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山上有人家(种田) > 第23章 第 23 章

山上有人家(种田) 第23章 第 23 章

作者:西瓜啵啵柚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5 23:25:16 来源:文学城

因何天珠特意提醒要早点出门,天微微亮,谢知云便起来收拾东西。

“我留些菜在灶台旁的架子上,你自己弄着吃。不晓得什么时候回来,晌午也别等我。”

“嗯,我这儿不用操心。倒是你,出门在外要小心,也别不舍得吃喝。”齐山牵着吃饱喝足的大花走上前,把装满的竹筐绑在它身上。

“知道,有张婶他们在,不会出问题的。”

齐山还是不放心,虽说这段时间谢知云时常独自一人出门,也没发生什么意外,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他想了想,道:“改天我们也捉只狗崽回来养着,不管看家还是带在身边都好。”

谢知云也想到昨天那两条大狼狗,看着就很有威慑力,也很心动。

“那我和张婶他们打听打听,看谁家有狗崽,抱一只回来。”

“嗯,从小养着,和人亲。”

两人说着话,没多久就走到下坡口,谢知云接过绳子,笑道:“好了,你赶紧回去煮饭吃吧,一会儿刘师傅他们该来了。”

齐山没吭声,只点了点头。

晚了让人等着不大好,谢知云没再磨蹭,牵着大花大步向前。

走出一截回头,发现那人还跟在后面,忍不住笑了笑,却没多说什么。

来了快半年,上山下山这段路早烂熟于心,不会像最初那般,小心翼翼走半个多时辰还累得气喘吁吁。

如今不仅速度快得多,人也一直神采奕奕。

到了山下,何天珠他们果然已经收拾好,在家等着。

都想去租个靠前的摊位,几人也没空东拉西扯,碰面简单寒暄两句,就准备出发。

谢知云不会赶车,自然没套板车。等何天明主动把箩筐解下放到牛车上后,他便骑着大花紧紧跟在后面。

今儿来得早,镇上还比较冷清,大部分摊位都空着。

他们没分开,合伙租了一个摊子。运气好,位置十分靠前,一进集市就能看见。

买菜的暂且不多,谢知云和其他人打声招呼,在附近的包子铺买了两个杂面馒头,回到摊位上边吃边等。

太阳渐渐升起,周围的摊位被各式蔬菜、物件摆满,提着竹篮来来往往的客人也多起来。

姑娘小哥儿穿着五颜六色的衣裙,耳边簪花,面含微笑,让人眼前一亮。

时鲜野菜很受欢迎,都不用大声吆喝,便不停有人上前问价挑选。

估摸个把时辰,摊子上的几筐菜就卖完了,只剩些被扒掉的碎叶子。

一行人把地上收拾干净,递了牌子,欢欢喜喜地离开。

野菜刚冒头这段时间,价钱最贵,少说一斤也能卖□□文钱。哪怕不仔细清点,光掂量掂量沉甸甸的钱袋子,也知道收获不小,可不就高兴。

首要目标就是买种子。

张玉梅领着谢知云往铺子里走,“旁的都不用买,家里留的有,每样抓一点儿,足够你们俩吃的。只要买些大蒜、葱头、姜块,也不用多,各种个十来颗,一年四季都能掐着吃。”

“以后留心点儿,挑那长得最好的瓜果蔬菜留下种,妥善保管着,便年年有得种,不必再多费钱。”

这是谢知云没接触过的知识,一字一句听得分外认真,连连点头。

“还是婶子懂得多,您眼力好,有经验,等会儿还要劳烦帮忙选一选。”

得了夸赞的张玉梅乐得合不拢嘴,“好歹也种了几十年的地,你放心,包在婶子身上。”

何天珠在一旁偷笑:“娘,你的尾巴翘起来了。”

张玉梅瞟一眼身后,又立马回头,扬起手作势要打人。

何天珠反应快,早拉着谢知云跑上前。

“没大没小的。”

何天明嘟嘟囔囔,“还不是您给惯的。”

话一出口,头上就挨了一巴掌。

打打闹闹中,很快就到了地方。这边比摆摊儿那处清静,沿路多是卖果苗、花苗的,绿的黄的、粉的红的,很是养眼。

谢知云以前在小院儿喜欢摆弄些花花草草,不免多看几眼,却没上前问。如今建了房子,还不知有没有钱余下,哪有闲心折腾这些玩意儿。

张玉梅熟门熟路地找到一家不起眼的铺子,和人闲聊几句,就帮忙选种、讲价,全程没让其他人插嘴,一会儿功夫便把事情办妥。

因量都不多,拢共才花十几个铜板。也不用包起来,直接装进竹篓里。

出了铺子,张玉梅还在说:“回去别急着送到地里,等清明前后,才是好时节。有柴灰、粪肥就上点儿,好活着呢。”

“谢谢婶子,我都记着了。”

“哎,你们现在有地,放开了干,弄个一两年就熟悉这些活路。”

张玉梅把空竹篮往上提了提,没再继续这个话题,转而说起别的:“我们要绕去北市看看鸭苗和猪仔,你也一起?”

谢知云自是不敢一个人乱逛,紧跟着何家人沿大道向北市去。

远远就听见各种禽畜幼崽稚嫩的叫声,啾啾、咩咩此起彼伏,混杂在一起,嘈杂不已。

张玉梅先去看了猪仔,一只只黑不溜秋的小猪,吃得肚皮浑圆,还不停在草堆拱来拱去,短尾欢快地在身后左右摇摆。

张玉梅问了价,一只要两百八十文。跟老板磨了半天嘴皮子,愣是一文钱都没讲下来。

就这,张玉梅最后还是咬牙掏出钱袋子,叫老板进圈拦了两只个头大的。

他们一看就是早有打算,板车上备着只大木笼,关两只猪仔正合适。怕把板车弄脏,下面还垫了厚厚一层稻草。

小猪受了惊吓,缩在笼子角落警惕地盯着前方。过了会儿就紧挨着趴下,眯起眼打盹儿,一点不闹腾。

去买鸭苗的路上,谢知云总忍不住去看板车上的猪仔。

张玉梅发觉,笑道:“等日子慢慢过起来,你们也可以养头猪,虽说人累些,但不愁吃肉,喂得好还能卖几个钱,总不会亏本。”

谢知云点点头,默默把养猪也加入到日后计划中。

卖鸡鸭苗的摊子更热闹,前边儿围了好些妇人夫郎,七嘴八舌,说个不停。

待几个大婶儿提着笼子笑眯眯地离开,他们才顺利挤上前。

几只大竹筐,里面皆是毛茸茸的小鸡、小鸭,甚至还有几只白鹅。

何家养了十来只鸡,张玉梅便只看装鸭苗的笼子,大嗓门儿地问摊主:“鸭苗咋卖?”

摊主比了个手势,“八文钱一只,想要哪个自己挑。”

张玉梅想讲到七文,摊主不依,又磨了一阵儿,最后以六十文拿下八只。

付完钱,转身走了两步,却发现谢知云和何天珠还蹲在装着嫩黄雏鸡的笼子前,又折回去。

“想买雏鸡呀?要我说你们养几只鸡也行,山上宽敞,也不怕啄了谁家的菜。放林子里长大的鸡最好,自个儿就能寻摸吃的。”

听到熟悉的声音,谢知云这才回头:“我先看看,还得回去和大山商量商量。”

“那小子什么都听你的,还能说不。”

何天珠也在旁边点头如捣蒜,“就是就是。”

被她们这么一说,谢知云脸都红了,不好意思道:“那,那就买几只吧。”

接着又问了价钱——小的四文,大的六文。

谢知云其实更喜欢小的,毛茸茸一团,全身嫩黄嫩黄,一双黑豆米似的眼睛滴溜溜转着,很是可爱。

但张玉梅把他拉到一边,悄悄提醒刚破壳不久的鸡仔不好养,也辨不出公母,不值当。大的虽贵上两文,却更容易成活,有经验的看尾巴毛和鸡冠,也能分出个大概。

谢知云最后还是听从她的建议,买了六只拳头大小的雏鸡,和两只鸭苗,抹去零头,一共五十文。

还有只空竹筐,拿来装鸡鸭足矣。把摆摊儿用的草席蒙在上面,抽几根草茎绑紧,也不怕它们跑出来。

张玉梅帮忙收拾妥当,又仔细检查一番,确认没问题后才收回手。

“鸭子你回去先养着,若都是一样的,到时上我家换一换,凑个对儿。我们这儿八只,怎么也能匀出一只。”

她也是头一回养鸭子,叫摊主帮挑的,暂时也看不出来。

谢知云笑笑,“行,那我就不客气了。”

时候不早,谢知云又去割了点肉,一行人便动身回家。

到何家后,张玉梅给谢知云找来不少种子。葫芦、南瓜、黄瓜、豇豆、白菜……应有尽有,每样一小撮,分开用丝瓜瓤包着。

天明天珠兄弟俩得了差使,一直把人送到半道上,方才停下。

何天明:“我们就不上去了,狗崽的事儿不用担心,会留意着,有消息就知会你们。”

“多谢,你们赶紧回去吧,没几步路,不打紧的。”

“嗯,你自己当心。”

“云哥哥,我和陶哥儿他们明天还来找你挖野菜。”

能趁这段日子多挣几个钱再好不过,谢知云欣然答应,又和天珠说几句话,便各回各家。

山上,齐山他们刚吃完晌午饭,正准备刷碗。

“大山,你夫郎回来了。”

齐山回过身,果然看见朝这边走来的熟悉身影。小哥儿今天也不知遇见什么好事,满脸写着高兴。

还不等走近,就听人声音轻快地问:“你猜我今天买了什么?”

“肉?”齐山加快脚步上前,突听见细小的啾啾声,四周看看,最后视线落在大花身旁的竹篓,“是鸡仔?”

谢知云弯了弯眼,没继续卖关子,点头道:“买了六只,还有两只小鸭子。等养大以后,我们就不用再花钱买蛋了!”

荷包蛋、水煮蛋、鸡蛋羹、蛋花汤,每天变着花样吃,想想就幸福得冒泡。

齐山眼里也带了笑,“是该养几只,一会儿我做个笼子,先就这么关着,等哪天下雨再给垒个窝。”

“行,张婶说再大些可以放进林子里。”

“那还是得养条狗,可以防防野物,有什么响动也能立马知道。”

“我和张婶儿他们说了,村里有几户养狗的,估计过段时间就有消息。”

“嗯,”齐山把竹筐解下放到地上,牵着大花拐向驴棚,“吃饭没?还给你留了饭菜。”

“你不说还不觉得,一提起还真饿了。”

“应该还热着,你赶紧去吃,东西放那儿我来收拾。”

饭菜拿竹匾罩着,有野葱饼、炒香椿、竹笋汤,都是热乎的。

在外跑了这么久,两个馒头早化得没影儿。谢知云也懒得端来端去,洗把手直接在灶门口的板凳上坐下,就开始吃饭。

那头齐山喂好驴子,便回山洞取来柴刀,在太阳底下劈竹片。

因谢知云时常编些小玩意儿,竹子备得多,足够做个笼子出来。

两个小工也凑上前帮忙,三个人一阵捣鼓,很快弄出个简易的笼子。还找根粗竹削了个带把的低矮竹筒,绑在笼子边缘,可以装水进去。

竹笼孔隙很大,却不能让鸡鸭钻出,添水喂食都方便着。

一路走来,鸡鸭也没见闹出伤,干脆还是关在一起。骤然换个新环境,一群鸡鸭又叫个不停,平添几分生气。

早上给驴子准备的有草料,齐山去择了些细嫩的,剁成碎,洒进笼子。又往竹筒倒上水,便退到一边。

没人在跟前晃悠,小家伙们胆子大了些,东啄啄西刨刨,偶尔扇扇翅膀和旁边的兄弟姐妹打一架,精神得很。

齐山便没再管,随他们去晒太阳、玩闹嬉戏。

添了几只鸡鸭,谢知云每天又多了个活计。

早上放驴子时,就顺带割些嫩草,回去剁细了喂鸡喂鸭。后来还会抓蚂蚱、挖蚯蚓,用竹筒封住了带回去。

一开始是觉得恶心的,但想着张玉梅说鸡鸭多吃虫子长得好,肯下蛋,便忍了。皱着脸抓过几次后,也就习惯了。

看着小鸡小鸭脖子一伸,吞下整只虫子,他只觉得欢喜。暗下决心要捉多多的虫,把小家伙们都养得肥肥壮壮,早日下蛋。

山间绿意越发明显,粉白的野桃野樱也争先绽放,从山脚渐渐上移。

野菜价钱一跌再跌,还不一定能回回卖完,剩下的只能带回家自己吃,又或者焯水后晒干存起来。

因此,谢知云他们往镇上跑得没那么勤,隔好几天才带一两筐菜去碰碰运气。

不过不管怎么说,还是赚了钱,加上谢知云闲暇时编织的竹匾竹盘,林林总总也卖了几百文,应付吃喝绰绰有余。

再说菜干多晒点儿也不坏,等过段时间商队回来,也可以换成钱。

忙活好一向,终于正儿八经下了场大雨。

半夜开始,春雷就轰鸣不止,不一会儿便听得外面哗啦啦响,直往下浇。

天亮后,电闪雷鸣是消停了,雨势却未减。地上汇了几处小水洼,树叶被冲刷得愈发苍翠欲滴。

这样的天气,是建不成房子了。不过正好歇一歇,成天到晚地做重活,人也吃不消。

谢知云每次去镇上不管卖多少钱都要买些肉蛋,好补补身体,就这样他还是觉得齐山黑瘦了些。

一下雨,山里添了几分凉气。

山洞里又生上火,两人坐在旁边清点近来的花销。

自开工以来,满打满算已经做了二十六天的活儿。工钱都是日结,刘大富六十一天,另两个小工都是四十五文,这就已经去了近四两。再加上买瓦和木头的钱,便花去五两多。

齐山听谢知云算完,表情没什么变化,“估摸着还有十来个工就能上梁,钱还是够用的。”

谢知云叹口气,把剩下的银钱装好,“钱真不经花,幸好还有进账,买米买菜都没花存银。”

“就是辛苦你了。”

谢知云板起脸,“又说这些。”

“好好好,不说,”齐山讨饶,又想起件事儿,“也多亏乡亲们帮持,上梁那日是不是还要整两桌,也好跟大伙儿说声谢。”

“上梁宴,我只听过,也不晓得是怎么回事儿。要准备很多东西?”

“有酒有肉招待客人,再弄些糖块、饼子、果干撒一撒,讨个彩头就好。估摸也就这段日子来过山上的那帮人,费不了太多钱。”

“那便摆几桌,难为大家关心,不声不响地结束还是说不过去。”

“不晓得这边摆酒是什么规矩,等打听好再计划也不迟。”

“嗯,有段时间呢,还要请人算算日子。”

大雨下了半天,晌午过后才渐渐停了。但地上依旧泥泞,刘大富他们是不可能上山做了活。

不多时,太阳也露面,呼吸间都是清新的青草气息。

早就说要垒个鸡窝,一直没腾出手,今儿总算有空。

两人背上背篓和锄头,去溪边捡石块,挖泥把。来来回回跑几趟,终于觉得材料差不多。

地方就选在驴棚侧边檐下,离新房有段距离,味道不至于太冲。

建了这么久的房子,垒个鸡窝并不复杂。齐山出力,谢知云在旁边递递石块、压下泥,两人合作,不到天黑就垒出个宽敞的鸡窝,再有十来只老母鸡也关得下。

顶上用木板、竹片铺严实,盖层草席,轻易也不会淋湿。还用藤条绑了扇小门,拿粗木棍抵住,便能关紧。

不过两人觉得鸡鸭还小,又没有母鸡带着,放养不太放心。便没急着往新建的鸡窝里抓,决定还是用笼子再养养。

明天有事儿更不了,挪到今晚了[星星眼]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3章 第 23 章(捉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