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权臣攻略手册 > 第6章 自请外任

权臣攻略手册 第6章 自请外任

作者:云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10 01:15:30 来源:文学城

直到深夜,几个孩子都支撑不住,各自回去歇息了,桓玑和桓权兄弟二人立于中庭赏雪。

“兄长,此次归京可是打算长留?”

桓权看庭院中白雪纷纷,丹橘树上盈盈有一层薄雪,雪光映衬下的庭院景比平日还要秀丽许多,只是西风寒凉,呼呼灌进袖口,颇有些凉意。

“回京之前,我曾接到过梁伯父的书信,他希望我能留在京都,今日叔父的意思也是如此。

留在京都,天子近旁,自然是要比外放要好,只是我这心中始终有些惴惴不安,大将军与我脾性不合,只恐大将军未必能容得下我。”

桓权闻言点点头,兄长当日被放逐出京,就是因为曾向大将军提议在对外作战时不应冒进,大将军不听,后来大将军果然战败,却也因此对桓玑怀怨,就找了个理由将人贬出京都。

如今此事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年,但大将军的性子未必就能容得下桓玑,桓玑并非趋炎附势之徒,自然也是不肯轻易屈服的。

当朝大将军苏钧的出身并不高,不过是仗着当年平定叛乱的功劳,才侥幸得入中枢,若非他手中有数十万流民组成的军队,恐怕连踏入京都的资格都没有。

苏钧的军队是当年胡人入侵中原时组建起来的,都是一些北地的流民,后苏钧带着这些人投到东晋来,原本是不受重视的,可是一场叛乱,让当时的帝王不得不引流民入京,苏钧也因此平步青云,在平定叛乱后,官至卫将军。

后来更是被先帝拜为辅政大臣,官至大将军,封侯拜将,执掌天下权势。

但朝中的许多世族对于这个出身寒族的大将军并不服气,心中多有鄙夷,只是碍于其权势,不得不虚与委蛇。

苏钧知道自己并不被这些世家看得起,心中一直憋着一股气,因而才在三年前攻打徐州,企图借助战功来树立威信,不想这一战惨败而归。

苏钧不仅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反而因此遭人耻笑,因而对于这个战前就唱衰自己的桓玑,满心都是不待见。

偏偏桓氏一族在朝中威望极高,他并不能杀掉桓玑,只能是找个理由将人贬出京都,眼不见心不烦。

当年之事,桓权自然是知道的,因而她能知道兄长心中的担忧,宽慰兄长道:

“圣人有云:‘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兄长今所困惑疑难之事,或许并不如兄长所思虑的那般艰难,所谓‘不自见其明则全也。’如今事虽艰难,却未必是坏事。”

桓玑听了桓权一番话,若有所思,他素来知道桓权擅长老庄之学,心性豁达,看待事物的角度往往与众人不同。

桓权的话落在桓玑的心中,虽然令他能够略感安慰,但前途未卜,仕途坎坷,还是令他感到忧心。

桓权见兄长眉头仍旧紧锁,知道此事并非三言两语就能开解的,只是笑着道:

“兄长如今担忧也是无益,何不等明日见过陛下和大将军后再做打算

桓玑入朝去后,桓权带着几个孩子做功课,为他们讲解《诗经》,见屋外正飘着雪花,索性启窗,众人一同赏雪。

“琅琊谢弼曾言,《诗》有三百,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句最佳,今汝等以为谢辅嗣此言如何?”

桓权忽然发问,几个子侄都陷入了沉思,谢弼是当世的名士,声名显赫,他这样说自然是有理由的,可到底是什么,几人却都说不清。

“好!好!”

一个小女孩拍着手呵呵笑着,直说“好”,逗得几个人哈哈大笑,这个小女孩正是桓玑的长女文君,虽是妾室所生,却颇得几个兄长喜爱。

平日的清谈讲学,桓权总会将这个小女孩带上,尽管文君还听不懂小叔父和两位兄长说了些什么,但她特别喜欢这样的氛围。

桓玑的孩子不少,三十多岁的年纪,已经有了五个孩子,其中几个男孩均为正妻所出,唯有次子出生不久后就夭折而亡。

唯一的女孩文君是当年担任临川郡守所生,如今不过才三岁,正是牙牙学语的年纪。

桓玑有一妻一妾,其妻为吴郡陆氏之女,出身大家,夫妻恩爱多年,其妾为汝南人氏,其父为县小吏,因貌美被桓玑纳为妾室,颇受恩宠,只是一向身子孱弱。

许是因为母亲曾经的经历,桓权对于自己的这位侄女总是格外疼爱些,甚至想过待文君年长些,她要亲自为文君启蒙。

如今听见文君称“善”,桓权笑着将文君抱在怀中,指着窗外的雪,笑道:

“文君少即知诗,今后必然是位才女了。”

众人都笑了起来,其乐融融逗弄着小孩,谈论诗文。

桓玑至午后方回,一回来桓玑就去拜访了自己的庶母,彼时桓权正在母亲身边,帮着母亲看今年庄园的收成,便起身对兄长行礼。

各人都安坐之后,桓玑才开口向桓权母子二人讲述了今日在宫中发生的事情。

其间讲到大将军对陛下的多次僭越,桓玑颇为愤愤不平,几年不曾回京,他没想到大将军苏钧是越发跋扈了,竟完全没有将天子放在眼里。

说到最后,桓玑终于说到了自己,他这次述职回京,朝廷对他在临川郡在任的表现很满意,有意要升他为侍中,留在京中,但他还没想好,到底要不要留在京中。

现在朝廷还没有下明旨,他还要考虑的时间,他的那些故交都希望他能留下。

“邵夫人,您以为应当如何?”

桓玑对于邵琼的尊重,不仅仅因为她是自己的庶母,更因为邵琼是当世的才女,她对于政治的敏锐,让桓玑不得不敬重,当年苏钧出征徐州一事必败的一事,邵琼便早已预料。

当时她曾告知过桓玑,让他不要贸然献策,只恐会适得其反,危及自身,只是当时的桓玑年轻气盛,一意孤行,最终导致自己被贬。

如今面对混乱的朝政,桓玑的心里很没有底,他能看得出苏钧今日权势之盛,朝中得势的几乎都是苏钧的人,对于忤逆自己的人,都被排挤到一旁。

桓玑是不愿趋炎附势的,但他也担心,若是自己不依附于苏钧,只恐会陷入危险当中。

“苏大将军只恐时日不久,危险只在旦夕之间。”

“夫人这是何意?”

桓玑不明白邵琼为何会对风头正盛的苏钧下这样的评语,在他看来,苏钧掌权的这三年,权势比之三年前更盛,朝中无人可与其相抗。

“所谓盛极必衰,盛极一时,便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败亡也不过只是旦夕之间的事。

依我看来,二公子竟还是不留在京都的好,京中虽繁盛,却也危险,更何况二公子与苏大将军不睦已久,只恐他日大将军加害于二公子,不如重归地方,造福一方,也可令二公子尽展其才。”

桓玑听了,低头沉思,今日之时,他眼见大将军擅权专断,视天子于无物,心中恼怒非常,再加上陛下与其言谈,分明是希望他能留在京中,辅佐自己。

桓玑自然是愿意留在京都的,可邵琼的话让他有些动摇,离开京都,也就意味着远离权力中心,尽管可以保全自身,可对于一个有抱负的男儿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桓权听着母亲和兄长的对话,未发一言,她能明白兄长心中的纠结,一边是忠义抱负,一边是自身性命安全,的确令人难以抉择。

“二弟,你以为当如何?”

桓权正低头沉思时,忽然听到兄长出声询问,微微愣了一下,但还是据实告诉了自己的想法。

“兄长,弟以为自请外任,可行。”

“怎么?你也以为?”

桓玑微微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桓权也会持这样的看法,很是惊愕,桓权解释道:

“弟虽尚未涉足官场,然平日往来,亦有所耳闻,大将军权势虽盛,然威望不足,依我看,未必能够持-久,兄长欲立足中枢,辅政陛下,自然是兄长一片忠贞辅国之情。

然京中局势变幻莫测,兄长性格刚直,只恐难为奸臣所容,届时必殃及自身。

圣人有言,以无私成其私,以外其身而身存,兄长外任,虽一时不得意,却也是鱼入大海,不受羁绊啊!”

桓玑听着前面的话,还紧皱着眉头,可唯独在这最后一句时,松开了,桓权的话彻底说服了他,中枢虽好,然而苏钧掌权,他虽有抱负却不得施展,倒不如离开京都,去地方历练一番。

桓玑最终还是向天子上疏,自请外任。

太和六年春,桓玑转任为豫章郡太守,临走之前,桓玑带着桓权去拜访了太傅梁安。

梁安和桓述是故交,同时也是桓权的老师,曾教授过桓权兵法。

梁安有二子,长子梁冀今为中领军,执掌禁军,为广武亭侯;次子梁琛,今为散骑常侍,获封关内侯。

其中长子和桓玑年龄相仿,两人私交甚笃,梁冀曾力劝自己的好友留在京都,同自己一起肃清朝野。

桓梁两家是世交,交情非比寻常,桓权在京都的这一年,便常去梁府拜访,和梁氏兄弟关系极为亲厚。

见过太傅梁安后,梁安对于桓玑的自请外任的行为反倒极为赞赏,并提出自己也有意让两个孩子在外多历练。

后来果然在半年后,梁冀转任为江州刺史,督江州军事。

见过梁安后出来,梁琛询问桓权是否有意出仕,他或可举荐他入朝做官,同时说自己父亲也有意辟桓权为太傅府掾属。

桓权知道这是梁安的意思,只因为两府亲近,为世交,才会提前询问,桓权表示自己年纪尚小,还想要多学习游历一番,并不急于出仕。

因这件事是私下询问的,故而知晓的并不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