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层白布蒙着小望尸骨。王若芙想要近前看一看,章览立刻拦住了她,不忍道:“小望被梁柱正砸着脑袋,死得不好看。”
那厚厚的白布下只露出一双细瘦的手,骨架如此稚嫩,皮肤却已经伤疤纵横。
下午还蹦蹦跳跳的,说要偷懒儿,要来陪陪王姑娘。
不过两个时辰工夫,怎么就送回来一具冰凉的尸身呢?
章览放低声音对人道:“抬出去吧,遗骨送回南海,再给他家里人送一笔抚恤。”
“他为什么跟过来了?小望不是神济军的吗?”王若芙问。
章览心虚地眨眨眼,等人走干净了,才低下头轻咳一声,“小望……是跟着小林大人来的。”
结果两个人都在江北殉职,也算有缘分。
王若芙心口筋脉绞了起来,比起痛,更酸涩。她深吸口气,“军中给他家人多少抚恤?我添一倍。”
她说完,慢慢扶着柱子往回走。
小小一个江北,茫茫一道海岸线,压了太多性命。
王若芙指节泛白,无端想起岐山河道的夜深千帐灯。
不过是一个月之前的事。
为何事到如今,地覆天翻。她想救的人救不成,又添了更多无辜丧生的可怜人。
一场秋雨一场寒,临近夜里,入海口人烟稀疏,渔夫收了网,正摇着渔船往回赶。
一点渔火朦胧,戴着斗笠的渔夫遥遥看见了她,用江北腔调问她:“小囡!还不回家呀?”
王若芙笑笑,“我来看看海。”
渔船靠岸,渔夫摘下斗笠递给她,又把船上惟一一盏灯挂在她手腕上。
“海边风大,可要小心着凉哦!”
“嗯。”王若芙抬起手腕,晃了晃那盏小灯,雨丝飘摇,灯花惺忪,“谢谢。”
夜暮,秋意萧索,天际悬孤月如刀,清光瘦冷。
王若芙坐在海边的大石头上,心想,自古逢秋悲寂寥,原来是有道理的。
海浪一波一波地涌上来,淹没她的脚踝。她总是想起章览说,寻常风浪奈何不了林世镜,那夜新月大潮,他才将所有人送上去后,等不及被救,便被翻涌而来的浪潮卷走了。
此刻她真真切切在他埋骨之处,才隐约品出一点“阴阳两隔”的心情来。
世间不会再有年轻的大功臣小林大人,三径风来也再没有人日日换一枝木芙蓉。
那个在批文里哀求着恳切着叫她宝贝的人,那个与她朝夕相处同榻而眠多年的人,已经不在了。
王若芙第一次对他提起,他二十四岁会死在江北时。林世镜不过坦然一笑,说我还以为明天就会死。
那时他十七岁,好像离上一世注定的死亡很远很远。
可转眼七年已过,一切终究还是印证了那句,万般皆是命。
海浪随风扑打岸线,如节奏明快的一支琴曲。
三径风来的秋夜,林世镜会在中庭的月光下为她弹《行香子》。
彼时风拂檐下银铃,王若芙靠在游廊柱子上,随着曲调轻哼,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注」
曲至末尾,林世镜抬头朝她看过来。
王若芙总是装作没看见,刻意偏过头,等到他收了琴朝她走近,轻轻掰过她脸颊。
犹是历历在目。
如果……如果她少同他吵两回就好了。
如果她早早告诉他,我其实心仪你,就好了。
王若芙睁开眼睛,忽然空落落地想。
他还不知道呢,他还没听我真切地说一句喜欢。
哥哥,其实我喜欢你呀。
只是她意识到的那一天,却为时已晚。
她在这段关系里任性妄为,耍尽了脾气。等到真心实意想重修旧好,却是斯人已逝。
那枚长命锁仍安安稳稳地躺在她心口,没了林世镜的余温,她再怎么暖,都是冷的。
她那年攀登观音禅寺,求满天神佛保佑,林世镜一生光风霁月、坦坦荡荡,苍天有眼,让他长命百岁。
临了,天意不眷。
王若芙将那枚长命锁握在手心。
她痴痴地望着,想起林世镜胸前挂着这枚玉锁的模样。
朱红官袍、金线玉锁,当真风流人物。
当坠着的白玉流苏划过掌心那道横贯的伤疤,王若芙心尖随着掌心忽然一起痒了一下。
她眼皮猛地一跳。
猝然想起最后最后,小望看向她掌心的眼神。
分明欲言又止。
他想说什么?
又或者他看到了什么?与手心这枚长命锁有关吗?
倘若他见过这枚长命锁,又会是在哪里?
为什么偏偏那么巧?王若芙刚要追问,小望就死了。
凉风一吹,她骤然清醒。
她不住地想,是了,为什么一定要信命呢?
为什么不会是**呢?
两世都是一样的结局,如果是她一直没揪出林世镜溺亡的那个幕后黑手,所以才导致他死过第一次,又没逃过第二次。
不出小半个时辰,王若芙裹着披风回到县衙。
今晚章览守夜,见她回来不由瞪大眼睛:“你又出门了?”
“去透口气而已,不是好好地回来了吗?”
章览快被她吓死了,左看右看,见她没有明显伤痕才松了口气,“快回去睡吧。估摸着你写的信六百里加急,不出两天就能送到神都。王姑娘,你回去要应付的事还多着呢,在这儿好好休息吧。”
王若芙穿越庭院,走到她暂住的南厢房,偏头一看,林世钦屋子里还没熄灯。
她走过去敲门,林世钦眼下一圈厚厚的乌青,微讶道:“你还不睡吗?”
“睡不着。”王若芙低垂目光,“兄长……我梦里,总是见到栖池。”
林世钦闻言叹了口气,“你这孩子重情,可惜心思也重,这样下去容易伤着自己。罢了,进来坐会儿吧。”
王若芙在书案边坐下,正看见林世钦三年一考绩的档案,开篇写着“林世钦,隆安四年二月十四生于神都。”
“兄长原来比栖池年长十三岁……”王若芙平声道。
林世钦接话道:“是,所以我看你和他,当真就是看小孩子。”
王若芙淡笑,“那兄长应是未足月出生的?”
林世镜提过,裴夫人三十岁生下了他,那天恰恰好,是林景远与裴夫人成婚的第十四年。
隆安三年四月十一,林景远与裴夫人成婚。
隆安四年二月,林世钦出生。
“是啊,满打满算,八个月出头。”林世钦脸上仍然挂着笑,“只不过我身体还不错,虽不足月,却没什么毛病。”
话题一笑而过。须臾,王若芙又忧愁萦于眉目,轻声道:“兄长,我已将信送出去了。不久……不久之后,舅父舅母就会知道。”
白发人送黑发人,天下最遗憾事不过如此。
何况林世镜还这么年轻。
林世钦神色黯了黯,沉下去的目光里看不出分毫情绪,默了半晌才听他又道:“再接受不了,也得认了。”
王若芙如有所思地眨了眨眼睛,随后起身道:“夤夜叨扰兄长,真不好意思,我这就走了,兄长也早些歇下吧。”
“一家人不谈叨扰不叨扰。”林世钦低声道,“快回去吧,更深露重,莫要着凉了。”
-
更深露重,夜长梦多。
医女青青习惯性地睁开眼睛,外间又飘起了细雨,茅屋不抵风吹雨打,她忙起身关了窗。随后又点起一盏烛火走到隔壁——
那是空空荡荡的一间房,里头都是浓重的草药味道,用来包扎的白布摞成一堆,整整齐齐的,看不出有住过人的痕迹。
只在枕头底下,压着一张薄薄的纸,字迹峻秀,却有些凌乱。
她将这封信好好地收了起来,微微蹙起眉,长长地叹了口气。
-
数不清过了几日,王若芙心里埋着说不清的事情,翻来覆去,又是难眠一夜。她再度披衣起身,已是过了三更。
县衙门口窸窸窣窣的动静,她轻手轻脚走过去看,灯下站着一个人,影子很熟悉,正手脚并用地同守门的将士解释。
“齐大人?”王若芙疑道,“你怎么来了?”
齐策循声看过来,忙向她招手:“芙姑娘!哎你先别管我来不来。你赶紧出来,瞧瞧谁来了!”
王若芙似有所感,忙提裙出去,门前停了一辆马车,掀开帘子的两人,正是许久不见的林景远与裴夫人。
“舅父舅母!”
裴夫人还来不及说什么,王若芙已经急忙走过去,眼眶通红。
她所压抑的一切疑惑,不敢对任何人提的可怖猜想,终于在此刻有了疏通的渠道。
裴夫人接住了她,轻轻搂着她,也不怪她当年抛弃林世镜而去,只用母亲般温和的语调问她:“怎么了?怎么哭了?”
她把声音放得无限低,几乎是倾尽所有心声,“舅母……栖池殉职……另有隐情……”
几人无声穿过抄手游廊,走进王若芙房间之后,齐策飞快关上房门,夜深人静,虫鸣细微,几乎隔绝一切喧嚣,屋子里落针可闻。
他急急问王若芙:“怎么回事?你发现什么了?为什么说栖池之死还有隐情?你觉得背后有谁?”
王若芙一时呼吸不畅,憋得脸色有些红。
裴夫人握着她的手,声音微颤道:“好孩子,你莫急,同舅母说,你怀疑这是桩谋杀,是吗?”
她环顾了一圈,裴夫人眼眶已红了,焦急担忧地瞧着她,一旁林景远素来沉稳的脸上亦是焦躁之色。
二人风尘仆仆赶来,眼下还泛着乌青,记忆中明明是气韵出众的一对高门夫妇,此刻却疲惫不堪,竟活活像老了十岁,陡生华发。
王若芙语塞,压在心底的一问辗转许久,最终还是道:“我看见了栖池随身佩戴的那块麒麟玉,已经碎成一半了,就在——”
注:
出自《行香子》秦观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7章 云阴风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