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秦始皇孙天界直播日常 > 第10章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③

【我们再看伯邑考这个人物。】

这个光屏似乎是靠声音操纵的,嬴棠可能没控制好,他说“看伯邑考这个人物”,光屏却没转向他所指的两本书的内容,而是直接投向了伯邑考本人,还是单人高清放大版。

伯邑考以袖掩面:“那都不是我,和我没关系!”这么社死的事情交给他爹和他弟就行了,和他无关啊!少年姬发一把将他的袖子拽下:“我阿兄不比这些书里描写的差!合该让诸天万朝的人都看看才是。”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齐齐。

“抱歉抱歉,放错了,”嬴棠连连鞠躬,伸手拍了那个仪器好几下,“就知道那些家伙办事不行,这买的啥玩意儿哦!”

【在《平话》和《演义》中,都有纣王命伯邑考为其和妲己抚琴这一情节,《演义》中,伯邑考想用琴音来表达自己对纣王的忠心,但数次为妲己所陷害,伯邑考最后震怒,将琴砸向妲己,并评其为祸国殃民之人。而《平话》中,姬昌受了七年牢狱之灾,伯邑考心中挂念,无心奏乐。但纣王非逼迫其未自己抚琴,伯邑考只能从命。在这期间,纣王与妲己只顾自己调笑,看都没有看伯邑考一眼,伯邑考终于忍无可忍,抡起琴一下子将纣王与妲己两人同时击倒,大骂纣王昏庸无道。】

“他,《平话》里的伯邑考,这么猛的吗?”不少没看过《平话》的人目瞪口呆。

苏轼比划了一下自己的胳膊:“子由,汝以为为兄可有此力?”

苏辙上下打量了他一遍,停顿片刻,才道:“兄长何妨回忆一下刚才在天幕里看到的纣王的的样子?”

苏轼想到,那至少高八尺有余甚至九尺、满身肌肉的纣王,默默地把袖子放了下来。

汉少帝位面,少年孙策轻哼一声:“这有什么,区区抡一把琴拍两个人,瑜弟也会!”周瑜与他是总角之交,文武兼备,惊才风逸,是孙策在同龄人中最推崇的人。因着周瑜琴艺卓绝,所以当嬴棠提起弹琴,他便不可避免地往周瑜身上想。

这本也是两人私下里的话,然而他音量没控制好,正好把他面前的音频开关喊开了,于是他的声音传到了天幕上。

和他面对面坐着的周瑜:“……”

孙坚彼时正津津有味地听着话本,一边听还一边同左右道:“我倒觉得《平话》更有商周之风,商人尚武,武王马背打天下,周人必然也不是好惹的。一言不合开打,不是很正常……”后面那个“吗”没说出口就被他儿子的一声吼惊得卡在了喉咙里。

他反应过来后也顾不得什么面子不面子的,借着光屏隔空喊话:“再胡说八道老子先用琴把你拍扁了!”

孙策消音了。

汉献帝时期。

再次见到父兄,孙权怔忪了一瞬。待回过神后,他又下意识地去看周瑜的反应。

周瑜……周瑜的神情看着很从容,完全没有像孙权那样失态。

可他握着酒杯的手在发抖。

“公瑾。”眼见着酒水都溅出来沾湿了他的衣袖,孙权看不下去了,出声提醒。

“啊,”这声轻微的呼喊落在周瑜耳朵里却不亚于一声重击,把他飘走的魂灵拽了回来,“将军?”

孙权指了指他的衣袖。

周瑜这才发现酒洒了出来。他将酒樽搁下,接过侍从递来的帕子,将手擦拭干净。

鲁肃见他双目无光,脸色泛白,隐隐有些担忧:“公瑾,你还好吗?”

周瑜微微摆首,垂眸笑了一笑:“无妨。”

【对比下来,大家可以看出二者的区别了吗?】

“《演义》里面只打妲己一个人,《平话》里面纣王妲己一起打。”司马衷举起手,回答态度非常积极。

司马炎眼皮一跳:“坏了!”可别叫其他人看出什么来。

当年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在选立世子时曾一度在他和弟弟司马攸之间犹豫,因为司马攸之前被过继给了他们的伯父司马师,原本按长幼,司马家的掌权者应当是司马师,但无奈司马师英年早逝。司马昭便想等自己百年之后,把江山“还”给他哥哥的嗣子司马攸。这一想法被裴秀山涛等人以“不可废长立幼”为由阻止了。

原本事情到这就应该结束了。但坏就坏在他这嫡长子着实是不聪明,甚至已经到了“憨傻”的地步。而司马攸呢,自幼机敏聪慧,有徽懿之性,获封齐王之后亦不改其德,礼贤下士,正直清明,是人人称颂的对象。

对比如此明显,朝臣的心不偏反倒怪了。因此,不少人都劝司马炎改立储君。②

司马炎不想把皇位给弟弟,更不能废嫡长子打那个因“长幼有序”而成功继位的自己的脸,便费尽心思巩固太子的地位,对外宣称司马衷并不如传说中的那般愚钝,他给司马衷出题,司马衷可以一一答上来,证明他的头脑是清醒的,做一国之君没有问题。

朝臣的声音这才小了点。

可若司马衷在这诸天万朝面前显出自己的“傻”来,事情就棘手了。

【说得对。】

嬴棠肯定了司马衷的答案。

司马炎松了口气。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平话》的主要矛盾点在“王”本身,而到了《演义》,主要矛盾则压在了妲己身上。】

武曌一嗤:“婉儿,你怎么看?”

上官婉儿没立时答话。

武曌又道:“恕你无罪。”

上官婉儿福身:“权力在谁那里,谁就是罪魁祸首。”

这答案明显极符合女帝的心意,她冁然而笑:“然也。男人一边打压女人参政的权力,一边叫嚷着女子祸国,殊不知这话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他们把自己当成女人的天神,认为她的一切都要靠自己赐予,却在灾祸来临之时说一切都是女子蛊惑……软弱又卑鄙。”

【这时候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泰誓》和《牧誓》,虽然当中也提到了纣王听信妇人之言和“牝鸡司晨”,但它们的主要攻击象,是纣王本人,指责他识人不清、不用贤臣。而到了后世,扫射对象就多了,女人、奸臣……君王的身影,却逐渐隐没了。这边我得提醒武王,牝鸡司晨这话说不得,这世上又不是所有女人都是坏的,你也认识妇好的对不对?后世多少男人拿这句话攻击有能力的女人哦!】

武王发先前受了太多冲击,前一天晚上被群里那群帝王吵了一夜不说,刚还吹了冷风,现在有些吃不消了,便在姬旦的陪伴下躺到了榻上,孰料才安生没多久,嬴棠又抛出来这么个问题。

他头疼得厉害:“我说的是妲己……她是纣王的支持者,于诸侯而言,她就是与纣王一样‘恶’的存在啊。”他既然要誓师,要鼓动诸侯的战心,就要把能让他们共情的理由一桩桩一件件摆出来。民众们恨殷商多年的压迫,所以他要突出子受的放肆暴虐,大贵族恨子受任用小臣分走他们的权力,所以他要说子受拒绝纳谏疏远宗亲的事情。否则那些诸侯凭什么跟着他呢?

没想到却被后人拿去这样用。

“你们……看史料从不结合实际情况的吗?寡人的乱臣十人还有夫人呢,若寡人针对的是所有女人,岂不是自己骂自己?后生们怎么不学这个,在论功行赏的时候也不忘算女人的功劳?”他还说了“爱民者才是君王,不爱民的是敌人”呢,难道后世人会奉为圭臬吗?不还是把他写成了“大商忠臣”?

【您自己在誓师的时候也会选纣王最让诸侯仇恨的点,那后世的男人,肯定只听自己想听的啦!要不“断章取义”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您这还算是好的。我知道有这么一派,他们的思想被后面人不断修改魔化,最后成为压迫者手上最锋利的武器,便是他们自家祖师爷来了,都不一定能认出这是自己家的思想。他们尚且如此,何况您呢?】

人家没这么说的尚且被当枪使,何况您说了的?

姬发深吸了一口气。

“好……那算寡人活该。”

干脆利落得令人发指。

嬴棠咳嗽两声:“这,这……您生气了吗?”

姬发没吭声,但姬旦常年伴在他身侧,已然对他的脾性了如指掌:“没有,他是真的在检讨自己……”顺便扒拉一下以前自己说的话,看看还有没有什么会被钻空子的。

“唉,还得是武王,”嬴棠啧啧慨叹,“别担心,既然您自己都这么说了,想必听到的人不会再拿您这句话当筏子了。”

姬发牵了牵嘴角。

就是不少酸儒不高兴了。

“女子能孝顺公婆、相夫教子、勤俭持家就已经是值得称颂的事情了,政事本就不是她们该干涉的,难道碰自己不该碰的东西,还要人夸她们做得好?”

“暴秦之后就是暴秦之后,成神了也是那德行,竟敢如此威胁武王,让他帮着自己说话……”

“我看不见得,也许,这周武王是知道了后面自家也亡在了女人手上,羞愧呢吧!”

“文王武王可是多少贤人认可的圣人君主,你竟敢!”

“呵呵,贤人就亲眼见过他们吗?都说周武王善于纳谏,他连暴秦之后的鬼话都能听进去,可见不是善于纳谏,而是纯粹的耳根子软啊!”

【够了!】

“哐啷”一声,嬴棠一巴掌下去,桌子立马散了架。

说话的腐儒吓得抖了三抖。

【再骂一句,统统给我吃生子丸去!我看你们这么厉害,想必带孩子也一定比女人强吧?不如让女人去科考,你们在家生孩子持家!你们不是最注重后嗣么,自己生自己带岂不最妙!】

之前也不是没人对嬴棠不客气过,但嬴棠始终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跟木头打的人一样,大声说话也只是维持秩序。但现在,他却是肉眼可见的暴怒。

不知是哪句话触了他的底线。

但他的威胁确实是卓有成效的,至少没有腐儒敢再吭声了。

嬴棠将他们的欺软怕硬纳入眼中,心中暗自冷笑——

这可不是恐吓你们。

早晚有天得让你们亲身试试。

省的一天到晚乱叫。

【其实姬周和殷商的战争,一直都有。一开始,姬周弱小,西有戎人,东有殷商,处境危险。为了自身的生存,周太王选择了联殷抗戎的策略。此时,商王武乙也有心拉拢周人,于是,将内服国贵族、挚任氏的次女,许给了周太王幼子历。

武乙本人对季历也很是欣赏,在季历来朝时,给了他丰厚的赏赐,作为他抗击戎人的后盾。自此,周方变成了殷商抵抗西戎的一道屏障,周方在与戎人的斗争中屡战屡胜,成功地壮大了自己。】

【到文丁时期,季历先后征服始呼戎、翳徒戎,还将翳徒戎的三大头目献给文丁,向他报捷。然而,文丁却不如他父亲那般信任季历。眼看着姬周越来越强大,文丁觉得不能这样下去了,于是,下令将季历囚禁,后季历死在了王都,商周自此结下血海深仇。】①

武乙时期。

子瞿望向子托:“你有没有他要造反的实证?”

子托摇头:“我不知道。”是未来的我杀的他又不是现在的我杀的他,我怎么知道?

子瞿又问:“那你在囚禁他的时候有没有足以说服其他人的理由,比如他这个人人品不行、不敬大王什么的?”

他是可了劲儿地逮着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人薅了,子托有些崩溃:“阿父,你在这里问我干什么?你去问那个当了大王的我啊!再说了,他们家后来确实是造反了啊!”

“这事儿出来,他们家要还能安安心心给咱们家当附属,那才是真的没出息了!”子瞿恨铁不成钢,“没影儿的事情你先把人宰了,你让其他诸侯怎么看?”

“阿父你原来还在意这些?”子托跟见了鬼一样。

这话换成别人说也就罢了,从他这暴脾气老父嘴里蹦出来……

怎么听着不对味儿呢!

“为父做事自然是从政治角度出发……别逼予扇你。”

【姬昌时期,姬周的国力进一步发展壮大,为灭商奠定了基础。由于长子伯邑考早逝,其崩逝后,由次子姬发继位。姬发其人,对内重用贤良,将内政打理得井井有条。对外,他联合诸侯,审时度势,积极为翦商做准备。】

【其即位后第二年,他先是率领大军去往文王墓前祭拜,然后才挥师东进。大军抵达孟津时,各方诸侯闻讯赶来,殷商已然是孤立无援。于是诸侯劝武王立即向朝歌进发,而武王和太公望都认为时机还没有成熟,便下令班师回朝。这次灭商预演,便是赫赫有名的,孟津之会,又称孟津观兵。】

“你就这点儿胆气?”子受笑。

姬发淡声道:“您比谁都清楚,若那时就贸然进攻,我姬周必败无疑。”老小子不安好心想坑他。

“你们发现没有,初期的秦和周,貌似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朱厚照摸着下巴,“就比如一开始的处境,都很弱小,都面对着戎狄的困扰。后来不断壮大,自西东进,最后得到天下。”虽然后世对秦朝总是多有诟病,但秦人上下一心让自己强大的心,他们没法儿指摘,秦几代明主的励精图治他们也没有办法否认。

便是秦始皇,也没人能贬低他的能力和威严。别人骂他,也只能骂他暴虐、最多加个自傲,谁能背着良心说他昏庸无能?

杨廷和脑海的警铃乍响:“陛下,您不是突然推崇那秦始皇了吧?”这在他们大明可不兴啊!

朱厚照斜睨他:“朕谁都不推崇,朕最信自己。”

“您也只见过秦始皇几面,甚至没有和他说上几句话。”

“那么,书上那些骂秦始皇的,是也有神力,跑到秦朝去和他天天相处?”

杨廷和默然。

他的沉默让朱厚照的态度在瞬息间软化下来。

他拍了拍杨廷和的肩膀:“朕知道先生没有恶意……天快黑了,您且回去罢,别错过宵禁。”

杨廷和没有滞留,顺着他的话,俯身拜退。

直到他的身影彻底消失在了视野里,朱厚照也没有回去,仍立在原地。

“陛下,此处风大,您先进殿罢。”他的近身内侍劝道。

“朕有时可以理解始皇帝。”朱厚照突然道。

“啊?”侍从瞳孔一缩。

“朕耳边也有这样一群嗡嗡叫的蚊子,烦人得很。一有不符合他们心意的,他们便要口诛笔伐,恨不能把笔头、把嘴皮子当成刀,不把人逼死不罢休。”

“但朕和秦皇又不一样。”

朱厚照低低地笑了。

内侍不知为何,从他嘴角勾出的那一丝清浅笑意中,瞧出了苍凉的意味。

“他们骂秦始皇,是因为怕他。他们痛恨秦始皇,是因为……这样一个强大的君主,永远不会和他们站在一起。拿捏不了他,所以要贬低他,又怕自己的君主也如秦皇一般,所以要将秦皇之恶名一代代传下去……”这就是文官。

“而我……”他说到这里蓦地没了声响。

整个前院又陷入了长久的沉寂中。

内侍大着胆子去瞅朱厚照的神色,却见朱厚照已经飞速敛了刚才的表情,换成了素日那笑吟吟的样子。

“朕逗你的!走罢。”

他这里的战争,才刚开始。

①②:均来自百度百科。

本章个人观点比较多(不喜勿喷)。

妲己的资料我找了一圈没找到关于她确切身份的,有说就是个妃子,也有说是类似妇好那样的女将军的。

个人觉得,当时的人,可能并不会在乎她是纯妃子还是女将军,她是帝辛一派的,所以天然和他们就是敌人,讨伐的时候,自然也要带上她。但是落到后人嘴里就不是那回事了。真就只听自己想听的。到后面就全变成女人的错了。

周武王和诸侯是作为敌军讨伐的纣王和妲己,但是到了杨玉环和唐玄宗那里就又是另一回事了。显然一个大一统王朝,皇帝不能够是大家的敌人,作为唐玄宗妃子的杨玉环,也同样不应该是所有人的敌人。但事实就是,她成了那个祸国殃民的,玄宗成了“被”蛊惑的。

怎么说呢,后面对“女祸”,有《愚人吃盐》那个味儿了。

我觉得文官们(特指那些不敢实事儿只动嘴皮子的,文人里面有风骨的也有很多的)有时候骂秦皇汉武,有那个,pua的味儿:他们这个是不好的啊,你们不要学啊,你们要听我们的啊,我们才是王朝的希望。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章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