两身花冠石榴裙预备着,上年安姐儿也做过,你查查用度,就循旧例罢。”

晴秋翻着账册,一笔一笔念出,红玉则一一记下。

“你再翻翻上年阖府一等、二等、下等的仆人做冬衣分别用木棉多少?今年木棉花是尽够的,对了,晴秋,你刚看棉花有结茧的没?若有,还要赶上个晴天拿出来摘摘——叫下人房的去做。”

晴秋应着道:“嗯,先刚只是数数儿,并没有细看,回头我就去看看。”

等全部厘清,张红玉又拿了一页新纸,重新誊写了清单,吹干墨迹,给晴秋看一遍如何做账。

又道:“今年邺州绢价比别州每端少一百钱,三爷贩来三千端,拿到柜上卖,剩了几卷子留给官中,除了给老太太、太太们做衣裳,还有富余的便给你们小丫头也做几件围脖耳暖,戴着好看。”[注①]

晴秋身上还没穿过绢做的衣裳呢,听了自是欢喜,满脑子想问问下人房的小丫头也有没有?

咬了咬唇,到底刹住了口。

……

她们这厢盘算完,便回到燕双飞。

管家曲嬷嬷也在,也正拿着账本和张书染说话,晴秋听了两耳朵,说的是秋收后卖粮的事。

曲嬷嬷见张红玉进来,忙欠身从矮凳上坐起,口里招呼了一声。

红玉也向曲嬷嬷轻轻颔首,将新写的冬衣清单拿给张姨娘。

张姨娘拿着那页草账纸上下扫了一遍,因笑道:“前儿嬷嬷还管我支钱做过冬衣裳,我说不着忙,老爷回来的时候一定有带的,果不其然,你瞧瞧,库房里大半都有,只是丝绵还需外头买,您老先问问柜上有没有?”

说着,把那单子递给曲嬷嬷。

曲嬷嬷满面堆笑接过,应承着回头就打发人去问,拿着那页纸细看。

红玉又递给晴秋一个眼神,晴秋忙上前,把抱着的红绫布包捧给张姨娘。

张书染见里面卷着两张紫貂皮,纳罕:“这等犯禁的物什,怎么夹在这里?你们也忒不小心,回头交还给老爷,这准是他预备要发卖到京师的。”

红玉颔首,算是领命。

一旁曲嬷嬷见了,忙起身,陪笑道:“回姨奶奶,并不是,老爷说了,他从榷场买了这两卷紫貂皮子,让交给姨娘处置,或给老太太做一身皮袄子,或给各房太太们做几件毛头巾毛袜子,都可使得。”

张姨娘闻言,挑了挑眉毛,纤细莹白的手指头从柔顺的貂毛丛中捋顺而过,哂笑道:“听他胡吣,家常的狐狸皮难道还不够做衣服做袜子的?紫貂是上用之物,官民禁服,何况我们商贾人家?”

张姨娘面上依旧还是那副温柔行事,并不见多少愠色,声音也泠泠的不大,却掷地有声,叫人听出一股嘲讽冷意。

墙角边的晴秋不自觉地抖了个激灵,觑着眼看曲嬷嬷,见她脸上也有几分尴尬,戳在地上不言语。

只有张红玉,仍旧眼观鼻鼻观口地站着,不关己事。

末了,张姨娘冲晴秋摆了摆手,道:“也罢了,明儿托人拿给霍帅司,让他进献上去,既全了咱们家的孝心,也全了老爷的脸面。”

晴秋脑中一空,这是……吩咐她?

托人,托谁?

霍帅司?那是谁?

天爷,她感觉屋子里三个人六双眼睛都齐刷刷盯紧了自己,腿都要吓麻了——下意识的,晴秋抬头。

幸好,张红玉也正看过来,悄悄朝曲嬷嬷努了努嘴。

阿弥陀佛,晴秋心里念了声佛,忙把包袱捧给管家曲嬷嬷。

曲嬷嬷接过包袱,笑道:“一件紫貂衣裳,满大街又不是没见过的,姨奶奶也忒小心谨慎了些。常言道‘天高皇帝远’,咱们家常里穿穿,谁还能怎样?”

张书染摇了摇头,很显然并不苟同,因说道:“你这话不通,府里这么多走南闯北的长随宾客,焉知没有那等眼红心窄、持人长短的小人?若是告到官府,告咱们一个犯禁欺君之罪,届时如何自处?况且也有话在这里:‘祸患常积于忽微’,尤其咱们这样与人争利的商户人家,谨小慎微些总是没错。”[注①]

姨娘这个态度,管家嬷嬷自然不再与之争辩,当下收好那卷布包,拿出先刚那页草账纸来,和她细细商议起做冬衣的筹备。

一旁随侍在侧的张红玉也觑空回答几句问话。

晴秋轻轻吁出一口气,晃晃耳朵,耳清目明,耳清目明,她心里念叨着张红玉交代她的这条规矩,强打起精神。

……

*

议过了事,瞧着水钟,正是晌午时分,主子们该用午饭的时候。

曲嬷嬷告退,红昭捧来张姨娘的食盒,姨娘打发了小丫头,留下红玉同桌吃饭。

晴秋还惦记着盘查棉花结茧的差使,便觑着空请示红玉,趁现在空闲,她要不要回库房?

红玉还没张口,张姨娘倒是扭头看了她一眼,那一眼叫晴秋心里咯噔一下,满脑子跳出八百个念头——什么意思?

该不是恼了,姨娘唇边还嗪着笑,只轻轻睇了她一回,便接着回头兀自用饭。

话说张红玉,听了晴秋问话,也是心里一阵失笑。她这会子脱不开身,哪里肯将钥匙解下交给一个小丫头,便道:“不着忙,你们也快用午饭了,你先回下处,后晌申时过来听候。”

晴秋应了个是,又向张姨娘福了一福,才退走。

……

回到耳房,腊梅不在,想是给太太送饭去了。

屋里只有晴秋一人,她翻开自己的铺盖,斜着躺上去,又长长吁了口气,才算是真正得到一丝喘息。

虽是晌午时分,屋子里却晦暗不明,大半阳光都被前头月亮门挡住,唯有西窗下泄进来一缕,却正照在腊梅的铺盖上。

……

歪在炕上发了会儿呆,脑袋里走马灯似的回想起头晌的林林总总,仔细消化。

红玉算账的时候发现丝绵不够,原本是想问问姨奶奶能不能和木棉掂对掂对,但姨奶奶拿过账本一看,就问曲嬷嬷柜上有没?没有上外头买去。

看来两人在处理这件事上的办法也是不一样的,张红玉更节省,姨奶奶的嚒,就有些铺张。

不过丝绵是府上大小主子才能用的,张姨娘这样循例,恐怕不光是为了脸面,也是为了不担上一个“克扣”的名儿罢?

还有那两卷紫貂皮,连她都觉得天高皇帝远的穿一穿没什么,从前在下人房时,她们和佃农一起秋收,还见过好几个大粮食商人也穿它呢!

张红玉和姨奶奶在这方面倒是出乎意料的缜密、警觉。

……

而且,跟着张红玉和跟着刘嬷嬷是不一样的,哪怕只有一个头晌,晴秋也足够认清她二人的不同之处——刘嬷嬷生性寡言执拗,不喜别人奉承阿谀,小丫头们只要勤奋肯吃苦,总能讨得她的喜欢。

但张红玉,明显更喜欢伶俐聪明的,肯吃苦还不算,还要有眼色,要懂得听话听音。

不该问她要内库房钥匙的,还是当着姨奶奶的面……晴秋仰面躺在炕席上,遮住了眼睛。

不过,今天有两个字是从前不认识,但是在新账本里一直反复出现的,一个是“缗”,一个是“端”。[注②]

晴秋摒弃心中杂念,望着高高悬下的承尘,抬起手指,妄图在虚空中写下这两个自己记了一路的字——可惜,写不出画。

大约自己的脑袋在“识字”这方面的确不怎么灵光,也有可能是饿的,晴秋捂着咕噜咕噜叫的肚皮,如此想着。

下人们的午饭一般都是在午时末刻,正好是伺候主人用过饭以后,眼下还不到时候。

还是先拾掇拾掇房间罢。

一拿起扫帚和掸子,心里的底气这才算足了些,洒扫本就是她最熟的差使,这里扫扫,那里拾掇拾掇,心也随着越发干净的侍女窝铺而敞亮了许多。

……

门吱呀一声开了,腊梅从外头进来,停顿了片刻,说道:“喔,你在呢。”

晴秋正拿簸箕收走杂物,笑道:“我拾掇拾掇屋子。腊梅姐姐,等会儿咱们一块提食盒去?”

腊梅没应晴秋的话,走到自己铺盖边上,悄悄从里头拽出一个荷包,见里头的零散钱一点没少,忙起身笑了笑:“不巧,我在太太那儿吃过了。”

“喔,那我自个儿去!”晴秋心宽,并不将这个拒绝放在心上。

“你找得到厨房吗?”腊梅关切地问。

下人房和府上的厨房不一样,规矩也不一样。腊梅跨在门槛上,扬手往东指了指:“厨房在和喜堂东耳房,你不认识路就问人,头一回正该我带你过去的,可惜太太留我用饭。”

晴秋笑了笑,道:“没大碍,我知道厨房在哪儿,从前在下人房时,没少去打支应。”

“那就好,我给忘了,总把你当新入府的小丫头。”

晴秋又笑了笑,没说话。

注①:祸患常积于忽微——欧阳修·伶官传序

注②:缗,mín,用于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端,布帛数量词,古代布帛二端相向卷,合为一匹,一端为半匹,其长度相当于二丈。

感谢投雷的小天使“余笙”,感谢一直以来灌溉营养液的两位小天使:“鱼豆米”、“啊皮咔噗呲咔啦”

******

给下一本古言打个guang子:

一介孤女夺嫡称帝,女帝非女尊。

裴缨的出生,对大靖皇朝来说,是一件况味深长的事——她出生在皇权交替之际,落地时第一声啼哭,隔壁麒麟宫老皇帝刚闭眼,新登基的皇帝是她舅,刚满五岁,话都说不利索……

裴缨满月未过,父母俱丧,被太后齐氏收养。

读书习礼,一年年长大,十五岁及笄,受封公主,号“斑衣”。

……

大靖王朝已历五百余年,如今到了气数将尽的时候,百业凋敝,民不聊生,匪患多得按起葫芦浮起瓢,皇帝白无逸从会说话时起就开始剿匪。

一向是太后座下一条好狗的斑衣公主,自然是剿匪马前卒。

官商勾结,横征暴敛,贵胄公卿们却夜夜笙歌,问何不食肉糜;一场洪水下来,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啃土坷垃剥树皮果腹……

斑衣公主看着自己身后的兵,心说,要不我也反了吧?这天实在看腻味了。

于是这一反,长达十年。

十年之后,一个新的王朝建立,国号为“雍”,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她是开国皇帝,后世子孙代代姓裴,家徽狻猊睥睨。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摘自《尚书·尧典》

《开国女皇帝》,喜欢的点一下收藏,老裴在收藏方面一直很苦b,555,给您鞠躬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新上值(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