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盛唐晚歌 > 第10章 前尘篇(伤别离族长嫁女)

盛唐晚歌 第10章 前尘篇(伤别离族长嫁女)

作者:轻音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3-30 14:04:48 来源:文学城

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四月,西突厥统叶护可汗派遣使节入唐

求亲。高祖李渊与裴矩商讨此事,裴矩主张结好西突厥,“远交而近攻”,答应其请婚要求,李渊遂派高平王李道立出使西突厥。

接下来就是准备成亲事宜,卢氏早前虽总觉万事皆不齐备,亏得她向来缜密,虽不说尽善尽美、却也算得上周全,婚嫁六礼所需皆齐整,连这媒人、管事婆子、彩礼都一并跟着来了,长安纳采时一般用活雁,雁乃“五常俱全”的灵物,寓意忠贞不渝,此物吉祥,奈何两地路遥,卢氏便与婆母商议用玉雁代替方显不失礼数,故纳采时媒人送来一双雕工精美的玉雁。因着张家无主母,张清月亦不能自己操持婚事,故将亡母胞妹请了过来,张清月的姨母一直疼爱这两个侄女,尽心尽力地操持,韦家请的这位媒人说话真挚诚恳,将长安之礼细细说予张家两位长辈,合过二人八字,诸事齐备了,两家遂商定迎娶之日,接下来的两个月只有四月初七是最宜婚嫁的,遂定于当日迎娶,长安没有新郎迎亲的风俗,白子国却有,因着这门婚事特殊,便以白子国之礼迎上新娘后回长安再行拜礼。

张清月虽然答应嫁给韦奭,心中却是百般滋味难辨,她虽自打议婚起便未再见韦奭,也一直忙碌,却不知为何,变得很是琐碎,很多事情都是多次叮嘱,连阿茶都觉察到了不对,张清月应该是心中慌乱所致,她虽决定远嫁,亦有很多放心不下,尤其是清云,她这种状态停止与与清云的一次谈话,清云平时最喜耍无赖,那日,这次却像个小大人一般与清月承诺,

“我一定会好好听话、不给阿爹添乱,要像阿姊一般用心读书,阿姊走后,书塾也要办下去,我会看着,阿姊你且放心随如意郎君走吧!”

“你还只是个女娃娃呢,怎的说这些话,你知道什么是如意郎君?”

“阿爹早与我说过,女子长大都是要嫁人的,阿姊难得有入眼的,这入眼的不就是如意郎君吗?那杨家四叔带回来的书里就有,阿爹还说阿姊已经耽搁了这许久,不能再耽搁下去了,这次得欢欢喜喜送阿姊出嫁。”

“你看的都是什么书?现下字都认全了吗?”

“年前便能自己看书了,谁知道阿姊忙些什么,总是让阿茶看着我,阿茶难道未说与阿姊?”

“这……大概说过,可能……我还总觉得你小呢,不成想你都长这么大了。”语气间颇有老母亲说女儿时的感慨。

“我长大了定是要嫁给阿罗的,阿罗长大了也会如韦家郎君一般好看的”,当时,张清月不知清云的一句戏言竟会导致白子国四百多年的政权更迭,此亦是后话了。

“你小小的年纪,怎地就张口闭口嫁人,不成体统。”

“阿姊现下不也要嫁人吗?女子总要嫁人,我自然要嫁给自己喜欢的,我最喜欢与阿罗一处,自当是要嫁给他的。”小小年纪却这么一本正经地谈婚论嫁,倒是把清月给逗笑了,这连日的慌乱阴霾也散去不少。

清云的插科打诨在这时尤为有效,她自然相信清云会欢欢喜喜长大,阿爹定然不会让清云受半分委屈,阿爹会平安长寿,清云如若嫁给细奴逻,他们也将常伴阿爹左右……月有阴晴圆缺,世事又怎能一直圆满?张清月虽心有不舍,但是想到自己如若不是嫁给韦奭,恐怕今岁也要离家,现下,她至少嫁给了意中人,也算是一份难舍中的圆满。

白子国女子出嫁,新娘需得亲手做点心,与嫁妆一同送与男方家作为回礼,因着白子国临河而居,河鲜繁多,白子国姑娘嫁予人为妇,婚礼当天还需亲手做一碗鲜美的鱼羹给夫婿,这些都是白子国婚俗中考验新娘的,以期能娶到手艺精湛的新妇归家。张清月贵为族长之女,加之长安并无此风俗,家中仆人自然会为她张罗这些,她却喜欢凡事亲力亲为,正如之前说过,她心烦意乱时就会专注做事,做好一件事能让人心平气和、脚踏实地,更能使人满足。她又想到韦奭,他喜爱美景美食,做好的小点能让他喜欢,她心中不也更多了一份欢喜吗?这个季节正是桃花、梨花开得热闹的时候,可惜梨花洁白美丽、吃起来却味腥,作为食材不可取,桃花倒是可以,但为免单调了些,这才想起去岁制的玫瑰蜂蜜酱可用来做饼,想来味道当不错,白子国有牧民,所以牛羊很多,张清月想到制些奶酪,这一路进京,也可一路存放食用,再加一道枣泥糕,就有四道小点,正应了这一年四季、四时四景。

韦奭见不到张清月,心里难免失落,但是他从小便是知礼守礼的君子,自然等得美好,近些时候都有父亲与管事操持,韦奭便再书塾教孩子们识字打拳,族人们不时前来请教书籍中的未懂之事,他一一解答,倒也忙碌充实,知道四月七日便要迎娶清月,心中喜悦满溢。

转眼到了四月初六,次日张清月就将坐上马车离开故土嫁到长安,张乐进求一直忙于给女儿操办嫁妆,不曾想这一天来得如此快,老父亲今晚注定无眠,清月原本在堂屋等,等了许久不见父亲归来,急着着(zhao)人找找,这才发现父亲在书房里,窗户上映着身影,他站在书桌旁摩挲着,张清月眼泪如决堤了一般,父女隔着一道门、一扇窗,站了不知多久,张清月才迈动步子朝前,张乐进求看着推门进来的女儿,脸上强扯出一个笑容,

“怎地还不歇着?明日一早就要梳妆,还要奔波千里,可要爱惜着自己。”

“阿爹答应我,定要珍重自己,阿爹与清云是女儿一生之挂念,将来阿翁必要前来赴任的,到时女儿便随着一道过来,可好?”

“你既已嫁人,凡事当以婆家为先,不能总想着回娘家,你自小聪颖非常,我知你必会赢得婆家喜爱,只是你的性子太过要强,凡事又爱独自承受,久而久之,难免心中郁结,我看韦郎君是你的知心人,夫妇一体,今后遇事多与他商量,不可逞强,况我与他同为男子,知男子自尊其身,定不喜太过刚强的女子,该柔弱便柔弱一些吧!”

“女儿谨记父亲教诲,当守孝悌大义,尽心侍奉翁婆、尊重夫婿、友爱族人,决不自专自断,求一世平安喜乐。”

“这就对了了……你去歇息一会儿,天明了还有得忙呢”张乐进求轻轻拍了拍张清月的肩膀、慢慢挥了挥手掌,只看那手,也不是是要让她走还是留呢?

张清月回到房间,阿茶还留着灯,她轻轻说了句,歇一会,这床过来今晚便再睡不了了,遂歇下了。

武德八年四月初七,天气晴朗,宜婚嫁、出行,忌入殓、祭祀。

这一天,张清月穿着白子国传统嫁衣,登上了马车,带着十里红妆向着长安的方向开拔,千里路途遥遥,她心中有些迷茫不安,韦奭的声音从车窗外飘来,

“我知你心中不舍,然这长安尚远,奔波当要数十日,身子本就劳累,可不能伤心郁结,再伤了身,你且放宽心,此一别定不是永诀,阿耶归来任职之时必也是你我归乡之日,这沿路风景尚可,读书行路缺一不可,你权且看看走走,领略沿途风土人情,当比书中所云更有意思。”

清月轻声答道“郎君且放心,我省的。”

车中年长的管事妈妈如何不知韦奭情谊,便说笑到“可不是嘛?老奴这趟托了娘子的福才有机缘来此一遭,这沿路所见,各地上到风俗人情皆不同,下到饮食言语皆有差异,甚是有趣呢?”

“这一路有劳妈妈了,我心中的甚是感激”

“这可折煞老奴了,家中主母千叮万嘱,‘娘子离乡,远嫁千里,于郎君一番情谊难得,她与阿郎定当视娘子如己出,不让娘子受到半点委屈’老奴定要会照顾好娘子,待到长安,老奴也是要伴与娘子左右的,娘子有何不明或需要,尽管吩咐老奴便是,。”

考虑到有女眷随行,这一路虽奔波,却也能日日休息,少了风雨兼程之苦,多了些赏玩趣味,想是去岁走过一遭,此次打尖住店倒也便(bian)宜,虽不曾同吃同坐,张清月下车偶尔亦能与韦奭见到面,一路皆是如此,一行人终在雨季来临前回到了长安。

韦奭一行到达长安后才听闻武德八年一桩大事,西突厥统叶护可汗派遣使节入唐求亲,陛下采纳国裴侍的建议,应国这门亲事,婚姻虽说是两个人的事,国婚却是国家大事,于当事人来说未必是喜事,于国家而言,特别就现下的大唐,开国不久,正是休生养息、扩充实力之时,此是不可谓不喜,今上知人善用、裴侍中谋略过人,应允此事必又后谋。彼时,卢氏还调侃韦仁寿选了一个好日子,居然与外邦求亲撞到一处,韦仁寿却说如若不是张族长有审时度势之明,率先称臣,以张清月公主之尊,未必不能嫁进皇族,不过都是后话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