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乔然而至 > 第5章 掌事

乔然而至 第5章 掌事

作者:薛定谔的奶牛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7-20 12:23:56 来源:文学城

午膳后大家各自散去,冯大奶奶送陈夫人母女回到萱草阁客气几句后方离开。

送走了冯大奶奶,陈夫人和陈乔由丫鬟服侍着褪去钗环外衣,待到里间歇息不提。

不同于萱草阁的安静,二房此时被冯兆和闹得简直是鸡飞狗跳,兰氏气的忙唤人去府衙喊冯二老爷回来,她怀着身子如何能管得住这个孽障!

而冯明和却坐在绣墩上悠然地嗑着瓜子,哎,大哥这脾气也只有阿爹能管管。

要说冯兆和发作的原因,只因他娘兰氏说了一句:“乔姐儿这个相貌,只怕入宫也使得。”

既是要许给他,为何又提入宫二字?

冯兆和觉得他娘简直不可理喻。

一入宫门深似海,这点道理他还是明白的,当了娘娘,再尊贵那也是个妾!哪有嫁给自己来的舒坦?

自己可是冯府的长孙,将来这冯府的一切还不都是他的?

再说,冯兆和想到此处耳根有点发热,等到表妹嫁给他,他定会一心一意待她。

他可比皇帝老儿专一多了,当然也年轻多了。

冯二老爷急匆匆地赶回来,就看到这样一幅场景:沉浸在想象中的长子,默默哭泣的妻子和漠不关心的次子以及……一地碎片。

冯二老爷也是个混人,不由分说,脱掉鞋子就要扇那个混账长子。

兰氏见到冯二老爷发怒,顾不得身怀六甲,慌忙去拦阻。

到底是冯二老爷顾念妻子有孕在身,顺势站住了。

听完兰氏的讲述,又因先前得了冯大老爷的交代,知道乔姐儿那家世不是自家能攀上的。

冯二老爷便直接对长子说道:“阿兆,乔姐儿这头你不要妄想,她来家不过是玩耍几日。你大伯已经为你寻了一门好亲,只待你新科考高中便可上门提亲,你且专心备考不必多思。”

听了冯二老爷的话,兰氏和冯兆和只觉得魂飞魄散。

兰氏魂飞魄散是因为,丈夫和大伯为长子相看人家竟然没有知会她。

在她看来哪里还有比乔姐儿更好的姑娘呢?

冯兆和魂飞魄散则是因为,冯二老爷叫他不要妄想乔姐儿。

什么叫妄想?自古姑舅结亲是再常见不过了,那他和乔姐儿怎么就不能了?

还有,他父母俱在,亲事凭什么要大伯做主!

此刻在冯兆和眼中,大伯冯大老爷俨然成了棒打鸳鸯的恶人。

冯二老爷又警告了冯兆和几句,这才急吼吼地回府衙,留下兰氏和冯兆和面面相觑。

此时,一直坐在一旁观战的冯明和,闲闲地开了口:“大哥,我听景和说,乔姐儿的父亲乃是正五品知州,那可是实缺!

你瞧瞧姑母和乔姐儿通身的气派,啧,那都是银子堆出来的,别怪弟弟直言,你俩这事,乔姐儿未必愿意。”

说完径直吃吃笑了起来,仿佛看了兄长的笑话一般,气得冯兆和险些跳起来揍他。

多亏冯二老爷留下的亲随拉住他,这才没有打起来。

最后,冯兆和拉长着脸,摔门而出。

兰氏扶着腰骂了次子几句,转身便去寻长子,生怕冯兆和一时想不开做了傻事。

兰氏搭着婆子的手边走边想,阿兆这孩子就是重感情,这一点随她,这么好的孩子乔姐儿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嫁人不能只看门当户对。

易得千两金,难得有情郎,自己刚嫁给丈夫时也有人说门不当户不对,这么多年过去了不也过的有滋有味?

看来长子这边还要她这个阿娘多想想办法了。

冯大奶奶孙氏听到婆子回禀二房那一团污糟事时,元和正在旁边缝盖头,听完婆子的话,冯大奶奶赏了那婆子十文钱并两样糕点,婆子千恩万谢笑嘻嘻地离开了。

元和知道母亲是故意让她听到的,这后宅要学之事还多着呢。

比如如何养孩子,如何管理下人,如何挑选亲家,至少这三样二婶是一样也没学会的,元和想着忍不住叹了口气。

孙氏将枸杞菊花茶推给女儿,拍了拍她的手,示意元和停一停手上的绣活。

“绣工不必急在一时,仔细眼睛疼。”

元和闻言放下针线,与母亲聊起二房的琐事,提起二房孙氏忍不住撇嘴道:“你二婶未必肯听你二叔的话,她那个人向来心思重,玉姐儿那事若不是我提前告知你大舅母,给玉姐儿订了亲,只怕没完呢!”

元和皱起眉头道:“阿娘,二婶若是请出祖母做媒,只怕姑母那边不好推辞。”

孙氏心中一咯噔,元和说的有理,冯太太只怕巴不得乔姐儿永远留在冯府!

不过孙氏略一思忖便道:“乔姐儿不比阿玉,她阿爹那边……”

说到此处孙氏不禁有些担忧,陈之海的身子不大好了!自己差点忘了这关键之处,若是陈之海有个不幸,那乔姐儿的亲事还不由着陈夫人决定?

陈夫人一向心疼母亲,这样想来姑舅联姻也不是不可能。

孙氏顿时双手绞紧了帕子,对元和道:“阿元,不是阿娘见不得二房好,实在是兆和那孩子确非良配。

你可知年后他向你二婶要了一个月的例银,不出一月便吃喝玩乐花尽了,就这个德行如何能新科高中,只怕以后蹲家啃老不惹事就是万幸了。”

孙氏有个手帕交孟氏,孟氏的长子与冯兆和是同窗,平时事事留意以方便孟氏向孙氏通风报信。

孟氏手头不如孙氏宽裕,每次向孙氏报信之后孙氏都会拿出一些好物件赠予孟氏,是以孟氏的长子便做了孙氏在学堂的耳报神。

这么看来,冯大老爷选中彭校尉做二房的亲家未尝不是一种爱护,亦是一种约束。

有彭校尉提拔着,就算冯兆和新科考落第也能从军,他日立下些许战功也可走武官之路。

冯元和听到母亲的话不由得皱起眉头来,她对乔姐儿印象很好,那个漂亮的小姑娘若是嫁给兆和那岂不毁了一生。

孙氏没有继续言语,手指敲着桌面想了许久,终是拿不定主意,只好等丈夫回来再做打算。

待晚间冯大老爷和冯二老爷归家,两家人热热闹闹地吃完晚膳,各自回房。

冯大奶奶亲自给丈夫端了一碗醒酒汤,将白日里二房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心里的担忧一一说与丈夫听,冯大老爷听完妻子的话再想到乔姐儿的美貌,只觉得眼角突突直跳。

若不是天色已晚,冯大老爷真想揪住冯二老爷的耳朵问问他到底是怎么管教妻儿的!

真是岂有此理!

萱草阁里,陈乔正在灯下练字,这是陈老太爷为陈乔定下的规矩,陈老太爷虽已仙逝多年但这规矩在陈乔这里已然变成习惯。

许是刚沐浴过,陈乔发丝未干尚带着几丝水气,面色红润,琥珀明眸里似有朦胧月色。

大丫鬟阿桐自外间进来,屏退左右后方轻声道:“姑娘,奴婢趁今晚合府宴饮之际唤来江大掌事,这是江大掌事呈送小姐亲览的信件和两只礼盒,此外,江大掌事还留下一个……嗯……丫头。”

这位江大掌事本名江大流,是陈老太爷身边的心腹总管江管家之子,江管家曾受过陈老太爷大恩,自陈老太爷逝世后便自请留在陈府。

其子江大流颇有一些经商头脑,因陈府在京城尚有一些产业,江大流早年便自请来京城为陈府掌事,故而人称江大掌事。

要说这位江大掌事确有本事,初到京城时陈府的产业不过一间酒肆两间布坊一间香粉铺,除了布坊尚在盈利,余下的酒肆和香粉铺真是门可罗雀,竟日日入不敷出。

江大掌事到京城不过七八年,陈府的产业逐年好转,原本的普通酒肆变成了京城名气十足的满庭香酒楼,两间布坊也有了新的名字:花间布坊和丛间布坊。

因布艺布料不同,花间布坊的客人多是达官显贵,丛间布坊的客人则多是平民百姓。

有了现成的布坊,江大掌事又新增了一间制衣坊取名为时锦衣坊,如今在京城提起时锦衣坊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至于最不起眼的香粉铺则被江大掌事改成盈袖阁,除了香粉之外更有胭脂水粉、眉黛面油之类女子妆容所需之物。

除此之外江大掌事还请示了主子,开了一间镖局,此镖局和旁的不同,只跟船队,名出海镖局。

因近几十年国政平顺百姓安定,出海捞金的商队越来越多,故而江大掌事动了心思。

只可惜朝廷律法官员不得倒售海货,只因海货暴利,此律法意在让利于民。

是以江大掌事只得开了出海镖局,希望能分一杯羹。

谁知近两年因乘了出海的东风,镖局竟格外吃香。

因陈老太爷曾任怀化中郎将一职,手下最不缺的就是常年训练的兵士,他们的身手比普通武人高上不少,江大掌事便将一些退伍的兵士收入镖局。

镖局每月所发的月钱比一年种田所得还多,故而许多家庭贫苦的兵士退伍之后选择加入出海镖局,一家老小得以温饱不愁。

陈乔闻言示意阿桐打开其中一只礼盒,只见礼盒里并排放着一红一蓝两粒鸽子蛋大小的极品海货。

红的是朱砂血,蓝的是海蓝宝,都是时下难得的宝石,衬着黑丝绒布,端的是璀璨夺目令人迷炫,饶是陈乔见惯了珠宝也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另一只礼盒里放满了莲子大小的珍珠,想来是孝敬陈夫人的,陈夫人爱珍珠全家皆知。

陈乔示意阿桐将珍珠礼盒送去陈夫人房中,自己则展开信件看了起来,江大掌事在信中先是向夫人小姐问安,接着便说起礼盒的事,江大掌事手中确有不少佳品海货,大都是送镖的商队所赠。

这次送来的两颗极品便是京城韩家所赠,韩家头次出海带了一整船的丝绸,原是想换了本钱再进些香料珠宝之类的海货。

不曾想去时遇了险,一船丝绸被淹了大半,多亏江大掌事出手相助才不至于空手而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