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阳,往日最是热闹的张府,此刻却如死寂一般沉静,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怎么,依旧想不出张有林的踪迹吗?”
看着不远处那张熟悉的脸,张书琴只是觉得像是在梦里。
去年,她曾央求姑母为她购回一个小奴。姑母起初是应下了这桩事的,可谁曾想,最终却未能将人带回府中。不仅如此,姑母还严厉地告诫她,往后莫要再提及此事。此事过后不久,常年在县里忙碌的父亲,竟在天色将黑之际匆匆赶回府中。一回府,便与娘亲大吵一架,而后怒不可遏地甩袖而去。
就在那同一天的后半夜,娘亲带着一众家丁匆匆赶往哥哥所住的院子,不多时,便捆着一个人走了出来。她曾见过那个人,听闻他叫张有林,是前不久才被调到哥哥身边伺候的。自那以后,她在府中便再也没有见过他的身影。直至偶然间在街上遇到晏朔,被他问起。她答不上来,匆匆找了借口离去。
似是察觉到她的目光,那人缓缓看来。
男子生的一副清隽面容俊逸非常,可那眼中的寒色却幽深得不见底。张书琴不禁打了个寒颤,心底涌起一股惧意。眼见着人步步朝着自己逼近,她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不知张小姐想起来没有?”晏朔说着看向一旁的张夫人,满是笑意的俊逸脸庞,落在旁人的眼里像是个恶鬼。
“张小姐,不知可有想起些什么?”晏朔悠悠开口,说罢,他的目光转而投向一旁的张夫人,脸上挂着似有若无的笑意,却是让人生寒。
张夫人的脸色极为难看,青一阵白一阵,嘴唇微微颤抖,嗫嚅着:“不知晏大人所言何事。”
“不知?”晏朔冷笑一声,缓缓落座,“既如此,张夫人便仔细思量一番,还有,莫要忘了先前那张卖身契。”
此话一出,张夫人如遭电击,声音顿时变得尖利起来:“什么卖身契?晏大人,您虽奉旨查案,可我们好歹也是县令的家眷,您如此行事,怕是否有失妥当?”
“若是张夫人觉得不妥,尽可让张大人弹劾于我,”晏朔目光转向那个自他踏入此地,便沉默不语的中年男子:“您说是吧,张大人?”
张大人的视线缓缓移向张夫人,眼神平静无波:“夫人,事已至此,如实道来吧。”
此话一出,张夫人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继而又涌起一抹恼羞成怒的潮红,她压低声音朝着张大人怒喝道:“我什么都未曾做过!”
张大人缓缓闭上双眼,不再言语。
“唉,听闻近日张小姐可是要前往京都议亲呢。” 晏朔声音含着丝若有似无的嘲讽,“倒是不曾知晓张夫人与京都林家竟有着这般渊源。”
他的目光直直对上张夫人的双眼,嘴角微微上扬,“只是我偶然听闻,林家那位新近寻回的小姐,可是对齐阳之人厌恶至极。但愿张小姐往后到了京都,能够觅得一位如意郎君吧。”
张夫人僵住。
本该是暖和的阳光,落在身上却是刺骨的寒。
过了片刻沙哑的声音响起:“倘若我如实相告,可否放过我的孩子?”
晏朔脸上的笑慢慢敛起:“张夫人,如今你似乎别无选择。”
张夫人神情复杂,犹豫片刻后,终是将一切和盘托出。
试想,若有朝一日,那出身卑微之人一朝得势,登上高位,她最迫切想要做的会是什么?恐怕便是将所有知晓其过往底细之人,斩尽杀绝。
当年在垂怜阁时,晏朔常会用毛笔蘸着水在地上书写。这般做法极为便利,一来节省笔墨,二来水干无痕实在方便。
他笃定无人见过自己的字迹,然而那卖身契上与他如出一辙的笔迹,让他惊愕不解,甚至后来怀疑是公主所为。
但其实,有一人应是见过的。
母亲和云姑还在时,晏朔于垂怜阁的日子还算顺遂,便是花娘也不会特意刁难他。便是花娘也不会特意刁难他。有几回他练字之际,原以为先前写就的那些早已干透,可如今细细想来,却并非如此。
只是那时的晏朔未曾料到,林清月有描摹他人字迹的能耐。
也许这并非单纯的能耐,而是她肯花这般耐心去研习他的笔迹。也是那日,晏朔收到林清月的那张便条,晏朔才陡然惊觉,那字迹竟与自己往昔的笔迹有着几分相像。
想来,那时她便已筹谋妥当,若是有朝一日离开垂怜阁,该怎么处理这些见过她的人。
垂怜阁里没有月娘,无奈总有人记得。为了避免意外,死亡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而对于可能提前逃离垂怜阁的他,早已有为他备好的卖身契。当初花娘所言他离不开齐阳,竟是这般深意。
的确,若不是公主,他怕是难以离开齐阳。想到此晏朔嘴角微翘,他也该回去了。
*
勤政殿
御案前,聂歙正专注地批阅着奏折,手中的朱笔却忽然微微一顿,片刻,一抹冷笑自他唇边逸出。
“好一个林家啊。”话落,那本奏折已被甩至一旁。
海公公刚刚踏入殿门,见状暗自叹息一声,上前禀报:“皇上,太后已备好了膳食,正等着您过去……”
“朕也的确有好几日未曾去向太后请安了。”聂歙放下手中的朱笔起身,“去,将这些日子查出来有关林家的那些东西,统统带上。”
*
慈宁宫内,一片和睦。
“歙儿,来尝尝这个汤,哀家特意吩咐给你做的,极为滋补。”太后神色和善。
“多谢母后。”聂歙道。
望着聂歙这几日迅速消瘦的脸庞,太后眼中闪过一丝疼惜,继而轻声问道:“歙儿,哀家听闻你这几日在朝堂上斥责了你舅舅,可是他行事有所不妥?”
聂歙搁下汤盏:“朕乃一国之君,朝堂之上何来的舅舅?况且,臣子若有过错,朕岂有不训诫之理?”
面前的膳食,无一不精美诱人。迎着太后不虞的目光,聂歙却突然没了食欲。
“母后,后宫不得干政,您莫要思虑过多。”
太后眉心微蹙,面露不满:“歙儿,你这话说的未免太不近人情。若不是当年你外祖父全力扶持,你父皇怎能稳稳坐住那皇位?”
聂歙嘴角勾起一抹自嘲的弧度,反问:“母后之意,可是觉得我皇家亏欠了林家?”
看着太后脸上的不虞,聂歙忽然觉得他那薄情的父皇,竟是如此仁慈。让这个在宫中已经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母亲,依旧如此天真。他挥了挥手,海公公会意,领着殿内侍奉的众人悄无声息地退了下去。
“朕若是不近人情,那母后对昭昭的惩处,便是合乎情理了吗?” 想起林家暗地里的那些腌臜事,以及太后对待林家与聂蕊截然不同的态度,聂歙心中便忍不住的怒火翻涌。
太后脸色一沉,不悦道:“皇帝!她做出如此恶毒的事,哀家若不罚她,她怎知悔改?”
“此事朕已派人继续详查,尚无定论,母后不必急于给昭昭定罪。”
聂歙已经不想再多留,正准备起身之时,太后的声音再度传来。
“月儿那孩子此番受了诸多委屈,着实可怜。哀家寻思着,不妨借此机会赏赐她些什么。”
聂歙随口敷衍道:“但凭母后做主便是。”
太后脸色稍霁,缓缓说道:“皇帝既应允了,哀家便想着,不如封月儿为郡主,再者,将她与谢家那孩子赐婚,如此也算是补偿这些年来她受的苦了。”
“郡主?” 聂歙抬眸。
太后颔首,原本冷硬的语气中浮现出一丝心疼:“这也是应当补偿月儿的,如不是昭昭,她何至于遭受这般苦楚。”
“母后,您莫不是真以为朕对当年之事一无所知?”聂歙面色一寒,冷笑,“补偿她?朕能容她活命,便已是朕的仁慈,”
太后神色僵住:“皇帝,你在说什么!”
“朕知道这些年来,母后对林家的亏欠,可您的亏欠本就是错的。”聂歙神色冰冷彻骨:“当年的那件事也是错的,朕不愿母后再有任何补偿林家的念头,更不想让昭昭知晓这些荒谬可笑的亏欠。”
太后脸色煞白,嘴唇颤抖着说道:“你这是在怪罪哀家?”
这般毫不留情的话,太后是第一次听到,更何况还是从自己亲生儿子口中说出,只觉心口一阵剧痛,气息也变得急促起来。
“若不是那孽障,哀家何至于沦落至此?她就是来克哀家的!” 太后情绪激动,言辞也变得愈发尖刻。
聂歙闭目片刻,平复了一下心绪,唤了声海公公。
转瞬间,殿门被推开,一名穿着破旧道袍的男子被押解进来。与此同时,海公公将一叠信件和册子恭敬递到太后手中。
对上太后不解的目光,聂歙平静地说道:“母后不妨看看这些,此外,这便是当年林家找来的道士,母后也可问问,当初林家是如何指使他来欺骗您的。”
话声刚落,还未等太后发问,那早已没了仙风道骨模样的道士,便竹筒倒豆子般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得一清二楚。
“小人罪该万死啊!当初小人被猪油蒙了心,那林大人说太后不喜欢腹中的孩子,小人以为这样做是在为贵人排忧解难。”
“小人实在不知其中内情啊,小人所言皆是林大人所教,事后林大人还想杀人灭口,若不是小人跑得快,恐怕早已性命不保。”
随着手中证据一一呈现,太后的双手微微颤抖,脸色愈发苍白如纸,眼神中满是震惊与难以置信。
聂歙摆摆手,道士当即又被带了下去。
“朕知道,林家这些年和母后都是如何说的。不外是,帝王之心变幻莫测,唯有林家才是母后唯一的依仗。只有林家得势,母后才能长久地维持住这宫中的地位与尊荣。”
聂歙顿了顿,声音低沉缓慢:“可母后您是否想过,这些年来,林家除了利用母后谋取权势富贵之外,可曾真正为母后做过什么?”
“朕与父皇对林家的容忍实在是太过宽厚了,以至于他们愈发肆无忌惮。于朝堂之上,这才疏学浅的蠢货,竟敢自荐担任太子之师。于后宫之中,竟敢到母后这里进谗言,妄图谋害朕的亲妹妹。”
“林老大人固然是朝廷的股肱之臣,但自他去世后,林家究竟如何,母后应当心中有数。况且,比起当年助父皇登基的那一点功劳,林家所求早已远远超出。”
“若说父皇当年对母后的疏远,林家才是罪魁祸首。”
“下次母后若是再召林夫人进宫,不妨问问这些年林家的进项,以及那些被他们巧取豪夺的田产。若不是看在母后的情分上,林家死不足惜。”
“哀家不知,”太后眼神空洞地看着手中的纸张,只觉一阵眩晕目眩。她缓缓放下册子,迎上聂歙的目光,眼神有些闪躲,嘴唇微微颤动,恍惚道:“林家之事,或许……或许是有什么误会……”
“月儿册封郡主之事便罢了,她的婚事……”
不管是梦中还是现实里,聂歙对于母亲的观感很复杂。母亲的过度关心,让他时常有一种从母亲这里得来的爱,仿佛都是从昭昭那里克扣而来的。
但后来聂歙渐渐明白,事情也并非全然如此。母亲的关怀,背后总是带着太过明显的目的。父皇在世时,是为了父皇;父皇驾崩后,便是为了扶持林家。母亲所爱的,始终是那个早已不再爱她的父皇,以及那如附骨之疽般的林家。
许是早已经接受了这样的事实,聂歙此刻倒也没有太多的失望,只是道:“那就依母后的意思办吧。”
区区一个谢云晗,虽有些才情,却也不过尔尔。若是林家真以为与谢家结为姻亲,便能获得强大助力,那可真是打错了如意算盘。
聂歙轻轻叹了口气,缓缓起身,泛紫的唇色呈现出一种疲惫的衰色:“朕只望,母后往后莫要再怪罪昭昭了。”
话落,聂歙转身离开。只留下太后神色恍惚,久久未能回神。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3章 如实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