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之女帝上位手册 > 第33章 春风得意(二)

三国之女帝上位手册 第33章 春风得意(二)

作者:秦方方方方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8 17:16:48 来源:文学城

宋恪看着郭嘉游乐大半年,实在无聊他还拉着他一起快乐游,宋恪这种工作狂是忍不了郭嘉这懒散德性的。硬是抓着他处理豫州大小事务,别说,郭嘉看着不靠谱,办事效率还挺高。

“嘉可以带你去见荀文若,但他王佐之才高傲着呢,你这庙太小,可请不动人。”

宋恪觉得他庙可不小,“我去请他自然是为了明王,也不忍他为了一时之气而前途尽丧,他侄儿都成翼州刺史了,他怎么能在府中闭门不出?”

“行吧,此处离颖川近,且带你一回。”

宋恪来到荀府的时候,荀彧正在练字,但他心不静,写出来的字并不让自个满意。

当下人来传宋刺史已至,荀彧放下笔,天寒,让下人将其带至书房来。

宋恪入了书房,不愧是荀香令,房里自有薰香的香味,加上炭火燃着,混在一起,他总觉得荀彧想烧炭自尽。

“令君很是有闲情逸致,这半年以来,沉迷于山水诗画。”

这话就很假了,毕竟荀彧不是郭嘉,两人的追求与精神状态完全不一样,郭嘉一身反骨,想的是搞事顺便建功立业,荀彧是个居中持的能臣,想的是让曹操当霍光,大汉再次伟大。

刘琼一来,直接敲碎了摇摇欲坠的大汉,郭嘉深觉论搞事自愧弗如,而对于荀彧,这自然是乱臣贼子。

可偏偏她又姓刘,亡了国宗庙还是这宗庙。

什么不孝子孙,咋就这么叛逆呢!

“宋刺史今岁十八了吧?”

“虚岁正是。”

荀彧只觉得荒唐,“未及弱冠而成封疆大吏者,自古以来也就是宋刺史了吧。”

宋恪点点头,“这说明明王用人不拘小节。”

荀彧想了想自己十八在做什么,而今四十亦无所事成,“小儿运气罢了。”

宋恪也活了四十年了,只是套了个十八的壳子而已,他能不知道荀彧的想法吗?但他不理解这种固执。

荀彧是汉臣,还为曹魏立下大功劳,说一句开国相宰不为过,为什么在百姓心中里远不如诸葛亮呢?

因为他们两个的追求是完全不一样的,荀彧是知道大汉是什么样的,灵帝之时他就在洛阳宫内,他所想维系的大汉,就是黄巾起义前那个权臣当道,外戚横行,贪官污吏蛇鼠一窝的朝庭,虽然它破,但它养士四百年,百姓也勉强活着。

而诸葛亮出生的时候,大汉就战火绵延,他学成的时候,大汉已经凉得不能再凉了,他想兴复的汉室,并不是现实中的,而是理想中,汉初那个刘邦打下来,被吕雉与文帝治理得衣食滋殖,天下晏然的大汉。

所以刘琼为天下带来这样的世道,诸葛亮是不在乎她称汉还是称明,因为他要的,是这个理想世界本身。

而荀彧要的,是那个“汉”旗,什么都可以商量,汉旗不能倒,哪怕这旗下,已是腐朽不堪。因为这旗,庇护养士四百年,荀家便是这士中一员。

“这可不是运气,一切所发生的都是必然发生的,人们称这为天命。”宋恪看着荀彧,这个有些固执的人。

“令君,选择远远大于努力,昔日你不是意识到了,才从袁绍营中投奔曹操的吗?”

荀彧正襟危坐的给他倒了杯茶,再自己倒上一杯,“所以今日刺史来是为了与我炫耀选择的成果吗?”

“那自然不是,当然是代明王邀令君出仕,大丈夫未立功立而困守府宅,可不是令君的志向。”

“代明王?”

宋恪点头说着瞎话。“是啊,如今北方已定,明王必定是要图南的,令君何必固执于一个汉旗呢?这宗庙社稷不还是刘家的吗?汉家还是汉家,令君何必自扰呢?如今天下晏然,众世家都一一投奔,若是天下一统,又哪里有令君的位子呢?您侄儿荀公达已是翼州刺史。令君一身才华,却不为国家效力,岂不悲乎?”

……

最终的最终,宋恪还是劝服了荀彧,他让荀彧准备去蓟城的时候说一声,把郭嘉带上,然后书信急报与刘琼说了。

高级打工人,又添两位,刘琼还是挺开心的,可惜今年除夕,宋恪在豫州过不来,她真得习惯这两人不在身边。

宋恪也在给银行员工培训,九章算术已经不够用了,算盘与九九乘法表统计表等等一系列基础数学,都得用上,他与各地高管培训,各地又得回去教人,他强制要求,如果学不会,银行也只能劝退了。

而且他又选出一些对数字敏感的人来,培训会计,年后白银一兑,银行这关键链子不能断,不然就成乱麻,事可多着呢。

荀彧也应该是年后过来,刘琼算了算,起码还得三个月以后呢。

她看着如今甄姬不止干着侍中的活,还兼算户部的账,谢衣不在,户部分担到诸葛亮头上,简雍一个侍郞一个头两个大,算下来钱都是负的,赤字赤得触目惊心,国债是真的成了还不上的债了。导致户部根本不敢让新人进来,免得多生事端。

刘琼觉得简雍瞎操心,这才哪到哪,他是没见美债的窟窿,而简雍把年底官吏将士工资都算出来时,刘琼不仅很快的批了,她觉得今年大家都挺忙,于是每人奖金都加两千钱。

两千钱不多,但每人都加,这又是一笔大的开销,简雍欲言又止,忍不住找上诸葛亮。将这事说了一通,诸葛亮觉得就这样发下去吧,都批了,发就发得高兴些,热闹一下。

而秋收过后,宋恪的银行开始发力,他没给储户利息,但储户依旧很多很多,无他,主要是独家。

这时代没有钱庄,人们家里放多钱,又容易遭贼,更别说巨富之家,宋恪银行遍地开花,商队也不需要拿很多钱,从许昌存了去蓟城取都很方便。

宋恪觉得,得让他们习惯银行,这地方一安全,心定下来,又方便,自然敢存了。有刘琼背书,称国家银行,大明银行居然比大汉银行更受欢迎,百姓都很信她,于是大笔小笔的存款皆集于银行。

刘琼的钱袋子很足,所以遍地投资建国企,由于全是支出,简雍才觉得害怕,这赤字实在太吓人了。

“殿下,户部开销一日大过一日,这些钱,日后的税赋可平不了。”

刘琼的税要得少,但是支出非常大,诸葛亮不放心还是来劝一劝。

“这些钱并不是靠税赋去平的,丞相莫要忧虑,孤有把握,无妨。”

诸葛亮对于大她这种寅吃卯粮的行为还是不太认同,本想劝一劝,又被打断。

刘琼想起她特意为诸葛亮培训出来的营养师,笑语盈盈看着他。

“丞相不需操心户部的事,孤心里有数,明年就缓和了,我为丞相找了两个精通各地佳肴的厨师,身体健康才是长久之道,丞相实在过于操劳,什么事都得劳逸结合才行。”

她可不想像阿斗一样,年纪轻轻的就没了相父,虽然她与丞相同龄,但是她觉得,要是失了丞相,她怕是再也找不到同款了。

诸葛亮被这跳跃式话题搞得有点懵,但这是好意,也不是大事,他便谢恩。

“谢明王体恤。”

“还有,这几年大家都辛苦了,从孤私库出,丞相与孝直,太史慈,子龙,子敬,每人领千两白银,锦十匹,绢百匹,做年底奖金,虽说国库紧张,但奖金不能与其他官吏一同并论。”

诸葛亮自己倒是无妨,但众人皆有的,他不能替别人拒了。这些是最初就跟着刘琼创业的原始股,自然得显出区别来。

“好,不过明王亲自遣宫侍送更好。”

刘琼点头,“丞相说的有礼,我让人给他们送府上去,顺便多加些美酒佳肴。”

于是诸葛亮为忧劝而来,带着两个人回去,丞相府的属臣们面面相觑,了解之后,只夸丞相颇得圣心。

而且两大厨的厨艺是真好,丞相体重未见长,属臣们体重骤升。三国是个很讲究颜值的社会,看丞相为什么年纪轻轻变丞相,于是他们快乐吃饭,痛苦减肥。

刘备在蓟城甚是无聊,二弟三弟在外,简雍他们忙得脚不沾地,孔明更是事务繁忙,结果经常被曹操拉着去喝酒吃火锅,辣让曹操打开了新天地。

最后刘琼看他这么闲,温柔乡不可久待,曹贼那也是,给他分派了工部的事务。

曹操得知他暂代工部左侍郞一职,挑了挑眉,一副看好戏的模样。

“玄德公如今怎么被女儿指挥得团团转了?都开始忙这些杂事了?”

刘备噎了下,“没法子,实在是女儿本事大,孟德兄是体会不了了。”

曹操哈哈一笑,“来来来,喝酒,这蓟城啊,他们都避着我走,仿佛挨上了得变反贼一般。”

刘备与他并肩走着,倒是收获了不少视线,“孟德兄大好光阴岂能浪费于市井?都言孟德兄乃治世之能臣,今天下有变,风云中怎可少了孟德兄。”

“再说吧,此时我若去了,明王岂能放心于我?不如纵情欢歌。”

“孟德兄还是适合饮马黄河,立不世之功,工部近来除了扫雪疏通河道外,并无他事。但年后便要去重修洛阳,这两年没战事,等谢衣带着工部人回来,我这就可动身了。”

而谢衣由于辽东实在无聊,带着张辽等人滑雪,王青看得心惊肉跳,生怕出什么事,谢衣可是王夫,这要是有个好歹她可没命赔。

结果不出意外的出意外了,这个年代的东北虎是真的吃人,还好张辽徐晃上演了打虎的全武行,谢衣也得虎口逃生。

经过这一次他也就歇了积雪天出门的想法,那老虎是真的大,他上辈子拍照都没拍过这么大的。

安生的等过完年,坐船入扶余,这个时候的扶余并不是后面的朝鲜或日本人,据记载,扶余国,在玄菟北千里。南与高句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地方二千里,本濊地也。位置相当于今吉林省。

这个时候东北一部分与朝鲜半岛是被扶余与高句丽瓜分的,他们想要银矿,就要借道扶余,怎么借,就只能物理说服了。

于是谢衣把滑雪遇虎这种惊险刺激的事,添油加醋说与了刘琼,刘琼接到信后连呵都不都呵他,不作不死的典型。

但新年快来了,这一次的新年她要宴请群臣,宫内没有负责的人,只能鲁肃与甄姫负责操办,而火药坊虽然大炮没研发出来,但是根据谢衣的构想,把烟花造出来了。

刘琼很是沉默,烟花啊,挺好,这不正好得大宴群臣。

这一次宴会,不光是群臣,她还邀了曹操,曹操看着帖子于是决定去,毕竟后半生蹉跎的过也太憋屈了。

她与刘备坐在主位上,诸葛亮携群臣向她敬酒,她也乐得喝上一杯,宫宴的佳肴美酒,其乐融融,她看着位上了的曹操。

“曹公莫要客气,孤敬你一杯。”

“谢明王。”

正是一饮而尽,待宴席到了后面,欲散之时,刘琼带着群臣来到空地庭院,她取过火把,点燃了引线。

烟花向天空一响,火花四散开来,璀璨夺目,烟花向来代表盛世之象,在从未出现的汉末,群臣见了,看着这,刘琼横空出世才几年,世界仿佛换了天地。他们有些怔愣,随后皆向刘琼祝贺新年。

这孩童们离得不远看见了,皆鼓掌叫好。他们新年有新衣裳,还有糖葫芦,这是他们最开心的一天。倒是百姓见了,以为神迹,皆拜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