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千秋岁·舜英传 > 第171章 慈悲

千秋岁·舜英传 第171章 慈悲

作者:凤箫引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1 08:48:38 来源:文学城

“翊国骨头最硬的一帮人,全都聚在宛平”,元旭先给舜英续上茶,再往自己杯中倒,“跑去招安这么些人,也不知姐父怎么想的。”

“你这姐夫倒喊得顺口”,舜英摇摇头,哑然失笑,“他一直都这样温厚,事事留一线。”

“是他先一口一个‘阿旭’地叫我,我叫他姐夫有什么问题。”元旭有些诧异。

舜英噎住了,君王无家事,她之前从未与元旻说过“姐夫”、“小舅子”之类的词。

元旭真诚地说:“撇开国家和立场不谈,他人还蛮好的。若非他温厚,你们三个早泡成水鬼了,哪还有后来的建宁王与永平王。”

舜英心说,也不会有北宛大草原的玄鹰与白隼,天下更不会是如此格局。

元旭心念一动,试探着问:“听九叔说,起初跟四哥合作的人是苻洵,建宁王对你们有救命之恩、又十分慎战,理应处得很融洽,怎会这么快就闹得不死不休?”

“我怎么知道,君心难测”,舜英慢吞吞抿了几口茶,反问,“不打仗,那么多兵马养着好看么?”

元旭呛了口水,轻咳两声:“我也搞不懂,安安静静料理农桑、繁荣商贸不好么?打来打去有什么意思?”

“所以,你就不是当国君的那块料”,舜英懒懒地说,抬眸盯着他,目光深沉,“宛陵军马场年产多少匹,南翊出了多少良将,这么着急弃子?”

“当国君有什么好?天天如履薄冰,夜夜不得安寝”,元旭脸颊一红,毫不在意地笑了笑,“那些兵马战将什么的,我也搞不懂,只知道单从钱粮来看,眼下往北支援粮草、已经远不如供养宛陵骑兵来的划算。”

“郑娘娘没说错,你从小就是个钱串子”,舜英悠悠揶揄道,自己却先笑了,“滬南这块地封给你,真真相得益彰。”

元旭摇摇头:“眼下我这平南侯,除了实实在在的食邑,滬南的大部分事务都做不了主。”

“做不了主,说话还是有点分量,毕竟是钱串子”,她端起茶杯举到唇边,却一口没喝,闲闲地说,“别的事,莫说你一个侯爵,便是承祎这幼主也拍不了板。”

“两国世代的恩怨,五姐姐这一薨逝,母后再无顾忌”,元旭叹了口气,目光悠悠投向窗外,“想一想难免唏嘘,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

六年半的时间,荣国和北翊损兵折将围猎北宛,南翊这只黄雀冷眼蛰伏,早已磨利了爪牙,蓄势待发。

最硬最利的爪牙,便是宛陵军马场。

事实上,冯太后重启边垣之盟开始,往北翊支援粮草就不是白白赠送,三军郡有五六个养马场,每年都会回赠为数不少的良种马驹和健壮母马。

都知道以军马换粮草,无异饮鸩止渴,但姜嫣和承赟似乎并未考量那么多。北翊立国六年半、仍然保留着往昔屯兵之风,除了农桑赋税就是兵马,并未设置其它冗余官位,遑论按制组建完整的文武百官。

姜嫣和承赟并不在乎“北翊”能存在多久,三郡二州众将士也不在乎,只拼着一腔热血对抗异族,热血抛洒完了、吊着的那口气吐尽了、骨肉被践踏成泥,便是这条路的尽头。

他们没有想过以后。

元旭等半晌不见她接茬,从袖袋取出一封信函,推到她面前:“里面是你这几年的经历,顺着编下去可进可退,佐证的人和物件全由五姐姐一手安排,我抽查了几处验证、保证滴水不漏。”

舜英垂眸思索,一言不发。

元旭有些急,注视着她双目,一字一字正色道:“同样的内容一式几份,五姐姐上个月已派密使送出。仅仅据我所知,收信人就有元瀚海和卢照仪,这俩人一个维护宗室、一个维护所有与四哥相关的东西……”

舜英弯了弯唇角:“好个心思缜密的少祭司。”

“五姐姐说往后的路要你自己选,阿姊,眼下这境况又开始严峻,跟我回阊江吧”,元旭觑着她脸色,诚恳中带一丝尴尬,“我也想过把苻洵一并拐回去,可他是荣国宗室,骨子里又那么傲,我带不走……”

舜英拿过信,展开后看了片刻,舒眉微笑:“多谢。”

“就这么定了,我让奚寒先去安排食宿,再过几天苻洵就从宫中守灵回来了”,元旭长舒一口气,眉眼漾起笑意,“撇开立场不谈,他人还蛮不错,不着急,好好道个别。”

“就你心肠软,到处当冤大头”,舜英不禁莞尔,漫不经心笑吟吟地问,“母后近来身体如何,可还康健?”

元旭目光闪了闪,笑容凝固了一瞬,若无其事道:“还蛮好。”

舜英点点头:“快入秋了,天一冷她头风容易犯,你坐这儿稍等片刻。”站起身,顺着幽暗狭窄的楼梯,慢慢向楼下走去。

元旭目送她背影,轻轻叹了口气。

这是位于洛川别苑对门的一间医馆,坐堂大夫是个白胡子老头,排队看诊的病人络绎不绝,都叫他“颜先生”。

国丧期间,群玉街全部关门闭户打了烊,元旭先是找到守灵的苻洵,央求传个话。岂料苻洵懒得当传话筒,直接派了个护卫替他奔走、让他们自己约时间地点。

那个叫郎琊的护卫跑了两趟,传来的回话准确而条理分明,舜英说眼下两国形势复杂,他直接拜访洛川别苑不太好,又说自己跟颜先生出过几次义诊,交情不错。

元旭会意,趁人少的时候扮成病人,果然看到在后院摊晒药材的舜英。两人直接穿过后院、登堂入室进了颜先生住处,再顺木楼梯爬上黑漆漆的阁楼。

开窗才发现,这里早已被改造成一间茶室,狭小却干净舒适。

义诊、济慈街、保育院、义塾……元旭默默细数舜英的这些年,心绪复杂,正望着窗外出神,木楼梯嘎吱轻响,是舜英折返了。

她手里捧着一个木盒。

“这是今年开春时候,西羌一个小国进贡的药材,据说对医治头风有好处”,舜英将盒子推给元旭,“母后操持国事、抚养孙子女甚是不易,捎给她,就说是阿晴托你转交的。”

威远将军府设立十年,挨着荣国的西羌小国灭的灭、降的降,归附的藩国每年都会上贡不少奇珍。

“这……”元旭表情有些僵硬,带着错愕,过了片刻才恢复如常,“你何不自己带给她?”

“你先回阊江,我自有安排”,舜英笑了笑,柔声嘱托道,“阿旭,当初养在母后膝下的几个孩子,也就你能在跟前尽尽孝,多费点心思。”

元旭目光扫过桌上的药材木盒,顿时气血上头、眼圈一红,欲言又止数次,艰涩地说:“不露面就不露面,这乌烟瘴气的朝堂不掺和也罢。你肯回来就好,偌大个滬南、有得是好地方安置你。”

“阿姊会回来的吧?”他急切地确认,见她含笑点头,才松了一口气。

“说回来就一定回来”,舜英起身向外走去,走到楼梯口又转身,笑着向他挥了挥手,“阿旭,给五姐姐吊唁完就早些启程回去。”

元旭怔怔看她的身影没入黑暗,忽然起身疾步追去,失声呼喊:“你就算从未嫁给过四哥,也是我的阿姊。”

舜英本已走下楼梯,站在楼梯间门口,阳光扑面而来、身后是一片阴影。听见这句话,她身躯陡然一震,缓缓转过身,将阳光甩在身后,迎向茫茫黑暗。

元旭站在楼梯顶端、半明半暗,意识到刚才失态,低头干咳了两声,轻声说:“与阿姊一起长大的,不止四哥和五姐姐,还有……还有我。”

舜英抬头与元旭对视了一瞬,笑着扬了扬手里的信函:“知道了。”

走回洛川别苑,拆开信函仔细看了半晌,她脸上挂着笑,喃喃低语:“你们两个啊,还不如全都跟那人一个样呢。”

摇摇欲坠的泪,终于落下。

.

荣国建宁十三年六月初三,继后元晴薨逝于长秋宫,原因不明。建宁王再度痛失爱妻,几近疯癫,阖宫上下搜找了十几遍,仍一无所获。

平南侯元旭时常出入长秋宫探视,竟也受此牵连,在入宫吊唁时,被伤心得失智的苻沣软禁于清泉宫。

“人家好好来探个亲,怎么就被怀疑了?”舜英心急如焚,“阿旭是昭王所有子女中心肠最软的,那可是他亲姐姐!哪有查娘子死因查到小舅子头上的?”

“我也搞不懂,去找哥哥求情反被鞭笞一顿”,苻洵长叹一声,从罐中挑出药膏,对着烛光慢慢抹在胳膊的鞭痕上,“我瞧着哥哥最近不大对劲。”

“连着丧妻两次,还都感情不错,铁打的人也遭不住,阿旭在那有没有吃什么苦头?”舜英拉下他中衣瞧了瞧,满背乱七八糟的鞭痕,幸好,大部分只是轻微破皮的红肿淤紫、还有两道皮肉外翻的重伤。

忙将他摁在榻上,取来药水替他擦拭伤口:“这怎么打的?你趴好,我来上药。”

苻洵身躯颤了颤,微微侧头、眼角余光瞄过她专注的神情,再到自己不着寸缕的背,脸颊一热,艰难咽下一口唾沫。

“姐姐刚才说到哪儿了?”

舜英诧异地问:“你脑子被打傻了?我问阿旭在那有没有吃什么苦。”

苻洵笑了笑:“只是软禁,份例供养不曾短缺……守了二十多天灵,脑子确实转不过来。”

舜英心疼地揉了揉他脑袋,忽然四下张望:“阐儿呢,怎么没跟你一起回来?”

苻洵沉默了半晌,满脸糟心:“阐儿不知怎么的,跟元旭看对眼了,放着好好的家不回,偏要留在清泉宫陪他被拘着……对了,我去接他时还闹着要拜师。”

舜英思索片刻,猛然想到什么,笑着说:“他对阿旭的崇拜,可不是一两天的事了。”

苻洵不服气地说:“那小子有什么好崇拜的?细胳膊细腿,刀都提不动。”

“你就知道舞刀弄枪,阐儿可不一样”,舜英一边蘸药水轻轻替他擦拭着伤口,一边笑盈盈地说,“记得那年我作渝安郡安抚使,苏裳替我借来一套手书《赈济录》,阐儿当说了好久想结识写书的先生。”

“那套书后来被哥哥安排人抄了上百份,指导战后抚恤”,苻洵讶然道,“那书是他写的?”

舜英笑着点点头:“郑娘娘说他文不成武不就,从小只对黄白之物感兴趣,好好一个王子弄得满身铜臭气……”

“爱钱有什么不好?小到衣食住行、大到民生征战,哪样不需要钱?”苻洵不以为意地撇撇嘴,“我倒是觉得,他比那些清高文人更像名士。他就藩十几年,滬南四州十郡百姓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听到这熟悉的语句,舜英上药的动作一顿:“阿洵,阐儿若要拜他为师,你怎么考量的?”

苻洵静了良久,轻声说:“阿忆和阐儿从小就主意大,如今既已有了追寻的方向,不如借机带他们认祖归宗,然后……滬南也挺好的,隔了偌大的长流川。”

“知道了”,舜英扯了扯唇角挤出个微笑,“阿洵,你什么时候出发?我们一起北上。”

苻洵摇摇头:“还要等几天,将王后灵柩送到阳华山归葬。”

舜英一惊:“不是送到凤台郡苻氏王陵归葬?送去阳华山,是让她归葬元氏王陵,这岂不是废……”

“若是将她送回元氏王陵,虽不合情理、却也算符合伦常”,苻洵苦笑着叹了口气,“可她不会被葬入任何王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