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宿主完成隐藏代步成就,减碳出行80km,奖励自行车一辆。】
郁禾:??她这些天这么能骑吗?
那她的自行车呢,毛都没见到啊。
【自行车在宿主所住酒店车库,具体位置已发送至小旅App,请宿主自行查收。自行车具有回收功能,如宿主不想骑行,便可在小旅App一键回收。】
“好好好。”郁禾笑得合不拢嘴,一路上牙冻得很。
要说来西安最值得一去的清闲地方,必然是隐于樊川秦岭的古刹和祖庭。
那么……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的香积寺,就是她接下来想去的地方。
关于香积寺,郁禾也还算了解一些。
香积寺建于公元681年,是汉传佛教净土宗的祖庭,681年善导大师圆寂后,由他的二弟子怀恽法师把他的遗骨安葬在如今他脚下的这片土地……
天空蔚蓝,四周幽静,抬头看,正巧一只燕子飞过,留下煽动翅膀带动落叶飞舞的声音。
郁禾走在寺内。古塔,屋檐,回廊,古树,行僧,鸽群,无不让她为长安的灵气和独有的智慧动容,那种见过繁华,还能返璞归真之可贵,就在幽静的寺庙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就这样,在这附近走走停停,感受着古城的安静祥和。
一直到下午一点,郁禾走不动了,找了个亭子坐着休息,顺便划拉着手机。早上吃得太饱,以至于她现在一点饿的感觉都没有。
于是决定去看看著名的密檐式砖塔——小雁塔。
相较于大雁塔的人潮涌动,小雁塔要显得静谧不少,这座塔也为存放佛家经卷而建,与它有关的人物是一位西取真经的大德高僧,名为义净,是玄奘的粉丝。
史书记载他曾游历过三十多个国家,从广州出发,取道海陆,到达天竺。在玄奘曾经学习过的那烂陀寺学习了十一年,又在苏门答腊游学了七年,携樊经四百部,舍利三百粒归唐。
当时武则天还曾在洛阳东门外,迎接义净法师,可见人贡献之大。
听说义净法师归国之后,就主要是在长安和洛阳两地译经,而她眼前这座小雁塔,存放的就是义净法师取回的经书。也是今天西安市区里唯一的一座原汁原味的唐代建筑。
而关于小雁塔本身,也有自己的历史沉淀。相传它曾经历过三次地震,而且每一次地震都会从中间裂开,但是过后又会慢慢自己愈合。
她数了数,小雁塔一共十三层。但路书上说,该有十五层,而缺的两层则在1556年关中大地震中被震塌。
至于为什么不进行修复……或许是因为在古建筑保护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修旧如旧。用最小的干预,最大程度的保留历史信息……
自古有塔必有寺,小雁塔下的寺庙,为荐福寺。
郁禾一边看着路书资料,一边走到寺庙附近,这里可以说是人烟稀少的程度。
“看来这地方还没有被外地游客开发,也好,相对宁静很多。”
路书中说,最早的时候,荐福寺这一片就是一块宝地,曾叫潜龙旧宅。因为这个地方曾经住过隋唐时期的两位王爷,杨广和李显,他们并非皇室嫡长子,最后却都继承了皇位。
而这座荐福寺的由来,是在公元684年唐高宗李治去世百天后他的亲戚所修建,目的是为他祈福,最初名叫献福寺,最后由武则天改名为荐福寺。
塔的文化起源于印度,但塔在本国落地生根后,发扬光大。这座小雁塔也就成为了龙国早期密檐式砖塔的代表作。
她上辈子曾去过云南旅游,见过云南大理的崇圣寺千寻塔,也见过河北正定县的开元寺塔,这两座也都属于唐代的密檐式砖塔,但却不如小雁塔闻名。因为自从小雁塔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在对抗时间的流逝。
公元713年,义净法师在这里去世,时年七十九岁,他用自己的方式复刻了玄奘的一生,郁禾觉得,这应该就是榜样的力量……
“失去义净法师的小雁塔,或许一开始还没有这么孤单,因为它还有荐福寺的陪伴呢。”郁禾看完路书后,望着不远处的小雁塔,出神呢喃。
虽然这座皇家寺院躲过了会昌法难,但最终还是毁于唐末的战火。当长安城告别往日辉煌的时候,昔日的潜龙旧宅,也就只剩下这一座孤零零的小雁塔了。
到宋朝,小雁塔逐渐有所损毁,有碑文记载,风雨摧剥,棱角垫毁。到了明朝,这座小雁塔就开始不断被地震考验。
明朝是历史上地震最多的王朝,276年的明朝,有记载的地震就有一百六十五次。
在1555年九月份,有一位叫王鹤的京官曾经在小雁塔留宿,寺庙里的僧人给王鹤讲了个神奇的故事。
在成化末年,西安发生了一次小地震,小雁塔被震得一分为二。三十四年后,正德末年,又一次地震,小雁塔再次被震裂,而没过多久,小雁塔却神奇地合上了。
当时王鹤觉得这事儿非常神奇,就把这段故事记录下来,这段文字至今还被刻在小雁塔北边的门楣上,郁禾精准找到所刻文字,拍了张照片。
又到1556年1月23日,关中爆发史无前例的大地震,这场地震震级达八点三级。
有记载当时地震后景象。
“一望丘墟,人烟几绝两千里,无数古塔名刹,都倒在地震之中。”
这座小雁塔,也在那时不幸被震塌两层。
从此,这座小雁塔就进入了一个三裂三合的传说时代……
郁禾想,有时候看似与自己无关的历史,或许就是先人的一生。
现在她所见到的小雁塔除了塔尖有些被损坏的痕迹,其他并没有明显的伤痕。所以三裂三合的传说,至今还是个未解之谜。
不对,说是未解之谜,其实也并不完全,有人相信这个传说。因为小雁塔神合的背后,有一种自愈精神的存在,小雁塔三次震裂都因地震,不仅仅是古建筑,无数的百姓也会在地震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或许当时的人们把在地震中亲人的离别伤痛等情绪寄托在小雁塔身上,他们希望自己也能有被治愈的一天。正因如此,小雁塔三裂三合的故事才经久不衰,因为塑造塔的是人,塑造精神的也是人。
愈合的不是塔,愈合的是人心……
当然,也有另一个比较权威的说法,有专家后来测量过大雁塔的地基,发现它的地基结构很巧妙,就像是个铁锅一样,下面小上面大,三合土里夹杂这一些木条。
就像陀螺仪那样,当地震发生时,这样的结构会分散地震的力,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一切玄学的背后都有科学的解释,但有时连科学解释不了的,就只能相信玄学了……”
郁禾说完,正想离开。
却被一道些许耳熟的声音叫住,“哎!是你呀!”
郁禾转过头,有些茫然。
这谁?
只见女子撩一把额前的刘海,“是我呀,采访那个,你不记得啦?”
郁禾这才恍然大悟,那个被她拒绝录像采访的女生。
向葵见郁禾看了眼自己的双手,随即明白她在看什么。
“放心吧~今天我也是个单纯的游客,不拍摄。”
郁禾点头,“我不喜欢有镜头拍我,那天拒绝你,是我个人原因,不是对你有不满。”她又解释了一遍。
“我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我能理解,就像我不喜欢香菜一样。我叫向葵,向日葵的向葵。”
郁禾再次点头。
向葵见郁禾没有要介绍自己名字的意思,也不尴尬,而是转移话题。
“刚刚你说的话我都听见了,你对塔很了解呀?那你听说过周至八云塔吗?它跟小雁塔很像。”
“周至八云塔?周至县城的标志性建筑。”这也是西安的古建筑之一,路书有提到过。
“对!”
“八云塔并没有像小雁塔这样开裂愈合的传说,只是被雷击倒两层。而且八云塔还有个传说,你知道吗?”
向葵:怎么变成我被反问了?
“不是很清楚,你跟我说说呗。”
“传说以前,鲁班有个徒弟,学艺未精想出头。鲁班说:这儿有一条恶龙,龙头在周至,龙尾在户县,我在龙头建塔,你在龙尾建塔,镇住它,一夜为期。结果是鲁班一夜建成了八云塔,他的徒弟倒是也建起来了,但他的徒弟在邀功时,身后的塔忽然就坍塌了。”
“意思是人不管做什么都要打好基础,打好地基,才能越走越远!”向葵趁郁禾停顿的时间,连忙补充。
“是这么个意思,你挺会举一反三。”
是不是真的郁禾不知道,她也都从路书看来。
“漂亮妹妹,你也是来旅游的吧,我们一起搭个伴儿吧!”向葵终于没忍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我过两天就准备离开了,不好意思。”
郁禾摇头拒绝,她目前更喜欢一个人旅行,人多了难免会有些不方便,一个想干啥就干啥。
她的拒绝在向葵意料之中。
“那好吧,不过还是要感谢你今天和我说这个故事,要不我们加个微信呗,我也喜欢旅游,说不定以后还能够遇见呢!”
向葵是个爱热闹的性子,喜欢交五湖四海的朋友,特别是在旅途中遇到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可以。”这还是她出来玩这么多天,第一次被人加微信,反正也就是一个聊天工具,加了也没什么。
总不至于自己这么倒霉,出来玩还能被曾经的黑粉盯上吧?
“好咧,加上了哈,记得同意哦,我叫向葵,不要把我忘了哦~”
“郁禾。”
“好名字!愈合~我先走啦,有缘旅途中再见,到时候就不能拒绝我的搭伴邀约了啊~”
“遇见再说吧。”郁禾说。
看着人离开,她这才继续闲逛。据她所知,在清代的时候,小雁塔又多了一个伙伴,就是一口清代的大钟。这口钟原先被放在武功县的一座寺庙里,后来这座寺庙被水冲毁之后,钟也掉进了渭河里。
到清代才重新被人发现,康熙皇帝就派人把它搬到了小雁塔,从此关中八景多了一景,雁塔晨钟。
当时还流传着一个故事,说人们只要思念起远方的亲人,就会把亲人的名字和所在地写在一张黄裱纸上,贴在这口钟上,再去撞钟,钟声就会带着人们的思念传到千里之外的亲人的耳中。
此时郁禾站在这口钟面前,左看右看都像赝品。不过也能理解,真的放在外面,不好保养。
周边逛完,终于来到郁禾最爱的晚餐时间。
她想试一试今天吃面时张爷爷热推荐的长安第一味——陕西葫芦鸡。
“骑着车子来到了长安县~来上一个大碗的油泼面~”傍晚迎着落日,郁禾一边骑车一边随意哼着一首这几天时常能在街上听到的一首歌。
车子停在一家名为竹间葫芦鸡的饭馆门口。
“竹间,难道是以前这里有很多竹子?”她锁上共享单车,四处打量了一番,有竹子,但没多少。
“吃点什么呀小美女。”
她一进店坐下,就有服务员姐姐拿着菜单上前。
她看着菜单,点上五份基础菜肴,“葫芦鸡,拔丝红薯,还有锅盔辣子,炒鸡蛋和松鼠鱼。”
“好咧,稍等哦。”
“嗯,谢谢。”
待服务员离开,她又开始闲不住地环顾四周,这家饭馆真的很大,八人桌六人桌四人桌二人桌都有,非常有序的分布在各个区域。店内吃饭的客人也很多,现在是饭点,难免有些吵闹。
路书说这家店以前是农家乐起家,所以标准意义上来说,也是一个大型农家乐,但它卖的菜都是陕菜。
她算是发现了,在陕西,只要是卖陕菜的馆子,不管哪一家,不管规模大小,葫芦鸡都会写在第一位。陕菜有很多,最有名的就是葫芦鸡、老陕绘三鲜、带把肘子这三道。
期间菜陆陆续续上齐,郁禾却有些愁,“这锅盔为啥没切呢,这么大一个饼,我咋吃呀。”
刚说完,就有服务员来给她切了……愁早了。
她吃过松鼠鳜鱼,眼前的松鼠鱼刀工和松鼠鳜鱼如出一辙,很是漂亮,反正给她是切不出来这样松鼠的形状。红艳的汤汁充分的浇灌在鱼的身上,诱人得不行。
但郁禾还是先吃了拔丝红薯,这道菜要趁热吃,凉了就不拔丝了。
夹起红薯条。知道拔丝,但不知道这么拔丝,她一米七的个子都要站起来吃。咬一口,外头的口感脆得不行,但里头很软糯,味道很甜。
红薯条外面的糖浆非常浓,几乎是透明色,配上金黄的红薯条,感觉像在吃黄金。吃完拔丝红薯再尝一口五道菜里造型最漂亮的松鼠鱼,松鼠鱼很容易被夹起,鱼肉特别嫩。
口味倒是和松鼠鳜鱼差不多,但松鼠鳜鱼的外层的肉会更脆,这个松鼠鱼外层的皮肉和里面的白肉差不多嫩,口感区别就在这里。
松鼠鱼除糖醋酱外没有其他辅料。而松鼠鳜鱼还有青豆、胡萝卜等辅料。但在郁禾看来,两种味道都差不多。
吃过松鼠鱼,终于将视线转移到葫芦鸡身上。
葫芦鸡之所以叫葫芦鸡,是因为这道菜的造型非常像一个葫芦,而且颜色也很像葫芦。它还有一个叫法为囫囵鸡,一整只鸡囫囵,谐音的葫芦,名字就是这么由来。
这几天她对吃颇有了解,鸡显然还是一只嫩鸡,两边有两种蘸料,五香以及麻辣蘸料,郁禾按照大众吃法,鸡从中间分开。撕扯的过程中能发现鸡肉肉质很烂,筷子一戳便成功分开,不需要使太大的力气。
忍不住吃一块原味的酥烂鸡肉,一口下去基本不需要嚼,含在嘴里到一定的时间就可以咽下的那种。虽然是白肉,但经过煮、蒸、炸,三道工序,已经非常入味。
不过她觉得这道葫芦鸡,最好吃的不是肉,而是外边的一层薄薄的脆皮。油香味浓郁,蘸一些辣椒粉吃下去,香酥软烂。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愈合的不是塔,愈合的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