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盛唐晚歌 > 第13章 前尘篇(顺天命福祸相倚)

盛唐晚歌 第13章 前尘篇(顺天命福祸相倚)

作者:轻音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3-30 14:04:48 来源:文学城

韦奭自与张清月成亲以来,每日皆是神清气爽之姿,一来是因其得偿所愿,二来是看着母亲与妻子相处甚好,亲如母女,男子须当成家立业,他虽不喜官场,但想到家人,便下定决心来年好好科考,求来一官半职,上能光宗耀祖,下能为苍生谋福,所以,读书更为勤奋了,卢氏看着儿子,打从心里欢喜,这个媳妇温顺有主见,有学问又谦逊,还能助儿子上进,可见是天赐良缘。在这欢喜和睦中,却有一事让韦家忧心,韦仁寿自回京后,身体显然大不如前,卢氏细心助其调养,眼瞧着就有起色了,奈何宫中传来皇上口谕,南宁州将另派他人前往,让韦仁寿安心养病,或可致仕,颐养天年。

“大唐令,诸职事官,七十听致仕(退休)。五品以上上表,六品以下申省奏闻。……其五品以上,籍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

韦仁寿才将将过了五十,本想还有十多年经营时光,不出意料,应于南宁州刺史位上致仕,既不负南宁百姓,亦不负两朝为官、兢兢业业的仕途,现下却不得不以如此不明不白的方式退场,这郁结于心,病情越发重了。

彼时,他也曾想过是同僚陷害,他与窦轨素有积怨,以为是窦轨上书之果,却不曾想到邢国公。刘政会与圣上进言:韦仁寿虽性情忠厚,奈何终年偏居西南,簇拥者众,当地百姓尊他胜过陛下,且仁寿在益州虽功绩昭著,却与同僚不睦,此次前往南宁颇多阻碍便能窥探一二,况现如今,他儿娶妻张氏,乃首领大将军(张乐进求被封首领大将军)之女,此去经年,不知那处可还能同天?

李渊本不怀疑韦仁寿,但想到刘政会追随他多年,赤胆忠心,担忧定有其道理,听刘政会所说,才知韦家所娶原来是白子国首领之女,才恍然大悟这邢国公之虑非杞人忧天,这天下初定,民心所向才是一统大计,怎经得起折腾,便传令下去,许仁寿提早致仕。

韦仁寿外放多年,若不是他去岁进京,出尽风头,他堂堂邢国公哪会注意到有这一号人物,那日听闻柔嘉身体不适,已卧病多日,叫来刘玄希一问才知其事,刘家除他二人皆不知刘柔嘉何故如此,此事关乎女子名节,他亦不曾再提起,进言也非关儿女私情。想来当初张清月以民女之姿嫁到韦家,并未向人严明身份,适逢韦仁寿调任之际,韦家更不愿声张,本意是不愿做那招风的大树,不想竟阴差阳错招来猜忌。刘政会也因着自家侄女牵扯其中,方才想着打探一下这位来历不明的异族女子,窦轨驻守西南多年,所在益州与南宁州相邻,应能知晓其中微末,他在前朝任太原鹰扬府司马时就与于晋阳起兵的窦轨有故交,这才托窦轨打探到此女子来历,又因窦轨在信中多处言明韦仁寿好大喜功,虽在他手下却往往阳奉阴违,怕是有不轨之心。刘政会思来想去,越发觉得不妥,遂向皇上进言。

这刘政会打探之际,韦家还沉浸在婚事喜悦之中,韦仁寿虽回京后便感不适,却只精力有些不济,并无大病症状,想来是年纪大了,奔波劳累所致,眼见着身子骨要硬朗起来,圣人口谕一来,又一病不起,韦奭携张清月日日于榻前尽孝,寻遍良医仍不见起色,卢氏是当家主母,虽担忧却不敢显出慌乱神色,依旧将家中大小事打理得妥妥当当。

就这么,韦仁寿这病一拖便到了来年春,武德九年二月,突厥扰原州,唐遣折威将军杨毛击之,同月,韦仁寿,卒,享年五十有四。仁寿一病半岁有余,韦家上下皆有准备,生老病死事关天命,仁寿经年在外,殚精竭虑,又过了知天命之年,算得上寿终正寝,韦家于悲痛中办完丧事,生活还要继续。

这半年时间,是韦家父子相处最多的时光,经此一遭,韦仁寿不再鼓励儿子入仕,因他辗转数十年,少享天伦之乐,近三十载夫妻,相处时光却短暂,官场诡谲,不曾想一生追逐建功立业到头来却终黄粱一梦,人生短暂,更当珍惜眼前之人。他将近日所思皆说予儿子,虽病体难愈,但心中负累骤减,他教导韦奭如若心中有天下,做什么皆能以苍生为念,无论是否入仕,都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况且清月嫁到韦家,本想隐姓埋名,奈何自他致仕后京中便有谣言传出,皆言韦家娶张氏女定是有所图谋,韦奭性情耿介爽朗,善良有余、城府不足,家中营生不少,倒不如就此断了念想,去做自己喜欢的事罢。韦奭知父亲所言皆发自肺腑,更知成长之中少有父亲陪伴是一种遗憾缺失,未来,他想与清月一生一世一双人,在这世间享平安喜乐,所以早在父亲去世前,他便已决意不考科举,丧事办妥后,他将决定告诉张清月时,她却未曾思索便应下了,其实无论韦奭做什么张清月都会支持,她虽知七郎对官场不曾怀炽热之心,但事关夫君前程大业,万不该由她提出放弃,只是她更希望与他相伴过平凡的生活,他们的结合本就源自两情相悦,奈何世人偏狭、众口铄金,如若要走公爹之路,如若因她招来猜忌,岂不是有违公爹临终嘱托?

仁寿去时正值科考,韦奭丁忧二十七月,所以卢氏也就未再过问科考之事。只是自仁寿去世,卢氏每每无法入眠,白日里强打精神,夜晚独自伤悲,看着婆母强撑着,韦蕙不能长住家中,张清月每每伴其左右,她读书涉猎甚广,尤爱在闲暇时看些志怪话本,与阿茶一道能声色并茂地与卢氏讲说《李少翁致神》《干将莫邪》等故事,卢氏本就是刚强之人,想到夫君走时安详,儿女也都成家,想是了无遗憾了,遂逐渐放下心结。

武德九年六月初一丁巳日,太白金星于白昼现于天空正南方的午位。那日,韦家用完午饭,卢氏睡下后,张清月便到园中的秋千乘凉,无意间抬头便看见太白金星显于南方,她胸中陡然一跳,此为异象,难道有大事发生不成,可现下虽有突厥来袭,我方亦能抵抗,长安一片繁荣升平之象,她又笑笑,想是自己杞人忧天了吧?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在太极宫的玄武门发动政变。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皆被诛杀,李渊让出军政大权给予秦王,三天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下诏曰:“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这则诏书实则已昭告天下实权尽归于太子。八月九日,秦王登基。同月,□□颉利可汗发兵十余万人,南下进攻泾州,而后一路挺进到武功,唐朝的都城受到威胁,长安城戒严。韦家老夫人时年七十有七,韦仁寿去时,她白发人送黑发人,已是悲痛难忍,长安戒严后,她终日惶惶,心中更添忧虑,故而没过几日便也去了……

武德九年八月二十四日,突厥军队攻击高陵。李世民派尉迟敬德,作为泾州道行军总管,抵达泾阳,防御突厥。尉迟敬德抵达泾阳后,立即组织反攻,与突厥恶战数日,唐军勇不可挡,生擒敌军将领阿史德乌没啜,并且击毙突厥骑兵一千余人。虽然尉迟敬德在泾阳之役中取小胜,但仍无法遏制突厥人的前进步伐,八月二十八日,颉利可汗率二十万雄兵主力进抵渭水河畔,直逼长安城。京城兵力空虚,人心惶惶,□□派大将执失思力觐见李世民,勘探敌情,李世民指责突厥负约,囚禁了执失思力,彼时,李世民未曾想到,四年后,这被他囚禁的突厥大将竟与自己结成了翁婿,这都是后话了。

此正值战事紧迫之际,若闭门固守,稍有退却,必然助长颉利可汗气焰,促使突厥纵兵大掠,长安或将不保,李世民遂当机立断、设下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至渭水边,不久后唐军赶至太宗背后,颉利可汗得知心腹被擒后大骇,又素闻李世民“天策上将”之威名,见唐“军容大盛”之貌,更是大惧,遂请求议和。李世民因其新立,政权尚未稳固,决定采取“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的策略,同意议和请求。

武德九年八月三十日,唐太宗与颉利可汗在便桥会盟,宰马歃血,并馈赠给□□大量金帛,史称渭水之盟,随后,□□军队北撤,同年九月,突厥颉利可汗献马三千匹、羊万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