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乔然而至 > 第4章 表妹

乔然而至 第4章 表妹

作者:薛定谔的奶牛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7-20 12:23:56 来源:文学城

孙氏的意思是托弟弟帮忙打听打听姚家,顺便摆脱冯太太的连环催促。

不过两日,孙家舅舅那边就打听清楚了。

据说姚家家风不错,只是那姚夫人有些强势。

姚大人有三子,长媳和次媳家世都不差,且亲家都是姚大人的同僚,故而姚夫人的强势在两个儿媳那没有任何作用。

于是姚夫人暗暗决定小儿媳一定要选个家世低的,至少不能越过自家去,所以就有了这次求亲。

孙氏听罢娘家传来的消息,思忖半晌却没有决断。

待冯大老爷吃酒回来,孙氏依然愁眉不展,冯大老爷一边擦脸,一边听孙氏说起姚家,大致情况倒是与自己打听到的一样。

要说大房的三个孩子,冯大老爷最疼爱的当属元和,毕竟是期盼了三年才得来的第一个孩子。

相比于孙氏,冯大老爷更看好这门亲事,原因无他,冯大老爷年轻时曾受过姚大人指点,有半师之谊。

姚大人为人圆滑却不失公正,虽说姚夫人要强了些,但到底不是苛刻的人,不过说话直了些。

高门嫁女,低门娶媳,也是常态。

得了冯大老爷的首肯,议亲之事很快提上日程,因孙氏想多留一留女儿,故而婚事暂定在来年正月十六,孙氏这厢开始为女儿备嫁不提。

恰逢此时,陈家的回信到了,陈之海在信中提及,待天气和暖,便送长女陈乔来冯府小住。

冯大老爷提笔回信,将长女元和亲事已定的消息告诉妹妹及妹夫,并邀请陈家前来观礼。

而元和的亲事刚定下来,不待孙氏歇息两日,就忽然被冯太太叫去说话。

孙氏刚踏进居安堂,就觉得今日的居安堂格外不一样,好像特别的…喜气洋洋?

果然,冯太太见到孙氏,立刻宣布兰氏怀孕了。

孙氏脚步一顿,脸上适时露出笑容,先是恭喜了兰氏一番,接着仔细叮嘱了兰氏身边的婆子几句。

兰氏自是笑容满面,只是那笑容里隐隐带着几分得意。

冯太太向来偏心兰氏,正巧借此机会,向孙氏提出恢复二房例银的事。

孙氏闻言面露难色,道:“弟媳有了身子,按理说是该多进补,只是母亲知道大老爷的脾气,不若将大老爷一并喊来,也免去儿媳传话之嫌了。”

话音刚落,不等冯太太开口,孙氏便向心腹婆子使了个眼色,婆子悄悄地退出门外,腿脚麻利地去寻冯大老爷了。

冯太太面色不虞:“老大媳妇,这点子小事也要阿春做主?你是掌家太太,你拿个主意不就成了?”

孙氏心道,若真是小事何必避开大老爷,单让她拿主意?

说是让她拿主意,实则是逼鸭子上架,若她不同意难免落个苛待弟媳子侄、不敬婆母的罪名。

可若她同意了,大老爷那边又该如何交待?大老爷在这府中可还有威信可言?

孙氏心中不快,面上却一派和气:“母亲知道儿媳一向愚笨,遇到个什么事就拿不定主意,不妨等大老爷过来,大老爷一向心疼子嗣,必不会为难弟媳。”

正当冯太太耷拉着脸,准备再次发难时,冯大老爷及时赶到了。

听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冯大老爷冷面稍霁。

无论何时,家中添丁都是添福的好兆头。

冯大老爷对母亲说道:“阿娘,当初儿子将二房的例银减半是为了阿冬手中没有闲钱,没了闲钱便没了赌资。

如今弟媳有孕,例银上便恢复原状吧,万没有委屈孩子的道理。”

听到恢复例银,冯太太和兰氏顿时喜气盈盈,连连道好。

只听冯大老爷继续说:“只有一样,例银是用于各房吃穿用度,若是阿冬用例银贪赌……”

不等冯大老爷说完,兰氏忙举手发誓绝不将例银给冯二老爷。

冯大老爷满意地点点头。

此事既了,冯大老爷便将陈乔来家之事告知冯太太,听罢冯太太高兴得见牙不见眼,兰氏更是惊喜之色溢于言表,千盼万盼终于要把这个陈乔盼来了。

繁华的京城似是没有春天,眼见刚过清明,天气便一改往日的阴雨连绵,猛然放晴,温度更是节节攀升,眼见着人们脱下夹袄换上春衫,又脱下春衫换上薄衫,庆芳十九年终于迎来了炎炎夏日。

陈夫人与陈乔便是在此时赶到了京城。

与上次的匆忙而至不同,这次陈夫人不仅带来了长女,一并带来的,还有丈夫陈之海精心准备的诸多礼物,土产鲜物、古玩字画、金银玉器等,跟随而来的皆是陈家的护卫亲随。

冯府一下热闹了起来。

居安堂外,冯太太简直望眼欲穿。

不多时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冯太太立刻驻足望去,来人正是冯大奶奶、冯二奶奶并陈夫人一行人等。

冯太太一眼便注意到,陈夫人身边那个异常貌美的女孩子。

那女孩正值金钗之年,就是陈夫人的长女陈乔,小名阿悄的那位。

陈乔之貌肖似其母,却更胜一筹,面若神女,翠羽弯眉之下一双琥珀明眸,看人似有多情,却偏偏生就一副薄唇肖其父,不笑时冲散了许多旖旎,无端生出几分威严来。

上身着鹅黄色镶边水纹烟罗衫,下着银灰绣锦鲤跃荷叶马面裙,或因赶路之故,浑身并无饰品,素面朝天却难掩沉鱼之色,不怪陈之海夫妇爱之如命。

冯太太兀自发愣之际,就见陈乔屈膝行礼道:“陈乔见过外祖母,愿外祖母康健安乐。”

声音不似闺阁女儿那般娇软,自有一股清冷之意。

冯太太回过神来,赶忙扶起陈乔搂在怀里,一叠声道:“阿悄!我的心肝肉!阿婆想死你了,自打你父亲外放出去,阿婆白天、梦里都是你!我的心肝!你再不来,阿婆就要去看你了!”

说着泪如雨下,竟是一副催心挖肝的伤怀模样。

陈乔心中莫名,面上却一派伤感,轻声慢语安慰起冯太太来。

陈夫人却深知母亲的脾性,只得柔声劝慰道:“阿娘,您好歹让阿悄梳洗歇息一番,连日赶路只怕她年龄小,身子骨受不住呢!我们既来了,也不会一两日就走,您又何必急在一时,来日有多少话说不得?”

冯太太心疼外孙女,只得松开手放陈乔去洗漱歇息。

冯太太又叫来大儿媳冯大奶奶,问给陈夫人娘俩安排哪里,又问房间床褥是否收拾妥当了,再者丫鬟婆子都安排哪些人。

冯大奶奶孙氏一一作答,十分详尽。

听闻女儿和外孙女住在萱草阁,冯太太满意得不能再满意了,萱草阁就在居安堂旁边,探望起来十分方便。

再说陈乔这边,离开居安堂后立觉轻松许多。

萱草阁内,陈夫人母女简单洗漱收整一番。

及至换上干净衣裙,梳妆打扮妥当,外间便传来冯大奶奶孙氏的声音,陈夫人与孙氏互相见了礼。

孙氏笑道:“妹妹,母亲真是一刻也舍不得你们!这不,又催我前来瞧瞧,是否收拾妥当了,若妥当了随我一同去居安堂用午膳可好?”

陈夫人自是应好,母女二人随孙氏一同来到居安堂时,大房和二房的几个孩子都在了,连本该在学堂的兆和、明和、景和三兄弟也在。

冯兆和原本对这次被母亲强制休沐十分不满,他刚花了二两银子在同窗那里得了一个好鹌鹑,正要好好比试一番呢!

谁知竟被母亲派人向夫子告了假,回家迎接一个什么姑妈家的表妹。

冯兆和心里不满之极,可惜了他的好鹌鹑,也不知道放在学堂会不会被饿死。

可自打这位……嗯……怎么形容呢?

对,倾国倾城!

自打这位倾国倾城的表妹踏进居安堂的大门,冯兆和心里的不满就飞到九霄云外了,那双肖似冯太太的蝌蚪眼一瞬不眨地盯着陈乔,呆愣的模样和冯太太一模一样。

见到陈夫人母女到来,兰氏忙从冯太太旁边起身相让,陈夫人扶住兰氏,埋怨她太过见外,有了身子还如此多礼。

最后还是冯太太发话,揽了陈乔坐在身侧。

冯太太指着大孙女元和对陈乔说:“阿悄,这是你大姐姐元和,元和最是体贴,今后你有什么不懂的只管问她。”

姐妹俩互相见了礼,冯太太又指着冯兆和笑道:“这是你大表兄兆和,比你大四岁!兆和,还不快来给你妹妹见礼。”

兰氏抿嘴浅笑,上前轻轻推了一下发愣的儿子。

冯兆和瞬间如大梦初醒一般,立刻上前道:“妹妹好,我……在下冯兆和,这厢有礼了。”

两句话把满屋子的人都说笑了,兰氏脸色发红,嗔了儿子一句。

陈乔面带微笑,礼节性地回了一句便转开目光。

在冯太太的介绍下,众人皆互相见了礼。

认了一大圈人,终于挨到了午膳时分,陈乔拿出帕子掩唇,轻轻松了口气。

午膳男女分席,冯兆和觉得十分不美,虽说屏风透光,却看得十分模糊,只能隐隐约约看到陈表妹的轮廓。

不过单单一个模糊的轮廓也让冯兆和激动不已。

这是祖母和母亲为他看好的媳妇!

有了这个认知,冯兆和快要飘了,只觉得嘴里的酒没味儿了,肉也不香了,整个人就像桌子上的花椒鸡——麻了。

大房的景和看到冯兆和的模样,忍不住劝道:“阿兆哥,你少喝些,等下醉了可如何是好?”

冯兆和正在云端飘着呢,哪里听得进去,虎着脸训道:“小孩子懂屁,吃饭还堵不住你的嘴!”

闻言,冯景和撇了撇嘴,不再言语。

至于冯明和,大哥的事一向有父母操心,管自己何事,这般想着,冯明和伸手夹了一块卤猪脚,大口啃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