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分归魏(下部) > 第158章 一五六、剑走偏锋

三分归魏(下部) 第158章 一五六、剑走偏锋

作者:司马宣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9 13:33:27 来源:文学城

夏末的长江,凉意渐深。

一艘商船沿着长江水溯流而上。我戴着斗笠站在船头,看着两岸郁郁葱葱的山林逐渐被暮色笼罩,船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心里不免有点担忧。

太阳已经瞄不见影子,船家还没有停船下锚,怕不是错过了宿头。

正待差人去问一声,船舱里走出一个身形略胖的男人,看到我,笑着点了下头,随即前去向船家兴师问罪:“船家,眼见快要日落,怎的船还在走?不寻个宿头吗?”

船家忙不迭赔不是,果然如我们所猜测,今日水流有些湍急,船行费劲,尚未赶到预定宿夜的渡口。

我跟在胖男人身后,听了他们的说法,插言道:“还需多久才能到?”

船家看着我,小心回答:“不瞒老爷们,少说还得一个时辰。”

胖男人大惊:“那岂不是要行夜船了?此处水急道窄,保不准还有水贼什么的出没,不妥不妥。”

我也不愿意在陌生水域冒险走夜船。从永安沿长江逆流而上,水道比下游凶险许多,不是二十年老船家不敢走夜船。我看那船家也不像是有这个胆量和本领的。

我提议:“这样吧,让我手下几个伙计帮忙,加快速度,趁太阳完全落山之前,尽快赶到渡口。”

船家和胖男人听了都是一怔。船家先反应过来,忙道:“怎能让客人老爷们出力,万万是不可的。”

我摆了摆手:“别说废话。倘若无人帮忙,靠你的船工,能在日落前赶到渡口么?若是不能,便乖乖听我的。”

船工不敢接话,胖男人咬了咬牙:“我也叫伙计去帮忙……”

我微微一笑,拦住他:“周兄不必担心,交给小弟即可。”

我回到船舱,叫起坐在角落里的三名亲兵:“你们三个,跟着黄管家,去帮船家划船。务必提高船速,在完全天黑之前赶到前面的渡口。”

拉住黄权,我叮嘱:“商船夜行很不安全。有劳黄管家了。”

黄权点了下头,用管家的口吻招呼三个亲兵,冷不防司马昭嗖地一下蹿起来跟上去:“我也一道,多个人手多份力!”

我一愣神的功夫,筚红棘一言不发也跟上了司马昭。我的目光只来得及跟上两人的背影,摇了摇头,扭头对上杜敏进退两难坐立不安的身影。

“那我也……”

我摆摆手阻止他:“你就不必了。你哪有他们那个体力?老实在这看着行李吧。”

杜敏“哦”了一声,小心翼翼地又坐了回去。

过了中元,我的“入蜀计划”终于筹备完毕。在星寰算出的良辰吉日,我带筚红棘、司马昭、黄权、杜敏、还有三名亲兵,装扮成一伙入蜀做生意的商贩,从永安城秘密出发。

这支队伍里,我虽然是核心,但“角色”却是以杜敏为中心的。我们的人设是巴郡小商户,杜敏是商户家的小少爷,我是他的“义兄”,黄权扮演管家,司马昭和筚红棘担任护卫,我的三个亲兵则是随从。

这个剧本让司马昭大感新鲜,却让杜敏诚惶诚恐。他在我面前还能自在一些,想想要把司马公子当作“护卫”使唤,借他两个胆子他也不敢。

但这样的剧本是最合适的。我们这些人从军久了,身上的杀伐之气藏也藏不住,惟有杜敏才能扮演好“商家小公子”的角色。

何况这趟秘密任务,也离不开杜家的鼎力支持。

设法潜入蜀地亲眼看一看,是我从永安之战后便萌生于心的念头。我不能任由夏侯和陷落西蜀,成为我的软肋、制擎。幼弟是生是死、现状如何,我必须想办法确认,否则,日后在与西蜀对峙的时候,对手随时可能引爆这个雷点。

我本来担心星寰不同意,没想到他竟然十分支持。但他也明确说了,他不可能陪我一起,必须全靠我自己。

我想“入蜀营救夏侯和”这件事,或许在星寰的星盘上显示出有利于大局,因而便放心大胆地准备起来。

首先需要准备的当然是我身为征南大将军的职责。

永安这座城市,短短一年遭遇了两次战火,改旗易帜,自然需要多加心思安抚。我跟星寰商量着,花了一番功夫,对城内的民生民意作了一番调研,随后才开始我的施政方针。

简单来说,就是用当地人做父母官管理当地人。

这一点我在治理江陵的时候已经充分实践过,只要胆大心细、胸怀大度,不必担心当地人串通一气搞颠覆。对于乱世中的普通人来说,最要紧的不是旗帜上写着“魏”还是“汉”,而是切实的生存问题。

要说第一次夺取永安,当地百姓心存疑虑,到了第二次击退诸葛亮的大军,百姓们已经死心塌地跟着大魏了。自从仗打赢了、永安的归属定了下来,想方设法跟我攀关系的一直就没断过。

我用人当然有我自己的标准,不会被任何人左右。但是表面上,我对所有人都很客气,加上主办了几次诗会、琴会、书画沙龙,我很快在永安的士绅阶层中间树立起自己的名声。

永安的一套行政班底,在星寰的帮助下迅速建立起来。我从一开始就让各层官员习惯了“见星寰如同见我”,这样等到我不在的时候,星寰能有足够的威望代替我管理永安的军政事务。

行政方面有星寰帮我,我的精力主要放在整顿军务上。

永安保卫战结束之后,司马懿的直属军队跟着他去了长安。随我从洛阳前来增援的中央禁军依照郭陵传达的军令,休整之后返回洛阳。留下来的,只有我自己的直属亲兵,以及原本收编的永安当地军队。

这就等于说,我必须从头开始建设属于我自己的永安军,一如我几年前在江陵做的那样。

永安现有的军队基本都是在夺取永安之后,整体俘虏的蜀军。其中愿意留下继续从军的,司马懿将他们整编为新的序列,不愿意的则被解除武装,就地遣散。

后来司马懿进驻永安,进行了一波征兵,在永安保卫战期间又扩大征兵。这些兵员增增减减,最后有四千出头。

偌大一座永安城,区区四千实在太少,其中水军更是处于缺胳膊少腿的状态。水军严重缺失的原因主要在于缺少战船。永安原有的战船在两次大战中因为非战斗原因消耗殆尽,简单来说就是被烧没了,仅有的一点水军也就被当成步兵用了。

这小半年,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督造战船、重建水军,征集兵源、操练新兵。

新战船的建造由马钧担任总督监,按照新图纸建造车船作为主力战船,传统的楼船、走轲根据相应的比例配备。我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防御永安,更是为了日后的长远之计。我要把永安-江陵打造成魏国在长江中游的坚固基地,溯流而上可以攻入巴蜀腹地,顺流而下直取金陵姑苏!

水军的人员配置和操练则由黄权负责。我把他从曹叡手里要过来,从京城带他来永安,就是为了发挥他在水军方面的长处。

马钧和黄权都干劲十足,我自己更是每天都过得非常充实。眼见永安的军备一点点建设起来,政务逐渐走上正轨,城内民心日渐安定,商业重新恢复流动,我的心中充满了骄傲。

“建设”永远比“破坏”令人愉悦。

在这期间,我也回了两趟江陵,一次是在永安战役结束后不久,另一次则是在出发前一个月。

永安稳固之后,江陵的战略地位便相应下降,这是肉眼可见的事实。但江陵和永安两座大城互为犄角,我打造长江前沿基地的目标更加切实稳固。从这个角度来看,江陵和永安是同等重要的。

曹叡并没有调其他人来接管永安的军务,而是把这个权限交给了我。我可以提拔自己人来担任永安的军事长官,但我没有这么做。我请求曹叡,任命沈钟担任江陵县令,成为江陵的行政负责人。

江陵的规模还不足以单独设郡。沈钟跟了我好几年,为人清廉、能力全面、忠心耿耿,我有意将他培养成一方父母官,不过还要按部就班。但我想,我对他的提携之意,沈钟是能够领会到的。

因此,我要秘密入蜀的事,我并没有瞒着沈钟。

整个江陵城,真正知道我接下来的确切计划的,惟有沈钟一人。

那夜月黑风高,筚红棘亲自在外面帮我守着,我拉着明显战战兢兢的沈钟,就着一盏昏黄小油灯跟他说了我的计划。从他的紧张程度来看,他大概以为我要跟他说的是“谋反大计”。

听完之后的沈钟十分迟疑:“将军如此信任下官,下官惶恐。但是将军镇守一方,肩负重任,私下擅离职守,会否……”

我拉着他的手淡淡道:“所以出了什么差池,县令与本将军同罪。”

沈钟看我的眼神一言难尽。

我告诉他不必担心,我有分寸,也有周详的计划,不会出什么岔子。但我需要他为我严格保密,并且配合星寰,守好江陵城,一定不能走露半点风声。

沈钟指天发誓不会辜负我的期望,我也如此相信。

离开江陵时我十分不舍。江陵是我和曹叡的福地,是我们两人事业的起点,也是我的根基所在。但我心里十分清楚,随着统一大业的推进,我的事业版图徐徐展开,我必须走向更为广阔的舞台了。

乘船离开时,我回头看了一眼江陵城。蓝天之中,一团软绵绵暖呼呼的白云萦绕在城头飘扬的“魏”字大旗上,形状宛如白鹿。

一年又一年啊……

夏侯叔权,多多努力!

祝各位新春大吉!

等不及这篇结尾可以去看看隔壁娱乐圈那篇,那篇就是这篇的正统后续~

连载中的文,还有预收的新文,恳请大家也能支持一下[星星眼][星星眼][星星眼]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8章 一五六、剑走偏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