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之女帝上位手册 > 第32章 春风得意(一)

三国之女帝上位手册 第32章 春风得意(一)

作者:秦方方方方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7 17:34:16 来源:文学城

蔡琰是个才貌双全风华正茂的才女,刘琼提前了五年将她赎了回来,她在匃奴待了七年,成了左贤王的妻子,生了两个儿子,人生波折至此,她也才二十四岁。

她的第一任丈夫,卫仲道,是河东卫氏,卫氏因卫青而兴,卫仲道名不详,只因是她早亡的丈夫,于是留了一字。

对于她的孩子,曹操的做法是当做不存在,毕竟那是匃奴人,是蔡琰被强占的污点。他们不应该再出现在蔡文姬的世界里,况且那两孩子的父亲是匃奴皇帝,纵使在草原,也委屈不到他们。

刘琼看着步步走入殿中的蔡琰,黑发如瀑,眉目之间透露出书卷气和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清雅。她出身大族,又是蔡邕的女儿,身上自有清贵之气。蔡琰不仅外表美丽,她的才情和诗作更是为世人所称道,草原上的风霜并没有伤害到她。

“文姫见过明王,谢明王相救之恩,愿明王千岁。”

她万岁的马屁听多了,骤然听见正常的还有些不适应。

“免礼。”

蔡琰大拜后起身,她看着这个比自己还小两岁的明王,她眼中有些湿润。

“文姫自草原一路过来,只见北地大治,百姓欢颜,以为明王是位贤良的长者。”

刘琼咳了声,她其实不太会与这样的才女聊天,毕竟她实在太水。

“既然回家了,便在蓟城安定下来吧,先休息一段时日,调整一下心情。”

“谢明王体恤。”

蔡文姬在蓟城安定下来,刘琼觉得现在说什么都太苍白,不如给她时间,让时间愈疗她的心伤。

她的王府建得匆忙,当初谢衣也是为了赶进度,几个月就弄好了,导致她这里只能开小会,根本就没有行台。

诸葛亮建议重修洛阳,重建行台,刘琼觉得洛阳是东汉的都城,本来天下就没有几个人真的把明当新朝,他们都认为是汉的延续,如果都城设在洛阳,就更无法扭转这思想了。

朝庭上下都很忙,毕竟北方初定,事多,诸葛亮天天加班,但并没有增加她的工作量,倒是苦了甄姫,原先那么大的遗世独立的大美人,如今都多了班味。

但甄姬倒是忙得很开心,她自己都没想到,原来一步登天是这么个登法,她居然就这样成为新朝的侍中,成朝中重臣了。

她仿佛从当初飘飘乎的宅院,踩到了实地,再也不是那般命运不由人的红颜薄命人。所以她很是珍惜这个机会,事无巨细,都一一核对好。

刘琼这边重臣都在外地,沮授还在兖州,宋恪在豫州,她为了两人方便行事,给沮授封了兖州刺吏,宋恪封了豫州刺吏,张郃带兵马驻扎兖州,太史慈带着兵马驻扎豫州,关羽徐庶在徐州,庞统张飞在青州,荀攸任着翼州刺吏,谢衣王青带着张辽徐晃在辽东,政法与兵权分离,倒是省了很多反叛事。她的军队没有被人说动反叛,很大程度是她每个月的粮响到位。

由俭入奢易,但军士的待遇提上来了,他们打仗防护兵甲,饭菜荤食充足,还有养得活一家老小的响钱,谁敢让他们再过以前不是人过的日子,消息传不过刘琼那,他们自己会去解决了那人。

刘琼身边重臣就只剩诸葛亮,鲁肃,法正了,她还是太缺重臣,地方上治理的封疆大吏也缺。

法正看着羽扇轻摇的诸葛亮,三年了,他硬是没抓到这年轻人什么把柄,岂有此理,这还是人吗?

诸葛亮感受到法正的目光,抬眼迎了上去,四目相对,法正愣了愣,然后哼了一声撇开了眼,鲁肃眼观鼻鼻观心。

刘琼带着甄姫过来的时侯,不明所以,“诸卿家今日有何事啊?”

法正觉得时机成熟,如今北地已定,当考虑称帝的事了,想想他都觉得热血澎湃,他居然真的做到辅佐明主,成就大业,这千秋功名事他很积极。

“殿下,而今汉室已亡,天下无有行台。而殿下英明神武,德配天地,功绩卓著,当名垂青史。自起兵以来,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天下英雄莫不俯首称臣。今四海之内,百姓安居乐业,正是天赐良机,时不我待。

自古以来,天子治国有道,亦当顺天应人,登基称帝,以安人心,昭示天下。殿下若能顺应天命,登基为帝,必能一统江山,开创千秋万世之基业,流芳百世,永垂不朽。殿下当早日登基,以慰天下苍生之望,成就一番伟业!”

刘琼听完笑了笑,四年前,法正也是这么劝她自立为王的,时间可真快啊。

“孝直啊,我还记得四年前,你也是这么劝我进一步的。但称帝的事还是搁一搁吧,事缓则圆,当初高祖得大半天下时,萧何亦劝他登基称帝,他却依旧为汉王。道天下未曾一统,功臣功绩也难评说,不急于一时。”

她看了看法正,他双鬓有了些许白发,“孝直这些年辛苦你了,忙得都长了白头发,我们如今正是大治北地,图南之时,天下未曾一统,孤岂能上位。待天下归一,民心皆望之时,方是正理。以免我等骄傲自满,固步于北地,就失了大志了。”

鲁肃原本也想劝,但听闻却是正理,况且他们人才招满,官吏系统才运转起来,还不知这些人能力如何,天下大换血,总要有时间去适应的。

“殿下说得也对,而今北方初定,事务繁多,而新人良莠不齐,我们也得缓一缓。况且洛阳被焚,重建的事宜也得提上来,就算登基,总不能立蓟城为都城吧?”

那有啥不能,这可是北京。

刘琼觉得蓟城挺好的,这里她费了最多心血,“若真得天下,蓟城是孤龙兴之地,臣民上下一心,如何不能为都城?”

洛阳富庶,却是东汉门阀世家的基本盘,她短时间还拿他们没办法,去那不是给自己添堵吗?况且她都把故宫的面积大小留出来了,这四九城,只差一个紫禁城了。

当初朱棣从南京迁都北京,也是因为外重内轻,唐朝安史之乱也是历历在目,朱棣自身也是通过镇守北京逐渐做大,长安、开封尚在北方犹有此等弊病,南京远在江南必然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要保证塞方稳固,必须驻守重兵,但是一旦重兵囤积,很容易尾大不掉发生叛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棣选择的办法就是“天子守国门”,将中央政府定在边境线上,此时内外合一,自然不存在孰轻孰重的问题。

对于此时刘琼来说,以后外患最大的威胁是北方的匃奴与诸胡,而非南边的西南夷或者什么地方的土寇,定都北京能够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帝国的边防。

鲁肃有些懵,谁家好人建都建边境线上,打过来甚至没有阻拦。

“此地怎么能为都城?大江大河皆不得过,若是不喜洛阳,尤有长安可望。”

水源确实是个问题,此时没有后世条条挖出的运河,蓟城负担不了作为都城的水系。明朝以前的运河故道从潭东北引水,被郭守敬重新疏浚后,改称坝河,沿途设坝调水,成为漕运重道。同时,又在积水潭东南新开渠道,南下出大都城。

加上京杭大运河,这才是明朝能以蓟城立都的关键,但她不想放弃,不就是基建吗?等谢衣回来给他图纸让他想想办法。

但她嘴没那么硬了,毕竟这样一来工程太大,而且她人力不足,财力有限,还没有隋炀帝的家底,她风水养人的紫禁城,终究是错付了。

而且自白帝城至巫山县大宁河口为瞿塘峡,两岸山势险峻,江面狭窄,号称“天堑”。没有三峡大坝,长安也不如洛阳方便。

“这事再商讨吧,不过洛阳确实得重修了,自董卓火焚之后,洛阳一带百姓流离失所,洛阳重立,他们也能重回家园。”

如果要以洛阳为都,周边那些世家,她必迁走,有多远迁多远,看着槽心。

诸葛亮也觉得洛阳龙脉正好,他觉得蓟城过于儿戏,如今得以稳为主。

“洛阳有黄河,洛河流经,又地处中原,为九州之中,是南北交通要道。殿下不可在此事上任性,况且殿下立国为明,又亡汉于许昌,就算定都洛阳,与旧朝也无关连了。”

她还是觉得晋定都洛阳,然后五胡乱华,这地方不太吉利。

“再议吧。”

宋恪小小年纪成豫州刺史,这可眼红了不少人,那些人拿他还没办法,他懒得去计较,况且两大银行的事都归他处理,他入冬前都忙得只有吃饭喝水的时间。

唯一感兴趣的玩乐就是古代的围猎了,现代这种游戏被写在了刑法上,他没有以身试法的兴趣。而且没有工业化,野兽是很多的,一但泛滥就是人类天敌,此时的猎户都很得民众欢迎。

他原本想抓郭嘉当壮丁,但郭嘉才不干活,他跟着宋恪净抓着人去逛吃逛喝了,宋恪这还有美酒,时不时明王还送来几瓶,宋恪是一口没喝到,全进了郭嘉这酒鬼的肠胃。郭嘉连连惊叹。

“好酒!”

他看着这琉璃水晶瓶装的酒,劲道是真足,他喝了这些酒,再也喝不了那些酸酒了。

“明王可真是大方,你这么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她就这么让你当了豫州刺史,听说这酒千金一瓶,说送就送。”

宋恪看着这喝完还不省事的,“先生也知道千金一瓶,你还喝得这么畅快?喝了我的酒,可是要帮我干活的。”

郭嘉哑然失笑,“嘉这不是已在宋刺史帐下了吗?但你又不造反,用不上罢了。”

宋恪青筋直冒,这不靠谱的,“奉孝莫要害我,青天白日的,造什么反。”

郭嘉不与小孩扯这些,过于危险,“还有好酒吗?”

宋恪冷笑,四瓶全被你喝了还来,“没了,这酒明王也没多少了,但她手里有一极好的酒,说功臣可得,奉孝可去投奔立功试试。”

郭嘉不听他的忽悠,“刺史莫忽悠,嘉瞧明王手下那诸葛孔明就不是什么好相与的,独包独揽,不好争,不好争。”

宋恪不以为然,他就是懒,不想干正经活,闲蓟城事多。“而今国家初立,先生一身才华,岂能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嘉无所事事,还能饱食终日,岂不更说明了刺史治理之能?不过嘉虽不能帮刺史干活,但有一人能。”

“荀令君?”

“然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2章 春风得意(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