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秦始皇孙天界直播日常 > 第9章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②

“如果将纣王的思路代入夏桀,他释放商汤,大抵也是因为内外交困,”李世民低头沉思,“《夏本纪》中提到:‘用国为姓, 固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 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这些都是他们自己的同姓宗族,但后面夏商之战,却不见这几个国家的踪迹,反是昆吾、韦国等出了主力。”

“有扈氏为夏启所灭,杞国弱小,褒人在夏时与世无争……其他同姓宗国,也不外乎是这三种结局——和大宗疏远、为夏王所灭、走向没落,”魏征对李世民的话作了总结,“同姓宗族是维持统治的重要力量,他们的衰落,于夏王朝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再就是夏桀时期,他又对有缗氏发动战争,后来虽然胜利了,但夏本身也损失惨重。”

“商部落自身的表现也很重要,若商部落因汤囚于夏而要与桀鱼死网破,反而不妙。可偏偏在这期间,商部落始终不动声色,给了桀他们被吓退的信号,再对比其他忧患,殷商倒成了最不值得重视的了。”长孙无忌道。

在这期间,嬴棠全程只是低着头看着手上的书不说话。等贞观众人也分析完了,他还是没音,便问:“你怎么不接着讲了?”

嬴棠抿了抿唇:“我觉得——这个业务,从某种道理上来讲,交给诸位也未尝不可。”当了三千年傻子,再聪明的脑子也被腐蚀得差不多了。有时候讲一个东西他根本分析不了那么深,而这些人,却能根据他给予的有限资料,推出其背后的缘由。

要不说这年头做好事难呢?在神仙尽职尽责的时候,人族在努力,神仙摆烂的时候,人族群星璀璨,神仙衰落的时候,人都成功上天入地了。

“你偷懒就算了,还想连公务都不干?”朱厚照惊呼。

嬴棠连忙朝他作了个噤声的动作:“讲讲讲,我只是想夸夸诸位,个个足智多谋博古通今有逸群之才。”大凡能把某些卖国的、逃跑的叉烧踢掉,那可就是真正的群英荟萃了。

【夏王,这些答案你可满意?】

结合现状和他本人的性格来看,后世这些人的分析,远比嬴棠所谓的“为财宝所动”要实际多了。

“无可指摘。”履癸点了点头。

【那咱们继续。夏朝的矛盾不止出现在他们统治阶级内部,还有下对上。《尚书·汤誓》中,提到一句:“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后世对于这句话,主要有两种理解。有人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太阳啊你什么时候死,我愿意和你同归于尽”,是夏民深受夏桀压迫,绝望之下而发出的怨忿诅咒之言;还有一种观点,则认为,这个“亡”不是指“死亡”,而是指“逃走”,即“太阳啊,你什么时候可以逃走,我可以和你一起逃掉吗?”,是夏民由太阳东升西落始终逃不开天的掌控而联想到自己逃不开夏桀统治的一种感慨。但不管是哪一种,都足以体现出,夏民众对夏桀暴、政的痛恨。】

“后人竟是这么理解‘时日曷丧’的?”赵岐听得直皱眉,“既知道此句出于《汤誓》,如何不知此为号召之言?时,是也,日,乙卯日也。汤分明是在领着众人誓师。”

苏轼亦觉新鲜,拉着身边的苏辙道:“汉赵岐于《孟子章句》中提及此句,‘是日,桀当大丧亡,我与汝俱往伐之’,我倒觉不妥。《汤誓》中,此句的前句为:‘众有率怠不和’,明显为夏民愤恚之语,怎就成了汤鼓动众人之言了?但就这个‘日’字,我也觉得更偏向‘时间’之意。后人仿佛更偏向‘太阳’。”

他是个行动派,有了这种疑问自然是不肯吞声的。只是他不像帝王们那样可以通过小光屏直接联系嬴棠,只能拔高嗓门:“这‘日’字何解?”

嬴棠立即循着声看过来:“你是……我瞧瞧……喔,”他惊奇地睁大眼,“是苏轼!”

“你认识我?”苏轼有些意外,这会儿他还没有参加科考,未立功名。

“我还好,但是后世学子们,对你可太熟悉了……后面还要讲你呢。”

“后世学子?!”

“莫非,这所谓的苏轼,竟青史留名了不成?”

宋仁宗界面的人皆愕然不已。苏轼现在在他们眼里还是查无此人的状态,没想到后面居然有那么大的成就吗?

【咳咳,既然后面会提,我们这会儿就不要岔远了,对于你这个问题……嗯,后世确实更倾向于把这个“日”字理解为“太阳”。在现在已经被发掘出的殷商卜辞中,可以看到一点蛛丝马迹。“乙子卜,贞:王宾日?弗宾日?”“癸巳卜,争贞:日无兹敏,惟年祸。”说明他们那会儿是有日神崇拜的。然后咱们再结合《墨子·非攻》中的话:“至乎夏王桀,天有皓命,日月不时,寒暑杂至,五谷焦死。”,《帝王世纪》中亦道:“桀yin乱灾异并见,雨日斗射。”

也就是说,到夏桀时期,自然灾害已经非常频繁了——这也是夏亡的因素之一,于当时的夏人而言,“日神”已经成了降下灾难的“恶神”,这会儿再回过头看这句话,便可理解了,民众痛恨夏桀,在他们眼里,夏桀与恶神无异,都是给他们带来灾难的存在……顺便说一句,履癸大王,您不要想着拿夏民出气,否则我要把你老祖宗送过去抽你了。】

履癸眼神飘忽了一瞬:“予本就不打算同那些贱民计较。”

“呵呵,你最好是。”

“还真能送啊?!”刘彻看向卫青,“那秦始皇是不是也能来这里?”

“始皇帝应该不愿意来。”卫青道。

是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始皇帝这样谨慎的人,不会一个人跑来一个完全属于别人的地盘,还是他完全陌生的时代。

“倒也是。”换刘彻自己,他也不会因为置气而乱跑,送上门给人当待宰的羔羊。

“始皇帝看上去不是容易动怒之人。”说这话的,是年方九岁的小刘据。他之前所读的书籍,无一例外都是说秦始皇其人,不但残暴不仁、而且刻薄寡恩的,但就这两天他的亲眼观察来看,秦始皇似乎和书里说的这些不一样。

“傻孩子,”刘彻拽了拽他头上的小揪揪,慈爱道,“那是因为真的惹到他的人都被他剁了。”

他下手没轻没重的,刘据疼得立马蓄出了两包生理性的泪水:“父皇,我的头发散了……”

“没事,反正天快黑了,没人看你。”

等刘彻过了把欺负小孩的瘾松了手,刘据立马蹿到了霍去病身后,借着他高大的身形把自己挡得严严实实。

卫青、霍去病:“……”这是找不到人逗了只能欺负儿子是吗?

【总之,在种种考量下,夏桀最终释放了商汤。但正所谓“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纵是夏桀把汤放回去了,也没能阻止诸侯对他日益增长的恐惧。成汤回归之后,投奔殷商的诸侯越来越多。成汤趁此时机,一举灭掉了韦国和顾国,翦除了夏桀的羽翼,最终成功灭夏。历经二十多年。】

“予都将他从放回去了,诸侯还是投奔了他?”当时放他的目的,不就是怕引起诸侯恐慌,导致外部不稳吗?

【你囚禁他是事实啊,人家怕不是很正常?】

“我放他的意义?”

【让你晚几年被灭?】

履癸重重呼出一口气:“他要造反,予总不能一直放纵吧?”难不成就坐视商部族一点一点的发展壮大,最后朝他下手?

【是啊,不能不管。】

“那抓他不对,放他也不对,予到底怎么做才对?!”履癸的嗓音越拔越高,神情也逐渐狰狞。

【醒醒,刚都说了,你夏亡不止一个因素,就算成汤不灭你,夏也不会停止衰落的步伐——这一点其实你自己也清楚,对吧?】

履癸缄默了。

【成汤本人也是一个颇有贤名的君主。在位三十年,为政期间,对内轻征少敛,鼓励生产,安民和众,任用贤臣,为商后来的强大奠定了基础。从历史的角度看,商汤革命,不但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还对后世战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构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一面说着,一面朝着成汤所在的方向,郑重行了一礼:“棠谨代表个人,敬商王成汤。”

这一举动不在成汤的预料之内,他呆愣了一下之后,才反应过来,回之一礼。

“看他先前对夏桀等人的态度,还以为他除了秦始皇之外,谁都不放在眼里呢。”程知节同一旁的秦琼咬耳朵。

他们此时并不是在大殿上,其他人又没有发声,因此,他的声音还是传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思及先前的几次交流,李世民觉得还是该为嬴棠说两句:“我观不是这样。他对武帝和我,包括之前那个苏轼,还是挺尊重的。”虽然嬴棠对所有人都以敬称相呼,但从不少细节中,还是能看出他的区别对待。

“恐怕是根据后世功绩来的,”长孙无忌道,“武帝晚年虽然发了昏,但总体不失为一位雄主。”

“那证明咱们陛下未来也一定能带着大唐走向强盛。”尉迟敬德道。

“用你说,”程知节用肩膀撞了撞他,“去岁颉利可汗的舞,难道不能载入史书?”这话成功戳中了在场诸人的笑点,便是魏征都没绷住牵了牵嘴角。

“未来是未来,不可以未来之事赞现在,着眼当下,脚踏实地才是最要紧的。往后,还需诸位的辅佐。”李世民朝着众人拱手一揖。

众人连忙端正神色,俯身拜下:“敢不从陛下之令?”

【而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君主,常与成汤绑定,被后世人拿来举例,他就是——我们的周武王。

周武王,姬姓,名发,周文王姬昌之次子,周王朝的开创者。想必大家,尤其是周时各位君主,都对他无比熟悉吧?】

先秦诸君王条件反射地点头。

【其实在后世,大家也对武王姬发更为熟悉。不只是因为这个人在历史书的前几页,各种小说演义,以及动画,当中都不乏周武王的身影。动画是后世孩子所喜爱的,简而言之,就是会动的图画。】

听到这里,姬发心里“咯噔”一声。他抓住姬旦的袖子:“寡人怎么觉得凉飕飕的?”姬旦拍拍他的手背:“因为殿门没关。”

姬发:“……哦。”

姬旦令左右侍从将门带上。

【不管是小说还是动画,姬发都常常以少年英杰的形象出现在众人的视野里。】

嬴棠说着,按动一旁的仪器,播放了少儿动画的经典画面。

童稚可爱又不失精致的画风顿时引起了所有孩子的欢喜。

“我从没有看过这个,画本子也没有这个好看!”

“好好玩!”

“啊,我们这里怎么没有这样的画?”

为了节省时间,嬴棠很快将画面跳过,听着一堆小孩不舍的呼喊,他立即道:“这次直播结束我会把这个动画放到光屏里,感兴趣的可以看一看。”然后调出《封神演义》中的经典段落:

武王滚鞍下马,为“旧主”殷郊求情。

许仲琳正喝着水,看到这段直接被呛得剧烈咳嗽起来:“不是,这段……”他写是一回事,但被武王本人看见又是另一回事啊!

希望秦始皇他孙子别爆出他的名字。

【这段摘自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作者许仲琳。】

许仲琳:“……”我可真是谢谢你了。

“当中的殷郊,即为纣王之子。这段是姜子牙等人要杀殷郊,而姬发不忍观旧主遇害,也不愿背上弑君的罪名,因此向众人求情。”

商末位面的武庚一个激灵:“我父王不是就我一个儿子吗?!”他说罢下意识地去看子受。子受指了指光屏:“都说了是故事……姬发小儿,会如此重视这所谓的君臣之情?这么舍不得‘旧主’,却还是要和我大商作对。显得你更虚伪了,姬发。”

姬发:“……”您放心,现实的我不用别人动手,逮到这机会一定亲自提刀。他本懒得和子受多讲,但吕尚于他而言既是忠心耿耿的辅臣,又是值得尊重的长辈,涉及到他,姬发不免要辩驳一句:“太公当年不曾要寡人杀过子禄父。”后来为了安抚殷商遗民,他还将武庚封在了殷商故地。没想到最后和他的好弟弟们一起来了个三监之乱。

想到这里就心梗。

【看故事要结合背景的……您要知道这是一个明代小说。】

“大明怎么了?”听嬴棠这语气,好像他们大明的小说就不行似的。

【差不多就是,一个父权、君权高度集中的时代……我单讲可能没什么说服力,作个对比吧。宋元时期也有《武王伐纣平话》,二者所述故事差不多,但核心却截然相反。就比如这一段。在这一时期,姬发的兄长伯邑考已经为纣王所杀害,可以说,两家是血海深仇,但姬发依旧坚持阻止姜子牙等人杀害纣王的儿子,仅仅因为殷郊是他曾经的‘君’。我们再看姬昌,在《演义》中,面对伯邑考的死亡,姬昌认为他是咎由自取,到死还在告诫姜子牙不可让姬发行弑君之事。】

帝辛位面,姬昌怒了:“何其恶毒之言!使吾儿真死于商王之手,血海深仇焉能不报!”

至于“被死亡”的伯邑考本人,则选择了沉默。

【同样的事件,《平话》里的姬昌就比较符合我们大众的逻辑了,到最后都在叮嘱姬发不要忘了为伯邑考报仇。】

听到这段不管是姬周众人还是殷商众人,都点了点头。

“姬昌老儿让姬发不可背叛大商,真像在讲鬼故事,”子受慨叹,“使姬周当真连这点血性都没有,予和大父、父王的警惕,岂不成了笑话?”

【再就是殷郊这个人。不管在《平话》还是《演义》中,殷郊都是一个被父亲迫害的角色——当然了我知道您很宠您的儿子,您别急。】

后面那句话是对着子受说的。

子受倒是不急。

就是武庚看着比较急。

【面对母亲被纣王妲己等人杀害,自己也险些遭遇毒手。《演义》中的殷郊,在短暂的愤怒之后,选择了原谅,并重新回到纣王身边,帮他攻打姬周。】

“喔?”子受看向武庚,调侃道,“吾儿,当真对父王如此大度?”

武庚露出一言难尽的神色:“……您想听实话吗?”

子受仰面大笑:“那也不是予的孩儿了!”

“不报弑母之仇,难道就孝顺了吗?”刘邦不可思议,“母亲就没有生养之恩吗?父害死了母又要杀他本人,他竟还要原谅?”

【结合时代。】

嬴棠又一次敲重点。

萧何提醒道:“父权。”

刘邦了然,拍了拍自己的额头:“行,继续继续。”

【而《平话》里的殷郊,不管是武王,还是殷郊,都对伐纣一事特别积极。殷郊后来更是主动请命要亲手斩了纣王报母仇。】

嗯……

积极弑父。

这段也很难评。

“彻,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刘启见少年刘彻看得还挺认真的,便拿这问题逗他。

“您不要说这话,您怎么会是那种人!”刘彻说这话的时候一丝停顿都没有,那叫一个斩钉截铁。

刘启随手丢了个竹简过去:“你小子!”

武德九年。

李渊似笑非笑地目视李世民:“二郎,你若站在殷郊的角度,会行《平话》殷郊之事吗?”

“父慈子孝,我李家岂有此事?”李世民亦笑道,装作没看见李建成冰冷的视线,亦不曾听见李元吉的嗤笑声。

汤灭商等相关资料来自百度百科。夏亡原因分析:张海涛《试论夏朝灭亡的原因》

时日曷丧等相关资料分析,参考资料:代夫《“时日曷丧”辩》,胡海香《“时日曷丧”浅议》

我感觉政哥应当也是那种挺能打的(参考荆轲被反杀)

所以一个配着剑还能反杀刺客的人,怎么会被唐雎威胁啊,《唐雎不辱使命》的分析说他外强中干色厉内荏……(《战国策》采用了很多策士纵横捭阖于各国之间的游说故事,编纂故事的主要目的是模仿古策士的游说事迹,所以,他们在学习纵横名士的游说事迹之时,会将既有之事踵事增华,令固有人物改头换面,或以未有之境想象虚构等,创作出无可考证的情节与言辞。——摘自百度百科)所以惨还是嬴政惨,给自己老祖宗背黑锅就算了还老被当工具人。

放心,许仲琳除了社死不会受到任何其他伤害。

只能说小说思想真的要结合时代背景。《武王伐纣平话》里面还有一个经典片段,就是纣王命令伯邑考给他们奏乐,伯邑考本来就弹得不情不愿,然后纣王他们还在他弹琴的时候调笑,这哥就没忍住,抄起琴朝着纣王和妲己拍了下去……《平话》整体上写着四个字,武德充沛。

《演义》是在明朝诞生的,宋元时期人们的思想还是比较开放的,到了明朝就不一样了,而在那个背景下,不管作者本人是怎么想的,他都不能写那种特别叛逆的(否则被发现了小命儿不保),宁可往愚忠了写。当然了,结合实际,就给人一种文王武王说得做的完全不同的印象,显得比较虚伪(没有黑文武王的意思,就是单纯说这段给我的感觉)

谁懂每到晚上网就不好,尤其是资料网页怎么都打不开,气得想砸电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