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妾室他一心想劝我称帝 > 第37章 国士

妾室他一心想劝我称帝 第37章 国士

作者:崔逢卿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6-10 14:34:21 来源:文学城

正月十三日,天大寒,雪没行人膝,路滑不能行。

玄都观中一自号曰静虚的坤道,一边引着路,一边躬着身对段含之道:“娘子且请至此处暂歇,略备了些茶点,还请娘子莫嫌粗陋才好。”

段含之后头跟着一华服女子,瞧着也不过双十年岁,模样生得是极标致的,眉目间却有一股清泠泠的意味,让人瞧了只觉十分疏离。

二人同静虚进了屋,自有静虚身边的几个小徒弟奉了热茶来。段含之端起茶盏,道:“前日听你们观主说,过些时日要斋醮,我想着是不错的。”

她朝一旁瞥了一眼,晴宵便会意,朝静虚怀里塞过来满满的一包银子,足有百十两。见静虚收了银子,段含之又道:“想是真人灵验,不过这两日来得勤了些,便觉身子爽利了不少。赶巧过几日便是灵宝天师诞辰,这里有我手抄的几本经书,劳道长替我供奉了。”

静虚堆着一脸的笑,捧了经书道:“这几日正为二位娘子念着《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另有两本《太乙救苦护身妙经》与《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为娘子们消灾祈福是再好不过的了。”

段含之点了点头,闻了闻手中的茶,却不曾尝,只是搁至一旁,对晴宵道:“这茶我闻着总有股子霉味,去沏壶新的来,再挑些果子,我也饿了。”

待得晴宵领着一群丫鬟道童出了屋,静虚瞧了一眼翻着经书的段含之,又看向另一旁的人,道:“这位娘子脸生得很,往日京中各家打醮斋戒,倒是不曾见过。”

段含之端着茶盏,笑意盈盈地道:“不怪你没见过,原是世子身边的贴心人,若论起家世,自然不比京中的富庶人家。”

她兀自叹了一口气,幽幽地道:“我如今年岁渐长,不似濯雪妹妹得世子宠爱,倘若真人灵验,全了我的心愿,也不枉我日日诚心祝祷了。”

静虚听了段含之这话,神色微动了几分,还不待她开口,坐在小几前的濯雪便道:“阿姊入府年久,自然比我在世子面前更得脸些。世子与阿姊两厢情深,阿姊若再有个儿女傍身,那便是最大的福分了。”

段含之笑着附和她道:“正是呢。只是子嗣一事,本是急不来的,你恩眷正隆,倒不用像我这般惦记。”

静虚瞅准了时机,立时便插话道:“娘子虔心,定能心想事成,只是事在人为,小道倒有个巧宗儿,端看娘子嫌不嫌弃了。”

濯雪闻言,盯着静虚半晌,脸上瞧不出半分情绪,静虚被她这目光盯得心里惶恐,正想着寻些别的话来开脱,便听得段含之道:“既是巧宗儿,便是要使三五千两的银子,王府也不怕没有的。若你那法子真是灵验,还怕日后少了你的好处不成?”

静虚听了,便也安心了,遂道:“娘子这便是看轻我了,这法子本出在我一师兄身上,她多年在外云游,自然会些偏门的术法。娘子且放心,如今她人便在京中,待我为娘子细细准备着,事情自然是没有不成的。”

段含之捏着帕子,翘着指头笑道:“有你这话,我再没什么不放心的了。”

那厢晴宵正端了茶点候在外头,段含之唤了她进屋,嘱咐她从带来的妆匣里掏了一沓子银票塞进静虚怀里,又从腕上褪下一对白玉绞丝镯子,亲自递了过去:“这事本不欲旁人知晓,还劳烦道长替我瞒着。来日心愿得偿,更有重谢。”

静虚收了镯子,又是一番恭维谄媚的话,段含之听得也乏了,却因尚惦记着岑青云托付给她的事,便也只能受着。

过了约有半刻的功夫,外头不知从何处传来一声震天撼地般的巨响,而后便有火光冲天,一连燎了几处屋房,直往此处院子而来。

静虚扒着门朝外头望了一眼,便连忙使唤了院子里的几个徒弟去打水救火。晴宵见火势凶急,便也当机立断领着一众丫鬟收整物什,连夜归府。

车马前脚出了玄都观,后脚段含之便在车里吵嚷起来:“原说好了要等着郑常山一道,现下咱们这般不管不顾地走了,若是殿下无人接应可怎么好!掉头!”

晴宵示意濯雪按住她:“我见过郑将军,他传了殿下的令,若有异动,咱们只管速速动身便是,不必担心他们。”

外头半边天幕都被火光染得赤红,段含之还欲声张,却被濯雪一个手刀劈在后颈,当即便昏死过去。

回府时已近夜半,段含之甫一下车,便又被带回湘景阁禁足。晴宵与濯雪匆匆赶至风林轩,便见岑青云已在书房里等着,听她们细说了始末,岑青云也只是低着头,道:“不曾有人同你们提起翟氏?”

晴宵摇头:“玄都观中上下口风都紧得很,我曾四下打探过,皆不曾听人说见过王府来的人。想来观中也不止静虚一个姑子,彼此间不通气也或是有的。”

岑青云斜靠在椅上,手里拈着一串白玉念珠,也不出声,晴宵顺着她的目光看向屋里那架屏风,似乎倒见得一个模模糊糊的人影。

只是还不待她细看,岑青云便道:“这事也不急在一时,回头静虚若再递了消息来,你便仔细盯着。也忙了这些日子了,且先回去歇着罢。”

说罢,她又看向濯雪道:“朝露惦记着你,她本不欲叫你搅和进王府这趟浑水里,你却上赶着一般,自己一人竟也敢偷偷入京。”

早年间她阿母随军在外,曾一路救济了不少孤女,留在身边细心教养着,便是如今和春堂的霁夜与晴宵、湘景阁的朝露、菱棠榭的浣霞。另有几个因年岁尚小,便留在了肃州旧部。

濯雪性子孤桀,岑青云知晓劝她是劝不动的,便道:“到底是亲姊妹,没得为了些陈年旧事伤了骨肉亲情。你远来已是奔波,如今府里没什么紧要的差事,你身手又好,便去湘景阁当差,替孤好好守着院子,莫教人取了段氏的性命。”

待得濯雪领了命退下,岑青云才坐直了身子,她仰起头,颊上一道足有两寸长的伤。她往帕子上洒了些止血散,按在伤口上,血却还是止不住地流。

“那箭尖皆是特制的,只怕没个三五日的功夫,这伤是好不成的。”温连珲从屏风后头出来,似笑非笑地瞧着岑青云:“久不相见,殿下昔日殊色,怎生如今,白璧微瑕。”

岑青云将被血洇透的帕子扔到一旁,也用那种似笑非笑地阴冷神色瞧着温连珲:“孤与温大夫何来的久不相见?你屡次扮作乞人,拦下孤的车马,可惜孤眼拙,倒不曾早早将你捆了打死。”

温连珲挑起月色纱帘,他身量纤纤,此时套了一件通身织金的靛蓝袍子,烛影摇曳下更显绰约。尤其是那双潋滟似秋波的眸子,实在是叫人瞧了一眼便忘不掉的。

温连珲从怀里掏出贴身收着的平安符,放在手里把玩道:“难怪今日殿下见了我却并不惊讶,原是早便认出我来了。”

岑青云道:“算不得多早,也是这几日细细琢磨,才觉出几分不对劲来。”

温连珲卸了一张笑意盈盈的假面,面无表情地道:“王爷一病这许多年,病中最忌忧思过甚,却因陇右一封书信,大惊大恸。他遣我将一份旧物送至西宁王府,亲手交与太妃,我便去了。”

“谁知这一走,便再无归期。”

“我在回去的路上听闻王爷暴病而亡的消息,连夜赶至越州府。圣人封锁了消息,越州城内外围得铁桶一样,我只得混入乞人之列,才勉强得见王爷最后一面。”

他顿了顿,声音似有哽咽,可瞧着面容却无半分动容:“他们将王爷首级悬于闹市示众,偌大的王府付之一炬,府中上上下下皆遭屠戮。”

岑青云听了这话,整个人如雷击一般愣住,手里的念珠摔在地上,白玉碎得一片又一片,像掉了一地的泪。

她抖着声音问:“……阿殷呢?”

温连珲默然了好半晌,才道:“不曾见着她的尸首。”

岑青云这才长舒了一口气,道:“那便是好的,怕是仓皇之时走失了,即刻便派人去找,想是找得的。普天之下不曾有孤去不得的地方,只要不曾见着尸首,那便是好的……”

她后脊的衣裳被冷汗浸透了,贴在身上,周身冷得像冰窖一样。温连珲瞧着她这模样,倒有几分兔死狐悲的感慨:“从你处抢来那符纸,王爷从前也有一个。我虽不知是从何处得来的,但左右王爷所中的毒同那符纸脱不了干系。”

岑青云心下略有波澜,面上却不曾显露半分,只是道:“你藏匿于玄都观,便是为了将孤的底细泄露给翟令月?”

温连珲却道:“这天底下知晓殿下底细的人,本不止我一人。”

见岑青云神色微动,温连珲勾起唇角道:“殿下难道真信区区猫鬼之术便可咒人致死地不成?”

岑青云道:“衰世好信鬼,愚人好求福。孤行走世间,全凭己心,从不靠神灵。”

温连珲只是嗤笑了一声,而后将平安符扔进一旁炭盆里,外头的符纸禁不住烧,顷刻便化作一团黑灰,那灰里却有着棉絮一般的黑影,凑近了才瞧得出是一团如发丝般细长的虫子,正不住地缠绕在一起扭动。

温连珲顺手浇了杯滚烫的茶水上去,那团虫子挣扎了好一会儿,才被炭火烧得焦糊。温连珲这才道:“南诏曾有一种阴损的手段,以一十二种剧毒之物豢养出一只毒虫,埋置孤坟下四十九日后启出,置于香炉之中,每日焚香祷告,并以香茶滋养,便可使此虫与香灰混为一体。”

“殿下曾将这平安符近身带着,所幸时日不长,若再耽搁些时日,只怕便如王爷一般,毒入骨髓,药石罔效。”

岑青云沉声道:“这平安符是翟令月从玄都观求来的,孤数日来病痛缠身,想来也始于此。区区一座玄都观,如何能有这样的手段,只怕其中更要牵扯出些惊天动地的人物来。”

温连珲又道:“今日之火因何而起,想必殿下久居军中,比我更清楚些。”

数年前,先穆王初出茅庐之时,曾得一老道指点,以硝石与硫黄二者之粉末,混以炭灰,遇火便有奇效,可使千里赤地,四野横尸。后因制炼之术不甚成熟,加之其威势太过,便也不大用了。

可今日在玄都观中的暗道里,岑青云分明闻到了硝石的气味,以及今日这一场大火来势汹汹,若无□□的助益,是万万惹不出这样大的动静的。

长安城郊,天子近旁,若有人秘炼□□,那禁中安危便是摇摇欲坠。只怕如今朝中局势,虽表面上看起来不声不响,背地里早已是暗潮汹涌了。

见岑青云拧起眉,久不言语,温连珲便道:“我与殿下谈一桩只赚不赔的生意,不知殿下肯不肯冒这个险。”

岑青云眯着眼,道:“愿闻其详。”

温连珲道:“我愿尽心谋划,负芒披苇,纵横捭阖,为殿下荡平前路,只求殿下了我夙愿。王爷因何而死,殿下与我皆心知肚明,此仇不报,温锦此生宁为猪狗,誓不为人。”

他的声音渐渐低下去:“阿殷如今杳无音信,我不信她是死了,便是碧落黄泉,我也得找到她,方不辜负王爷的托付。”

岑青云却道:“现今圣上的人正四处搜查你的下落,你是乱臣贼子,若与孤有牵连,岂不叫孤一世清名也尽毁于此。”

还不待温连珲应声,岑青云便又道:“不过孤倒是有一件事十分好奇。”

“你素有才名,又青春正盛,便是因丁忧误了科举之路,也不怕没有来日,何必非要兵行险招,一意孤行?”

温连珲却笑道:“殿下可曾听过这样一句——”

“君以国士遇我,故我国士报之。”

三岁那年,一老道曾为他批命,直言温氏一族便因他一人落败。十数年间,家族日薄西山,倾颓欲坠,他几乎是发了疯一般地四处求学,学得才冠古今,学得郄诜高第,学得独占鳌头。

可父亲临终前,他依然是被阖族拦在门外,被唾骂不善不祥的煞星。

岑青云读出他眼底几分孤寂与落寞,及更深处的仇恨与愤怒。她几乎是欣慰一般地道:“我以国士遇君,愿君助我,平步青云。”

次日早朝,因玄都观大火一事,上至岑青云,下至其麾下京畿营校尉、左右翊府都尉、武侯铺参军,上上下下皆遭宣宗问责。一应人等各依官秩品级,罚俸的罚俸,降职的降职,罢官的罢官。

只可惜千年玄都古观,及观中百株桃树,轰然火光,付之一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