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如何在龙傲天文中成为一代名臣(科举) > 第22章 第二十二章 猜灯谜

郑崑瑛和段之缙二人在楼上说些应试的东西,不知不觉,时间过的飞快,楼下渐渐热闹了起来,吵闹喧哗之声冲过层层门帘屏风,一直传入耳内。

“下边是怎么了?”按理说这样的酒楼,又是这样人间仙境的风格,该不能让楼下的吵闹声传进雅间,一则是打扰了客人用餐,二则和他们酒楼的风格不适配,乱了这人间静谧之处。

郑崑瑛出声解释,“段弟不知,历年上元佳节,望星楼都会在正堂挂起无数花灯,引士子来猜谜辩论,最顶上的那一盏‘金鳞映月’是鱼跃龙门的好兆头,每年得着这个灯的士子都能在接下来的考试中高中,因而又叫做灯王。原本我今夜也是要来比试一番,看能不能得个好彩头的。”

段之缙兴起了几分兴趣,两个人一起下楼这才看清了大堂中的绝世之景。

穹顶悬着千万盏金玉灯笼,仿佛被揉碎的银河泼洒在檀木梁间。“蟾宫折桂”、“金榜题名”等常见的祝福图案也无甚赘述的必要,最巧妙的是谐音,白鹭立于莲花与芦苇丛中,这叫“一鹭莲科”——一路连科。又有和田美玉被磨成薄薄的一片,雕琢成“杏林春燕”,寓意着提灯之人能有幸(杏)去得琼林宴(燕)。

最妙的是最顶上那盏“金鳞映月”,怪不得年年都能引来无数士子争斗。它通体覆着鲛绡,鳞片皆用金箔点翠,鱼尾卷起处镶着十二枚波斯水晶,此刻被其他的灯光照着,竟在梁柱间投出蛟龙腾空的幻影,只一见,心脏都能快跳两拍。

正当大家的眼睛全盯着那些垂下的花灯时,一个身着簇新石青色长袍的老先生登上大堂中央的高台,手里挂着的铜锣猛地一敲,朗声招呼道:“今年小店还是承蒙了各位照顾,仍在上元节之际举办这花灯会,规矩同往年一样,咱们这儿的花灯分为十等共十个灯谜,你猜中一个便能拿第十等的灯笼,猜中十个便能拿第一等的灯笼,分文不取!”

这些灯笼可不是市面上拿纸糊的灯笼,各个都是真金白银,玉做的灯笼面,价值不菲。

段之缙侧身问身边的郑崑瑛道:“郑兄,这十个灯谜十盏灯笼,‘金鳞映月’该是猜中了十个灯谜便能取得了?”

“非也非也!这十个灯谜都猜中了,才仅仅获得了能够争夺灯王的机会,要拿灯王需要辩论,士子们混战,最终胜出的那一个士子才能获得灯王。”郑崑瑛的话才落下,台上的老先生从宽袖中抽出一张纸条,蹙眉看了一番,展颜大笑,“今年的论题可真是不简单啊……论《礼记·王制》中的’刑人不在君侧'。”

竟然是这样啊……段之缙抬头望望那璀璨明灯,响起了之前秦先生说过的话。

好文章是怕无人能识的,若能今夜便把名声打出去,倒是好事一件。

“弟看着那灯心里实在喜欢,郑兄同我一起?”

郑崑瑛本来就有此意,两人携手走入人群中,各自找了一个伙计猜灯谜。

穿着灰白色短衣下裤的伙计从一旁的箱子里抽出一个锦囊,里边包着一叠纸。

“敢问尊姓大名!”

“鄙人姓段,名之缙。”

段之缙说完,一个小童便跑了出去,再也没回来。他抬眼瞅瞅那些金玉灯盏,心中只觉奇怪。便是再有钱,这么多的人参加,这么些花灯送出去,一晚上少说几万两打了水漂,这是做买卖还是做慈善?不过,如果这店家如此做的话,倒还真是富贵险中求了……只是这个想法还需要验证,说不定人家便是大善人,要普度众生呢。

“段少爷,我们现在开始?”

“请。”

伙计展开第一道题念出,“黄金玉帛镶美景,答一字。”

段之缙幼时经常在灯会上猜字谜,长大之后各地的花灯节也经常参加,字谜算是他的家常便饭,因而不假思索,“锦。”这个题也实在没什么难度。

伙计展开第二题,“范增碎玉斗,张良烧栈道,请答一成语。”

范增碎玉斗,是折碎了项羽的玉章,张良烧栈道是刘邦大义,段之缙想到此处会心一笑,“断章取义。”

这个题已经上了难度,但段之缙也是苦学之人,不会在这个题上出问题。

又接着答了四个灯谜,接连上了机关诗、对联和典故题等,一个更比一个难,看的段之缙也逐渐从一派游刃有余变得犹疑起来,不过好歹答出来了。

周围失败的读书人瞧见这里的段之缙仍在答题,三三两两地围上了,都聚精会神地看着。

第七题紧接着展开,题为:“乾三连兮坤六断”。伙计将字条递给段之缙,“客官,这要答一个卦象,卦象里还要和科举考试有关。”

段之缙苦思冥想,把脑子里的易经翻了个遍,才翻得了一点东西,最后犹疑开口,“只要能与科举考试有一点相关即可?谐音能否算?”

“自然是算的。”

“震仰盂中兑上缺。”

伙计问道:“这是何解?”

段之缙笑道:“震卦如盂,兑卦上缺,盂中谐音盂仲,意指乡试第二名。”

伙计点点头,又拿出了第八题,一首典籍诗,“孟坚修史继龙门,元亮种豆南山根。若将二子同列传,青史何字可留存?客官,请您答一个科举考试的内容。”

既然已经有了具体的答题方向,段之缙先把脑子中有关科举考试的名词快速数了一遍,灵光一闪道:“策论!”

伙计看一眼答案,喜笑颜开,“对对!客官能讲讲如何解的吗?”几个读书人交头接耳一番也还是不解,都竖起耳朵听。

段之缙答道:“班固字孟坚,著《汉书》重策,陶渊明字元亮,《归去来兮辞》含论,合为‘策论’。不过我这也不全是根据诗来猜的,而是先觉得‘策论’靠谱才往诗上贴的。”

“即便如此,兄台之大才也叫吾等佩服啊!”

几人诚心夸赞一番,第九题紧跟着展开,伙计又打开了一张新题,笑道:“这题是一副对联,要求上联答一字,下联答一字。上联为‘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下联为‘诗不是,词不是,论语也不是;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又是字谜……段之缙埋头苦思,周围的人也窃窃私语,相互讨论起来。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这一句可以说明是颜色。

和狐狼猫狗仿佛,但又不是动物?难道是都有反犬旁?

反犬旁加上一个颜色……猜!

按照这个思路来的话,下联所说之字该有言字旁,对东西南北模糊,不就是“迷”了嘛!

段之缙在旁人冥思苦想之际扬声道:“上联为‘猜’,下联为‘谜’,这副对联的答案就是‘猜谜’!”

“对了!”那伙计看着就剩最后一道题,也跟着与有荣焉地兴奋起来,竖起了大拇哥,“客官,您真是这个!这都九道题了,说不定小的我运气,今年跟拿灯王的大才子说上话了!”

周围看热闹的人越围越多,大家嘈嘈切切,打听着这个脸嫩的小年轻是谁。

最后一题来了,伙计将题目直接递给了段之缙,提醒道:“客官,这最后一题是要对对联,没有固定的答案,但是有两个要求。第一,上联的第一个字拆开就是最后两个字,下联要同此一样。第二,上联的第二、三两个字合起来是第四个字,下联也要同此一样。”

段之缙接过纸条,好悬没倒吸一口凉气,周围凑上来的读书人看了纸条,如同滚锅泼进了凉水,沸腾的气氛一下子凉了。

上联是“妙人儿倪家少女”,若想按照要求对出来下联,这可不容易。

“李小子孙男是子……”有一读书人喃喃出声,很快摇摇头,自己否定道:“不对不对。”

另一老者摸摸脸上一把的胡子,“钟山寺峙金之城?不行不行……”刚说完,也是自己先否认了。

不过他这一句,却给了段之缙一点启发,“伙计,请问这第四个字一定要是姓氏吗?”

伙计回道:“只要能满足刚才那两个条件即可。”

“那‘武士心志在止戈’可行!”

还不等得伙计说话,方才在台上宣布试题的老先生先走了下来,大赞道:“好好好!妙对!看来我们第二位十个题目都通过的才子已经出来了!不知您是否意在灯王?”

段之缙没有出声,顶着千万盏灯放出的耀眼的光往上方看去,光影璀璨之间依稀看到了一个个晃荡的人影,倚着楼上的围栏,正凝视着底下猜谜的读书人,他们的神情却如何也看不清了。

那老先生见他不出声,连忙劝道:“您可千万别犹豫,即便拿不到那灯王,也能拿一盏一等灯,价值一千两银子。若您真是大才之人,能得我们那一盏灯王,这可是价值一万两的灯!”

段之缙看了看在一楼二楼跑上跑下的伙计,心下冷笑,“怪不得年年办这个灯会啊……果然不是白把真金白银撒出去。”他招来机灵些的王章耳语了几句,王章听着他的吩咐,震惊地瞪着眼睛,被段之缙推出去办事。

段之缙这才朝着那人一拱手,“那在下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答案为猜谜的那个对联,据传是纪晓岚出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第二十二章 猜灯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